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嚴經通議卷一之二(憨山大師)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
議曰:此經題目,經中世尊自說有五種名,今此一題存隱可知。然此題雖一十九字,而獨重在首楞嚴三字而已!其上一十六字皆約義也!
釋首楞嚴:此雲一切事究竟堅固,大定之總名也!乃一心之異稱,有法有義;且此定體總之而為一心,別之而為三觀,然此三觀皆依一心而立。《起信論》雲:心真如者,即是一法界大總相法門體,所謂如來藏清凈真心也!依此心體有三種名:一空如來藏、二不空如來藏、三空不空如來藏。
謂此心體本來清凈,一法不立,是故名空。具有恆沙稱性功德,故名不空。三空不空者:即此二體但是一心,寂照同時,寂故名空,照故不空,存泯無礙,名空不空。依此義故,建立三觀,由此三觀,還證一心,故云大定之總名也!是謂之法。
上十六字乃其義者:謂此一心具有體、相、用三大義故;一者體大、二者相大、三者用大。題稱大佛頂等乃示三大義也!所言大者:謂此心體廣博包含,極法界量,大而無外,體絕名言,強名大也!佛頂者:乃約喻以明相大也!謂佛乃至極之聖,頂乃最尊無上之頂,佛相好中名為無見頂相,故曰:初生親捧持,諦觀不見頂。以此至極無相之頂以喻廣大無外之心,無相而不可以見見,故為相大也!
如來密因等者:以明用大,謂一切諸佛乘此一心以躋極果,究竟無餘,故云:了義。一切菩薩乘此一心到如來地,故云:萬行。以此一心具上三義,故為大定之總名。
向下阿難約義而請三觀,佛答直指一心,是知全經所演修證因果,總之不出三觀,究竟不離一心;若以此心而照萬法,則法法全真,故云:一切事究竟堅固。若了一題則全經之旨思過半矣!
一名中印度那蘭陀大道場經於灌頂部錄出別行議曰:此別目也!印度:具雲印特伽,此雲月邦。印度有五,此當其一,西域之大國也!那蘭陀:此雲施無厭,即龍名也!《西域記》雲:庵沒羅國有池,池中有龍名施無厭,寺近彼池,故以為名。
大道場者:西域諸寺獨此最大,五天竺國王同共崇奉,集性相二宗大德沙門居之,佛法多積於此;昔玄奘初至西域,先至此寺從戒賢論師習唯識宗,即其處也!
灌頂部者:華藏界中有五方佛,所說之法各有一部,中央毗盧遮那佛為主,所說之法名灌頂部;顯此經通為報佛所說,故以此名。既標那蘭陀大道場經,則集者可知。按長水疏存此題,亦云此經非一時說。
中天竺沙門般剌密諦於廣州制止道場譯
議曰:此譯人名也!天竺:亦名乾竺、亦名身毒、亦名印度,西域國名,梵音楚夏耳!般剌密諦:此雲極量,譯師名也!
此經西域國王最所寶重,嚴禁不許出境,般剌三藏欲傳震旦,屢竊而來皆被獲回必不能得;後以微妙細毯書之,乃破臂藏於皮中,遂航海而達廣州。唐神龍元年乙丑五月二十三日適遇宰相房融知南銓在廣,安三藏於制止寺翻譯而筆授之,此經來之難也!
既而翻譯才畢,以三藏潛來,彼國邊境被責,三藏為解此難遂回。及房公入奏,又遇中宗初嗣,國方多事,未暇宣布;時,神秀禪師入內道場,見而抄寫,遂流北地。大通在內,親遇奏經,又寫歸荊州度門寺;有魏北館陶沙門慧振常慕此經,於度門寺得之;後愨師於故相房融家得其譯本,因而遂傳,此經流通之難也!昔天台智者大師作止觀成,遇一梵師,以止觀示之,梵師曰:此與西域首楞嚴經三觀大旨相同。大師日夜西望拜求願見而未及見,是見此經之難也!今幸古今解者十餘家,義疏闡幽,發明殆盡,方今緇白入此法門者不少,而學者暨視為等閑,豈知佛法之難遇哉?
烏萇國沙門彌伽釋迦譯語
議曰:烏萇:此雲苑,國名也!彌伽釋迦:此雲能降伏。翻梵為華故云譯語。
菩薩戒弟子前正議大夫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清河房融筆授
議曰:菩薩戒弟子者:乃宰官而受菩薩大乘戒者也!戒經雲:欲受國王位時,乃至百官受位時,應先受菩薩戒,一切鬼神救護王身、百官之身也!
此經十卷,准常有三分:謂一序分:序說法之因由故;二正宗分:正示一經之宗體故;三流通分:冀流傳於終古故。
入經先列序分:初通序: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室羅筏城只桓精舍,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無漏大阿羅漢,佛子住持,善超諸有,能於國土成就威儀,從佛轉輪妙堪遺囑,嚴凈毗尼弘范三界,應身無量度脫眾生,拔濟未來越諸塵累;其名曰:大智舍利弗【此雲鷲子】、摩訶目犍連【此雲采菽氏】、摩訶拘絺羅【此雲大膝】、富樓那彌多羅尼子【此雲滿慈子】、須菩提【此雲空生】、優波尼沙陀【此雲塵性空】等而為上首,復有無量辟支無學並其初心同來佛所。
議曰:此通序法會之由也!世尊說法之常儀乃佛遺制,諸經通有,故為通序。所言六種成就及嘆德、列眾、弟子氏族,准常多解,此不重出。
二別序:
屬諸比丘休夏自恣,十方菩薩咨決心疑,欽奉慈嚴將求密義,即時如來敷座宴安,為諸會中宣示深奧,法筵清眾得未曾有,迦陵仙音遍十方界,恆沙菩薩來聚道場,文殊師利而為上首。
時,波斯匿王為其父王諱日營齋,請佛宮掖,自迎如來,廣設珍羞無上妙味,兼復親延諸大菩薩;城中復有長者、居士同時飯僧,佇佛來應,佛敕文殊分領菩薩及阿羅漢應諸齋主;唯有阿難先受別請,遠遊未還,不遑僧次,既無上座及阿闍黎,途中獨歸,其日無供。
即時阿難執持應器,於所游城次第循乞,心中初求最後檀越以為齋主,無問凈穢、剎利尊姓及旃陀羅,方行等慈,不擇微賤,發意圓成一切眾生無量功德。阿難已知如來世尊訶須菩提及大迦葉為阿羅漢心不均平,欽仰如來開闡無遮,度諸疑謗;經彼城隍,徐步郭門,嚴整威儀,肅恭齋法。
爾時,阿難因乞食次,經歷淫室,遭大幻術摩登伽女以娑毗迦羅先梵天咒攝入淫席,淫躬撫摸將毀戒體;如來知彼淫術所加,齋畢旋歸,王及大臣、長者、居士俱來隨佛,願聞法要。
於時,世尊頂放百寶無畏光明,光中出生千葉寶蓮,有佛化身結跏趺坐,宣說神咒;敕文殊師利將咒往護,惡咒銷滅,提獎阿難及摩登伽歸來佛所。
議曰:此別序發起此經之由致也!休夏自恣乃佛律制,比丘當初夏時即結制,名為護生,亦名坐臘,九旬禁足,無由見佛,夏滿之日同詣佛所,自有過失恣任僧舉,佛為作法懺悔,名為羯摩。
又雲:於坐夏中各為臘人隨身,若有何根犯戒即壞其根則不算臘,若全不犯者乃成一臘;如世俗之一歲,故出家以臘不以年。而此經以休夏自恣為開端者:以盧舍那佛說梵網經金剛寶戒,命釋迦化佛宣布十方,是知釋迦四十九年單演戒法,意在出家修行出生死法,以戒為基本也!
問曰:此經理開藏性,行依大定,教屬頓圓,而以阿難示墮淫室淺近之事發之者,何耶?答曰:此如來說法有深意也!經雲:佛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所謂一大事乃一真法界如來藏清凈真心,此心乃諸佛、眾生均賦而同秉者也!以眾生迷之,故如來特因此出世,開示眾生令其悟入,故此實最大一事也!
然眾生既秉此心,所以常寢生死、久溺輪迴永劫不得出離者,皆由愛欲牽纏故也!以其生死界中獨與真為對者,亦唯此一事為大耳!是為生死根本也!故曰:賴有一矣!若使二同,普天之人無能為道者。
今欲返妄歸真,必須先拔生死根本,故梵網戒經以斷殺為先,此經以斷淫為首,以此患最深,非大定不足以破之;故阿難示墮淫室以發端,及歸來見佛先以大定為請也!而開口便言欲氣粗濁,向下世尊歷曆數其過患;至於三種相續,則曰:想愛同結,愛不能離,則諸世間父母子孫相生不斷,經百千劫長在纏縛,唯殺盜淫三為根本。
又曰:愛鏡中頭,無故狂走。又曰:稱汝多聞,何不能免摩登伽難?待神咒力,淫火頓滅,愛河乾枯,令汝解脫。
推薦閱讀:
※星雲大師--人生十問
※印光大師:佛菩薩也不出因果之外·勸注重因果
※還好,大師也只是對名人特供而已 | 壹讀精選 | 壹讀
※善導大師念佛法要
※《印光大師文鈔》第二卷 復岳仙嶠居士書 與揚州萬壽寺寂山和尚書 復江西端甫黎居士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