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才是中國式愛情!

曾仕強2016-08-30 17:08

人到了某一個年齡段,會開始愛慕異性,追求不同性別的另一半,產生愛情的觀念。但是如何從一個觀念走向良好的結果,卻非易事。

愛情是需要學習的,我們最好先搞清楚什麼是真正有價值的愛情,採取什麼樣的態度才會獲得有價值的愛情,然後再開始戀愛比較穩妥。如果一切都在懵懵懂懂的狀態下就開始戀愛,實在很危險。想想看,沒有充足的準備就上戰場,當然屢戰屢敗。

如果我們把戀愛看得很簡單,把婚姻看得很容易,那麼離婚也會跟著簡單、容易起來。其實離婚這種事情,講起來還是西方傳進來的,可是我們現在的離婚率快要超過西方了,這不是很可怕嗎?很多年輕人不敢談戀愛,也不敢去想結果,就是因為看到周遭太多這種失敗的案例。也有的女性經過了一次兩次戀愛的失敗,到了第三次就對異性一點信心都沒有了。這樣又怎麼會有美好的愛情與婚姻呢?

現在的年輕人覺得戀愛是戀愛,婚姻是婚姻。所以很多人會說:「結婚還早,先找個人談談戀愛,享受享受年輕的生活再說。」甚至還有人認為婚姻只是一種形式,是對愛情的一種不信任———我們的愛情是很純潔的,難道還要懷疑嗎?兩個人相愛,一定要用一紙文書來證明嗎?

這些話聽起來好像很時尚,但時尚多半是經不起時間考驗的。想想看,為什麼「時尚」常常變來變去?因為它剛出來的時候,大家認為很好。但是經過一段時間,就會紕漏百出,所以流行一陣子就不見了。婚姻是一種社會文化,對男女雙方都有安全的保障,而不是枷鎖和約束。沒有經過時間驗證的理論,最好不要隨便相信。如果聽了就相信,聽了就去做,聽了就嘗試,吃虧的一定是自己。尤其現在是一個資訊爆炸的多元時代,什麼話都有人講,什麼理論都有人拿出來,而且聽起來都還蠻有道理的。更是誤導了很多年輕人。

我們中國人在愛情婚姻方面有些基本原則,被很多年輕人認為是陳舊和過時的,甚至是錯誤和害人的,其實並不是。中國人最了不起的智慧,就是持經達變。什麼叫做經?就是不變的原則。我們常常以古聖先賢的原則作為根本,因為這些原則經過長期的考驗,不會錯到哪裡去。什麼叫做變?就是權宜的應變。我們會根據時局的變化調整自己的態度,改變應對的方式。中國人最了不起的就是幾千年來既堅持不變的原則,又會不斷地隨時代做出權宜的應變,但是始終沒有改變原來的精神,這樣才會安全,才會可靠,才會有效。

比如「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很多人認為父母之命永遠是對子女的限制,媒妁之言就是為了媒人自己的好處,不顧惜兩家將來的幸福。這都是望文生義導致的不求甚解,進而使太多人產生自以為是的誤解。

處於戀愛過程中的人,需要別人的指導,而最合適的人選就是父母。但是現實中,大多數的子女都很迴避跟父母談這種事情。其實父母是過來人,既有感情經驗,也非常了解子女,更不會存心相害。為什麼一定要把父母之命解釋過時、老古董,甚至完全是出於父母的利害關係?我們不否認確實存在這樣的情況,但是大多數的父母都是為了子女的幸福,言三托四,希望子女找到合適的對象,有一個穩定的家庭。

媒妁之言就相當於現在的婚介,既然可以委託婚介所找對象,為什麼不能找人做媒呢?如果做媒的「月老」,不但德高望重,而且熱誠待人、實事求是,絕不過分誇張,或藉機謀利,完全站在客觀的立場,尊重當事人和雙方家庭,一切順乎自然,豈不是給男女的交往帶來很多方便?可是現在很多人寧願登報徵婚,吃虧上當,也不相信媒妁之言。

當然有人會說,不經一事不長一智,戀愛也可以在實踐當中學習。別的事情或許可以,但是愛情方面也如此,所付出的學費未免太高了一點。因為戀愛雖然可以承載幸福的愛情,但有時也會像一個迷人的漩渦,將人整個席捲進去,最後甚至慘不忍睹。

所以,愛情這件事不能走一步算一步,不能在做當中去學、在失敗當中獲取經驗。我們需要慎始,把戀愛當做一門學問,體會到什麼叫做愛情,什麼叫做婚姻,以及這兩者之間的關係。樹立正確的觀念,把握合理的原則,尋求正當的途徑,然後身體力行,才能得到圓滿的善終。

推薦閱讀:

不做「中國式」家長
中國式送禮與日本式送禮
中國式出軌背後的真相:沒有性,更沒有愛
陳小春應采兒的中國式七年之癢, 是多少婚姻的真相
中國式陰曆的12星座_星座生肖

TAG:愛情 | 中國 | 中國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