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將軍戰死沙場,皇帝卻認為他是詐逃
前面的文章里我們提到,明朝末期,財政空前危機,軍隊戰鬥力底下,群寇四起,關外又有後金虎視眈眈。其實,在此巨大的危機到來之時,大明不是沒有過回天的希望。曾經有一名將領,先後曾經擊潰高迎祥和李自成,差點就把明末農民起義鎮壓了下去,然而由於豬領導崇禎皇帝的扯後腿,他終於沒能力挽狂瀾,兵敗身死,而大明也在其死後的第二年就滅亡了。
這位將領,就是孫傳庭。
孫傳庭,萬曆四十七(1619年)年進士,崇禎十五年(1642年)任兵部侍郎,總督陝西。次年升為兵部尚書(改稱督師)。曾經帶兵鎮壓李自成、張獻忠起義,並且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崇禎九年,赫赫有名的「闖王」高迎祥就是敗在他手裡,被俘後送往北京處死,崇禎十一年,他又與洪承疇在潼關南原以重兵埋伏,使李自成部隊幾乎全軍覆沒,李自成僅以18騎兵突圍而去。
在明軍戰鬥力底下,將領普遍無能的大時代環境下,孫傳庭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不是沒有原因的,他在總督陝西期間,大力推行了清屯充餉的政策。
我們前面的文章里曾經提到過,明末財政赤字巨大,軍餉拖欠嚴重,孫傳庭去陝西時,崇禎皇帝只能給他一年六萬的軍餉,連塞牙縫都不夠。剩下的,就只能靠他自己籌措。但孫傳庭真有辦法,他通過強力手段,一方面收回大量軍屯土地,然後又逼迫陝西當地的大戶與富商分擔軍餉,於是真的把軍費問題解決了。
用這筆錢,孫傳庭從陝西本地招募壯丁,練成了一支戰鬥力極強的「秦軍」,並且用這支部隊一路將農民起義軍打得丟盔卸甲。
按理說,照這個勢頭髮展下去,孫傳庭將農民起義徹底鎮壓指日可待了,但後來的事實卻發生了神轉折,罪魁禍首不是別人,正是崇禎皇帝。
孫傳庭雖然富有才幹,但為人比較直,這就容易與他人發生矛盾。崇禎十年四月,兵部尚書楊嗣昌上書,對於剿滅農民軍提出了四正六隅計劃,「以陝西、河南、湖廣、鳳陽為四正面,此四巡撫與之,計餉責之分任剿,而專任防又以延綏、山西、山東、應天、江西、四川為六隅面,此六巡撫查其見兵見餉,責之時分防而時協剿,如是而十面之網張矣。」為此,他打算再全國徵收軍餉。這個計劃遭到了孫傳庭的強烈反對,楊嗣昌為此非常不滿,此後,孫傳庭在政治上遭到了楊嗣昌的連續打擊。崇禎十一年十月京師戒嚴,孫傳庭奉召調兵前來保衛京師,在此期間,孫傳庭又與楊嗣昌發生激烈矛盾,而崇禎皇帝不明就裡,反而斥責孫傳庭不得朝京師,孫傳庭不久後憂鬱成疾,進而耳聾,憤而請求辭職回鄉,在楊嗣昌的一再攻擊下,崇禎皇帝大動肝火,竟然將孫傳庭直接下獄了。
就在孫傳庭下獄期間,好不容易將要熄滅的農民起義之火又一次燃燒起來,而且聲勢變得比之前更大了。崇禎十五年五月,李自成圍困開封,崇禎皇帝無奈之下,只好再次啟用孫傳庭。
此時孫傳庭面臨的情況,與之前已經大不相同了,他精心打造的秦兵大多已經被裁撤遣散,他手裡只有一萬多新兵,為此他打算死守潼關,力保陝西,但是豬領導崇禎皇帝卻一再降旨,要求他出擊,孫傳庭迫不得已,只好進兵,果然在河南兵敗,不得不退回陝西。崇禎十六年,崇禎皇帝再度頭腦發熱地降旨要求孫傳庭出擊,孫傳庭在明知必死的情況下出戰,終於全軍覆沒,其本人也在奮戰中陣亡。
孫傳庭在從中進士到兵敗身亡的25年間,先後參與並主持了數十次對明末民軍的鎮壓活動,取得了赫赫成果,他的死可以說熄滅了明朝最後的希望,因此《明史》有「傳庭死而明亡矣」的說法。
可很有諷刺意味的是,孫傳庭被崇禎坑死後,還遭到了冷遇,因為其屍體始終沒有找到,崇禎竟然以為孫傳庭是逃跑了!直到自己上吊自盡,崇禎都沒有給他一個追謚。
反倒是到了清代,清廷在編纂史書時對此類盡忠職守的臣子多有立傳,孫傳庭於是被編入了《明史》,孫傳庭有遺詩十一首詩卷,清朝道光、光緒兩朝二十三位著名書法家為其題跋,題跋內容無不包含了對孫傳庭這位文武全才、精忠報國、視死如歸之士的敬仰和讚譽。
推薦閱讀:
※手相學認為,手上出現這五種符號都是凶兆,小心釀成大禍!
※參加美科促會年會專家普遍認為 「2012末日說」是無稽之談
※大家認為哪種女人最旺夫?
※你認為,什麼樣的日子,是好日子?
※也許你認為VR是未來 其實AR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