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錫林郭勒盟多倫縣民俗之草原多倫諾爾【文】

「多倫諾爾」是什麼意思?地處西部的內蒙古多倫縣什麼樣?草原美嗎?西部的教育究竟如何?帶著這些疑問,我們於8月19日中午,乘著汽車踏上考察的征程。隨著道路的綿延和海拔的提升,車駛入了內蒙境內,周圍的景色開始變得遼闊,空氣中也充滿草原的氣息。美麗的草原風光令人陶醉,草原上的羊群讓我產生許多激情和遐想。我們在一路美景和此起彼伏的興奮陪伴下,經過10多個小時顛簸,於午夜12點終於到達了,始終印象模糊的多倫縣。  遠遠望去,鑲在地平線上的多倫,燈火還格外旺盛。最顯眼的,就是兩隻探照燈,既像兩隻碩大的眼睛在天空尋找著什麼,又像是在為我們指路。那天正好是陰天,再加上我們處在高海拔的位置,燈光照到的地方,顯得天與地之間格外的近,就好像一伸手就能觸摸到似的,給人一種朦朧的神奇感。這時汽車帶著我們徑直朝燈光處駛去。  進了縣城繼續向前行駛一段路,眼前一亮,不遠處出現了連我們錦州都沒有的大廣場,好美麗的廣場!原來那旺盛的燈火和探照燈的光柱,是從這裡發出的。這時我忽然意識到,我想像中西部的多倫和現實的多倫差距太大了。很難想像,眼前的多倫坐落在貧困的西部。我眼前這坐城,在燈火映襯下,儼然是鑲嵌在西部的一顆漸漸光亮的明珠,正以馬背上民族特有的性格快速崛起……。我想,這種快速崛起,歸功於黨對西部大開發的政策;歸功於勤勞的多倫人民;歸功於……。就在我思緒未斷,繼續想下去的時候,車不知不覺地到了目的地。  下車第一件事,我就是找到當地人,問明白了「多輪諾爾」的含義。原來「多倫諾爾」是蒙古語,譯成漢語為「七個湖泊」或「七星潭」,後來簡稱為多倫。從地名上我猜想,多倫的水資源一定很豐富。  我們吃過多倫縣教育局招待的晚餐,不,應該是早餐,此時已經午夜1點多了,大家都帶著一天的疲倦,到各自房間休息了。  8月20日吃完早餐,我們準備去參觀匯宗寺。據說多倫縣文物古迹和自然景觀較多,縣內文物古迹和自然景觀獨特,建築精巧,氣勢宏偉。我們即將參觀的清代古建築匯宗寺,是清帝王時期統治的歷史見證。  來到了寺里咋一看,和其它的寺院沒什麼兩樣。可聽完解說再參觀,你會頓感它的宏偉、壯觀。雖然有些地方已經殘轅斷臂,但宏偉、壯觀的氣勢依稀可見。當年清王朝正是通過匯宗寺的僧人,統一和統治著西域各民族,致使清王朝統治中國幾百年。  了解到那段歷史後,我不禁對多倫肅然起敬。原來多倫是當時這一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是一個歷史源遠流長,具有豐厚文化底蘊的古城。這種文化支撐著多倫人民的精神,我相信,多倫總有崛起和騰飛的時候。  參觀了匯宗寺後,來到多輪縣教師進修學校,咋從外面看去覺得不起眼,一進大門最吸引眼球的,就是一池一池的鮮花,紅、白、綠、紫各式各樣,分吐芳香,爭鮮鬥豔,使人陶醉。順著筆直的路往前看,映入眼帘的是一尊少女的雕像,她的身前放著一堆打開的書,左手托著象徵高科學的分子式,右手舉著一把鑰匙。這尊雕像的寓意深刻,但對這尊雕像不同的理解有不同的解讀。我認為這各少女,是未來多倫少年的代表,他們正暢遊知識的海洋,開啟智慧的大門,大踏步的奔向科學的殿堂,這也蘊涵著多倫教育的希望。  從校長的介紹我們了解到,多倫縣位於錫林郭勒盟東南部,是國家北方農牧交錯帶典型的農牧交錯區。北靠大草原,面對京津唐。在3773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息著10萬多蒙、漢、回、滿、藏、錫伯和達斡爾7個民族的人民。  多倫縣物產資源十分豐富,有金蓮花、蕨菜、苦杏仁、赤芍等野生經濟和藥用植物42科百餘種;有天鵝、馬鹿、野雞、百靈、狍子、淡水魚等野生動物31科49種。特別是紅花山的百靈鳥以歪爪而聞名塞外;有楊、榆、柳、山楂、沙棘等樹木81種。天然次生林35萬畝,人工林總面積達6萬畝。  多倫縣地理位置優越,公路交通比較發達,是內蒙古大草原距北京最近的縣。多倫縣平均海拔在1500米以上,高於北京千餘米,離北京的直線距離為180公里,雖然經過人工飛播治理,但這裡裸沙的面積仍然比較大,所以就有了懸在北京城上的沙盆之說。每年春秋季節,狂風卷著沙塵一路南奔,使北京城處在沙塵侵襲之下。  多倫縣的教育不是十分發達,全縣共有教師?,學生?,學校?初高中實行部分學生住宿制,小學實行走讀制。由於大部分學校的辦學條件都比較差,百姓的經濟狀況發展的不平衡,上學的距離又遠,大多數學生上學的困難程度是難以想像的。即便是這樣,由於他們實行「以縣為主」的基礎教育管理體制,統一調整中小學布局,嚴格控制中小學收費標準,保證教師工資足額發放。初中畢業生升學率達到60.7%,普通高中高三會考及格率達到89.1%,高校錄取比率81%,而且逐年提高。  夕日生活在馬背上的民族,如今雖已被漢化,形成了多民族共建的格局,但他們的經濟支柱仍然來自於草原。多倫人民之所以能夠在這塊土地上繁衍生息,是草原給他們帶來了巨大的財富。他們依託草原,建設家園的同時,沒有忘記發展的基礎是科技,科技的基礎是教育。他們大力發展基礎教育,提高高中教育的質量,提高升學比例,制定鼓勵政策,吸引大學生還鄉,共同完成振興多倫的大業。由於多倫的物產豐富和寬鬆的富民政策,再加上西部大開發的機遇,我想信,多倫的教育和經濟騰飛已為時不遠了。  下午2點左右,我們來到了西山彎水庫,坐在汽車上從山向下望,水庫的全貌盡收眼底,水面上鱗波四起,宛如夜空的星斗不斷地眨著眼睛。水盤桓在兩山之間,曲曲彎彎的,好像一條白色的巨龍,鎮守著多倫這塊寶地。水庫可以用浩大來形容,完全自然的,沒有人工雕琢的痕迹,唯一一個人工修建的水壩,是引灤入津的供水工程。多倫是灤河的發源地,引灤入津浩大工程就是從這裡開始的,大壩的上游是水庫,下游就是往天津輸送灤河水的人工河流的源頭。多倫還有很多大小河流和湖泊,這就驗證了我的猜想,多倫真是一個水資源很豐富的地區。  8月21日,我們來到了多倫的草原。若有人問我,草原美嗎?我會毫不遲疑地回答:「美極了」!遠遠望去,滿眼綠色,浩瀚的草原,猶如綠色的地毯鋪滿整個大地,這綠色之間夾雜著不知名的野花和馬、牛、羊群,野花和馬、牛、羊群一片一片的,隨著和煦的秋風來回擺動。  當我們踏上草原時,一股青草夾雜著野花的芳香撲鼻而來,浸人心肺,使人感到無比的愜意。仔細一瞧,原來這的草原不是那麼平坦,草有高的,有矮的。矮草是成片生長的,高草則是一簇一簇的,高草和矮草交錯生長,高草矗立在草原上,猶如守護草原上的衛士。  當我們走到高草附近時,撲稜稜飛出好多鳥,頓時空中就成了鳥的世界。有盤旋高歌的,有輕歌曼舞的,有的則急急地往遠處飛,一頭扎入另一簇高草中不見了。  草原的藍天白雲最有特點,變換無償。忽而天空是湛藍湛藍的,一絲雲都看不到;忽而藍藍的天空白雲朵朵,變幻莫測;遠處飄來一大朵白雲又分成若干小塊,漸漸地又散去了;又來一大片白雲,翻滾著,變換著,時而像奔騰的野馬,時而像溫馴的綿羊;忽然一個翻轉,又變成了兇猛的野獸、蛟龍,這種變換實在時太快了,你都來不及拍照,霎時間又形成了群獸爭霸的局面,好不壯觀……。  天上的白雲,空中的鳥,地上的馬牛羊和綠色的草原,構成了一副立體畫卷。我想,每個來到這裡的人都應感嘆大自然的巧奪天工,多少文人墨客為她詠贊。  元朝始都「元上都遺址」就坐落在這片草原上,如今,這裡只剩下了殘垣斷壁,但是氣勢宏偉壯觀。雖然沒有了當年的英雄氣概、意氣風發,但站在殘破的高牆上,瞭望曾經的輝煌,遙想時代的過往,還不禁有很多感慨……。如今,只剩下殘破的磚牆,只剩下茫茫的草原,但是人們不會忘記,這樣一個強大的民族,這樣一個曾經在歷史上建立過不朽業績的民族。這再一次證明,多倫歷史源遠流長,具有豐厚文化底蘊的古城之說。隨即我們又去了總理治沙現場,瀏覽了企業治沙現場等等地方參觀,漫山片野都是沙蒿,據說,是用飛機撒的種子,也就是人們常說的「飛播」。我親眼看到了治沙的成果,也親自領略了黨和國家對治沙的決心和信心,也再一次相信多倫人們借著西部大開發的東風騰飛。  假日教育考察在辛勞與興奮中走到了尾聲,一路顛簸坎坷,一路歡欣雀躍。就要離開了,大家的心裡充滿了不舍和留戀。這片土地依然寧靜,草原馳騁著遐想,河流湖水凄婉動人,綠草鮮花愜意芬芳,草原人的熱情豪放……雖然只有短短的兩天,卻留下了永不磨滅的記憶,有關天堂草原——多倫諾爾的點點滴滴。
推薦閱讀:

為什麼俄可以用哥薩克騎兵為自己開疆拓土,而宋明不能用蒙古騎兵滿人八旗為國家開疆?
元朝滅亡後的蒙古:黃金家族1470年重新稱霸草原(二)
赤峰路上好風光【內蒙古之旅】
??生活在內蒙古為啥瘦不下來?
路吃手冊:6天5晚尋味內蒙古

TAG:民俗 | 內蒙古 | 草原 | 蒙古 | 錫林郭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