標籤:

梁啟超見過光緒帝嗎

【所謂的「光緒皇帝召見梁啟超」一事,根本只是「大臣建議召見」或者「皇帝擬召見」而已】

□周英傑

對於中國近代史上著名的「戊戌變法」事件,改革開放之前的中國內地學界一向是以康梁師徒的是非為是非的。正因為康梁師徒被樹立為這場政治運動中振臂一呼、應者雲集的標杆性正面人物,所以他們留下來的文字材料,便理所當然地成為了「信史」,被不加辨識地廣泛採信。而那些被描畫成反對維新的保守派人士,諸如慈禧太后、榮祿、袁世凱等人留下的此類材料,則很少被重視。

但如此解讀這段歷史,明顯與史實相距甚遠。這主要是因為長期被我們視為正面歷史人物的康梁師徒,也和那些被我們判定為反面歷史人物的政客們一樣,存在著蓄意偽造歷史的問題。這一點,已經被茅海建、姜鳴等學者所證實,並逐漸成為學術界公認的結論。現在,學術界比較嚴肅的學者對於康有為留下的諸多「第一手史料」,基本上達成了相當部分為「偽造」的共識,而對於梁啟超等維新黨人偽造這段歷史的事實,卻很少觸及。

事實上,所謂「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在偽造史料這一點上,作為徒弟的梁任公的功力並不遜於其老師,甚至可以說是青出於藍。而編造根本子虛烏有的「光緒帝召見梁啟超」事件,正是以梁啟超為首的維新黨人所臆造的諸多政治謊言中的一個典型案例。

爬梳「光緒帝召見梁啟超」一事的原始出處,除了當事人梁啟超在給朋友夏曾佑的一封私人書柬中簡短提到過之外,戊戌年間和康有為一樣因為給皇帝上條陳而名動一時的維新黨人王照,在晚年的一次回憶也曾經提及,而且還頗有戲劇性的意味:「清朝故事,舉人召見,即得賜入翰林,最下亦不失為內閣中書。是時梁氏之名,赫赫在人耳目,皆擬議必蒙異數。及召見後,僅賜六品頂戴,是仍以報館主筆為本位,未得通籍也。傳聞因梁氏不習京語,召對時口音差池,彼此不能達意,景皇(光緒)不快而罷。」

王照雖然是整個戊戌維新事件的主要參與者之一,但他的這段記述卻不足採信,顯系以訛傳訛之言。這其中的硬傷是顯而易見的:即使按照王照所言,光緒皇帝真的召見過梁啟超,那麼,一個堂堂的大國之君會因為梁啟超說「粵方言」這個「小節中的小節」而改變「重用」此人的初衷嗎?答案只能是絕無可能!治國並非「過家家」,光緒皇帝縱然再躁切,再昏庸,也是不會據此做出決策。

而更加耐人尋味的,是梁啟超本人對於光緒帝召見自己的記述。

在梁啟超自己撰寫的那本著名的《戊戌政變記》里,光緒二十四年五月十五日這一天竟然隻字未提「召見」事,只是說光緒帝「賞給舉人梁啟超六品銜,辦理譯書局事務。」

縱觀梁啟超和乃師康有為的一生,時常為了目的而不擇手段,一向善於自吹自擂、自拉自唱。如果梁啟超真的見到了光緒皇帝,這位下筆千言,「筆底常帶感情」的宣傳家會如此低調嗎?

況且,對於他的這部《戊戌政變記》,甚至連作者本人後來都提示過且不可作為「信史」來看。這也即是說,作者承認此書並非完全據於事實。此亦可證明,若當年他真的見到了光緒皇帝,那麼,不僅不會在這部書里的「五月十五」這一天絕口不提一字,而且必然會添油加醋、誇大其詞地大書特書一番。

事實上,所謂「光緒帝召見梁啟超」一事,當年僅僅只是奕劻等幾個軍機大臣的一個動議而已,最後並未像光緒帝召見康有為一樣落實成真。這一點完全可以從梁啟超《戊戌政變記》的隻言片語中看出些門道來。

譬如,梁啟超在書中曾經議論說:「謹案國朝成例四品以上乃能召見,召見小臣自咸豐後四十餘年未有之異數也。啟超以布衣召見,尤為本朝數百年所未見,皇上之求才若渴,不拘成格如此。」

請注意,這段話絕非是梁啟超在皇帝召見之後的感言,而完全是在「風聞」將有召見之事時所發的議論。梁啟超這樣寫,分明是在有意地製造出一些煙幕彈的效果,藉以誘導讀者產生錯誤的結論。很顯然,他成功了。他甚至騙過了後世許多專門研究此段歷史的部分專家,以至於今天像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這樣「高大上」的機構都認可了「梁啟超見過光緒皇帝」這樣的結論!他真不愧為是文字行內的高手。

梁啟超未能在光緒二十四年五月十五這一天見到光緒帝,最權威的史料依據應是《光緒朝東華錄》。查閱這一天《東華錄》的記載,僅記有「丁卯賞舉人梁啟超六品銜,辦理譯書局事務」一節,並未語及召見事。這一點恰恰和梁啟超在《戊戌政變記》一書中本日的記載完全吻合。

由以上分析可以得出初步的結論:所謂的「光緒皇帝召見梁啟超」一事,根本只是「大臣建議召見」或者「皇帝擬召見」而已!

其實,在整個戊戌變法運動過程中,光緒皇帝只召見過梁啟超的老師康有為,而且只是見了一次而已。像楊銳的女婿蘇繼祖在《戊戌朝變記》中所持「見了兩次」的說法,也是根本不可信的。即使是這樣一次短暫的召見,也是光緒皇帝頂著巨大的政治壓力做出的非常舉動。這是由於康有為雖然是進士身份,但官位只是一個小小的「工部主事」,按照清朝的祖制,是沒資格蒙皇帝召見的。光緒皇帝早就想召見康有為,但正因為這一「祖制」而被延宕許久,一直等到主要的反對召見者恭親王奕訢去世,才得以落實。

康有為作為堂堂一介政府官員,且是進士身份,見皇帝一面都如此之難,遑論只是一個舉人身份的梁啟超呢?

這裡必須指出的是,康有為和梁啟超向來是玩宣傳的高手,這兩人無中生有偽造歷史,藉以哄抬自己在一系列歷史事件中的地位的事情,絕非只做了一兩件!最典型的例子還有康梁師徒在流亡海外時,為了騙取善良華僑的同情,藉機斂財,而改篡光緒皇帝的詔書和偽造光緒皇帝與康梁兩人的合影。

光緒皇帝在戊戌變法時確曾給楊銳等人先後下過兩道密詔,但密詔裡面根本沒有提到過康有為的名字。康有為流亡到海外之後,私下裡篡改了皇帝的這兩個密詔,讓這兩個密詔變成了似乎主要是發給他的詔書!他拿著這兩個被篡改過的文件,到處宣揚,煽動華僑捐錢「保大清」、「保皇上」,而華僑們捐給他的錢都成了他的私人財產。

幸運的是,歷史不是他康有為一個人寫的。清末新政時,楊銳的後人把秘藏的光緒皇帝發給楊銳的詔書原文拿了出來,獻給國史館,康有為篡改密詔的行為才昭彰於世!

除此之外,康梁集團還曾經PS過一張光緒皇帝和康梁兩人的合照。光緒皇帝只召見過一次康有為,梁啟超連皇帝的影子都沒見到,又哪來的三人合影?退一步來說,即使以當時的制度來推論,光緒皇帝也是不可能和一個工部主事以及一個小小的廣東舉人站在一起合影的。這張偽造的照片同樣說明康梁師徒的話未可全信。後人必須認清並承認,在他們的人性當中同樣有著見不得人的另一方面。

(作者為近代史研究者)


推薦閱讀:

讀梁啟超說佛
王思睿:梁啟超時代:被遮蔽的新中國
詠梁啟超
毛澤東如何評價梁啟超
梁啟超傳(23)

TAG:梁啟超 | 光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