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傳統節日,盡顯中國傳統


編輯:詩詞天地(shicitiandi)

春節

  除夕是春節的前夜,又叫年三十。傳說古時候有個兇惡的怪獸叫夕,每到歲末便出來害人,後來,人們知道夕最怕紅色和聲響,於是年三十晚上,家家戶戶貼紅春聯,燃放爆竹,來驅除夕獸,以求新的一年安寧。這種習俗從此流傳下來,年三十晚上便稱為除夕了。這天,是人們吃、喝、玩、樂的日子。北方人包餃子,南方人做年糕。除夕之夜,全家人在一起吃「團年飯」,有一家人團聚過年的味道。

除夜

唐 高適

旅館寒燈獨不眠,

客心何事轉凄然?

故鄉今夜思千里,

霜鬢明朝又一年。

清明節

  清明節在我國已有2500多年歷史,清明最早開始是一個表徵物候的節氣。後來,由於清明與寒食的日子接近,按照古人「冬至百六日為清明」的說法推算,寒食在清明的前一天,所以古人往往把寒食延至清明。祭祖掃墓是中原清明節俗的中心內容。

清明

唐 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

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

牧童遙指杏花村。

 端午節

  端午也稱端五,端陽。民俗專家稱,端午節始於中國的春秋戰國時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歷史。關於端午節的由來,有紀念屈原說、紀念伍子胥說、紀念東漢孝女曹娥說。作為傳統節日,我國民間過端午活動各種各樣,比較普遍的習俗活動是賽龍舟、吃粽子、佩香囊和插艾葉菖蒲,其中,吃粽子最為普遍。

端午

唐 文秀

節分端午自誰言,

萬古傳聞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

不能洗得直臣冤。

中秋節

  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源於古代的祭月迎寒活動。作為節日,西漢時已初具雛形,晉時已有賞月之舉,到北宋時正式定名中秋節,至今長盛不衰。這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中秋節月亮圓滿,象徵團圓,因而又叫「團圓節」。中秋晚上,我國大部分地區有吃月餅的習俗,表示合家團圓。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樹棲鴉,

冷露無聲濕桂花。

今夜月明人盡望,

不知秋思落誰家。

回復"早安"每天早晨送你一份優雅心
推薦閱讀:

百餘中國人游濟州島被關小黑屋?真相其實是…
與中國做比較,韓國很不自信
對於中國人花高價到日本買國產大米,你怎麼看?
中國佛學66句震撼世界的禪語句

TAG:中國 | 中國傳統 | 節日 | 傳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