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的「黎明現象」和「蘇木傑反應」

糖尿病的「黎明現象」和「蘇木傑反應」

58.217.227.*

1樓

糖尿病的「黎明現象」和「蘇木傑反應」 王主任查房來到糖尿病1床前,主治醫師介紹了病人晨間空腹高血糖情況。檢查完病人後,他吩咐主治醫師增加胰島素的治療劑量以控制病情。接著他又來到2床前,該病人亦是晨間高血糖,但胰島素注射後,有心慌、多汗、手抖、煩躁不安等表現。王主任審閱了病歷並查看了病人,囑咐主治醫師立即減少對病人的胰島素用量。 就在王主任要離開時,2床病人一臉困惑地問道:「主任,我早晨空腹血糖比他(1床)還高,怎麼他增加藥量,我倒要減少呢?」王主任停住腳步,轉身說:「你們兩個人表面上看,都是空腹高血糖,好像病情沒有得到控制,都應該加大胰島素的治療量,但實質上卻完全是兩回事。1床臨睡前血糖基本正常,但到了夜裡,由於人體內生長激素逐漸增多,這就需要較多的胰島素使血糖保持正常濃度,而糖尿病人的胰腺功能缺損,就引起了晨間血糖的顯著升高,這在醫學上稱之為「黎明現象」。而您恰恰相反,使用胰島素治療後出現心慌、手抖等低血糖的反應,睡前血糖值偏低也證明了這點。您的身體為了使血糖不致過低而發生危險,產生了反應性的高血糖,這是您身體內的一種代償功能。不過正常人因胰腺功能正常,當血糖上升時,胰島素分泌亦隨之增多,使血糖仍維持在正常水平;但像您由於胰腺功能不是很健全,不能產生足夠的胰島素,所以出現了血糖明顯升高的現象,這種現象醫學上稱之為「蘇木傑反應」,多見於胰島素的用量不當。蘇木傑反應和黎明現象雖然都是晨間血糖升高,但其發生的原因不同,正確鑒別這兩種情況非常重要,因為兩者的處理原則完全不同。不知您是否聽明白了?」 「哦,原來如此!」患者恍然大悟:「好像兩個人都有胃痛,一個是吃得過飽,一個是因為肚子餓了引起的。」「對,有點類似。」王主任笑著走向下一個病人。 糖尿病的黎明現象 在糖尿病中有一種"黎明現象",即夜間血糖控制很好,也無低血糖反應,僅在黎明一段時間也就是凌晨3時左右至上午8~9時將出現高血糖現象。 此現象出現主要原因是:垂體前葉分泌生長激素從午夜開始至凌晨逐漸增多。 生長激素具有抗胰島素的作用,主要表現在影響糖代謝方面,它可以抑制葡萄糖的氧化分解、升高血糖,高血糖再刺激胰島B細胞分泌胰島素。 在這過程中正常人的胰島B細胞能自動分泌較多的胰島素來對抗生長激素的作用,保持血糖正常水平。而糖尿病人的胰島B細胞由於功能缺陷,尤其是青少年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患者,則體內胰島素分泌絕對減少,對抗不了生長激素的作用,往往表現凌晨血糖升高,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患者亦會發生"黎明現象"。 因此我們這裡提醒你,在黎明時請注意你的血糖控制。 用短效胰島素治療的糖尿病患者如何遏制黎明現象及如何防止夜間低血糖 黎明現象是指糖尿病在凌晨3:30左右至早上8:30左右的時間內,在沒有任何外界影響下血糖自然有所增高的情況。正常人在此血糖增高時,其胰腺會自動的分泌與血糖增高量相當的胰島素來維持血糖的正常,而糖尿病患者則因為自源的胰島素的相對缺乏和絕對缺乏,不能分泌出與之相當的胰島素而使血糖有所增高。對糖尿病人的黎明現象的血糖增高情況,世界上尚無很好的方法進行抑制。對用注射胰島素進行治療的糖尿病患者來說,用長、中效胰島素者,在黎明現象出現時,尚有作用已接近尾聲的胰島素對血糖升高的情況進行微弱的抑制(種抑制是不夠的),而對用短效胰島素的患者來說,因為在黎明現象出現時胰島素的藥物作用已經結束,此時沒有任何的抑制措施而任憑血糖的升高。因此,對用短效胰島素治療的患者往往採用晚上吃飯前增加4U的長效胰島素或睡前注射8U的中效胰島素的方法,來對黎明現象進行抑制。然而,在實際治療中,有很多患者因為引起夜間低血糖而終止了這種治療,使參加這種治療的患者所剩無幾。增加了這種治療方法之後,易出現夜間低血糖的原因,有的人把其歸之為患者的胰島β細胞功能的部分恢復。這種認為是不對的,有大量的應當在晚上或睡前增加長、中效胰島素的患者,都因為這種回答而放棄了這種治療方法,給黎明現象的血糖升高留下了治療的空白,對身體造成了很大的危害。

推薦閱讀:

入戶大門萬萬不能出現這些現象,暗喻財運不上門,有錢人都懂避開
揭秘中國盜墓史上的「活見鬼」現象
社會現象順口溜
橫財來臨前的4大現象,遇到的人「想窮」都難!_【今日爆點】
夫妻房萬萬不能出現這種現象,除非你想夫妻反目,一輩子不富貴!

TAG:糖尿病 | 現象 | 黎明 | 反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