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治家格言》第5集
尊敬的諸位長輩、諸位朋友、家長,大家晚上好。
我們《朱子治家格言》課程上次剛好講到:
【祖宗雖遠。祭祀不可不誠。子孫雖愚。經書不可不讀。】
大家有沒有感覺怎麼會這麼巧,剛好清明節前後,我們就剛好講到這句。所以冥冥當中,祖先都在加佑我們,讓我們能從這些他們留下來的經典得到人生的啟發,人生的智慧。清明節前後您有去祭祖的請舉手。絕大部分都去了。真正自己去祭祀祖宗,再看到這句,應該內心都有所感悟。
我曾經在二00六年初,那年的除夕,那天早上,我人在安徽廬江湯池,我們差不多一百多人,一起祭祀祖先。當時男人佔了應該有一半。結果在祭祀祖宗,我們是祭祀中華民族萬姓祖宗,大家很誠心,就感覺確實誠則通,至誠可以感通;誠則靈,都感覺到祖先來了。這麼多男人差不多超過一半都哭出來了,痛哭,都非常有感受。當時我也在場,我自己也都流眼淚。我們親身感覺到了,再看經典,就像《中庸》講的,你誠心祭祖先,他真的「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不只感覺到,體會到他們的慈愛,他們對我們的那份關懷備至。
親身體驗確實會很不一樣。我們去年冬至就在明倫堂祭祖,當時我們穿著漢服,其中有個同仁他姓黃,他也很虔誠,他就感覺到,他的祖上黃香就在上面接受他的祭拜。當他這麼講的時候,我就想起,好像幾年前我在馬六甲培風中學有分享一堂傳統文化的課,是黃氏宗親主辦。所有的義工全部穿黃色的衣服,一條風景線滿壯觀的,然後黃色的衣服上面寫了四個大字,「孝親尊師」。他們對於一、兩千年的祖宗都念念不忘,更何況是眼前的父母恩,他怎麼會忘呢?所以《論語》當中有說到「慎終追遠,民德歸厚」。人心厚,厚在哪?念念不忘父母的恩德、他人的恩德,念念不忘幾千年前祖宗的恩德。
可能我們一講,祖宗幾千年對我們有什麼恩?大家曾經讀書的時候,一定讀過在介紹全世界的文明,有個詞叫「四大文明古國」,大家記不記得?你們點頭的人太少,代表你們都還給老師了,這樣老師會流眼淚,這樣也是沒有慎終追遠。老師曾經教我們的,我們應該牢牢給它記在心上,這樣才對得起老師的教導。四大文明古國,有埃及,有印度,還有我們中國,還有兩河流域這些文明。大家冷靜想想,全世界的古文明現在只剩哪個民族?中華民族。剩中國是文明古國,代表其他的民族,它的整個文明血脈已經出現斷層,很多都已經不存在了。可是我們這個民族的文明綿延了五千年都沒有斷,而且現在還是大一統的國家,這個在全世界是除此一家,別無分號。
請問大家,這個是不是在神明面前抽籤,抽到那個上上簽的,文明可以傳下來,其他的都得斷,是不是這樣?不可能。人世間任何一件事都不是偶然,有因必有果,有果又會變成因。我們今天可以學傳統文化是結果,原因是什麼?是我們祖先有這麼好的文明傳下來,其他的民族學不到。但是我們現在學是結果,又將變成一個因,我們學得很好,可以再傳五千年;我們不學了,那就斷了。那我們就對不起祖先,也對不起後代子孫。老祖先還說我們人是什麼?天、地、人三才。跟天地並列的萬物之靈,居然不念祖先、不念子孫,那我們不是糟蹋了這個人的尊嚴、人的人格了嗎?所以慎終追遠、承先啟後、繼往開來,應該是人類本有的本分才對。
對於文明、文化的價值,其實這兩、三代人的體會應該是比較深。比方六、七十歲的人,他們那一輩的孝子還很多,到我們這一輩三、四十歲要找就很難了,我們的下一輩人呢?幾乎快找不到了,而且殺父害母的例子愈來愈多。文明不承傳,我們中華民族會從一個全世界唯一悠久的文明,變成最短視的民族。這個現象,對於我們以前,可能在讀文章的時候讀到,「中華文化博大精深」,這個詞我們可能沒有感覺。可是放在這個時代,就因為這個文化沒有承傳,一個全世界最悠久的文明,甚至代代都出聖賢人的文明,現在居然殺父害母的子孫這麼多,所以文化不能不傳啊。
講到這裡,一個老人的慈祥的面容就浮現在我面前,就是我們馬來西亞的沈慕羽老先生。我挺有福氣的,見過他老人家幾次。我記得親自到老人家家裡去,當時老人家九十五歲,帶領著我們一起唱抗日愛國歌曲,他親自彈琴。你看這個老人這麼愛國,你一輩子都忘不了他那彈琴的面容,那高亢的歌聲。我記得那次,他知道我是教書的,曾經也在小學服務,他就跟我講,「我們當老師的人,是最沒有『錢』途的。」他這個字是雙關語,我一聽就知道了,要有默契,大家知道。不會賺很多錢。
但是坦白講,錢幹嘛賺很多?賺很多錢的人煩惱相對比較多,是吧?對。賺很多錢的人吃安眠藥的比較多,反而農夫他沒有很多錢,他就盡本分,春耕、夏長、秋收、冬藏,結果他每天睡得很好。到八、九點的時候,他還可以出來賞月,吃著花生米,喝著白咖啡,但是不要睡不著覺就好。請問大家,很有錢的人,你看過他們出來賞月嗎?你有沒有看過一個很有錢的人,常常拿著一個扇子在那裡,「月光真美!」好像沒看過。那才叫生活。
我們都覺得是賺錢去用錢,其實人現在被錢用了,苦苦追求,最後變錢的奴隸。結果賺錢的人花不了錢,拼死拼活賺了一堆錢,誰花?他兒子花,他太太花,還有他太太新嫁的那個人花,因為他累死,他太太又嫁人,他不就給那個人花了嗎?所以很多在這個時代的人想不開,就拚命做慾望的奴隸,做錢的奴隸,就太不值得了。
人是萬物之靈,人生最大的價值是什麼?是提升自己的智慧、靈性,這是帶得走的,身外之物一樣都帶不走,耗了我們一生,結果我們變得這個也放不下,那個也捨不下,愈來愈貪婪,靈性一直下降,那是作踐自己。
科學家講,一個孩子一、兩歲的時候,平均一天笑一百八十次,成年以後平均一天笑七次。諸位朋友,你們今天已經快到平均值了,快到七次了,這樣你們就把平均值往上拉,這對人類是有貢獻的。不然人類看到這個科學數字,代表現在的人,活著為什麼?一、兩歲笑一百八十次,成年以後笑七次,所以從這個現象,就是人活著就是要活到愈來愈笑不出來。有沒有人活著是為了活到愈來愈笑不出來,有沒有?沒有半個人是想活到愈來愈笑不出來,可是事實上人真的是愈來愈笑不出來了。那就很矛盾,人活著就是為了追求幸福快樂,結果愈努力到最後愈笑不出來,那不是跟目標背道而馳嗎?
你們有沒有遇過一天笑一百八十次,笑容跟嬰兒一樣可愛的人,你們遇過沒有?我遇過好幾個,其中一個你們見過,許哲女士見過沒有?有,一百多歲的年輕人,曾經就在我們這個講桌上跟大家分享。您看她那個笑容跟嬰孩一樣,返璞歸真。這樣的一百多歲的長者,跟你看到一般的老人的面容一不一樣?一般的老人是什麼面容?心有千千結,還有很多放不下:我的那個女婿賺錢賺太少,我的兒子官做得太小,我的那個孫子考試又不考好,一堆的煩惱。所以人活到最後笑不出來,太不值得,那個是人生走錯方向。
為什麼會笑不出來,為什麼人生愈活苦愈多?因為把人生的目標變成去追求慾望、追求名利。慾望是深淵,它填不滿的,愈求愈多不滿足,最後求不得的痛苦就愈來愈多。小孩沒有那麼多貪求,是不是?你看幾個月的孩子你把他放在那裡,他還自己偷笑。你都不用買很多東西給他,他就自己在那裡笑。知足常樂嘛,他沒有很多慾望。我們能不能返璞歸真,像孩子一樣?保證你的皺紋就少好幾條了。
我們還看到我們的師長,今年八十七歲了,老人家笑起來也像嬰孩一樣,皮膚還泛紅泛紅,是吧?對,這樣的人生多好,又有高度的智慧,走到哪裡當地的國家元首來請教他;又沒有一大堆的貪求,什麼都放下,一心一意就為了這個天下,為了民族文化的承傳,這樣人生才快樂,才有意義。
像沈老九十幾歲,你看那麼豁達,他人生無怨無悔,對得起天,對得起地,對得起整個國家民族,尤其對得起教育界,他是教育界的脊樑,真正把師道從他身上發揚出來,這樣的人生「留取丹心照汗青」,照亮教育界的師道,也照亮整個中華文化在馬來西亞的承傳。所以沈老強調到,老師雖然不能賺很多錢,但這個行業很重要,它維繫著文化的承傳。在現代的社會,就愈感覺到沈老對文化、對中華文明的認識有多麼的深,難怪他可以甚至有生命的危險他都在所不辭,要去保衛我們文化的承傳。甚至現在漢學院蓋在我們大馬的馬六甲,跟這些智者,跟這些長者他們的堅持有沒有關係?有,這個都是,我們要慎終追遠。
同樣是東南亞國家,大家看看,整個中華文明在這些國家的承傳都岌岌可危。泰國,現在下一輩的都不會講華文;印尼,斷了三十幾年。當時我們辦課程,來的印尼的同胞都是六十幾歲的,七十歲的都有,因為年輕人都看不懂華文。他們非常的擔憂,而且他們的精神讓我們動容,六、七十歲扛起文化承傳的大旗。包含像新加坡,雖然他們也在學華文,但是在他們下一輩的孩子身上,哪個語言排在第一位?
我記得我第一次到馬來西亞,印象很深在陳氏宗祠,在吉隆坡市區,當時我在陳氏宗祠跟大家分享《弟子規》,我很喜悅,因為陳氏是大舜的後代,我們學傳統文化的人沒有不崇敬舜王,他是二十四孝之首。當時下課休息(課間期間),剛好有些朋友,他們相見互相換名片,結果有個同胞他拿了一張全部都是英文的名片,結果對方一拿來,一看,很嚴肅的對他講:「你沒有中文名字嗎?」當時那句話對我很震撼,我很感動,我們馬來西亞的華人這麼珍惜自己的文明,怎麼連自己的名片都不寫中文了?但是我反省起來,自己在念初中、高中的時候,當時也覺得好像可以講幾句英文就高人一等,我也是背叛祖先的,被這些功利影響,也是走偏了好長一段路。後來遇到師長老人家,才知道老祖先把全世界最高度智慧的文明留給了我們後代子孫,而我沒有珍惜,還排斥。所以弘揚文化,坦白講,是贖自己以前造的罪。
所以整個東南亞,我們整個馬來西亞傳承得非常好,你看師長老人家一提到馬來西亞非常欣慰。包含前不久,日本前首相鳩山由紀夫先生到香港去親近師長,向師長請教很多問題。結果師長在談話的過程就講,馬來西亞已經辦了一個漢學院,正在籌建當中,就講到馬來西亞有一千兩百多所華小,六十幾間獨中,他們能很好的承傳中華文化,講得都非常欣喜、欣慰,也都提到這裡要培養漢學人才。師長老人家就請鳩山由紀夫先生,「你應該也要到日本辦一個漢學院」,然後鳩山先生答應了,好,回去也要辦漢學院。
大家有沒有看到,師長抓住一切的因緣,讓人發願來承傳文化。大家要了解,這樣的人物,他在日本影響性非常大,他肯站出來做漢學,能夠重新在日本弘揚開來,那利益的將是千千萬萬的人,甚至是日本後世代代的子孫。所以仁慈的人,他們看得很廣、很遠,他心量廣大,都包容著天下的蒼生。
師長也跟鳩山由紀夫先生提到,中日本來就是一家人,同宗的。秦朝的時候(兩千多年前),秦始皇派五百童男、五百童女去找長生不老藥,其實哪有長生不老藥。結果這個船隻就漂到日本去了,之後就在整個日本那裡繁衍後代,其實都是同宗。包含韓國人跟我們也是同宗,他們是商朝的後裔,所以他們也有祖宗保佑。在漢朝、在唐朝,尤其唐朝的時候他們大批大批留學生到中國來取經。所以韓國、日本他們寫文章都用漢字寫,同文同種,都是一家人,要共同來弘揚祖先的文化。
我們要了解,整個中華文化的弘揚,其實是維繫著整個世界的安定。七0年代湯恩比教授就講到,解決二十一世紀的社會問題,唯有孔孟學說跟大乘佛法。就是我們中華文化最重要的三個組成的元素,儒、釋、道的教育。湯恩比教授這句話講得很重,「唯有」,唯一只能靠中華文化來救世了。諸位朋友,這句話你們聽過嗎?都聽過,有沒有聽了這句話以後,當天晚上睡不著覺的有沒有?應該有。有沒有人聽完以後當天晚上睡不著覺,然後說,「我終於知道我為什麼來投胎,原來我投到這個世間就為了這一樁事來的,就是為了來救世的。」很可能你就慢慢知道你這一生的使命。
而這句話也告訴我們,中華民族的兒女在這個大時代,應該肩負起救世界的責任。因為我們是中華兒女,我們本身就有受中華文化的教育,有受這個教育代表你手上有救世的法寶,手上有救世的法寶,然後見死不救,這樣是有罪過的吧?所以諸位朋友,你們沒有後路可以走了,你們假如不好好學,弘揚文化,就是見死不救,這個罪挺重的。你們沒有後路走了是好事還是壞事?人沒有後路走才不會墮落,人一有後路走,就不願意承擔,就盡不了做人的道義、本分。人沒有學聖教以前,常常逃避責任,孩子教不好,「算了算了,不管了」;家裡面出什麼事,都不願意承擔;看著社會都亂了,視若無睹。那我們活著不是活得愈來愈麻木了嗎?天地人三才應該是有血性的,應該是有道義的才對。
所以看到這句,「祖宗雖遠,祭祀不可不誠」,我們是唯一傳下來的古文明,代表什麼?代表我們的祖先是積厚德的人!「積善之家,必有餘慶」,因為德太厚,可以護佑五千年以後的子孫。其他民族它沒那麼厚,它的文化斷層了。大家冷靜去看看現在世間各個民族,我們這個民族很特別,是倫理道德起家的。大家回去查族譜,你們的祖上沒有任何一個人不是聖人。我們蔡氏是周文王的後代。剛剛跟大家講,姓陳、姓胡、姓田、姓姚,這都是舜王的後代,姓林是比乾的後代。
我們的祖先是聖人,所以我們才有這麼大的福報,不然文化就斷了。祖先的恩庇蔭我們,我們該不該感恩?該感恩,所以「祖宗雖遠,祭祀不可不誠」。我們師長老人家當發現他們徐氏的族譜留下來,沒有被破壞,沒有丟失掉,老人家一談到自己的族譜,眉開眼笑,「我們家是黃帝第二個兒子,是嫘祖生的。嫘祖是黃帝的正妃,嫘祖生的第二個兒子叫昌意,我們這一脈是黃帝第二個兒子一直傳下來。」傳到老人家是一百三十六代。我想,當我們打開自己的族譜,接到了炎黃子孫,頭皮都發麻,為什麼?我們找到自己的根了,就是這樣一代一代祖先,他的血脈傳下來,他的文化、他的智慧傳下來,五千年都沒有斷,沒有祖先,哪來的我們。
當我們念念不忘祖先的恩德,真正承傳文化,真正造福這個世界,真正光宗耀祖,那往後你的後代子孫也以你為榜樣,那這一生就沒有白來。好,所以大家今天回去有一件很重要的事,回去查族譜。我有時候遇到一些朋友,比方說,他說他姓曾,我說你是曾子的後代,他還一臉無辜的樣子,真想要摸摸他的頭,「趕快回去查族譜。」他的祖先是孔子的好學生,他要趕快承傳他祖先的厚德才對。
而我們非常欣喜的看到,像在中國大陸,各地的政府不管是縣市,以至於到省、到中央,都非常重視祭祖。上行下就效。不只重視祭祖,整個國家的國策把弘揚文化擺在最重要的位置,所以這個是真正不只是懷念祖先,更重要的將祖先的文明、祖先的智慧,把它發揚光大。
尤其這個時代,要救世界,要靠中華文化。全世界哪個地方的華人又懂中華文化,英文又講得很好?你們不能無辜的看著我,因為絕對不是我(台灣),應該是馬來西亞。所以「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讓他生在大馬。對啊,你們跟整個西方文明接軌得很好,又承傳中華文化。
人生短短數十寒暑,總要做有意義的事,總要做恩澤後世的事情,不能白來世間一遭,死了以後就化為黃土,這不是很糟蹋這一生?所以應該幹最有意義的事,就是承傳文化。
我們看孔老夫子一生盡心盡力承傳文化,很有價值,兩千五百多年之後,不只我們華人感恩他,現在全世界包含美國都以孔子的誕辰做它的教師節。而他的厚德庇蔭兩千五百多年的後代不衰。我接觸到孔子的後代不少,聽說全世界超過一百萬,超過一百萬,沒出一個敗家子,好厲害,是不是?這樣的家道要不要學?要。就是《易經》講的,「慎終追遠,民德歸厚」。
請問大家,現在承傳文化的難度跟兩千五百多年比起來,什麼時候難?現在。那請問大家,愈難是不是功德愈大?是。那恭喜大家,你們建功立業的機會來了,這個時代你能像孔子一樣的精神把文化傳下來,那你的後代可以綿延五千年不衰。對啊,功德,「一切福田」,我們學過兩次《了凡四訓》了,你們不能傷害我幼小的心靈,「一切福田,不離方寸」,不離我們這顆心,「從心而覓,感無不通」。難行能行,難忍能忍,是圓滿的功德。
所以讀到這句,讓我們感念祖德。而老祖先的教育不得不讓我們佩服,確確實實全世界最懂教育的民族,決定是中華民族,有五千年的智慧,教育的智慧,五千年的理念,五千年的方法,五千年的效果。什麼效果?代代都出非常多的聖賢,大家看到清朝也出了很多聖賢人。而他的教育用的方法,高度的藝術、高度的智慧。我們看家裡,家的建築都表教育,房屋的建築,牆壁上刻著梅蘭竹菊,藝術品都是教育,代表什麼?踏出這個門就要交君子,交有德的朋友。梅蘭竹菊是表四君子。門口刻一個扇子,出門記得要行善。進門,在門的大廳放一個瓶,一個很漂亮的瓷器,瓶子,一邊放瓶子,一邊放鏡子,代表什麼?進門要平靜,不能帶著情緒、帶著脾氣進門來,會把孩子給嚇壞了;一平靜,家和萬事就興了。您看那個裝飾品都表智慧,表教育。
我到馬六甲去參觀娘惹,看到進去就是瓶、鏡,結果還有另外看到,西方他們進去,進門擺了另外兩個東西,擺什麼?擺了兩隻動物的標本,一邊是老鷹,一邊是一隻跟我差不多高的熊。你一進門就看到這兩個東西會怎麼樣?殺氣騰騰。文化一不一樣?不一樣。所以你有沒有看到,兩、三百年前,很多西方國家強盛起來幹什麼?走到哪裡就強佔人家的地方跟財物,有沒有像這兩隻東西?因為他每天看,當然就像。這兩個東西代表什麼?英雄(鷹熊)。大家留心,中國人最崇敬的人,「仁者無敵」,最推崇的范仲淹,那些很仁慈的人。他們推崇的是什麼?那些侵略很多國家,佔了一大堆地,然後要幾萬個人伺候他一個皇帝的人,他們把他當英雄。那叫「一將功成萬骨枯」,他們的成功不知道建立在多少流離失所之上,可是他們把他當英雄。
所以西方近代文明強調競爭,之後就發展成戰爭,所以很多國家強盛起來,對世界發動戰爭。可是中華民族一強盛起來,把福、把文化智慧傳遍全世界。鄭和下西洋,經過多少國家,那些國家有好多地方都蓋鄭和廟。大家有沒有感覺,祖宗在保佑,怎麼剛好漢學院就蓋在馬六甲,六百年過後。那個地方也告訴世界的人,中華文明強盛的時候決定是帶給全世界福報,馬六甲這個地方就是一個證明。而且華人在的地方,種族、宗教都可以團結,不會衝突。好像馬六甲的華人佔多數,你看真巧,也不是巧合,冥冥中自有祖先的安排。
而我們看到,老祖先教育的智慧,重視祭祖,把什麼教下來?倫理、孝道。大家一起祭祖,很多祖庭都寫著這兩行字。我曾經聽同仁講,他們的祖庭就刻著這兩行字,「祖宗雖遠,祭祀不可不誠;子孫雖愚,經書不可不讀」。所以祖宗要懷念,要承傳;子孫要教育好,叫「承先啟後,繼往開來」。用一個祭祀的禮,就把孝道教下去,對祖先都感恩,怎麼會不孝父母。
包含在祭祀的過程,那些習慣、做法,我們有個同仁就分享,祭祖,家裡煮水餃,北方人喜歡吃水餃,那個等於是金元寶,整個家裡第一盤水餃,熱騰騰的出來,幾十年前,生活沒那麼富裕,看到水餃口水都流下來了,就看著老奶奶。「不可以偷吃,趕快先端到祖先靈前。」那個小孩子就戰戰兢兢,趕緊把第一盤水餃就恭恭敬敬遞到祖先的靈前,牌位前面。大家想,這個孩子會不尊重祖先嗎?第二盤,趕緊端給家族裡的老人。這個倫理就教下來了。
請問大家,現在第一盤都是誰吃?那麻煩了,顛倒的現象在這些細節、做法當中就看出來。難怪孝子也不一樣,以前的孝子,孝順父母叫孝子;現在的「孝子」叫孝順兒子,孝順孩子,倒了。顛倒不行啊,《朱子治家格言》講「倫常乖舛,立見消亡」,這倫常顛倒、違逆了,這個家道就完蛋了。所以大家現在看,以前講富不過三代,現在呢?一代都過不了。所以文化博大精深,不得不傳。用一個禮儀,就把孝道傳下去,這不是普通的智慧呢!現在全世界有多少的文明,他的教育裡連「孝」字都沒有,可是我們的祖先承傳這麼久,又用這麼好的方法來傳。
第二個教道德,怎麼教?祭祀孔子,孔廟教道德。到了九?二八(孔子誕辰),都祭祀孔子,把道德傳下去。甚至以前都是在祠堂裡讀書,小孩子八、九歲,在祠堂、在祖先的牌位面前,要光宗耀祖,不可以懈怠,不可以打瞌睡。
要去求學的時候,父母還有家族的長輩,帶著小朋友先給孔子行三跪九叩。孔子是至聖先師,他表師道。然後這些老人、父母再帶著孩子給老師行三跪九叩。在小朋友的心目當中,這些老人、父母是他最尊敬的人,連他最尊敬的人都這麼尊重老師,他怎麼敢不聽老師的話?所以就一個拜師的儀式,就讓孩子深深的紮下了對老師的恭敬,一輩子受益。其實孩子恭敬老師,誰得利益?大家想想誰得利益?孩子恭敬老師當然是孩子得利益,孩子恭敬老師,老師的肚子又不會飽,是不是?所以那個儀式最重要的是要成就下一代的學習。
大家再換一個角度想,今天假如讓你坐在那個老師的位置讓人家拜,你敢嗎?你要嗎?那什麼滋味,你要不要試試看?我代表家長給您行個禮,您試試看。您換個角度看,這些教書的人,他是讀聖賢書的人,他連佔別人便宜都不肯,他怎麼可能希望人家行此大禮對他,是吧?你對他稍有禮他就覺得很不好意思,戰戰兢兢了,他怎麼敢受你這麼大的禮。但為什麼還受?因為要承傳整個中華文明,因為要成就這個孩子一生尊師重道的態度,所以他不得不受。所以坐在那裡的滋味,叫如坐針氈。不是那個時候如坐針氈,他的祖上,他的爺爺輩,甚至還有曾祖,還有他的父母行此大禮,這個接受的老師假如不好好教人家,怎麼對得起人家的祖先,怎麼對得起他的父母?所以古代的老師教學生比教自己的孩子還認真。他的孩子考上功名他不高興,學生考上他才高興,為什麼?他兒子考上,學生沒考上,他不敢出去見人,人家說,「都留一手教自己的孩子沒有教學生」,他不敢見人。
所以古代的老師盡心盡力教學生,所以學生感老師的恩德,對老師的家人、後代就像自己的家人一樣照顧。我們以前讀古書,「左忠毅公逸事」,史可法對自己的老師左忠毅公非常的尊重,每次回到家鄉,一定都要去看望自己老師的家人,把他們照顧得很穩妥。
所以孔廟教道德;城隍廟教因果報應。這個我的印象就很深。我住在高雄,我們高雄市左營有龍虎塔,在春秋閣,在蓮池潭。大家假如剛好有到高雄市可以去,那個蓮池潭上面還有孔廟,那一片都是旅遊的地方,我家就在旁邊。剛好我在台灣的話,歡迎大家來喝杯茶,不過我現在大部分時間在馬來西亞。
因為自己小時候曾經去過這些文化的旅遊區,就體會到師長講的這些話,我們老祖先太會教育了,一個城隍廟勝過可能千個、萬個警察都不止,讓人從小就知道「惡有惡報,善有善報」,他就不敢做壞事。愈小教愈好,「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我們小時候看著龍虎塔牆壁當中,那個惡有惡報、善有善報的情景故事,印象都很深。都記得救蒼蠅,有個人他做酒,蒼蠅都跑進去,他就把牠撈起來,救活無數的生命。結果有次他被人家陷害要判死刑,那個官員拿著筆就要把他判下去了,一堆蒼蠅就來,每次要判下去,蒼蠅就來。以前的官員統統明白這些道理,知道事有蹊蹺,怎麼會這樣?馬上去調查,就洗刷他的冤屈,所以那蒼蠅救了他一命。
所以《格言聯璧》裡面講,「萬類相感,以誠以忠」,人可以跟所有生命交感,可以跟植物、動物都可以交感。真誠、忠信,其實這個「忠」也是盡力,他跟這些生命有緣,他也盡力救它們,「以誠以忠」。但「造物所忌」,上天最忌諱的,最不能容許的是什麼?「曰刻曰巧」。刻薄跟上天的厚德,好生之德相違背,「巧」就是奸巧,把聰明用在陷害別人,那是最遭天譴的。我們《朱子治家格言》裡面有講,「刻薄成家,理無久享」,這「刻」;「與肩挑貿易,毋佔便宜」,種菜種得很辛苦的人,你還跟他一角、兩角在那裡計較,還講一些話讓他都接不了,只好便宜賣給你,賺不了什麼錢,那不好。
自己成長過程,剛好有這個機緣,家裡的長輩也懂,帶我們去接受幾千年來這些藝術、智慧的教學,孔廟、祠堂,還有像城隍廟,這些非常莊嚴的,等於是教學的地方。所以學倫理道德,人就恥於作惡,學因果教育就不敢作惡。而現在的因果教育,除了古代這些故事以外,甚至還要講現代的,因為現在的人確實挺固執,他說,「那都是古代的,現在不一定是這樣。」你講一些現代的。我曾經就聽過,鍾茂森博士就講到一個例子。
有個女孩十八歲,讀初三,十八歲應該讀高三,她才讀初三,不認真讀書,亂搞男女關係,所以才初三。結果有一天又要出門去,她媽媽很不放心,苦苦求她,讓她不要出去,她居然打了她母親一個耳光,就衝出去了。結果就跟一個不好的男人騎著摩托車出去玩耍,剛好經過一個大貨車,整個摩托車就捲到那個貨車底下去,結果那個女的打她母親那一支手就馬上夾斷,就跟身體分開來了,當場就死了,那個男的重傷。結果那個男的醒過來,人家問他,你為什麼會跑到貨車底下去,他說他也不知道。那個女的是當場就死了,但是她斷掉的那支手,在她母親來的時候還在抽搐。她有一個姐姐一個妹妹,看到她的姐妹剛打完媽媽那支手斷在那裡,兩個姐妹跪下來給她媽媽懺悔,以後不敢對媽媽這麼不孝了,這個是現世發生的事情。
所以真正,在古代我們常講,「不孝父母,天打雷劈」。你們不要當故事聽,得要for example,得要舉例說明。而且跟現在的人分享不容易,你跟他講中國的,還要跟他講外國的,古今中外缺一個都不行。那也好,這樣會鍛鍊我們要蒐集方方面面的資料。
古代有個徐姓,在龍游一帶徐姓,兄弟兩個人,住的相距才十餘里路而已,他的母親每五天兄弟輪一次,五天在哥哥這,五天在弟弟那。但是哥哥比較貧窮,弟弟稍微寬裕一點。結果這次哥哥奉養母親還剩兩天,實在沒有糧食了,只好跟媽媽講,沒有東西煮給您吃了,您先到弟弟那裡去,這兩天我再補回來。那媽媽看自己的兒子這樣,當然也很不忍心,就走到小兒子那裡。結果到了小兒子家,那個小兒子連門都不開,「還剩兩天,不能讓妳進來。」結果他母親就告訴他他哥哥的意思,以後會再補,但是他堅持不接受。在那個時候剛好他媽媽就聞到飯煮好的香味,就求這個小兒子說,「不然這樣好了,我先吃飽我就走。」還不肯,而且還讓他的太太把飯放在床上,用棉被蓋起來,連聞都不讓他媽媽聞。
結果媽媽只好流著淚走了。才走沒多久,突然雷電交加,就劈進他們家裡去了,結果妻子死在門附近,丈夫死在廳堂。他的鄰居看那個雷都劈進去了,後來到他們家,兩個都死了,夫妻都死了,還看到那個飯熱騰騰的蓋在那裡。這個太太假如能夠勸這個先生,他們家可能命就轉了。所以夫妻之間互相成道,不能互相墮落,「領妻成道,助夫成德」。諸位女士,妳先生很孝順,妳會高興還是吃醋?我們要知好歹,知好壞,知是非善惡,不能醋桶子起作用。女人有智慧,旺三代。這是發生在中國的例子。
民國二十八年六月六號,上海的報紙報導,波蘭索里卡村發生了一件逆倫的殘案,當地有個年輕人三十二歲,因為繼承財產的問題,跟他媽媽發生口角,竟然拿斧把他母親給殺了,從家裡逃走,沒多久,就被雷給劈死了。而當地的人都說,因為他是大不孝之人,所以被雷劈。連外國人都覺得,這個大不孝之人還是會有惡報。
我們有個老師在講不孝的人被雷劈死的時候,他當下有個十五歲左右的孩子,聽到整個臉色發青。老師就過去,看他臉色實在太難看了,過去關心他,他為什麼嚇成這樣?他說他有個同學很不孝,真的離他十幾公尺,活活被雷劈死,被他看到。所以當老師講這個的時候,他最相信,他說真的會被雷劈死,所以從那次以後他就不敢對他媽媽這麼凶了。
所以因果教育很重要,人才有畏懼心。我們整個民族,包含全世界忽略了因果教育,現在人什麼都敢幹,什麼都不怕。因果教育在整個家庭教育,以至於整個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太重要了。我們現在看看很多人造惡,有錢之後那種縱欲,讓人毛骨悚然,怎麼去摧殘人的生命、糟蹋人的名節?開車撞死人好像拿些錢就什麼都沒有的那種狂妄,真的讓人聽了都聽不下去,那都是缺乏因果教育。所以古代,「祖宗雖遠,祭祀不可不誠」。
而祭祀祖宗愈真誠,你的孩子愈孝順,因為孩子的感覺非常敏銳。歐陽修先生他為他的父親寫祭文,裡面就提到,父親每次想到自己的母親都流眼淚,每次家裡有比較好吃的食物,就流眼淚感嘆,「啊,我媽不在了。」「祭之豐」,祭祀的時候很豐富,「不如養之薄也」,不如母親還在,哪怕吃得差一點,她老人家吃得到。所以這段話也提醒我們,行孝要及時。歐陽修的母親以為丈夫因為喪母剛剛幾年,所以這麼悲傷,可是後來她發現到,自己的丈夫終其一生都是如此,每次有好吃的都是流眼淚。所以他那種誠,感動到自己的太太。
而且他的這份孝,是太太佩服先生,講給自己的兒子聽的。諸位男士,您假如你的孝悌忠信禮義廉恥,做到你的太太很感佩,把你的故事講給你孩子聽,你的家教一定成功。當一個兒子聽著他的媽媽在講到自己先生那一份孝、那一份忠、那一份德,講到那麼感動,哪有兒子不崇敬他的父親的?所以男人要做到讓自己的另一半感動,才是男子漢。所以那一份對父母的孝,對祖宗的孝,這個「誠」絕定感動孩子。我因為從小都是爺爺奶奶照顧我們長大,爺爺每次祭祖先很誠敬,然後還一邊在那裡念,在那裡祈求,我印象都很深,雖然那時候可能才沒幾歲,記憶猶新。對祖先,甚至經過神廟對神佛的恭敬,這對我們小孩子都是有長遠的影響。所以我們以後長大了,面對儒道釋這些經典都不敢不恭敬,那也是要感謝爺爺做出了榜樣。
『子孫雖愚,經書不可不讀』,子孫雖然稍微比較愚昧一點,資質沒有那麼好,但經書不可以不讀。因為人讀經典,他才懂得倫常,才知道如何做人做事。其實這個時代就非常明顯,一個人讀到博士,他不見得會做人、不見得會做事。我們曾經都遇過研究所畢業,連電話都不會接,很傲慢,最後把上面的人氣得下來調查,就把他給辭退掉了。連電話都不會接,這是研究生。一個留美博士回來,就直接跟他父親講,「爸,我也不知道你什麼時候會死,你底下又那麼多財產,早一點給我吧。」博士,他父親本來說一個博士生回來很高興,一回來就跟他談財產的問題,很難受。結果他還感覺不到父親的難受,看父親沒有什麼表示,登報要跟他的父親斷絕父子關係,這博士。所以假如一個人不讀經典,哪怕博士畢業,很可能會把他父親活活氣死。
所以再看這一句,再觀現在的社會,你不得不佩服老祖先留下來這些智慧。那給我們感嘆的,現在不孝父母的,現在傷害他人、欺騙他人的,多少都是學歷很高的。這些詐騙集團,他沒有很高的學歷,那些專業知識、電腦能力他還做不了。所以古代栽培人什麼?「品學兼優」,品德要排前面;「德才兼備」,德要排前面。你們有聽過學品兼優嗎?有聽過才德兼備嗎?這些成語都是表很深的意思,前後,先後,不可顛倒。所以有才而無德,是危險品;有才有德是上品,你給社會培養出好的子孫,好的人才。無德有才,very dangerous,對家庭、對社會很危險的。
所以司馬光先生花了十九年寫了一部巨著,《資治通鑑》。史書,這部書排在前面,寫得太好了,總結這麼多的歷史,讓人記取教訓。其中有一篇文章就叫「才德論」。多少大家族,多少國家滅亡,就是滅在這些有才而無德的子孫跟臣子的手上。所以看到這句,再想想現在的社會,很多這些俚語、格言,像我們閩南話說,「好子好遊玩,歹子不如無。」你有好子孫,你就逍遙自在,你就不擔心;你的孩子不懂事,不會做人,常常在那裡,「早知道就不要生了。」後悔莫及。
但重要的是教。生下來個個孩子不是天真無邪?大家有沒有到育嬰室去看過剛生出來的孩子?有吧,那還要排時間排隊的。窗簾一拉開,在外面也可以看,或者走進去裡面看,看看個個都很可愛,是吧?當然都是先看自己的孩子,自己的後代、晚輩。看看很自然就被其他的小孩吸引了。黑人小孩也很可愛,白人小孩,印度、馬來人都很可愛。有沒有哪個人到嬰兒房裡面看,「這個以後是殺人犯,這個以後是貪官」,哪有?不可能,「人之初,性本善」,「苟不教,性乃遷」,那是後天沒把他教好,沒讀經書。所以現在學校教育偏向知識、技能,沒讀經書。
我們也很感動,很多在傳統文化的單位教學,不是學校老師,是當媽媽的,是義務出來教傳統文化的經典,令人尊重。她不是當老師出來弘揚文化,家裡還要當媽,還有很多事情,她還扛起這個文化承傳的社會責任。那像我們在學校教書又是老師身分,看了就生慚愧,她們還比我們有責任要承傳道統、承傳文化。很多的孩子不要看他八、九歲,我們曾經看到,八、九歲的孩子學了《弟子規》分享他的心得,他說,「原來做人要孝順。」你沒教他,他不知道,「人不學,不知道」。他說他以前都想著怎麼害他媽媽。他怨他媽媽。所以你看,沒教都偏成什麼樣我們不知道。
看到社會現象,再讀這些經典,要趕快珍惜老祖宗的教誨,站在五千年的智慧之上,看得更遠。我們的孩子、我們的後代,以後都站在五千年智慧來經營他們的人生。現在呢?現在學功利主義,學得墮落的速度嚇死人。我之前學一些理論,把我給嚇壞了,那些理論都是拿狗、拿貓、拿老鼠做實驗出來的結果,拿來教人。諸位朋友,把動物實驗的結果拿來教人,會把人教成什麼?拿動物的結果來教人,目標就是動物,一不小心就比動物還不如,是不是?你把目標定在第一名,你不小心就考二、三名,是不是?那你把標準定在動物,當然很大批的孩子下一代都比動物還不如。真的不是假的,烏鴉還知道反哺,羔羊還知道跪乳,現在的小孩都不知道孝順父母。
我們遭那麼大的難,就是沒讀經,就是「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怎麼沒有人拿德育故事去教孩子?拿《德育課本》去教孩子,請問孩子的標準是什麼?是大舜,是周文王,是周武王,是大禹,是湯王,全部是聖人。他們的標準是聖人,從小就跟聖人學,請問他們會變成什麼?最差也是賢人吧?「取法乎上」,你取法在上,他一不小心還有個中;「取法乎中」,他最起碼還有個君子。現在取法乎畜生,看不下去了。所以喪失民族自信心,都學外國這些理論,就學得現在教育都偏頗得太厲害了。
「子孫雖愚,經書不可不讀」,坦白講,真的子孫的素質比較差一點,只要他肯讀經,慢慢他的障礙就去掉,他會變有智慧。我們在《德育課本》裡面看到,一個字不識,一直拜經,拜這些五經、十三經,拜到最後開智慧,都看得懂了。誠則靈。而且經典裡面教他,人家一次會的,沒關係,我一百次;人家十次會的,沒關係,我一千次,他形成這個態度,他慢慢愚昧就轉成智慧了。所以有經典,就有方法,恢復他無量的智慧跟德能。
好,那今天就跟大家交流到這裡,謝謝大家。
祖宗雖遠。祭祀不可不誠。子孫雖愚。經書不可不讀。
尊敬的諸位長輩、諸位朋友、家長,大家晚上好。
我們《朱子治家格言》課程上次剛好講到:
【祖宗雖遠。祭祀不可不誠。子孫雖愚。經書不可不讀。】
大家有沒有感覺怎麼會這麼巧,剛好清明節前後,我們就剛好講到這句。所以冥冥當中,祖先都在加佑我們,讓我們能從這些他們留下來的經典得到人生的啟發,人生的智慧。清明節前後您有去祭祖的請舉手。絕大部分都去了。真正自己去祭祀祖宗,再看到這句,應該內心都有所感悟。
我曾經在二00六年初,那年的除夕,那天早上,我人在安徽廬江湯池,我們差不多一百多人,一起祭祀祖先。當時男人佔了應該有一半。結果在祭祀祖宗,我們是祭祀中華民族萬姓祖宗,大家很誠心,就感覺確實誠則通,至誠可以感通;誠則靈,都感覺到祖先來了。這麼多男人差不多超過一半都哭出來了,痛哭,都非常有感受。當時我也在場,我自己也都流眼淚。我們親身感覺到了,再看經典,就像《中庸》講的,你誠心祭祖先,他真的「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不只感覺到,體會到他們的慈愛,他們對我們的那份關懷備至。
親身體驗確實會很不一樣。我們去年冬至就在明倫堂祭祖,當時我們穿著漢服,其中有個同仁他姓黃,他也很虔誠,他就感覺到,他的祖上黃香就在上面接受他的祭拜。當他這麼講的時候,我就想起,好像幾年前我在馬六甲培風中學有分享一堂傳統文化的課,是黃氏宗親主辦。所有的義工全部穿黃色的衣服,一條風景線滿壯觀的,然後黃色的衣服上面寫了四個大字,「孝親尊師」。他們對於一、兩千年的祖宗都念念不忘,更何況是眼前的父母恩,他怎麼會忘呢?所以《論語》當中有說到「慎終追遠,民德歸厚」。人心厚,厚在哪?念念不忘父母的恩德、他人的恩德,念念不忘幾千年前祖宗的恩德。
可能我們一講,祖宗幾千年對我們有什麼恩?大家曾經讀書的時候,一定讀過在介紹全世界的文明,有個詞叫「四大文明古國」,大家記不記得?你們點頭的人太少,代表你們都還給老師了,這樣老師會流眼淚,這樣也是沒有慎終追遠。老師曾經教我們的,我們應該牢牢給它記在心上,這樣才對得起老師的教導。四大文明古國,有埃及,有印度,還有我們中國,還有兩河流域這些文明。大家冷靜想想,全世界的古文明現在只剩哪個民族?中華民族。剩中國是文明古國,代表其他的民族,它的整個文明血脈已經出現斷層,很多都已經不存在了。可是我們這個民族的文明綿延了五千年都沒有斷,而且現在還是大一統的國家,這個在全世界是除此一家,別無分號。
請問大家,這個是不是在神明面前抽籤,抽到那個上上簽的,文明可以傳下來,其他的都得斷,是不是這樣?不可能。人世間任何一件事都不是偶然,有因必有果,有果又會變成因。我們今天可以學傳統文化是結果,原因是什麼?是我們祖先有這麼好的文明傳下來,其他的民族學不到。但是我們現在學是結果,又將變成一個因,我們學得很好,可以再傳五千年;我們不學了,那就斷了。那我們就對不起祖先,也對不起後代子孫。老祖先還說我們人是什麼?天、地、人三才。跟天地並列的萬物之靈,居然不念祖先、不念子孫,那我們不是糟蹋了這個人的尊嚴、人的人格了嗎?所以慎終追遠、承先啟後、繼往開來,應該是人類本有的本分才對。
對於文明、文化的價值,其實這兩、三代人的體會應該是比較深。比方六、七十歲的人,他們那一輩的孝子還很多,到我們這一輩三、四十歲要找就很難了,我們的下一輩人呢?幾乎快找不到了,而且殺父害母的例子愈來愈多。文明不承傳,我們中華民族會從一個全世界唯一悠久的文明,變成最短視的民族。這個現象,對於我們以前,可能在讀文章的時候讀到,「中華文化博大精深」,這個詞我們可能沒有感覺。可是放在這個時代,就因為這個文化沒有承傳,一個全世界最悠久的文明,甚至代代都出聖賢人的文明,現在居然殺父害母的子孫這麼多,所以文化不能不傳啊。
講到這裡,一個老人的慈祥的面容就浮現在我面前,就是我們馬來西亞的沈慕羽老先生。我挺有福氣的,見過他老人家幾次。我記得親自到老人家家裡去,當時老人家九十五歲,帶領著我們一起唱抗日愛國歌曲,他親自彈琴。你看這個老人這麼愛國,你一輩子都忘不了他那彈琴的面容,那高亢的歌聲。我記得那次,他知道我是教書的,曾經也在小學服務,他就跟我講,「我們當老師的人,是最沒有『錢』途的。」他這個字是雙關語,我一聽就知道了,要有默契,大家知道。不會賺很多錢。
但是坦白講,錢幹嘛賺很多?賺很多錢的人煩惱相對比較多,是吧?對。賺很多錢的人吃安眠藥的比較多,反而農夫他沒有很多錢,他就盡本分,春耕、夏長、秋收、冬藏,結果他每天睡得很好。到八、九點的時候,他還可以出來賞月,吃著花生米,喝著白咖啡,但是不要睡不著覺就好。請問大家,很有錢的人,你看過他們出來賞月嗎?你有沒有看過一個很有錢的人,常常拿著一個扇子在那裡,「月光真美!」好像沒看過。那才叫生活。
我們都覺得是賺錢去用錢,其實人現在被錢用了,苦苦追求,最後變錢的奴隸。結果賺錢的人花不了錢,拼死拼活賺了一堆錢,誰花?他兒子花,他太太花,還有他太太新嫁的那個人花,因為他累死,他太太又嫁人,他不就給那個人花了嗎?所以很多在這個時代的人想不開,就拚命做慾望的奴隸,做錢的奴隸,就太不值得了。
人是萬物之靈,人生最大的價值是什麼?是提升自己的智慧、靈性,這是帶得走的,身外之物一樣都帶不走,耗了我們一生,結果我們變得這個也放不下,那個也捨不下,愈來愈貪婪,靈性一直下降,那是作踐自己。
科學家講,一個孩子一、兩歲的時候,平均一天笑一百八十次,成年以後平均一天笑七次。諸位朋友,你們今天已經快到平均值了,快到七次了,這樣你們就把平均值往上拉,這對人類是有貢獻的。不然人類看到這個科學數字,代表現在的人,活著為什麼?一、兩歲笑一百八十次,成年以後笑七次,所以從這個現象,就是人活著就是要活到愈來愈笑不出來。有沒有人活著是為了活到愈來愈笑不出來,有沒有?沒有半個人是想活到愈來愈笑不出來,可是事實上人真的是愈來愈笑不出來了。那就很矛盾,人活著就是為了追求幸福快樂,結果愈努力到最後愈笑不出來,那不是跟目標背道而馳嗎?
你們有沒有遇過一天笑一百八十次,笑容跟嬰兒一樣可愛的人,你們遇過沒有?我遇過好幾個,其中一個你們見過,許哲女士見過沒有?有,一百多歲的年輕人,曾經就在我們這個講桌上跟大家分享。您看她那個笑容跟嬰孩一樣,返璞歸真。這樣的一百多歲的長者,跟你看到一般的老人的面容一不一樣?一般的老人是什麼面容?心有千千結,還有很多放不下:我的那個女婿賺錢賺太少,我的兒子官做得太小,我的那個孫子考試又不考好,一堆的煩惱。所以人活到最後笑不出來,太不值得,那個是人生走錯方向。
為什麼會笑不出來,為什麼人生愈活苦愈多?因為把人生的目標變成去追求慾望、追求名利。慾望是深淵,它填不滿的,愈求愈多不滿足,最後求不得的痛苦就愈來愈多。小孩沒有那麼多貪求,是不是?你看幾個月的孩子你把他放在那裡,他還自己偷笑。你都不用買很多東西給他,他就自己在那裡笑。知足常樂嘛,他沒有很多慾望。我們能不能返璞歸真,像孩子一樣?保證你的皺紋就少好幾條了。
我們還看到我們的師長,今年八十七歲了,老人家笑起來也像嬰孩一樣,皮膚還泛紅泛紅,是吧?對,這樣的人生多好,又有高度的智慧,走到哪裡當地的國家元首來請教他;又沒有一大堆的貪求,什麼都放下,一心一意就為了這個天下,為了民族文化的承傳,這樣人生才快樂,才有意義。
像沈老九十幾歲,你看那麼豁達,他人生無怨無悔,對得起天,對得起地,對得起整個國家民族,尤其對得起教育界,他是教育界的脊樑,真正把師道從他身上發揚出來,這樣的人生「留取丹心照汗青」,照亮教育界的師道,也照亮整個中華文化在馬來西亞的承傳。所以沈老強調到,老師雖然不能賺很多錢,但這個行業很重要,它維繫著文化的承傳。在現代的社會,就愈感覺到沈老對文化、對中華文明的認識有多麼的深,難怪他可以甚至有生命的危險他都在所不辭,要去保衛我們文化的承傳。甚至現在漢學院蓋在我們大馬的馬六甲,跟這些智者,跟這些長者他們的堅持有沒有關係?有,這個都是,我們要慎終追遠。
同樣是東南亞國家,大家看看,整個中華文明在這些國家的承傳都岌岌可危。泰國,現在下一輩的都不會講華文;印尼,斷了三十幾年。當時我們辦課程,來的印尼的同胞都是六十幾歲的,七十歲的都有,因為年輕人都看不懂華文。他們非常的擔憂,而且他們的精神讓我們動容,六、七十歲扛起文化承傳的大旗。包含像新加坡,雖然他們也在學華文,但是在他們下一輩的孩子身上,哪個語言排在第一位?
我記得我第一次到馬來西亞,印象很深在陳氏宗祠,在吉隆坡市區,當時我在陳氏宗祠跟大家分享《弟子規》,我很喜悅,因為陳氏是大舜的後代,我們學傳統文化的人沒有不崇敬舜王,他是二十四孝之首。當時下課休息(課間期間),剛好有些朋友,他們相見互相換名片,結果有個同胞他拿了一張全部都是英文的名片,結果對方一拿來,一看,很嚴肅的對他講:「你沒有中文名字嗎?」當時那句話對我很震撼,我很感動,我們馬來西亞的華人這麼珍惜自己的文明,怎麼連自己的名片都不寫中文了?但是我反省起來,自己在念初中、高中的時候,當時也覺得好像可以講幾句英文就高人一等,我也是背叛祖先的,被這些功利影響,也是走偏了好長一段路。後來遇到師長老人家,才知道老祖先把全世界最高度智慧的文明留給了我們後代子孫,而我沒有珍惜,還排斥。所以弘揚文化,坦白講,是贖自己以前造的罪。
所以整個東南亞,我們整個馬來西亞傳承得非常好,你看師長老人家一提到馬來西亞非常欣慰。包含前不久,日本前首相鳩山由紀夫先生到香港去親近師長,向師長請教很多問題。結果師長在談話的過程就講,馬來西亞已經辦了一個漢學院,正在籌建當中,就講到馬來西亞有一千兩百多所華小,六十幾間獨中,他們能很好的承傳中華文化,講得都非常欣喜、欣慰,也都提到這裡要培養漢學人才。師長老人家就請鳩山由紀夫先生,「你應該也要到日本辦一個漢學院」,然後鳩山先生答應了,好,回去也要辦漢學院。
大家有沒有看到,師長抓住一切的因緣,讓人發願來承傳文化。大家要了解,這樣的人物,他在日本影響性非常大,他肯站出來做漢學,能夠重新在日本弘揚開來,那利益的將是千千萬萬的人,甚至是日本後世代代的子孫。所以仁慈的人,他們看得很廣、很遠,他心量廣大,都包容著天下的蒼生。
師長也跟鳩山由紀夫先生提到,中日本來就是一家人,同宗的。秦朝的時候(兩千多年前),秦始皇派五百童男、五百童女去找長生不老藥,其實哪有長生不老藥。結果這個船隻就漂到日本去了,之後就在整個日本那裡繁衍後代,其實都是同宗。包含韓國人跟我們也是同宗,他們是商朝的後裔,所以他們也有祖宗保佑。在漢朝、在唐朝,尤其唐朝的時候他們大批大批留學生到中國來取經。所以韓國、日本他們寫文章都用漢字寫,同文同種,都是一家人,要共同來弘揚祖先的文化。
我們要了解,整個中華文化的弘揚,其實是維繫著整個世界的安定。七0年代湯恩比教授就講到,解決二十一世紀的社會問題,唯有孔孟學說跟大乘佛法。就是我們中華文化最重要的三個組成的元素,儒、釋、道的教育。湯恩比教授這句話講得很重,「唯有」,唯一只能靠中華文化來救世了。諸位朋友,這句話你們聽過嗎?都聽過,有沒有聽了這句話以後,當天晚上睡不著覺的有沒有?應該有。有沒有人聽完以後當天晚上睡不著覺,然後說,「我終於知道我為什麼來投胎,原來我投到這個世間就為了這一樁事來的,就是為了來救世的。」很可能你就慢慢知道你這一生的使命。
而這句話也告訴我們,中華民族的兒女在這個大時代,應該肩負起救世界的責任。因為我們是中華兒女,我們本身就有受中華文化的教育,有受這個教育代表你手上有救世的法寶,手上有救世的法寶,然後見死不救,這樣是有罪過的吧?所以諸位朋友,你們沒有後路可以走了,你們假如不好好學,弘揚文化,就是見死不救,這個罪挺重的。你們沒有後路走了是好事還是壞事?人沒有後路走才不會墮落,人一有後路走,就不願意承擔,就盡不了做人的道義、本分。人沒有學聖教以前,常常逃避責任,孩子教不好,「算了算了,不管了」;家裡面出什麼事,都不願意承擔;看著社會都亂了,視若無睹。那我們活著不是活得愈來愈麻木了嗎?天地人三才應該是有血性的,應該是有道義的才對。
所以看到這句,「祖宗雖遠,祭祀不可不誠」,我們是唯一傳下來的古文明,代表什麼?代表我們的祖先是積厚德的人!「積善之家,必有餘慶」,因為德太厚,可以護佑五千年以後的子孫。其他民族它沒那麼厚,它的文化斷層了。大家冷靜去看看現在世間各個民族,我們這個民族很特別,是倫理道德起家的。大家回去查族譜,你們的祖上沒有任何一個人不是聖人。我們蔡氏是周文王的後代。剛剛跟大家講,姓陳、姓胡、姓田、姓姚,這都是舜王的後代,姓林是比乾的後代。
我們的祖先是聖人,所以我們才有這麼大的福報,不然文化就斷了。祖先的恩庇蔭我們,我們該不該感恩?該感恩,所以「祖宗雖遠,祭祀不可不誠」。我們師長老人家當發現他們徐氏的族譜留下來,沒有被破壞,沒有丟失掉,老人家一談到自己的族譜,眉開眼笑,「我們家是黃帝第二個兒子,是嫘祖生的。嫘祖是黃帝的正妃,嫘祖生的第二個兒子叫昌意,我們這一脈是黃帝第二個兒子一直傳下來。」傳到老人家是一百三十六代。我想,當我們打開自己的族譜,接到了炎黃子孫,頭皮都發麻,為什麼?我們找到自己的根了,就是這樣一代一代祖先,他的血脈傳下來,他的文化、他的智慧傳下來,五千年都沒有斷,沒有祖先,哪來的我們。
當我們念念不忘祖先的恩德,真正承傳文化,真正造福這個世界,真正光宗耀祖,那往後你的後代子孫也以你為榜樣,那這一生就沒有白來。好,所以大家今天回去有一件很重要的事,回去查族譜。我有時候遇到一些朋友,比方說,他說他姓曾,我說你是曾子的後代,他還一臉無辜的樣子,真想要摸摸他的頭,「趕快回去查族譜。」他的祖先是孔子的好學生,他要趕快承傳他祖先的厚德才對。
而我們非常欣喜的看到,像在中國大陸,各地的政府不管是縣市,以至於到省、到中央,都非常重視祭祖。上行下就效。不只重視祭祖,整個國家的國策把弘揚文化擺在最重要的位置,所以這個是真正不只是懷念祖先,更重要的將祖先的文明、祖先的智慧,把它發揚光大。
尤其這個時代,要救世界,要靠中華文化。全世界哪個地方的華人又懂中華文化,英文又講得很好?你們不能無辜的看著我,因為絕對不是我(台灣),應該是馬來西亞。所以「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讓他生在大馬。對啊,你們跟整個西方文明接軌得很好,又承傳中華文化。
人生短短數十寒暑,總要做有意義的事,總要做恩澤後世的事情,不能白來世間一遭,死了以後就化為黃土,這不是很糟蹋這一生?所以應該幹最有意義的事,就是承傳文化。
我們看孔老夫子一生盡心盡力承傳文化,很有價值,兩千五百多年之後,不只我們華人感恩他,現在全世界包含美國都以孔子的誕辰做它的教師節。而他的厚德庇蔭兩千五百多年的後代不衰。我接觸到孔子的後代不少,聽說全世界超過一百萬,超過一百萬,沒出一個敗家子,好厲害,是不是?這樣的家道要不要學?要。就是《易經》講的,「慎終追遠,民德歸厚」。
請問大家,現在承傳文化的難度跟兩千五百多年比起來,什麼時候難?現在。那請問大家,愈難是不是功德愈大?是。那恭喜大家,你們建功立業的機會來了,這個時代你能像孔子一樣的精神把文化傳下來,那你的後代可以綿延五千年不衰。對啊,功德,「一切福田」,我們學過兩次《了凡四訓》了,你們不能傷害我幼小的心靈,「一切福田,不離方寸」,不離我們這顆心,「從心而覓,感無不通」。難行能行,難忍能忍,是圓滿的功德。
所以讀到這句,讓我們感念祖德。而老祖先的教育不得不讓我們佩服,確確實實全世界最懂教育的民族,決定是中華民族,有五千年的智慧,教育的智慧,五千年的理念,五千年的方法,五千年的效果。什麼效果?代代都出非常多的聖賢,大家看到清朝也出了很多聖賢人。而他的教育用的方法,高度的藝術、高度的智慧。我們看家裡,家的建築都表教育,房屋的建築,牆壁上刻著梅蘭竹菊,藝術品都是教育,代表什麼?踏出這個門就要交君子,交有德的朋友。梅蘭竹菊是表四君子。門口刻一個扇子,出門記得要行善。進門,在門的大廳放一個瓶,一個很漂亮的瓷器,瓶子,一邊放瓶子,一邊放鏡子,代表什麼?進門要平靜,不能帶著情緒、帶著脾氣進門來,會把孩子給嚇壞了;一平靜,家和萬事就興了。您看那個裝飾品都表智慧,表教育。
我到馬六甲去參觀娘惹,看到進去就是瓶、鏡,結果還有另外看到,西方他們進去,進門擺了另外兩個東西,擺什麼?擺了兩隻動物的標本,一邊是老鷹,一邊是一隻跟我差不多高的熊。你一進門就看到這兩個東西會怎麼樣?殺氣騰騰。文化一不一樣?不一樣。所以你有沒有看到,兩、三百年前,很多西方國家強盛起來幹什麼?走到哪裡就強佔人家的地方跟財物,有沒有像這兩隻東西?因為他每天看,當然就像。這兩個東西代表什麼?英雄(鷹熊)。大家留心,中國人最崇敬的人,「仁者無敵」,最推崇的范仲淹,那些很仁慈的人。他們推崇的是什麼?那些侵略很多國家,佔了一大堆地,然後要幾萬個人伺候他一個皇帝的人,他們把他當英雄。那叫「一將功成萬骨枯」,他們的成功不知道建立在多少流離失所之上,可是他們把他當英雄。
所以西方近代文明強調競爭,之後就發展成戰爭,所以很多國家強盛起來,對世界發動戰爭。可是中華民族一強盛起來,把福、把文化智慧傳遍全世界。鄭和下西洋,經過多少國家,那些國家有好多地方都蓋鄭和廟。大家有沒有感覺,祖宗在保佑,怎麼剛好漢學院就蓋在馬六甲,六百年過後。那個地方也告訴世界的人,中華文明強盛的時候決定是帶給全世界福報,馬六甲這個地方就是一個證明。而且華人在的地方,種族、宗教都可以團結,不會衝突。好像馬六甲的華人佔多數,你看真巧,也不是巧合,冥冥中自有祖先的安排。
而我們看到,老祖先教育的智慧,重視祭祖,把什麼教下來?倫理、孝道。大家一起祭祖,很多祖庭都寫著這兩行字。我曾經聽同仁講,他們的祖庭就刻著這兩行字,「祖宗雖遠,祭祀不可不誠;子孫雖愚,經書不可不讀」。所以祖宗要懷念,要承傳;子孫要教育好,叫「承先啟後,繼往開來」。用一個祭祀的禮,就把孝道教下去,對祖先都感恩,怎麼會不孝父母。
包含在祭祀的過程,那些習慣、做法,我們有個同仁就分享,祭祖,家裡煮水餃,北方人喜歡吃水餃,那個等於是金元寶,整個家裡第一盤水餃,熱騰騰的出來,幾十年前,生活沒那麼富裕,看到水餃口水都流下來了,就看著老奶奶。「不可以偷吃,趕快先端到祖先靈前。」那個小孩子就戰戰兢兢,趕緊把第一盤水餃就恭恭敬敬遞到祖先的靈前,牌位前面。大家想,這個孩子會不尊重祖先嗎?第二盤,趕緊端給家族裡的老人。這個倫理就教下來了。
請問大家,現在第一盤都是誰吃?那麻煩了,顛倒的現象在這些細節、做法當中就看出來。難怪孝子也不一樣,以前的孝子,孝順父母叫孝子;現在的「孝子」叫孝順兒子,孝順孩子,倒了。顛倒不行啊,《朱子治家格言》講「倫常乖舛,立見消亡」,這倫常顛倒、違逆了,這個家道就完蛋了。所以大家現在看,以前講富不過三代,現在呢?一代都過不了。所以文化博大精深,不得不傳。用一個禮儀,就把孝道傳下去,這不是普通的智慧呢!現在全世界有多少的文明,他的教育裡連「孝」字都沒有,可是我們的祖先承傳這麼久,又用這麼好的方法來傳。
第二個教道德,怎麼教?祭祀孔子,孔廟教道德。到了九?二八(孔子誕辰),都祭祀孔子,把道德傳下去。甚至以前都是在祠堂裡讀書,小孩子八、九歲,在祠堂、在祖先的牌位面前,要光宗耀祖,不可以懈怠,不可以打瞌睡。
要去求學的時候,父母還有家族的長輩,帶著小朋友先給孔子行三跪九叩。孔子是至聖先師,他表師道。然後這些老人、父母再帶著孩子給老師行三跪九叩。在小朋友的心目當中,這些老人、父母是他最尊敬的人,連他最尊敬的人都這麼尊重老師,他怎麼敢不聽老師的話?所以就一個拜師的儀式,就讓孩子深深的紮下了對老師的恭敬,一輩子受益。其實孩子恭敬老師,誰得利益?大家想想誰得利益?孩子恭敬老師當然是孩子得利益,孩子恭敬老師,老師的肚子又不會飽,是不是?所以那個儀式最重要的是要成就下一代的學習。
大家再換一個角度想,今天假如讓你坐在那個老師的位置讓人家拜,你敢嗎?你要嗎?那什麼滋味,你要不要試試看?我代表家長給您行個禮,您試試看。您換個角度看,這些教書的人,他是讀聖賢書的人,他連佔別人便宜都不肯,他怎麼可能希望人家行此大禮對他,是吧?你對他稍有禮他就覺得很不好意思,戰戰兢兢了,他怎麼敢受你這麼大的禮。但為什麼還受?因為要承傳整個中華文明,因為要成就這個孩子一生尊師重道的態度,所以他不得不受。所以坐在那裡的滋味,叫如坐針氈。不是那個時候如坐針氈,他的祖上,他的爺爺輩,甚至還有曾祖,還有他的父母行此大禮,這個接受的老師假如不好好教人家,怎麼對得起人家的祖先,怎麼對得起他的父母?所以古代的老師教學生比教自己的孩子還認真。他的孩子考上功名他不高興,學生考上他才高興,為什麼?他兒子考上,學生沒考上,他不敢出去見人,人家說,「都留一手教自己的孩子沒有教學生」,他不敢見人。
所以古代的老師盡心盡力教學生,所以學生感老師的恩德,對老師的家人、後代就像自己的家人一樣照顧。我們以前讀古書,「左忠毅公逸事」,史可法對自己的老師左忠毅公非常的尊重,每次回到家鄉,一定都要去看望自己老師的家人,把他們照顧得很穩妥。
所以孔廟教道德;城隍廟教因果報應。這個我的印象就很深。我住在高雄,我們高雄市左營有龍虎塔,在春秋閣,在蓮池潭。大家假如剛好有到高雄市可以去,那個蓮池潭上面還有孔廟,那一片都是旅遊的地方,我家就在旁邊。剛好我在台灣的話,歡迎大家來喝杯茶,不過我現在大部分時間在馬來西亞。
因為自己小時候曾經去過這些文化的旅遊區,就體會到師長講的這些話,我們老祖先太會教育了,一個城隍廟勝過可能千個、萬個警察都不止,讓人從小就知道「惡有惡報,善有善報」,他就不敢做壞事。愈小教愈好,「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我們小時候看著龍虎塔牆壁當中,那個惡有惡報、善有善報的情景故事,印象都很深。都記得救蒼蠅,有個人他做酒,蒼蠅都跑進去,他就把牠撈起來,救活無數的生命。結果有次他被人家陷害要判死刑,那個官員拿著筆就要把他判下去了,一堆蒼蠅就來,每次要判下去,蒼蠅就來。以前的官員統統明白這些道理,知道事有蹊蹺,怎麼會這樣?馬上去調查,就洗刷他的冤屈,所以那蒼蠅救了他一命。
所以《格言聯璧》裡面講,「萬類相感,以誠以忠」,人可以跟所有生命交感,可以跟植物、動物都可以交感。真誠、忠信,其實這個「忠」也是盡力,他跟這些生命有緣,他也盡力救它們,「以誠以忠」。但「造物所忌」,上天最忌諱的,最不能容許的是什麼?「曰刻曰巧」。刻薄跟上天的厚德,好生之德相違背,「巧」就是奸巧,把聰明用在陷害別人,那是最遭天譴的。我們《朱子治家格言》裡面有講,「刻薄成家,理無久享」,這「刻」;「與肩挑貿易,毋佔便宜」,種菜種得很辛苦的人,你還跟他一角、兩角在那裡計較,還講一些話讓他都接不了,只好便宜賣給你,賺不了什麼錢,那不好。
自己成長過程,剛好有這個機緣,家裡的長輩也懂,帶我們去接受幾千年來這些藝術、智慧的教學,孔廟、祠堂,還有像城隍廟,這些非常莊嚴的,等於是教學的地方。所以學倫理道德,人就恥於作惡,學因果教育就不敢作惡。而現在的因果教育,除了古代這些故事以外,甚至還要講現代的,因為現在的人確實挺固執,他說,「那都是古代的,現在不一定是這樣。」你講一些現代的。我曾經就聽過,鍾茂森博士就講到一個例子。
有個女孩十八歲,讀初三,十八歲應該讀高三,她才讀初三,不認真讀書,亂搞男女關係,所以才初三。結果有一天又要出門去,她媽媽很不放心,苦苦求她,讓她不要出去,她居然打了她母親一個耳光,就衝出去了。結果就跟一個不好的男人騎著摩托車出去玩耍,剛好經過一個大貨車,整個摩托車就捲到那個貨車底下去,結果那個女的打她母親那一支手就馬上夾斷,就跟身體分開來了,當場就死了,那個男的重傷。結果那個男的醒過來,人家問他,你為什麼會跑到貨車底下去,他說他也不知道。那個女的是當場就死了,但是她斷掉的那支手,在她母親來的時候還在抽搐。她有一個姐姐一個妹妹,看到她的姐妹剛打完媽媽那支手斷在那裡,兩個姐妹跪下來給她媽媽懺悔,以後不敢對媽媽這麼不孝了,這個是現世發生的事情。
所以真正,在古代我們常講,「不孝父母,天打雷劈」。你們不要當故事聽,得要for example,得要舉例說明。而且跟現在的人分享不容易,你跟他講中國的,還要跟他講外國的,古今中外缺一個都不行。那也好,這樣會鍛鍊我們要蒐集方方面面的資料。
古代有個徐姓,在龍游一帶徐姓,兄弟兩個人,住的相距才十餘里路而已,他的母親每五天兄弟輪一次,五天在哥哥這,五天在弟弟那。但是哥哥比較貧窮,弟弟稍微寬裕一點。結果這次哥哥奉養母親還剩兩天,實在沒有糧食了,只好跟媽媽講,沒有東西煮給您吃了,您先到弟弟那裡去,這兩天我再補回來。那媽媽看自己的兒子這樣,當然也很不忍心,就走到小兒子那裡。結果到了小兒子家,那個小兒子連門都不開,「還剩兩天,不能讓妳進來。」結果他母親就告訴他他哥哥的意思,以後會再補,但是他堅持不接受。在那個時候剛好他媽媽就聞到飯煮好的香味,就求這個小兒子說,「不然這樣好了,我先吃飽我就走。」還不肯,而且還讓他的太太把飯放在床上,用棉被蓋起來,連聞都不讓他媽媽聞。
結果媽媽只好流著淚走了。才走沒多久,突然雷電交加,就劈進他們家裡去了,結果妻子死在門附近,丈夫死在廳堂。他的鄰居看那個雷都劈進去了,後來到他們家,兩個都死了,夫妻都死了,還看到那個飯熱騰騰的蓋在那裡。這個太太假如能夠勸這個先生,他們家可能命就轉了。所以夫妻之間互相成道,不能互相墮落,「領妻成道,助夫成德」。諸位女士,妳先生很孝順,妳會高興還是吃醋?我們要知好歹,知好壞,知是非善惡,不能醋桶子起作用。女人有智慧,旺三代。這是發生在中國的例子。
民國二十八年六月六號,上海的報紙報導,波蘭索里卡村發生了一件逆倫的殘案,當地有個年輕人三十二歲,因為繼承財產的問題,跟他媽媽發生口角,竟然拿斧把他母親給殺了,從家裡逃走,沒多久,就被雷給劈死了。而當地的人都說,因為他是大不孝之人,所以被雷劈。連外國人都覺得,這個大不孝之人還是會有惡報。
我們有個老師在講不孝的人被雷劈死的時候,他當下有個十五歲左右的孩子,聽到整個臉色發青。老師就過去,看他臉色實在太難看了,過去關心他,他為什麼嚇成這樣?他說他有個同學很不孝,真的離他十幾公尺,活活被雷劈死,被他看到。所以當老師講這個的時候,他最相信,他說真的會被雷劈死,所以從那次以後他就不敢對他媽媽這麼凶了。
所以因果教育很重要,人才有畏懼心。我們整個民族,包含全世界忽略了因果教育,現在人什麼都敢幹,什麼都不怕。因果教育在整個家庭教育,以至於整個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太重要了。我們現在看看很多人造惡,有錢之後那種縱欲,讓人毛骨悚然,怎麼去摧殘人的生命、糟蹋人的名節?開車撞死人好像拿些錢就什麼都沒有的那種狂妄,真的讓人聽了都聽不下去,那都是缺乏因果教育。所以古代,「祖宗雖遠,祭祀不可不誠」。
而祭祀祖宗愈真誠,你的孩子愈孝順,因為孩子的感覺非常敏銳。歐陽修先生他為他的父親寫祭文,裡面就提到,父親每次想到自己的母親都流眼淚,每次家裡有比較好吃的食物,就流眼淚感嘆,「啊,我媽不在了。」「祭之豐」,祭祀的時候很豐富,「不如養之薄也」,不如母親還在,哪怕吃得差一點,她老人家吃得到。所以這段話也提醒我們,行孝要及時。歐陽修的母親以為丈夫因為喪母剛剛幾年,所以這麼悲傷,可是後來她發現到,自己的丈夫終其一生都是如此,每次有好吃的都是流眼淚。所以他那種誠,感動到自己的太太。
而且他的這份孝,是太太佩服先生,講給自己的兒子聽的。諸位男士,您假如你的孝悌忠信禮義廉恥,做到你的太太很感佩,把你的故事講給你孩子聽,你的家教一定成功。當一個兒子聽著他的媽媽在講到自己先生那一份孝、那一份忠、那一份德,講到那麼感動,哪有兒子不崇敬他的父親的?所以男人要做到讓自己的另一半感動,才是男子漢。所以那一份對父母的孝,對祖宗的孝,這個「誠」絕定感動孩子。我因為從小都是爺爺奶奶照顧我們長大,爺爺每次祭祖先很誠敬,然後還一邊在那裡念,在那裡祈求,我印象都很深,雖然那時候可能才沒幾歲,記憶猶新。對祖先,甚至經過神廟對神佛的恭敬,這對我們小孩子都是有長遠的影響。所以我們以後長大了,面對儒道釋這些經典都不敢不恭敬,那也是要感謝爺爺做出了榜樣。
『子孫雖愚,經書不可不讀』,子孫雖然稍微比較愚昧一點,資質沒有那麼好,但經書不可以不讀。因為人讀經典,他才懂得倫常,才知道如何做人做事。其實這個時代就非常明顯,一個人讀到博士,他不見得會做人、不見得會做事。我們曾經都遇過研究所畢業,連電話都不會接,很傲慢,最後把上面的人氣得下來調查,就把他給辭退掉了。連電話都不會接,這是研究生。一個留美博士回來,就直接跟他父親講,「爸,我也不知道你什麼時候會死,你底下又那麼多財產,早一點給我吧。」博士,他父親本來說一個博士生回來很高興,一回來就跟他談財產的問題,很難受。結果他還感覺不到父親的難受,看父親沒有什麼表示,登報要跟他的父親斷絕父子關係,這博士。所以假如一個人不讀經典,哪怕博士畢業,很可能會把他父親活活氣死。
所以再看這一句,再觀現在的社會,你不得不佩服老祖先留下來這些智慧。那給我們感嘆的,現在不孝父母的,現在傷害他人、欺騙他人的,多少都是學歷很高的。這些詐騙集團,他沒有很高的學歷,那些專業知識、電腦能力他還做不了。所以古代栽培人什麼?「品學兼優」,品德要排前面;「德才兼備」,德要排前面。你們有聽過學品兼優嗎?有聽過才德兼備嗎?這些成語都是表很深的意思,前後,先後,不可顛倒。所以有才而無德,是危險品;有才有德是上品,你給社會培養出好的子孫,好的人才。無德有才,very dangerous,對家庭、對社會很危險的。
所以司馬光先生花了十九年寫了一部巨著,《資治通鑑》。史書,這部書排在前面,寫得太好了,總結這麼多的歷史,讓人記取教訓。其中有一篇文章就叫「才德論」。多少大家族,多少國家滅亡,就是滅在這些有才而無德的子孫跟臣子的手上。所以看到這句,再想想現在的社會,很多這些俚語、格言,像我們閩南話說,「好子好遊玩,歹子不如無。」你有好子孫,你就逍遙自在,你就不擔心;你的孩子不懂事,不會做人,常常在那裡,「早知道就不要生了。」後悔莫及。
但重要的是教。生下來個個孩子不是天真無邪?大家有沒有到育嬰室去看過剛生出來的孩子?有吧,那還要排時間排隊的。窗簾一拉開,在外面也可以看,或者走進去裡面看,看看個個都很可愛,是吧?當然都是先看自己的孩子,自己的後代、晚輩。看看很自然就被其他的小孩吸引了。黑人小孩也很可愛,白人小孩,印度、馬來人都很可愛。有沒有哪個人到嬰兒房裡面看,「這個以後是殺人犯,這個以後是貪官」,哪有?不可能,「人之初,性本善」,「苟不教,性乃遷」,那是後天沒把他教好,沒讀經書。所以現在學校教育偏向知識、技能,沒讀經書。
我們也很感動,很多在傳統文化的單位教學,不是學校老師,是當媽媽的,是義務出來教傳統文化的經典,令人尊重。她不是當老師出來弘揚文化,家裡還要當媽,還有很多事情,她還扛起這個文化承傳的社會責任。那像我們在學校教書又是老師身分,看了就生慚愧,她們還比我們有責任要承傳道統、承傳文化。很多的孩子不要看他八、九歲,我們曾經看到,八、九歲的孩子學了《弟子規》分享他的心得,他說,「原來做人要孝順。」你沒教他,他不知道,「人不學,不知道」。他說他以前都想著怎麼害他媽媽。他怨他媽媽。所以你看,沒教都偏成什麼樣我們不知道。
看到社會現象,再讀這些經典,要趕快珍惜老祖宗的教誨,站在五千年的智慧之上,看得更遠。我們的孩子、我們的後代,以後都站在五千年智慧來經營他們的人生。現在呢?現在學功利主義,學得墮落的速度嚇死人。我之前學一些理論,把我給嚇壞了,那些理論都是拿狗、拿貓、拿老鼠做實驗出來的結果,拿來教人。諸位朋友,把動物實驗的結果拿來教人,會把人教成什麼?拿動物的結果來教人,目標就是動物,一不小心就比動物還不如,是不是?你把目標定在第一名,你不小心就考二、三名,是不是?那你把標準定在動物,當然很大批的孩子下一代都比動物還不如。真的不是假的,烏鴉還知道反哺,羔羊還知道跪乳,現在的小孩都不知道孝順父母。
我們遭那麼大的難,就是沒讀經,就是「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怎麼沒有人拿德育故事去教孩子?拿《德育課本》去教孩子,請問孩子的標準是什麼?是大舜,是周文王,是周武王,是大禹,是湯王,全部是聖人。他們的標準是聖人,從小就跟聖人學,請問他們會變成什麼?最差也是賢人吧?「取法乎上」,你取法在上,他一不小心還有個中;「取法乎中」,他最起碼還有個君子。現在取法乎畜生,看不下去了。所以喪失民族自信心,都學外國這些理論,就學得現在教育都偏頗得太厲害了。
「子孫雖愚,經書不可不讀」,坦白講,真的子孫的素質比較差一點,只要他肯讀經,慢慢他的障礙就去掉,他會變有智慧。我們在《德育課本》裡面看到,一個字不識,一直拜經,拜這些五經、十三經,拜到最後開智慧,都看得懂了。誠則靈。而且經典裡面教他,人家一次會的,沒關係,我一百次;人家十次會的,沒關係,我一千次,他形成這個態度,他慢慢愚昧就轉成智慧了。所以有經典,就有方法,恢復他無量的智慧跟德能。
好,那今天就跟大家交流到這裡,謝謝大家。
推薦閱讀:
※至理格言選讀
※關於公正的格言有哪些?
※求一句逼格很高的英文座右銘?
※壽康寶鑒--第二章.訓示與格言 第一節.「學人、士子」戒淫訓示文
※受益一生的106句人情世故格言
TAG:格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