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關懷助念問答集——入川法師_轉帖用

今天打車比坐公交車便宜 [轉載]關懷助念問答集——入川法師 2014-10-10 23:18閱讀:402 原文地址:關懷助念問答集——入川法師 原文作者:四川蓮花生命關懷

X助念問答集:1、最近我們一些居士看了光碟說:人沒有咽氣就往生了,說這叫活著往生,是真的嗎?請師父慈悲開示!2、有一位居士學佛多年,非常精進,幾年前就出現了一些境界,例如可以看到佛,看到身上的冤親債主,可以和他們對話,就連小貓小鳥也可以直接對話,在助念期間,他也可以看到亡者境界,有時他坐在別人身邊,她感覺到別人有病自己都不好受。3、問:臨終十念一念即可往生,而且五逆十惡的人都能往生,那我們平日不用修行了,也不用持戒修行了,平時該做什麼就做什麼?4、有人說自己往生沒有把握的時候,就不能給別人助念,應該自己在家研究經教,待自己有往生把握了才能給別人助念,並且勸導阻礙別人也不要參加助念,這種做法對嗎?(一)問:最近我們一些居士看了光碟說:人沒有咽氣就往生了,說這叫活著往生,是真的嗎?請師父慈悲開示!答:助念過程當中也遇到過類似這種事。說佛來接引往生極樂世界了。可是有三天、十天、三個月後人才去世的。而且最後走時也痛苦表現昏迷表現。那有怎麼解釋呢。也是為了慈悲眾生往生以後再回來表個痛苦四大分散法度人的。那這樣再回來的人為什麼不再表演個更讓人歡喜堅定往生的法呢。增加大眾往生的信願心。首先要明白不能迷信執著此事。即使是預知時至往生也是佛力加持的結果。也沒有什麼大驚小怪的不論怎麼走,神識最後也要信願行三資具足。仰靠阿彌陀佛大慈悲願力接引離體往生極樂世界才行。這種事很正常不要傳的很玄。蓮花關懷團一切言行應以聖言量為標準來把量,切勿人言己言。(二)問:有一位居士學佛多年,非常精進,幾年前就出現了一些境界,例如可以看到佛,看到身上的冤親債主,可以和他們對話,就連小貓小鳥也可以直接對話,在助念期間,他也可以看到亡者境界,有時他坐在別人身邊,她感覺到別人有病自己都不好受。答:《大方廣佛華嚴經》(大正新修大藏經第 10 冊 No. 0279)云:「一切唯心造」《大乘入楞伽經》(大正新修大藏經第 16 冊No. 0672)云:「大慧!如是等種種外道,妄分別見無常性

載入中...內容載入失敗,點擊此處重試載入全文 ,彼作是說,火不能燒諸火自相,但各分散,若能燒者,能造所造則皆斷滅。大慧!我說諸法非常無常。何以故?不取外法故,三界唯心故,不說諸相故,大種性處種種差別不生不滅故,非能造所造故,能取所取二種體性一切皆從分別起故,如實而知二取性故,了達惟是自心現故,離外有無二種見故,離有無見則不分別能所造故。大慧!世間出世間及出世間上上諸法,惟是自心非常非無常,不能了達,墮於外道二邊惡見。大慧!一切外道不能解了此三種法,依自分別而起言說著無常性。大慧!此三種法,所有語言分別境界,非諸凡愚之所能知。」《成唯識論》(【大正新修大藏經】第 31 冊 No.1585)言:「諸識所緣唯識所現。依他起性如幻事等。如是外道余乘所執。離識我法皆非實有。故心心所。」《徹悟禪師語錄》(【卍新纂續藏經】第 62 冊 No. 1182)言:「一切境界。唯業所感。唯心所現。即其現處。當體即心。凡在有心。不能無境。不現佛境。便現九界之境。不現三乘之境。便現六凡之境。不現天人鬼畜之境。便現地獄境界。佛陀告訴我們一切唯心造,一切境界都是由兩種力量所感,一種是由心力所感,一種是業力所感,但業力也是唯心所造。因此聚形有識,聚識有變,通過不同的途徑留下各種各樣的形象映在其人的心識之中,執著什麼,從他的心識里就會流露出什麼境界,從而執幻為真,甚至可以和小貓,小鳥說話,其實也只不過是自問自答而矣。《大乘密嚴經》(大正新修大藏經第16 冊 No.0681)云:「諸識微細遷流速疾。是佛境界非諸世間仙人外道所能知見。眾仙外道為愛所纏。不能了知心相差別。」不管什麼境界都是幻者自己心識所起的作用。佛告訴我們,諸識微細,遷流變化極快,由心識所產生的境界,也只有佛能看到就連外道仙人都看不到,更何況五濁惡世的凡夫呢。而且只要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上就都處在一個共業圈裡,感覺到別人有病也很正常,至於自己也感到不舒服,完全是心裡作用,從自己心裡給自己一個不舒服的暗示,執著進去,就真的不舒服了。因此這一切境界唯心所造,唯心所感,不管出現什麼境界都不要管,只管念佛憶佛,有時任務太多太累會容易出現這種情況,助念團也要適當安排休息時間,待其休整後,再繼續助念。(三)問:臨終十念一念即可往生,而且五逆十惡的人都能往生,那我們平日不用修行了,也不用持戒修行了,平時該做什麼就做什麼?答:《佛說阿彌陀經》中云:「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如果都按上述所說世人都可以斷善向惡了,大搞貪瞋痴慢疑之事,享受夠了再往生,把阿彌陀佛當成自己罪惡的保護傘,這種看法其本身就是自斷善根福德因緣。臨命終時,人一生善惡都會頓時現前,可想如果平常不行善、念佛,臨終之時怎麼能善念現前呢?《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大正新修大藏經第 19 冊 No.0945)云:「臨命終時未舍暖觸。一生善惡俱時頓現。」那麼平日行善臨終時就會有善念顯,平日行惡臨終時惡念就會顯露,那我們也就知道平日到底該如何修持了。《大智度論》(【大正新修大藏經】第 25 冊 No.1509)言:「或臨死時,善心心數法生,是因緣故,亦生好處。「行善人生惡處者,今世善未熟,過世惡已熟,以是因緣故,今雖為善而生惡處。或臨死時,不善心心數法生,是因緣故,亦生惡處。」問曰:熟、不熟義可爾;臨死時少許時心,云何能勝終身行力?答曰:是心雖時頃少,而心力猛利,如火如毒,雖少能成大事。是垂死時心,決定猛健故,勝百歲行力;是後心名為大心,以捨身及諸根事急故。如人入陣,不惜身命,名為健。如阿羅漢舍是身著故,得阿羅漢道。如是等種種罪福業報,轉報,亦應如是知。」《凈土或問》(【大正新修大藏經】第 47 冊 No.1972)言:「問曰。一生造惡。臨終念佛帶業得生。又無退轉。此彌陀願力誠乎。不可思議矣。然則我於生前。且做世間事業。直待臨終然後念佛。可乎。答曰。苦哉苦哉。何等愚謬之言也。砒霜酖酒毒中之毒。今汝此言毒於砒霜酖酒者也。非特誤賺自己。又且誤賺天下曰僧曰俗善男信女。皆此言也。向所謂逆惡凡夫臨終念佛者。乃是宿有善根福德因緣。方遇知識。方得念佛。此等僥倖萬萬人中無一個半個。汝將謂人人臨終有此僥倖哉。豈不見群疑論雲。世間有十種人。臨終不得念佛。一者善友未必相遇故無勸念之理。二者業苦纏身不遑念佛。三者或偏風失語不能稱佛。四者狂亂失心注想難成。五者或遭水火不暇至誠。六者遭遇豺狼無復善友。七者臨終惡友壞彼信心。八者飽食過度昏迷致死。九者軍陣斗戰奄忽而亡。十者忽墜高岩傷壞性命。」五逆十惡的人臨命終念佛往生,是宿世福德因緣成熟所至,才得佛接引帶業往生。如果臨命終時宿世福德因緣沒有現前、宿世的惡業現前怎麼辦?更何況人生無常又有十種人不得念佛之力,誰又敢把生死做為一個賭注呢。《安樂集》(【大正新修大藏經】第 47 冊 No.1958)言:「又若人臨終時,生一念邪見,增上噁心,即能傾三界之福,即入惡道也。」可知就算我們平素為善,臨終一念的邪重心力依舊能傾掉所行的善業而墮落三途,更何況我們再不修持,不把心死死仰止在阿彌陀佛接引眾生大慈悲的願力上,臨終最會隨業力牽引,墮落三途。甚是危險,可想而知我們不能報有這種平日不修行只待臨終助念的僥倖心理,千萬不要拿自己的法身慧命開玩笑。五逆十惡之人亦能臨終十念一念往生,就是在告訴我們,阿彌陀佛大慈大悲的願力甚深微妙不可思議,只要臨命終時仰仗佛的大慈悲願力,就能對治眾生的業力轉眾生的心念成佛念。臨終十念,一念帶業往生,如巨石雖大仰仗大船一樣可以過海的道理是一樣的。因此我們知道了阿彌陀佛攝生三願真實不虛,平日更要精進用功辦道,從平常就鍛煉自己仰止阿彌陀佛大慈悲願力,如樹西傾,等到臨命終時,倒必向西。(四)問:有人說自己往生沒有把握的時候,就不能給別人助念,應該自己在家研究經教,待自己有往生把握了才能給別人助念,並且勸導阻礙別人也不要參加助念,這種做法對嗎?答:首先蓮花關懷團就是依照聖言量落實聖言量,解行並進,幫助別人,就是成就自己的道業,助念就是落實聖言量,就是修行凈業三福,廣增善根福德因緣。從生死輪迴無常中觀照自己的心態,從中體悟出離心欣求極樂之心,更加仰靠佛慈悲大願的力量,更加激發出內心堅定往生信願。發起成佛度眾生之心,從理入事,做到無違菩提心和四無量的發心。《大方廣佛華嚴經》(大正新修大藏經第 09 冊 No. 0278 )(卷第四十二離世間品第三十三之七)云:「忘失菩提心,修諸善根,是為魔業」。成佛就是為了圓滿無上大悲心智,救度更多在苦難中迷魂顛倒的眾生,所以修行者以成佛再度眾生的大乘菩提心為因,才發願誓成佛。真正發菩提心者,是行八萬里路兼載天下而不遺一人。倘若我們能救人卻不去救,怎麼還能稱作是發菩提心的人呢?連善心都不是。退失菩提心修各種善根都是魔業,更何況不發菩提心呢,自己又怎麼能夠成就自己往生的資糧呢?所以幫助別人往生就是發菩提心度眾生的因地。《大乘方廣總持經》(【大正新修大藏經】第 09 冊 No. 0275)云:「以無著心施是名菩提。」助念就是無著心布施,以「不為自己得安樂,但願眾生早離苦」落實六度萬行為指向,引導眾生提起信願心,持名念佛得解脫。《大乘阿毗達磨雜集論》(【大正新修大藏經】第 31 冊 No. 1606)言:「無畏施能任持心。安慰他心離憂怖故。」《印光大師文鈔》(復許熙唐居士書)言:「所以平素,即要彼等知其利害,要常與說,到自己臨終,彼等即是助道之人。豈但與己有益,實亦與彼等均有大益。若只知自己修持,絕不與彼說其利害,則汝臨終時,彼等決定是破壞正念之人,決不助汝凈心,令得往生也。」是心是佛,是心作佛,倘若我們當下念念的心與佛感應道交,發普度眾生的心,就是在為自己成佛積累資糧,就是唯西方是趨。助念恰恰就是我們積累資糧最快捷最殊勝的方式,就是我們菩提心最完整的體現和最徹底的落實,就是我們成佛的保證!而且在助念過程中,助念人員明了死亡的過程,以及臨終之種種利弊得失,從而消除對死亡的無知與恐懼,就是菩薩的無畏施。而且從助念當中我們還可以增長閱歷,累積經驗,增長自己往生的信願。待到自己命終時,也不會因為恐懼而失去正念,失掉自己成佛的機緣。所以印光大師開示,平日多發心為人助念,是真實功德資糧,臨終必感召善緣助念,因果不虛。因此助念不僅不會障礙我們成佛,反而是鍛練我們信願心的最好平台。有些人在別人臨命終時刻向他求救幫忙助念時,不但為了自己不去參加助念找出種種借口和理由,而且還用各種語言阻礙他人去助念,這種行為本身就是造業行為,他不知道僅僅因為他們的借口和理由就毀掉了多少人的法身慧命。在家裡念佛也是念,在助念現場也是念,而且助念還能救人的法身慧命,度一個人成佛,不要說修行人,即使作為一個正常的人,也知道該如何去選擇。可見這種見死不救,還不讓別人去救的行為連一個佛弟子最基本的道德水平都談不上,更談不上修行自己,這種行為就是極惡人的行為,知見有嚴重問題。《妙法聖念處經》( 【大正新修大藏經】第 17 冊 No.0722)(卷第三)云:「此由無明。迷於正理。於佛教法曾無所悟。障礙留難。自不依修。復障他學。妄說過非。深增厭離。由此業因。毀謗正法。諸佛冤賊。世世愚昧。恆墮黑暗地獄之中。備受眾苦。而無窮盡。」《雜阿含經》(【大正新修大藏經】第 02 冊 No. 0099)(卷第四十二 一一四六)云:「障他施及受 如斯等士夫 從此至他世墮泥梨中 從冥入於冥 」又云:「障他人施惠 亦斷受施者 如是惡士夫 從此至他世 當生苦地獄 從明入冥中 」《佛說大乘菩薩藏正法經》(【大正新修大藏經】第 11 冊 No. 0316)( 卷第二十四忍辱波羅蜜多品第八之餘)雲:「乃至斷人靜住。障修福慧。障人親近諸軌範師。斷人修習菩提行法。是為魔事。」《妙法蓮華經玄贊》(【 大正新修大藏經】第 34 冊 No.1723)言:「法障者謂於宿世障他作善造匱法業。於此生中不得聞法。匱乏正法。」為人助念就是慈悲喜捨六度萬行,就是積累往生資糧的真實功德。助念是依佛教言而行的如理如法行為,以種種借口和理由不參加助念救度還不讓別人參加助念救度的行為,還障礙別人修行的行為,就是誹佛謗法之事,不僅障礙他人成佛,而且還會讓自己種下墮落三途的種子。(五)問:有的善心人士看助念團比較辛苦,隨喜功德捐助一些善款,有的人問善款能做為其它用處嗎?比如助念住宿的、交通、老人院、開會會費,團隊活動或放生用嗎?答:首先要明確善款是不是指定用的善款,如果是捐助者有定向的善款就要慎用。如果就是捐給助念、住宿、交通等用的善款,內含中其實已經包括助念當中氛圍,可以做為助念的各項費用,因為這是在助念範圍以內的功德發心,善款在同一個發心意義上使用就可以了。如果不在一個意義上就不能使用,助念開會也是在助念範圍之內,為了利益眾生的,這要恆量發心人的心愿,認不認同這個功德行為,如果是給助念專款專用助念發心隨喜功德費用,助念以外的放生是不可以隨意用的。(六)問:在關懷中也會遇上生活問題需開解,「寧拆一座廟不破一門婚」這種說法對嗎?答:阿彌陀佛。這是完全不懂佛理的人所說的糊塗話,作為佛弟子絕對不應該引用。寺廟是弘揚佛法的道場,即使是旅遊寺院也有它表法的作用,是出世間的、是接引眾生真正離苦得樂的;而婚姻是當事人自身業力、自身因緣的事情,兩者是絕對不可以放在一起評論的。在關懷時遇到生活上的問題常常是對我們的考驗。家人也是我們關懷的對象,同時可以把我們所做的功德迴向給他們。學佛修行是改變命運的最佳途徑!(七)問:印祖說:薦親, 只期往生西方, 何問落於何道。此意似好, 實為障礙。以人之神識, 隨業所轉。汝以至誠心為母念佛, 仗佛力故,即可往生。問落處, 便是作未往生想也。請問:往生與否是不是取決於其本人的信願?為什麼說汝以至誠心為母念佛, 仗佛力故, 即可往生?問落於何道為什麼是障礙?答:問題里所引的這段話是印光大師復何希凈居士的書中說的,收集在《印光大師文鈔》(三編卷一)里。薦親指的是超薦已故的親人,而且一般是在親人命終後的七七四十九天之內。《地藏菩薩本願經》云:「七七日內,如痴如聾。或在諸司,辯論業果,審定之後,據業受生。未測之間,千萬愁苦,何況墮於諸惡趣等?是命終人,未得受生,在七七日內,念念之間,望諸骨肉眷屬,與造福力救拔。過是日後,隨業受報,若是罪人,動經千百歲中,無解脫日。」可知,在親人命終後的七七四十九天內,家親眷屬應該齋戒念佛,功德迴向親人信佛念佛求佛接引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成佛度眾生。家人越以深信心、至誠心齋戒念佛,越能感得佛力加持,攝受已故親人生起求願往生的真實信願。而且因為家親眷屬與已故親人的特殊共業關係,家人越以深信心、至誠心齋戒念佛,越能感得已故親人在中陰期間生起求願往生的真實信願,持名念佛,蒙佛接引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如果家人對親人落在何道心存疑問,不僅與佛感應道隔,也會感得已故親人有這種疑問,因而無法生起求願往生的真實信願,也就只能輪迴六道了。可見印光大師所說與「往生與否全憑信願之有無」其實一點都不矛盾。(八)問:有些居士對剛咽氣或者是咽氣之後半個小時的被助念者是這樣開示的:你會看到白光,這白光是你自性的顯現,趕緊投入進去,你就往生了,這樣開示如法嗎?答:這是密宗的一種修行方法。《中陰聞教得度》(蓮花生大師著)里記載,臨終人一斷氣,生命力或靈力即行下降而入智慧脈輪之中,能知的神識即可體會「法而本然」的根本光明,是白色的。這種光明會持續大概15秒至30秒。一般來說,這道白光過後大概一頓飯的功夫,會出現一到紅光,都是自性光明的顯現。只要融入了這種光明就成就了。但要注意的是並不是每個人都會有這種光明的顯現的,只有善根福德因緣具足的人才會有,所以絕不可以一概而論。試想一下,如果被助念者不是密宗行人,因而對白光、紅光等自性光明沒有一點認知,或者說被助念者善根福德因緣不具足因而根本見不到自性光明,那如果我們還給他開示說,「你會看到白光,這白光是你自性的顯現,趕緊投入進去,你就往生了。」這就相當於要求被助念者用他自己的心力去融入到自性的光明裡,這對一個臨命終的人來說是根本做不到的,那不就耽誤他解脫了嗎?凈土行人不可不知此時關鍵時刻,應全身心靠倒阿彌陀佛接引眾生之弘願上,舉心皈命!如《觀無量壽經》記載:如對第一義諦不能了解,但得皈命無量壽佛。凈土念佛法門三根普被,適合所有根機的人。臨命終人在凡聖分判之際仰仗阿彌陀佛功德名號,祈求阿彌陀佛慈悲接引,就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樣做最安全、最可靠,是不會被耽誤的,是有阿彌陀佛願力做保障的。對於剛剛咽氣或者咽氣在半個小時左右的被助念者,如果其咽氣前就已經信佛念佛,那麼久可以按照以下版本做開示:***(稱謂),不管出現什麼境界,什麼景象,都無需理會,心裡只要想著佛接引您的樣子,堅定往生成佛信願,一心念佛不間斷,阿彌陀佛就會在您堅定的信心當中顯現出來,接引您順利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此時,只要您放下世間的一切塵緣。不疑惑,不怕死,放得下,任何在你心裡眼前顯現的境界好壞對錯都不去理它。往生成佛的時刻到了,就在當下。請您跟我們一起一心稱念阿彌陀佛。只要其堅定信願,一心念佛不間斷,融入阿彌陀佛無量光里,自然得蒙阿彌陀佛慈悲接引往生凈土,是不會因為我們開始的不恰當而耽誤往生大事。總之,在助念時,開示越對機,助念效果越好!(九)問:怎樣處理帶有佛像、佛字的包裝盒、香盒等,佛的半身像、佛手和佛頭等等?答:《佛說佛名經》云:」弟子等。自從無始已來至於今日。常以無明覆心煩惱障重。見佛形象不能盡心恭敬。輕慢眾僧殘虐善友。破塔毀寺焚燒形象。出佛身血或自處華堂。安置尊像卑猥之處。使煙熏日暴風吹雨露。塵土糞污雀鼠殘毀。共住共宿。曾無禮敬或裸露佛像,永不嚴飾。或遮掩燈燭開閉殿宇障佛光明。如是等罪無量無邊。今日至誠發露懺悔。」破塔毀寺、焚燒佛像,其罪業相當於出佛身血,極其嚴重。《佛說造像量度經解》(密教部)云:「所以是等之形像。宜重修理。或改造。先作阿哩伽(二合)儀軌。徙靈光。乃擇日而塑像。所有舊像木偶者。凈綿或凈布纏繞。以凈香油合密漬之。以火然化。而沈其灰於清淵。石泥等胎者。曠野凈處。掘地仞許深窖。而謹藏之。若系金銀銅鐵等像。則可鎔化。仍複合用於新像胚質。主掌是事者。乃已獲仙位之人方可。若凡夫為之。則恐不利於本身也(上一則亦出怛辣二合子仙像傳。所言已獲仙位之人者。謂實受灌頂而究竟修鍊。咒數圓滿者。乃指持明士人也。中土少有。或番僧中得之。若必用中土僧人。亦須道高德重。民贍神欽之士。若凡夫不能感動鬼神。所以或恐招禍也)右論特為佛菩薩之像。而他像次之。其所說罪辜之事。則明知故犯為極惡。不知而犯者。亦以為大過。其於過惡相反。即是吉利(譬如豎橫平等。田蠶多收之類)當其善惡果報者。像前事奉持明人為上首。而功德主與工人次之。以及鄰里鄉黨。俱有沾蒙也。近時有工家稱梵式宗。乃其所為佛像。輒作長頸縮腮。狹胸寬目。所為羅漢像。眼目與佛相同處頗多。蓋流源疏闊。失迷口傳之故耳。」對於破舊損壞不可修補的佛像可以用凈布纏繞,用凈香油和蜜漬一下,恭敬心焚燒,之後把灰用凈布包起來,沉到清凈流動的深河裡。如果河底不深,而且還流入不凈之物,那就是對佛像佛經的不恭敬。至於破舊的石或泥佛像,可以找一個乾淨的曠野處,挖個深坑埋起來,深度以不被輕易挖到為宜,以免不恭敬。有人說金銀銅鐵佛像可以重塑,但這只是對大修行人或德高望重的人來說。到了五濁惡世的今天,這樣的人已經很難找到了。我們凡夫眾生可千萬別隨便毀壞佛像佛經,否則很有可能招致禍害。《印光大師文鈔》(復如岑師代友人問書)言:「像之可以供可以存者,供之或存之。其不能供不能存著,焚化之。毀像焚經,罪極深重,此約可供可存者說。若不可供不可存者,亦執此義,則成褻瀆。」佛像如果完好無損,那麼可以供養或保存;如果已經破舊得不能供養或保存,則可以焚化。經文說毀像焚經,罪業深重,但這只是對完好的佛像佛經來說的。印光大師這樣開示其實是祖師對我們的慈悲,體諒我們五濁惡世眾生本來就障深慧淺,對佛法缺乏深信心,生怕把問題說重了,有些就不敢請佛像供養、請經文讀誦了。儘管如此,作為真正的佛弟子,對於帶有佛像、佛字的包裝盒、香盒等,佛的本身像、佛手和佛頭等等,最好還是恭敬包裹,送到附近寺院,由法師們如理如法進行處理。倘若附近沒有寺院,亦可按照前面引述的經文論著里所說的方法,以恭敬心如理如法處理。我們的恭敬心有多大,佛力加持就有多大。也懺悔因自己的愚痴無智慧而流通了帶有佛像、佛字的包裝盒、香盒等,佛的半身像、佛手和佛頭等等。想一想,如果自己不請不買,商家也就不製作了,也就不造這種業了。最好是直接告訴商家今後不要再製作這種對佛不恭敬的像或包裝盒了,這也是對商家的一份慈悲、一種關懷。總之,做每一件事情就看我們的恭敬心和發心!(十)問:幾個不同的助念團體一起助念,因為理念不一樣,傳達給被助念者家屬的信息也就很不一樣,給被助念者家屬帶去了極大的困惑和煩惱,這該怎麼辦呢?答:《妙臂菩薩所問經》云:「常依佛言不生疲勞。如是修行名為正業。」《根本薩婆多部律攝》云:「依教奉行作自他利斷諸結漏。於佛教中不為放逸。出煩惱海盡苦邊際證妙菩提。」《往生禮讚集偈》言:」無外雜緣得正念故。與佛本願得相應故。不違教故。隨順佛語故。」不管是哪個助念團隊的,只要是佛弟子,那麼所依止的教言就只有一個,那就是聖言量(佛所說)。真理也只有一個,那就是聖言量。只要大家都以聖言量為標準,也就不會再有理念的不同了,也就不會再給不助念者家屬帶去困惑煩惱了。其實,這個問題本身就已充分說明以聖言量為依據是多麼的重要!大家一定要記住,助念是在眾生最脆弱最危急的時刻救其法身慧命。如果依自己的知見或經驗去行事,很有可能會削弱助念效果,有時甚至起負面的作用。都是佛弟子,理當以佛為師,尊佛教言,入佛之智見,在助念的每個環節每個細節上契機契理地落實聖言量,只有這樣才能給予被助念者及其家屬最大的利益,才是最圓滿的助緣!(十一)問:助念時一定要給被助念者迴向嗎?為什麼?答:《佛說觀無量壽佛經》云:「諸佛如來是法界身。遍入一切眾生心想中。」佛是法界藏身,知道我們眾生在想些什麼。《大方廣佛華嚴經》云:「轉無上法輪,隨應眾生心。」佛本無心,以眾生心生心,以眾生念生念。當我們把助念功德迴向給被助念者時,也就是把阿彌陀佛的慈悲光明功德願力一起引向了被助念者。只要我們是真正地利益眾生,阿彌陀佛都會滿我們的願的,因為救度眾生就是阿彌陀佛的願。《阿彌陀經疏》(大正新修大藏經第37冊NO.1757)言:「經曰彼佛光明無量照十方國無所障礙故名阿彌陀。次釋光明無量故名阿彌陀。無量壽經雲。佛言無量壽佛威神光明最尊第一。諸佛光明所不能及。由光多故名無量光。乃至有十二光名。其有眾生遇彼光者罪垢消滅。若在三途受苦見光皆悉休息。壽終之後皆蒙解脫。」被助念者得蒙阿彌陀佛光明攝受,罪垢消除,善根增長,因而更願意聽從助念開示人員的引導,更能生起信佛念佛求願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真實願心,從而持名念佛,蒙佛接引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佛說無量壽經》云:「設我得佛。十方眾生聞我名號繫念我國殖諸德本。至心迴向欲生我國。不果遂者。不取正覺。」不僅要把功德迴向給被助念者,還要迴向他排除往生障礙,放下萬緣,一心念佛,求願往生,得到阿彌陀佛慈悲願力攝受接引,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普賢菩薩行願贊》云:」一切善根悉迴向。」《印光大師文鈔》言:「念佛迴向,不可偏廢。」 又言:「 迴向之法雖不一,然必以迴向凈土,為唯一不二之最妙法。」又言:「凡誦經、持咒,禮拜、懺悔,及救災、濟貧,種種慈善功德,皆須迴向往生西方。切不可求來生人天福報。」我們平時修行也一樣,應將所做的所有功德,所做的所有善事,所說的所有善言,所起的所有善念,哪怕芝麻那麼小,都迴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成為往生凈因。否則,所做的都成了世間福報了。(十二)問:有的助念團很頻繁地測量被助念者的體溫,追求頭頂溫度最高,這樣做如法嗎?答:《佛說無量壽經》云:「設我得佛。十方眾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唯除五逆誹謗正法。」《阿彌陀經要解》言:「得生不得生全由信願之有無。」《臨終三大要》言:「果然大家至誠助念,自可直下往生西方。切不可屢屢探之,以致神識未離,因此或有刺激,心生煩痛,致不得往生。此之罪過,實為無量無邊。願諸親友,各各懇切念佛,不須探彼熱氣,後冷於何處也。」有的助念團很頻繁地測量被助念者的體溫,追求頭頂溫度最高,這種做法看似如法,其實不然,助念人員還需要進一步理解助念的理念。佛菩薩和祖師已經明確告訴我們接引眾生往生是阿彌陀佛的事,往生與否是被助念者信願有無的事,善巧引導,幫助臨命終人生起往生信願為其助念助緣才是我們助念團的事。如果真正懂得了以上這句話的含義,就會知道最圓滿的助緣莫過於助念人員清清靜靜念佛憶佛,以及開示人員如理如法善巧方便做應機開示。如果助念人員都能繫心一處,念佛憶佛,那麼就最能與阿彌陀佛感應道交;如果開示人員真能如理如法善巧方便做應機開示,那麼就最能幫助臨命終人提起並保持正念。如果助念團對被助念者頭頂溫度過於關注,反而會影響助念效果。我們都還是業力凡夫,還沒有定力,心念很容易隨著被助念者頭頂溫度而波動,助念念佛也就很難繫心一處。《印光大師文鈔》言:「以人死熱氣由下而上者,為超升。由上而下者,為墮落。若通身都冷,頂上猶熱者,則超凡入聖。生西方,為超凡入聖之最勝者,故曰頂聖。」《諸經要集》 言:「無學之人入涅槃者。或在心暖。或在頂也。」祖師大德已經告訴我們頂熱是驗證亡者是否往生的一種方法,但並不全面。有些大修行者命終時回暖於心,頭頂並不溫熱,這並不能證明其沒有往生。有些被助念者因為食物在胃裡發酵引發腹部溫度高過頭頂梵穴,但這並不阻礙其往生。如果助念人員由此判斷被助念者感得的是鬼道,那麼很有可能通過這種心念的力量影響助念效果。另外,如果被助念者因為疾病原因造成腹熱現象,但因為助念人員不懂得這一現象,所以繼續助念直至所謂的頂熱,而這實際上是屍體內沼氣擴散的結果。由上可知,我們助念人員應該懂得綜合考慮、辯證分析、細心驗證,千萬不要偏執一理。(十三)救人還要條件嗎?問:有些助念團要求被助念者家屬徹底服從助念團的安排和要求去做,而且必須簽訂合同之後才會去助念,否則就不予助念,這樣做如法嗎?答:《佛說無常經》云:「若見有人將欲命終,身心苦痛。應起慈心,拔濟饒益。」佛陀教導我們如果見到有人將要命終,作為佛弟子的我們應該發慈悲心,去做臨命終人的不請之友。既然臨命終人家屬求助於我們,我們理當以念佛開示引導救人為目的,及時趕往現場,儘早讓臨命終人聽聞到佛的願力和功德名號,幫助其堅定往生信願,提起正念,怎麼還給家屬講一些附屬條件呢?《地藏菩薩本願經》云:「未來現在諸眾生等,臨命終日,得聞一佛名、一菩薩名、一辟支佛名,不問有罪無罪,悉得解脫。」《佛說無量壽經》云:「設我得佛。十方無量不可思議諸佛世界眾生之類。聞我名字。不得菩薩無生法忍諸深總持者。不取正覺。」《佛說阿彌陀經要解》言:「不論至心散心,有心無心,或解或不解。但令彌陀名號一歷耳根或六方佛名或此經名字一經於耳。假使千萬劫後畢竟因斯度脫。如聞塗毒鼓遠近皆喪。又如食少金剛決定不消也。」哪怕我們到了現場只能念上一句佛號,臨命終人也就因此不墮惡道,等到有一天因緣成熟時,他會因這一句佛號而最終得解脫,不再六道輪迴。一句佛號就能給人帶去那麼大的利益,何樂而不為呢?!就是因為末法時期眾生障深慧淺,往生的違緣越來越多,善導大師才創立助念一法,幫助臨命終人排除一切可能的違緣,助成其往生的因緣。必須簽訂合同才助念這一要求本身就已經給臨命終人往生製造了違緣。打個比喻,有個人被車撞了,很危急,有個路人說,我可以救你,但你必須先簽訂合同。對於路人的這種做法,大家一般都會覺得很反感。而助念是在生死線上最關鍵的救助,比起上述情形更為緊要,那身為佛弟子的我們此時怎麼還要講一些額外的條件呢?如是因,如是果,將來自己也會得這種果報,不可不慎!想一想,那個因為無法簽合同而得不到助念很有可能就是自己以前世的父母,只是投胎轉世後相互間不認識了,我們能忍心因為其家屬不簽訂合同,而在其生死輪迴凡聖分判的關鍵時刻不去幫助他(她)嗎?如果臨命終人是我們這一世的父母呢,我們還會這樣附加條件嗎?(十四)臨終關懷的重要性問:目前很多助念團只為咽了氣的臨命終人做助念,忽略了咽氣前的臨終關懷。臨終關懷到底有多重要?答:《成具光明定意經》云:「......若見老羸疾病瘦耄。傷念扶護至心不飾。」《阿毗達磨集異門足論》曰:「謂諸有情或遭重病。或遭厄難困苦無救。便到其所起慈愍心。以身語業方便供侍。方便救濟是名利行。」《四分律行事鈔資持記》言:「凡為看病常在左右。策其心行。恆令念善。以舍報趣生唯在臨終心念善惡。」佛菩薩和祖師大德都諄諄教導讓我們做臨終關懷,足可見臨終關懷的重要性。要想真正懂得這一點,就得先把臨終關懷和助念的理念搞清楚了,把我們助念團的位置擺正了、角色搞對了。要知道我們是沒有能力給人送往生的。接引眾生往生是阿彌陀佛的事,往生與否是臨終人信願有無的事,而善巧引導幫助臨終人生起往生信願,為其助念助緣才是我們助念團的事。而這種助緣在病人咽氣之前去做效果會更好。在臨終前期,通過給病人及其家屬等多方溝通交流,就能對病人的背景情況及其身體心理狀態有一個基本的了解,這樣就更能與病人在一個層面上進行溝通,而不是強行介入;更能針對病人難以言表的身體或心理苦痛進行對機開示,順勢引導,逐步滲入佛法道理,這就大大降低了病人對佛法的排斥性,使其更能順從配合關懷人員的開示和引導;也更能讓病人有足夠的時間了解佛法真正解脫的義理,了解佛的願力、佛的功德名號,了解極樂世界,了解人生的真實相,這樣就更能幫助病人厭離五濁惡世,懂得欣求極樂,從而堅定其往生信願。有了往生的信願,病人就能減少身見、情執、慾望,也就能減少痛苦。這樣的臨終關懷比起在病人咽氣之後隨意做開示更加適機契理。有了這樣的臨終關懷,雖說病人對死亡還有些恐懼、害怕、波動,但自己能懂得按佛法道理以及聽從助念人員的指導開示,把心念轉到佛念上、佛願上,在業力與願力之間有很好的把握,因而不讓自己住在業力引發的心念上或境界里。有了這樣的臨終關懷,也就更能幫助病人發起菩提心——有了菩提心,就能減少其在四大分解時的痛苦,令其更能保持正念。另外,在給病人做臨終關懷的同時,也有時間和機會對病人家屬進行關懷,讓他們懂得對臨終親人進行佛法關懷的重要性,爭取他們的配合,促成臨終人往生的福德因緣,為其減少違緣。一般來說,有了臨終關懷做鋪墊,之後的助念,不僅效果大大提高,而且助念的時間也大大縮短,病人往生的品位也會更高,足可見臨終關懷的重要性!(十五)問:印祖在復范古農居士的信中有這樣的開示:「中陰者,即識神也,非識神化為中陰,即俗所謂靈魂者。...初死之人,能令相識者,或見於晝夜,與人相接,或有言論。此不獨中陰為然,即已受生善惡道中,亦能於相識親故之前,一為現形。...」也就是說有些人會在白天、或黑夜看到剛過世的或過世已久的親人的形象,這是否就說明凡夫是能夠看到中陰身的呢?答:《大般涅槃經》云:「若有比丘得凈天眼見於十方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如觀掌中庵摩勒果。如是比丘亦能莊嚴娑羅雙樹。師子吼言。世尊。若如是者。阿尼樓馱比丘即其人也。何以故。阿尼樓馱。天眼見於三千大千世界所有乃至中陰。悉能明了無障礙故。」《中陰經》云:「此中陰形極為微細。唯佛世尊獨能睹見。」《阿毗達磨俱舍論》曰:「此中有身同類相見。若有修得極凈天眼。亦能得見。諸生得眼皆不能觀。以極細故。有餘師說。天中有眼具足能見。五趣中有。人鬼傍生地獄中有見四三二一。謂自下除上。」經論說得很明確,中陰身極為微細,只有佛世尊和得極凈天眼者才能看到。中陰身本身只能看到同類,以及比他更為低劣的那些道的中陰身,看不見比其優勝的那些道的中陰身。而凡夫眾生既不是佛菩薩又不是中陰身,當然是看不到中陰身的。《大寶積經》云:「中蘊有情。或有二手二足。或四足多足或復無足。隨其先業應托生處。」《大乘阿毗達磨集論》曰:「又中有形似當生處。」到了中陰就說明此世的人已經受報了,只不過還沒有投生,所以中陰身是「當生處」「應投生處」的身形,而問題中所說的被看到的都是亡者生前的形象,依據經論可以判斷所看到的並不是亡者的中陰身。《大乘阿毗達磨集論》曰:「云何共業。若業能令諸器世間種種差別。云何不共業。若業能令有情世間種種差別。或復有業。令諸有情展轉增上。由此業力說諸有情更互相望為增上緣。以彼互有增上力故。亦名共業。是故經言。如是有情與余有情互相見等。而不受用不易可得。」有些人看到剛過世的或過世已久的親人的形象,或在白天、或在黑夜、或在夢中,那是因為其與亡者有著特殊的共業因緣,由於生者本身業力的牽引,使得其見到亡者的影像。這種共業關係錯綜複雜,不可一概而論。《地藏菩薩本願經》云:「若未來世諸眾生等,或夢或寐,見諸鬼神乃及諸形,或悲或啼,或愁或嘆,或恐或怖。此皆是一生十生,百生千生,過去父母、男女弟妹、夫妻眷屬,在於惡趣,未得出離,無處希望福力救拔,當告宿世骨肉,使作方便,願離惡道。」有的是因為過去世的父母眷屬,在惡趣受苦,希望得到救拔,但又無法讓生者認出,所以就化現成今世親人的模樣,令生者見到。《印光大師文鈔》言:「此不獨中陰為然,即已受生善惡道中,亦能於相識親故之前,一為現形。此雖本人意念所現,其權實操於主造化之神祇,欲以彰示人死神明不滅,及善惡果報不虛耳。...天地鬼神,欲人明知此事,故有亡者現身於人世,陽人主刑於幽冥等。皆所以輔弼佛法,翼贊治道。其理甚微,其關係甚大。此種事古今載籍甚多,然皆未明言其權之所自,並其事之關係之利益耳。」有的是因為佛菩薩天地鬼神要讓生者明白因果報應真實不虛;有的是因為生者心裡特別執著過世的某個親人,或者執著神通等等;還有一些其他的情形。《成唯識論》曰:「諸識所緣唯識所現。依他起性如幻事等。如是外道余乘所執。離識我法皆非實有。故心心所。」《徹悟禪師語錄》言:「一切境界。唯業所感。唯心所現。」有的只是因為業力所牽變現出來的,而自識受意執著有住了,只是業力過程的一種感受。但無論是何種情形,都是不真實的,都是生者自己意識里變現出來的,這也就是為什麼只有他們能看到,而別人卻看不到的原因。助念問答(十六)問:自己學佛,也很想做些利益眾生的事,但家人反對,該怎麼辦?答:《徹悟禪師語錄》言:「一切境界。唯業所感。唯心所現。」家有違緣其實都是自己的業力感召的,自己的心識變現的,當生慚愧心。過去曾有給別人障道的因,才有今天被人障道的果。善導大師說得好:「百千父母妻兒女,非是菩提增上緣。」輪迴越久,違緣越多,當生出離心。到了五濁惡世的今天,我們就像蚊子掉進了蜘蛛網,被無始劫以來所造的業力緊緊纏縛。如果再不修習凈土法門,如果再不仰靠佛力橫超三界,即使想出離都很難。「煩惱即菩提」,家有違緣正好是我們厭離娑婆欣求極樂的動力,勤當精進,如救頭燃。當然即使是道理懂了,煩惱來的時候靠我們自己的羸弱心根本無法降服,還得仰靠佛力,牢牢念住佛號,讓心平穩下來,不被煩惱所束縛。只有這樣才能設身處地從家人的利益出發心平氣和地跟家人溝通,試圖改變家人的看法。《印光大師文鈔》言:「令嚴之不信,亦理學學說使然。然近年,及瀘戰,由念佛而獲種種不可思議之感應事迹者。甚多。何不曲為陳述,俾其因茲生信乎若明知此事,猶不生信,則只可向佛代彼懺悔宿業。而以己念佛功德,皆為迴向......」多給家人講一些念佛做善事的種種不可思議的感應事迹。如果家人特別剛強難化,執迷不悟,則說明其善根福德因緣不具足,那麼就應該把自己所做的所有功德、所做的所有善事、所說的所有善言、所起的所有善念都迴向給自己的家人,願他們蒙佛加持,福慧增長,冤業化解,深信因果,信佛念佛發願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只此一念的迴向心,對方就能在我們所修的七分功德中得到一分。我們發心越大,修行越精進,對方獲得的利益也就越大。因佛力不可思議,只要我們堅持,慢慢地我們的冤業就會解開,違緣也就會轉變。這在《印光大師文鈔》里,在我們現實生活中都能找到很好的例子。相反,當遇到違緣時,如果只是一味地恆順自己的習氣,那必定是業上加業。「一念嗔心起百萬障門開。」如果不信佛念佛靠佛,那麼後果必定是自己給自己打開百萬障門,迎接我們的將是更多的障礙、更多的煩惱。《徹悟禪師語錄》言:「心能造業。心能轉業。業由心造。業隨心轉。心不能轉業。即為業縛。業不隨心轉,即能縛心。心何以能轉業。心與道合。心與佛合。即能轉業。業何以能縛心。心依常分。任運作受。即為業縛。一切現前境界。一切當來果報。皆唯業所感。唯心所現。唯業所感故。前境來報皆有一定。以業能縛心故。唯心所現故。前境來報皆無一定。以心能轉業故。若人正當業能縛心。前境來報一定之時。而忽發廣大心。修真實行。心與佛合。心與道合。則心能轉業。」總之,在遇到違緣時,就看我們的心怎麼轉了。助念問答(十七)問:有人說助念人員做臨終關懷與助念是有功德的,但背著佛像到處跑是有過的,這種說法如法嗎?答:《信力入印法門經》云:「若復有善男子善女人。見於壁上一畫佛像。或經夾中見畫佛像。文殊師利。此福勝前。無量阿僧祇。」佛像本身就是佛的慈悲願力成就的,具足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的內在功德,是佛全體依正莊嚴的顯現,哪怕只看一眼也是功德無量,因此佛在很多經文里都教導我們盡一切可能讓臨終人在最後一刻見到佛像。《大方廣佛華嚴經》云:「見彼臨終勸念佛,又示尊像令瞻敬,又復勸令歸依佛,因是得成見佛光。」助念人員恭敬地把佛像裝在乾淨的包里,不辭辛苦勞累,背著佛像趕赴助念現場,就是為了讓眾生在臨終時能見到佛像,能得到佛像的內在功德,這一念的發心本身就是六度萬行、是行菩薩道、是慈悲心的體現。在趕到助念現場之後,助念人員在臨終人容易看到的位置恭恭敬敬地把佛像供奉起來,讓臨終人在生死之關鍵時刻能見到佛像,讓其眼根對射進去因而得到佛像的內在功德,得到佛力的慈悲加持攝受,這是對佛聖言量的最佳落實,是對佛像本身的價值的最佳體現。這樣的人是真正「不為自己求安樂,但為眾生早離苦」,是與佛同願,是與佛同行,是一個真正幫助眾生離苦得樂的菩薩,是阿彌陀佛的使者——諸佛歡喜,護法善神隨喜護佑。連造佛像都有功德,更何況是背著佛像去慈悲救度在死亡線上的眾生?不但無過,反而功德無量。倘若還有人妄言助念人員的這種做法有罪,這與誹謗佛法又有什麼區別,這與障人去利益眾生又有什麼區別,說這句話的人跟魔又有什麼區別?(十八)問:有的助念團在念佛助念24小時之後做一場三時繫念就結束了,這樣做如法嗎?答:《印光大師文鈔》言:「三時繫念,乃後人所著,冒中峰國師之名。此書有兩種,派頭大同,文字不甚同。乃平時提倡之派頭,何可以助念。助念須專一念佛。若至將終,並彌陀經亦不念,方可令命終人心歸一處。此書乃法師升座,連念帶講說一段,大眾坐聽講說畢,念一次佛。蓋以講說為重,念佛為助。著此書者,實不知助念之道。而世之不知凈土法門者,以為助念佛事。亦可慨也。臨終助念,以專念佛號為主。」印光大師已經說得很清楚,三時繫念以講說為重念佛為輔,根本不適合助念。在助念了24小時之後就不再助念,而是做一場三時繫念就結束了,這是極其不負責任的做法。《印光大師文鈔》言:「四大分散之後,唯有靈知之心。由幻業以相纏。故不能直下了脫。」要知道我們這個時期的人大多業障深重,神識常被幻業所纏,不能很快離體。所以在助念24小時之後,應該先根據佛言祖語判斷被助念神識是否已經離體。如果通過測溫等觀察到被助念者身上還有明顯的熱點,而且斷定這些熱點並不是因為被助念者的疾病或者食物發酵等因素而引發,那麼說明其神識還沒有離體,助念人員應該繼續助念;如果觀察到被助念者身上已經沒有任何明顯的熱點,那麼說明其神識已經離體。此時助念人員應該按照聖言量為其做功德,並且規勸其家屬在此後的七七四十九天內為亡者做種種功德迴向。(十九)問:為什麼有的人學了佛還諸事不順呢?答:《優婆塞戒經》(卷第七業品第二十四之餘)(【大正新修大藏經】第24冊No.1488)云:「眾生行業有輕有重有遠有近。隨其因緣先後受之。如有修身修戒修心修慧。定知善惡當有果報。是人能轉重業為輕。輕者不受。若遭福田遇善知識。修道修善。是人能轉後世重罪。現世輕受。」學佛了還諸事不順有幾種可能性。一種是真心學佛人,只是因為前世造惡,今世緣熟受報,但因為學佛了,得蒙佛力加持,已經轉重罪為輕受了,只是當事人不知道如果不學佛的話會是何等的悲慘,所以還疑惑為什麼學佛了還諸事不順。經文說業有三種:「一、現報:今世行善作惡,今世受報;二、生報:今生行善作惡,來世受報;三、後報:過去無量生中行善作惡,或於今生受報,或在未來世受報。眾生造業有輕有重、有遠有近,隨其因緣而先後受報。現在學佛了,如果是真心修身修戒修心修慧,那麼就能得蒙佛力加持,轉重報為輕受,輕業則不受。學佛了還諸事不順的另外一種可能性就是其人是真正佛弟子,而且善根福德深厚,得遇善知識,依教奉行,修道修善,則能得蒙佛力加持,轉後世重罪為現世輕受——是修行精進的一種表現。而旁人不明真相,還以為其人學佛了才變得諸事不順。《阿難問事佛吉凶經》云:「有人事佛,不值善師,不見經教,受戒而已。示有戒名,憒塞不信,違犯戒律,乍信乍不信,心意猶豫。亦無經像恭恪之心,既不燒香、然燈、禮拜,恆懷狐疑。嗔恚罵詈,惡口嫉賢,又不六齋,殺手趣手。不敬佛經,持著弊篋,衣服不凈之中;或著妻子床上不凈之處;或持掛壁,無有座席恭敬之心,與世間凡書無異。若疾病者,狐疑不信,便呼巫師,卜問解奏,祠祀邪神,天神離遠,不得善護,妖魁日進,惡鬼屯門,令之衰耗,所向不諧。或從宿行惡道中來,現世罪人也,非佛弟子,死當入泥犁中被拷掠治。由其罪故,現自衰耗,後復受殃,死趣惡道,展轉受痛,酷不可言,皆由積惡其行不善。愚人盲盲,不思宿行因緣所之,精神報應,根本從來,謂言事佛致其衰耗。不止前世宿祚無功,怨憎天地,責聖咎天;世人迷惑,不達乃爾。不達之人,心懷不定,而不堅固,進退失理,違負佛恩而無返覆,遂為三途所見綴縳,自作禍福。」學佛了還諸事不順還有一種可能性,那就是其人未能得遇善知識,對三寶沒有恭敬心,破戒造業——表面上是學佛人,其實是邪知邪見邪行,根本不信佛,根本不是佛弟子,只是欺世盜名,因此護法善神憤怒而離去,不予護持,惡魔鬼神則得其便,想方設法讓其衰耗害病。但旁人不知真相,還以為其人學佛了才感得諸事不順。《阿難問事佛吉凶經》云:「善惡追人,如影逐形,不可得離。罪福之事,亦皆如是,勿作狐疑,自墮惡道!罪福分明,諦信不迷,所在常安;佛語至誠,終不欺人。」《印光大師文鈔》言:「余常謂欲得佛法實益,須向恭敬中求。有一分恭敬,則消一份罪業。增一分福慧。有十分恭敬,則消十分罪業,增十分福慧。若無恭敬而致褻慢,則罪業愈增。而福慧愈減矣。哀哉。」學佛貴在深信不疑,貴在恭敬,有一分恭敬就消一分罪業,增一分福慧。只要我們至心誠懇,恭敬三寶,依教奉行,自然福慧增長,罪業消滅。根本無須疑惑。全國蓮花關懷會信息處 好奇銀裝L128片僅售159元 女股民炒股17年不虧之謎

分享

  • 我的博客
  • 微博
  • 微信
  • 朋友圈
  • 1 N同時轉發到微博 發送 我的更多文章

  • [轉載]文殊菩薩心咒的妙用
  • [轉載]為什麼轉世活佛還需要重新學習?
  • [轉載]為什麼不把錢布施給窮人,而去建寺廟呢?
  • [轉載]定弘法師:戒律確實很重要!(國語、視頻、共三集+講義)
  • [轉載]修成美女密法
  • 推薦閱讀:

    六祖壇經(1) 慧律法師
    凈空法師對陳曉旭往生的開示
    般若講堂 -----宗舜法師:成佛之路 依普賢十大願修行
    平生業成 即得不退|慧本法師
    如意法師:菩薩的度生特質

    TAG:轉載 | 法師 | 關懷 | 問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