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染鎮遠古城的雲貴總督甘文焜
2008年12月31日上午,鎮遠縣城建局在古城周大街吉祥寺遺址上塑立清朝雲貴總督甘文焜青石雕像。石像身高3米,重約6噸,石材取自河北,由南京濱江雕塑藝術公司設計塑成。昂首凜然的甘文焜石像挺立氵舞 水之濱,為深厚的古城文化史揭開了三百二十四年前那沉重的一頁,讓今人重讀這位封疆大臣壯烈殉國血染氵舞 水的章節。
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雲南戰火燃起。吳三桂叛清並導演了那場歷時八年、戰火延及十省的悲劇。起兵五年後,吳三桂在衡陽登基稱帝,旋即暴病死去。後人將這位搞分裂割據、破壞國家穩定統一的人物釘在了歷史的恥辱柱上。時為雲貴總督的甘文焜效忠國家、精忠報國,以義士形象寫進了歷史的功德碑,尤為鎮遠人民所敬重。在鎮遠民間傳頌的十二大景觀中,就有「古柏精忠」景,人們以吉祥寺中的蒼勁古柏來緬懷甘文焜。雲貴總督甘文焜以身殉國事迹,在古籍本《清實錄》和《鎮遠府志》均有記載。「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吳三桂反。十二月,貴州兵嘩。總督甘文焜自度不能支,謀東扼鎮遠。既至,鎮遠知府張維堅、副將江義,先以受吳命,阻甘毋東。甘之東顯也。(甘)曾問終身朱山人,山人曰:一路功名到吉祥。甘被阻,逡巡度橋,見吉祥寺,愕然日:前定矣!遂自刎。」吉祥寺臨氵舞 水,背靠吉祥山,寺中有老柏樹數棵。志書載:「古柏翳日摩霄,堅如鐵石,咸以為忠烈之氣所結。」
甘文焜,祖籍江西豐城,後遷至遼寧瀋陽。1669年5月,甘文焜由大理寺少卿升任雲貴總督。甘文焜到任後,體察民情,如實向朝廷報告貧困地區民間疾苦、地方治政積弊以及吳三桂暗中唆使土司作亂製造事端引發民族矛盾,以及戰事屢發而民眾深受危害的情形。
平定貴州水西安氏之亂後,政治上,吳三桂取得了雲貴節制總督、巡撫的大權。雲貴兩省所屬的文武官員的任免都由他指派調配,朝廷不得過問干涉。他甚至還可以向各省推薦選拔官吏,逐漸形成了各省兵權幾乎都由吳三桂同黨心腹所扼制的局面。更讓吳三桂得意的是,其子吳應熊是當朝駙馬,朝廷大小事兒子派飛騎傳訊通報吳三桂。同時,吳三桂又與大權獨攬的鰲拜勾結,聲氣相通,內外為奸,因而權傾一時。在經濟上,吳三桂的經費開支獨立核算,收支並不向中央財政部報審。他每年還在國庫中領銀9萬餘兩。這個數字當時就佔全國財政收入的三分之一。為了大量斂財,他在雲貴恢復了明朝後期的苛捐雜稅,並開金、銀、銅礦,自鑄錢幣,在雲南西藏間搞茶馬交易,直接與西藏達賴五世通商。在軍事上,他擁有十多萬兵馬,雲貴兩省土司的兵馬都聽其調用。
由於吳三桂權勢過重,清廷感到難以駕馭,又有甘文焜報告吳三桂有謀反動向,於是在順治十七年(1660年),朝廷令他裁軍五分之二。吳三桂視軍隊為命根子,豈能就範,對於裁軍使出百般理由竭力反對。康熙二年(1663年),清廷收回了吳三桂執掌的「大將軍印」。對此,吳三桂耿耿於懷。
康熙十二年(1673年)正月,廣東尚可喜父子的藩兵被清廷解散撤除。吳三桂為試探清廷對他的信任程度,也上書請求朝廷撤兵,以探虛實。康熙趁機批複同意他撤兵,並下令撤藩,派大員敦促吳三桂率親兵撤到山海關外。
吳三桂被解除了權力,於康熙十三年(1673年)十一月二十一日以「興明」為借口,自稱「總理天下水陸兵馬大元帥興明討虜大將軍」舉旗叛清。
吳三桂首先在昆明開爐鑄錢以充軍餉,又令雲南各土司率領地方兵馬集中編製以備調用。同時下令民眾蓄長頭髮,恢復明代服裝,軍旗也都以素白為色,軍隊高呼「伐暴救民」口號,以鼓動士氣、煽動民眾支持反清。帶白旗反叛開始,吳三桂首先派人到各省傳送聲討文告,並聯動起事,同時派馬寶率兵東征貴州,王屏藩北攻四川。吳三桂公開反叛的前三天,就先殺掉不與他共同謀反的雲南巡撫朱國治、貴州巡撫曹申吉。提督李本深、雲南提督張國柱等首先響應吳三桂,暗中聯絡,召集軍隊,伺機嘩變。
甘文焜將雲貴叛亂情形上書朝廷,派堂弟飛騎進京急報。又飛報川湖總督蔡毓榮,要求派部隊援助平叛。與此同時,甘文焜下令貴州駐軍李本深領軍隊駐紮盤江,以抵禦吳部東進貴州,李本深得令並不執行,反而複信不進兵盤江諸多理由。甘文焜又嚴詞致李:「貴州的安危,責任在提督。叛賊吳三桂得到國家的厚待,不但不思圖報朝廷恩典,反而在邊疆起兵謀反,結果必將自取滅亡。我們應忠於國家,孝忠於先祖。為國效忠,建立功勛就在今天。在今天的形勢下,我們更應同心協力,手足相依,共赴艱危。萬一抵抗失利,就效仿張巡、南霽雲以身殉國,斷然不可對朝廷存在二心!」李本深接到甘文焜的通牒,並不理睬,竟在安順公開投靠了吳三桂。
安順淪陷,甘文焜親自領兵督戰,準備扼守貴陽,抵抗叛軍。誰知貴陽守軍早已被吳三桂收買,對甘文焜的命令並不聽從。當甘文焜召集將士誓師決戰,部隊為官的竟要甘文焜投降吳三桂,當甘文焜責問軍士為何忠奸不辨時,軍士說:「吳王救濟我貧困,重用才勇,有功行賞。吳王對我們有恩。我們沒有文化,不知什麼忠於國家,只知道不辜負吳王才是正理。」甘文焜不曾料到,吳三桂為收買人心,早在他訓練軍隊時就施展陰謀,凡聽從他的就提拔獎勵,心隨甘文焜的吳三桂就暗中抑制,在軍士中製造對居官清廉的甘文焜不滿。事實上吳三桂早已用權術讓甘文焜失去了對軍隊的控制和指揮權。無奈之中,甘文焜想召集貴陽城中的大小官員對付危急局勢,而這些人物到緊要關頭一個個都閉門不露面。
貴州省城貴陽形勢風雨飄搖,白旗隱現。甘文焜見貴陽已不能守,退而想防禦貴州東大門鎮遠,「鎮遠地勢險阻,外可以號召荊楚,內可以堵御黔滇。」臨行前,為不使家室遭污辱,「令妾盛氏率婦女七人雉經(自縊而亡)」,甘文焜匆匆率兒子國城、書記官和善、隨從雅良等十餘人日夜向鎮遠飛奔。康熙十二年十二月八日(1674年1月14日)甘文焜一行抵鎮遠。時駐守施秉偏橋衛的守將江義已舉白旗降吳三桂,從施秉一路圍截甘文焜,在文德關惡戰一場,突圍到鎮遠只剩四騎。鎮遠,四圍高山對峙,中貫氵舞 水,只有城東一大石橋已被叛軍把守。甘文焜四騎在府城左衝右突奔到府城大碼頭疾衝上浮橋。浮橋南端上游不遠處是吉祥寺(寺宇因吉祥山而得名。吉祥寺又作為驛館用)。甘文焜四騎突進吉祥寺,將山門反抵,江義部緊隨其後將吉祥寺團團圍住。江義叛軍高聲呼喊,逼迫甘文焜投降。甘文焜怒吼道:「作為保衛邊防的大臣,就要為國盡忠,死而無憾!」說罷疾書陳述吳三桂反叛詳情給川湖總督蔡毓榮。吉祥寺院中有數棵干直柏樹,甘文焜肅整衣冠,翹首望天,又朝京城方向作跪拜禮。然後劍刃國城,旋即自刎,血濺古柏而為國捐軀,時年四十二歲。書記官和善、雅良也同時自戕身亡。自此,「賊兵遂逼鎮遠,漸人楚境」。吳三桂見貴州已無羈絆,旋率大軍移師鎮遠,並在鎮遠城東布防練兵,今鎮遠還有吳三桂演兵、牧馬場遺址。馬場山上的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吳王洞就是那段混亂歷史的印證。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吳三桂餘黨被朝廷大軍蕩平。河北巡撫于成龍等上奏朝廷,同意由甘文焜長子、次子從鎮遠護送其父棺槨至京城。到達北京之日,朝廷又派京中文武大臣拜迎甘文焜靈柩於盧溝橋。朝廷念其忠勇無畏,捨生取義,追認甘文焜為兵部尚書(執掌國防的國烏下旨賜封號「忠果」,在鎮遠吉祥寺右方建有「甘公祠」(現已被拆除)。
今在甘公祠遺址處塑甘文焜像,讓人們瞻仰這位風骨錚錚的歷史人物,為鎮遠文化旅遊增加了精彩的一筆。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