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個做法最毀孩子安全感

沒有安全感就沒有幸福感,缺乏安全感的孩子,通常無法很好的適應和融入社會。安全感的建立並不容易,而一些看似很平常的做法,卻能輕易地毀掉孩子們的安全感,您意識到了么?

1.經常當著孩子面爭吵

有些父母認為孩子還小,還弄不懂大人之間的事情,所以,吵起架來也是毫不避諱。殊不知,它正悄悄地影響著孩子的心理健康。應該說,融洽的家庭關係,是孩子建立安全感的重要基礎。對於孩子來講,父母就是他的整個世界,是他生活的楷模。如果孩子經常看到父母間的衝突,就會感到極大的不安與畏懼,幼小的心靈會埋下陰影。從這個意義上來講,父母能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就是美好的婚姻,這會直接影響孩子安全感的建立,並且影響他以後社會化、人際關係等諸多方面。

2.很少考慮孩子的心理需求

很少考慮孩子的需求與願望,孩子只能圍著成人的指揮棒、「晴雨表」來轉,孩子想去的地方、想玩的東西,經常被嚴令禁止,如:「太髒了」、「太危險了」等等。當成人高興時,拉過孩子不管是否願意,又親又抱。不高興時,就嫌棄孩子的話多,不願理睬,有時還會拿「再不聽話,我就不要你了」等話語相威脅,有時還拿「許願」來敷衍孩子。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孩子沒有得到行動上的自由,或者缺乏正常情緒的釋放途徑,長此以往,會損傷了孩子探索新事物的動力,使孩子失去自我,對成人不信任,自身失去安全感。

3. 溺愛也是軟暴力

家庭是溫柔的陷阱,特別是隔代疼,把孩子保護得太好,為孩子成長的每一步,準備好了「清道夫」、「鋪路石」,剝奪了孩子面對困難的機會,使孩子膽小、畏懼困難,逐漸地在群體中會感覺自己一無是處,毫無自信,根本沒有能力把事情做好,自然自身也失去了安全感。因此,應讓孩子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成人不要包辦代替。如:讓孩子適時地學會自己吃飯、自己穿衣服、自己收拾自己的物品、自己解決與小朋友的糾紛等等,嘗試成功,建立自信,只有讓孩子多次獲得成功的心理體驗,才能應對失敗的考驗。

4. 不信任自己的孩子

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才幹和能力,他才會更有自信。家長應尊重孩子,放開孩子的手腳,不要過度干涉和妨礙孩子的自主嘗試。孩子想「自己來」,就給他空間,讓他自己做。孩子沒主動要家長幫忙,家長就不參與。但是在孩子表示需要幫助時,家長也要馬上回應,當孩子覺得不需要的時候再停手讓他自己做。

5. 在孩子面前你很情緒化

母親是孩子最親密的接觸者,如果母親經常怕這怕那,多愁善感,情緒變化無常,自己都缺乏安全感,那麼,就會直接影響到孩子做事和生活的態度。只有母親本人的安全感和價值感足夠時,才能有自信、穩定、成熟、理智的養育態度,這樣既能減少媽媽自己不必要的內心消耗,同時也會帶給孩子安全而平和的狀態與氣質。

6. 處處都要孩子爭「第一」

家長常常對孩子提出一些不切實際的目標要求,總讓自己的孩子與別的孩子進行比較,當孩子不如別人或出現問題的時候,家長會非常著急,抱怨的話、情緒化的行為就會出現,經常不去考慮孩子的感受與能力。

作為家長應當意識到,讓孩子時時、處處爭「第一」是不現實的,但是可以爭「惟一」。——我就是我,我與眾不同!因為差異就是資源、就是優勢。同樣是「棒」,但「你真棒」和「你最棒」在目標上卻有本質的區別。應該了解分析孩子的特點,給予正確的評價和切實的目標,讓孩子的能力以「山」字形發展。

7. 喜歡強令孩子,而不是協商

但遇到孩子一些不合理要求時,可以同孩子協商,而不是強令。例如:媽媽剛剛做好了飯菜端上桌,可是孩子非要吃餃子。針對這種情況,就要同孩子商量一下,如告訴孩子,下一次你如果想吃什麼,提前告訴媽媽。那麼現在飯已經做好了,你如果想「吃餃子」,我們就要重新買菜、擀皮、包餃子,你還要忍著餓,同媽媽一起來做這些事,你看可以嗎?如果孩子還是堅持,那麼就讓孩子和家長一起去買東西,回到家後,與家長一起擇菜洗菜包餃子……讓孩子學會等待。

8. 錯誤地表揚孩子

孩子常常可以輕而易舉地得到表揚,家長、幼兒園老師天天都是「你真棒」,「你太聰明了!」等等,使孩子患了「表揚依賴症」,聽不得一點反面意見,這樣的孩子缺少抗挫折的體驗與原動力,常常會很情緒化,缺少安全感。

針對孩子,表揚鼓勵應講究策略。

第一,表揚可間斷無規律,做好了有時表揚,有時馬上提出下一個努力的目標,讓孩子總有前進的方向。

第二,鼓勵應找「准」點,在不同的方面給予鼓勵。如,孩子堅持做完了事情,給予鼓勵,讓孩子學會堅持精神。再如,小朋友之間比賽,孩子雖說輸了,但卻沒有哭,也給予鼓勵,讓孩子學會堅強。再有,比如孩子一些特殊表現,如玩具讓給了小朋友、幫助了弟弟妹妹等等,讓孩子學會團結友愛。


推薦閱讀:

送什麼禮物給剛生完孩子的人比較好一些?
孩子的壓歲錢如何用?
十二生肖各生個什麼屬相的孩子最旺運?選准了天生好命橫財不斷
一爸兩媽的孩子駭俗但不驚世
金婚裡面文麗的第一個孩子叫什麼?

TAG:孩子 | 安全 | 安全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