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喝水都胖有些人怎麼吃都不胖還真有道理:減肥新知
肥胖是現代人面臨的健康大敵。因此,減肥也就成了永恆的熱門話題。無論是主流觀點還是人們的一般認知,管住嘴邁開腿都是減肥的不二法則,減肥永遠離不開增加熱量消耗,減少熱量攝入,這個道理大概我們是不會有任何懷疑的。
但我們實際看到的,感受到的現象就是為什麼吃同樣多,有些人容易長胖,有些人不容易長胖,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有些人喝水都長胖,有些人怎麼吃都不胖,同樣是運動,有些人容易變瘦,有些人不怎麼變瘦,也就是說不同個體是否長胖,是否能減肥,似乎存在很大的個體差異和不確定性。
而這種不確定性和個體差異我們往往歸結於個人體質,那究竟什麼是個人體質呢?有不有規律可循呢?其背後的道理究竟是什麼呢?近年來,腸道菌群研究給了我們一個全新的看待肥胖和減肥的視角。
一、肥胖研究領域的「新網紅——腸道菌群
在我們體內,住著數以萬億計的微生物,95%的微生物在我們的胃腸道中,構成了腸道微生物環境,其中包含有100萬億數量級微生物,涉及1000個菌種,重達1.5公斤。在幾千年的進化中,這些微生物與人體彼此間協同進化形成了互惠互利的生物共同體。腸道中許多細菌對人體是有益的,它們提供人體許多營養物質消化吸收的酶類,促進食物熱量的吸收,合成一定的維生素,對人體的免疫功能也起著重要作用。
腸道微生物菌群又被稱為「被忽略的人體器官」。但當機體與微生物之間的平衡被破壞時,腸道菌群就出現一系列反應,導致某些疾病的發生。當然,我們特別好奇的是,腸道微生物是怎麼跟我們長胖發生關係的。
2017年國際頂級科學雜誌《自然》刊登了耶魯大學醫學院研究團隊的研究論文,他們的發現解釋了「腸道菌群究竟是如何引起肥胖的」?腸道微生物在參與高熱量食物消化分解的過程中,會有大量的醋酸鹽產生,這些醋酸鹽被腸道吸收,隨血液循環進入大腦,進而激活神經系統,促使胰島分泌胰島素,細胞啟動儲存能量的程序,同時神經系統還會給胃釋放飢餓激素,使你產生飢餓感,這就解釋了為什麼胖人容易餓,特別愛吃,吃了更胖,胖了更想吃的死循環……
當然這不是科學家第一次發現腸道菌群與肥胖的關係,早在2013年,來自法國農業科學研究院、丹麥哥本哈根大學、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等單位的科研人員通過對169位肥胖和123位非肥胖的丹麥人的腸道菌群進行研究,首次發現肥胖和不肥胖人群的腸道菌群的種類和數量均存在顯著差異。科學家們根據個體腸道微生物基因的數量,即腸道微生物的豐富程度,可將人群分為兩組:微生物高豐富度的群體和微生物低豐富度的群體。
結果發現,胖紙們多數屬於微生物低豐富度的群體。這項研究為解決肥胖問題提供新的預防和治療思路,也即以腸道菌群作為新的切入點,這一研究成果同樣發表於《自然》雜誌。
通過進一步研究發現,微生物低豐富度的個體往往攜帶更多的促炎症細菌,而微生物高豐富度的個體則包含更多的抗炎症細菌。微生物低豐富度的個體體內脂肪更多,大都表現出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壓,並且還伴有其他的炎症表徵,因此微生物低豐富度的人群患上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肥胖相關疾病的風險更高。
不僅對於外國人的研究顯示肥胖人群腸道菌群與體重正常的人存在顯著差異,針對中國人的研究顯示了同樣的結果。這項最新研究來自上海交大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團隊,科學家們首次揭示中國人肥胖的腸道菌群組成。 研究人員選取了15-30歲、BMI>30kg/㎡的肥胖人群和BMI正常的人群做對照,通過分析他們糞便中的腸道菌群構成情況,發現:肥胖組的腸道菌群無論是基因數量和豐富度都低於正常體重人群。
不僅如此,研究人員還發現了一種叫「BT菌」的細菌,跟我們長胖有明顯關係。研究人員發現,在肥胖人群中,BT菌的表達明顯降低。而BT菌跟脂肪代謝息息相關,原因在於谷氨酸鈉。說起谷氨酸鈉你可能壓根聽不懂,但我說「味精」你很快就懂了。味精的主要成分就是谷氨酸鈉。中國營養學會的調查顯示,谷氨酸鹽的攝入,加大了中國成人超重的風險。研究人員實驗發現:BT菌能降低血清谷氨酸濃度,促進脂肪細胞的脂肪分解和脂肪酸氧化,進而降低了脂肪堆積,達到減重的效果。
每個人體內的BT菌含量都不一樣,這也是為什麼有些人多吃味精就會長胖,有些人就不會。
科學家還發現,胖小鼠和瘦小鼠吃一樣多的東西,胖小鼠從食物里榨取的熱量高。這就是人們常常抱怨的:「為什麼別人吃那麼多不胖,我吃一點就胖」。科學家為了弄明白為什麼胖小鼠從有限食物里榨取的熱量高,就先弄來一些無菌鼠,這些鼠從出生就被剝奪了體內的菌群。然後分兩組,分別把胖小鼠和瘦小鼠的腸道菌群接種到這些無菌鼠體內。結果,接種了胖小鼠體內菌群的無菌鼠就變長了胖小鼠;接種瘦小鼠的無菌鼠就出落成一直苗條的瘦小鼠。顯然是腸道菌群在使壞。
除此以外,科學家還發現腸道菌群對人的意識,行為,大腦都產生影響,為什麼有的人減肥那麼難,總是控制不了食慾,不想運動,可能因為腸道菌群通過對激素的控制,控制了你的意識,行為,可以直接給大腦指令,目前這方面的研究非常多,很多研究都指向腸道菌群威力無窮,控制著我們的行為,思維和身體健康。
二、科學家拿自己做實驗得到出乎意料的結果
我國科學家趙立平從年輕時60公斤,後來增至80公斤,在美國康乃爾大學讀博士後期間,他又長胖了 10 公斤。到 1995 年回國時,趙立平的腰圍量起來足足有 110 厘米(健康男性不超過85厘米),整個人的健康狀況也極為糟糕。
轉機出現在 2004 年,趙立平讀到了一篇論文,這篇論文最終重新塑造了他的體型。論文的主要作者傑弗里·戈登,是美國華盛頓大學醫學院的微生物學家。戈登和他的同事用實驗表明,肥胖症和小鼠腸道中的菌群存有關聯。趙立平對此產生了興趣,並決定找找看自己身上是不是也存在這種關聯。
2006年,他開始了一種飲食療法,食譜中包括山藥和苦瓜,同時對自己的體重以及腸道中的菌群進行監測。山藥和苦瓜裡面含有益生元,可以被腸道細菌發酵利用,據說有調節人體腸道菌群生長的功效。再加上以粗糧為主的飲食,趙立平在兩年內減掉了 20 公斤。他的血壓、心率和膽固醇水平也都降了下來。一種抗炎細菌的數量大幅增加,從最開始根本檢測不到,到後來增加為他腸道細菌總量的14.5%。當然,從科學上說,很難證明這種細菌底到是不是趙立平減肥成功的主要原因,還是僅僅是趙立平的腸道恢復健康以後所表現出來的結果。
個人減肥的成功極大啟發了趙立平,他開始進行臨床試驗。他找到了一位體重達175公斤,BMI高達58.78的肥胖症患者(正常人BMI超過28即為肥胖),並對其進行飲食干預和藥物處理來降低其體重。在降低體重的同時,定期檢測其腸道菌群的組成情況。通過23周的干預治療,該患者體重下降了近52公斤,並且伴隨肥胖的高胰島素、高血糖、高血壓等癥狀也有明顯改善。同時對患者腸道菌群的檢測顯示,在初始時佔到菌群總量30%的一種細菌——陰溝腸桿菌,在干預治療後,幾乎在腸道菌群內檢測不到了。這一顯著的變化讓人意識到,陰溝腸桿菌很可能和這位患者的肥胖症有著重要的聯繫。
除了個案研究,趙立平也開展了大量人群研究,他給123名肥胖志願者制定了一套9周長的減肥飲食計劃,其中包括含有益生元的食品,讓他們定期回來複查,以監測腸道菌群的變化。共有93名志願者堅持完成了試驗,體重呈中等水平下降,減輕了大約 7 公斤;同時,腸道中產生毒素的細菌減少,有益細菌數量增加。受此結果的鼓勵,趙立平又在另外3個中國城市共1000名患者身上進行了試驗。目前,趙立平和他的同事正在研究的成分之一是黃連素,黃連素是傳統用於中藥的藥材黃連的主要藥理成分。他們發現,給老鼠高脂肪飲食的同時餵養黃連素,老鼠便不會發展為肥胖或產生胰島素抵抗,而且其腸道中的已知病原體種群數量下降,已知的有益菌數量也出現上升。
趙立平研究從正反兩個方面,告訴我們腸道菌群的惡化會造成肥胖等代謝問題。也即長時間、無限制的高脂飲食,會造成腸道菌群失調,簡單說就是「好的」菌群減少,「壞的」菌群增加,比如對腸粘膜起屏障保護作用的雙歧桿菌減少,產生有害內毒素的菌群增多。也就是說,高脂高糖飲食造成了腸道菌群的異常,使得內毒素產生菌逐漸成為腸道菌群的主要類群,而其分泌的內毒素使得機體產生炎症和代謝問題,使得機體更容易累積脂肪,從而加重肥胖症的癥狀。
三、改變腸道菌群,更好地減肥,不是靠神奇的細菌膠囊而是靠飲食
看到這裡,你可能會想,既然腸道菌群與肥胖有關,那麼可不可以通過改變腸道菌群組成來減肥呢?有些腦洞大開的人甚至想到,通過找瘦子接吻來交換瘦子身上的瘦身菌群。這種方法可行嗎?接吻的確可以交換口腔細菌,研究表明一次持續10秒的親吻會造成大約8000萬口腔細菌的「遷徙」。每日親吻超過9次的伴侶會分享相似的口腔菌。但相比萬億數量級的細菌,這點細菌未免杯水車薪,何況經過胃腸道,他們很難逃得過胃酸的洗禮。而目前,科學家用於研究的能夠幫助減肥的有益細菌大部分是通過糞便提取的,難道你要吃翔……
你能想到的,科學家自然能想到,研究人員已經正在和藥物研發部門合作,聚焦益生菌在減肥藥物上的應用轉化,來幫助更多肥胖者和超重患者。但事實上,腸道菌群種類非常之多,且菌群之間相互作用也非常複雜,研究人員做了一個比喻:「腸道菌群是一種高度分工、協同的組織,就像螞蟻、大雁一樣,組織架構極其嚴密,內部族群極其團結,我們的認識尚處於非常粗淺的階段。」
從本質上說,我們距離解決肥胖仍然路漫漫其修遠兮,已知與肥胖有關的菌群就有很多種,並且這些菌群實際上只是「幫凶」之一,而真正的「主謀」,仍然是缺乏運動、飲食不合理。
飲食是影響腸道菌群組成的最重要因素,不同的飲食結構,可以形成不同的菌群結構。長期食用高脂肪、低纖維的食物,可以造成腸道菌群結構失調,增加進入血液的毒素的量,誘發慢性炎症,從而導致肥胖、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病的發生。
調節菌群結構的飲食方法有很多:富含膳食纖維複合的碳水化合物(粗糧,全麥),蔬菜水果等富含各種膳食纖維都可以讓益生菌增殖:精製糖類比如米面甜點,脂肪,肉類等攝入過多,會讓更多的有害菌增殖。因此,我們常常說的平時生活中多攝入膳食纖維,多吃粗雜糧,蔬菜水果等等最基礎的營養知識看似簡單,但其實包含了深刻的科學道理。
因此,想要減肥的朋友,可能目前還不需要將希望完全寄托在「殺菌減肥」上,而是依然要依靠合理飲食,多加鍛煉。
四、總結
近年來,腸道菌群理論已經成為肥胖的一種新的重要觀點,腸道菌群失調容易誘發肥胖。改變腸道菌群,增加有益的菌群,抑制有害的菌群看起來不是靠什麼靈丹妙藥,還是得靠扎紮實實的健康飲食。
你可能還喜歡:
● 跑者多練力量就能跑得快?——不要讓錯誤動作害了你
● 你的跑步是否有效,原來是用這個來衡量
● 馬拉松比賽結束後,其實我們都犯了個錯誤……
● 跑友困惑:每周跑幾次才最合適?
——end——
「輕如羽 跑無傷」
推薦閱讀: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快從八字看看你的求財之道吧!
※泡茶就像泡妹子,太有道理了。
※有道考神,你的翻譯錯的已經沒有下線了?
※面相出現這3種「變身」徵兆,偏財有路大財有道,左財神,右金星
※投資有道 生財有道 理財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