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與俄羅斯之間的三百年恩仇

|(原作者:袁燦興)與沙俄的苦澀結盟公元8世紀時,東斯拉夫人開始與東羅馬帝國進行貿易,用毛皮、蜂蜜換回絲綢和金銀器皿。在貿易的過程中,產生了作為商品集散中心的商業城市。為了保護城市,商人們武裝起來。當實力強大之後,城市又成了地區的政治中心,基輔羅斯公國就是這樣形成的。在公元8-9世紀,以今烏克蘭首都基輔為中心,各個部落聯盟形成了基輔羅斯。基輔羅斯日益強盛,被譽為「帝王之城」。但強大的基輔羅斯,卻面臨著歷史上最強大的征服者蒙古。隨著蒙古人的入侵,基輔羅斯臣屬於金帳汗國。當基輔羅斯衰落時,周邊國家如波蘭、立陶宛等國開始崛起,並從金帳汗國手中奪取了大半個基輔羅斯。1569年,波蘭、立陶宛聯合成為一個王國,而烏克蘭人也被置於波蘭-立陶宛王國的統治之下。波蘭人在統治初期,對烏克蘭比較寬鬆。隨著波蘭融入歐洲進程的加快,對出口到歐洲小麥的需求不斷上升,波蘭貴族們紛紛涌到土地肥沃的烏克蘭掘金。由於波蘭貴族對土地的渴盼,一批批的烏克蘭人失去了土地,淪為農奴。原先寬鬆的環境此時也不再,烏克蘭語被禁止使用,東正教被置於羅馬天主教的控制之下。當烏克蘭人心生不滿之時,驍勇的哥薩克射出了叛逆的第一箭。哥薩克早先是逃避蒙古人統治的斯拉夫人,他們活躍在烏克蘭草原上。在15世紀開始的東歐農奴化進程中,大批不願為奴的人逃亡到烏克蘭草原上,加入了哥薩克的行列。受性好騎射的突厥人影響,在他們中形成了自由尚武的性格。要反抗強大的波蘭,單靠烏克蘭人自身是不夠的,哥薩克領袖赫梅利尼茨基先是與克里米亞的韃靼人結成軍事同盟。但韃靼人對反抗波蘭三心二意,1653年拋棄了烏克蘭,單獨與波蘭媾和。1651年,赫梅利尼茨基尋求土耳其的軍事援助,但土耳其提出的效忠蘇丹的條件,遭到了烏克蘭貴族們的否決。此時,烏克蘭只能尋求日漸強大的東斯拉夫兄弟俄羅斯的幫助。1653年,俄羅斯接受了烏克蘭提出的合併請求,並向波蘭宣戰。1654年,烏克蘭與俄羅斯簽訂了《佩列亞斯拉夫條約》,條約規定,烏克蘭接受俄國沙皇的統治,烏克蘭保有政治、軍事、外交上的自治權,但外交上涉及波蘭、土耳其的事務則由俄羅斯主持。通過兩次對波蘭的戰爭,1667年俄波簽署了《安德魯索沃和約》,烏克蘭被一分為二,俄羅斯得到了東烏克蘭和基輔地區,西烏克蘭則置於波蘭統治之下。此後,在18、19世紀,通過持續不斷的戰爭,俄羅斯終於從波蘭手中獲得了烏克蘭的大部分土地。當烏克蘭被置於囊中之後,俄羅斯卻背叛了當年對烏克蘭的自治權承諾。蓋特曼是烏克蘭最高首領的稱謂,擁有最高司法、軍事和行政權力。蓋特曼通過選舉產生,並可加以罷免,在正常情況下終身任職。1654年,烏克蘭加入俄羅斯時所簽署的《佩列亞斯拉夫條約》中,俄羅斯保證將尊重烏克蘭蓋特曼的權力。但俄羅斯不久就篡改了條約,稱蓋特曼的選舉必須經過沙皇批准,且不經沙皇許可不得更換蓋特曼。這樣,俄羅斯實際上控制了蓋特曼的人選,削弱了蓋特曼的權威。這還不夠,1764年,葉卡捷琳娜二世下令廢除蓋特曼政權和蓋特曼職務。對於倔傲不遜,散漫自由的烏克蘭哥薩克,俄羅斯以全力打擊。俄羅斯的強力鎮壓,導致了五千名哥薩克出走投奔俄羅斯的死敵土耳其。文化上烏克蘭也受到全面的壓制。1806年,沙皇下令禁止使用烏克蘭語授課,學校中不許開設烏克蘭文學、歷史等課程。烏克蘭語的出版物,在1869年後被徹底禁止。1876年的《埃姆斯法》禁止以烏克蘭語寫作,禁止任何使用烏克蘭語的演唱或朗誦,在俄文中不得出現烏克蘭一詞,而以「小羅斯」代替。在俄羅斯的打壓下,烏克蘭文化呈現倒退傾向。1652年,烏克蘭人的文化程度相當之高,幾乎所有的男人都識字,女性識字的比例也很高。到了1897年,統計數據表明,俄國的烏克蘭人文盲比例最高,識字者僅占烏克蘭人口的百分之十三。面對俄羅斯的高壓,烏克蘭也不是沒有反抗。1658年,烏克蘭曾成立「羅斯大公國」,以平等地位加入波蘭-立陶宛公國,這導致了新一輪的俄波戰爭,戰後烏克蘭重新被俄羅斯統治。1708年,利用俄羅斯與瑞典的戰爭之機,烏克蘭宣布獨立,並與瑞典結盟。然而,俄羅斯在戰爭中的勝利,又使烏克蘭的獨立夢碎。雖然俄羅斯推行了「去烏克蘭化」的政策,但烏克蘭人一直魂牽夢繞於國家的獨立。早在1861年,基輔的學生們成立了村社黨,烏克蘭大詩人舍甫琴科也在聖彼得堡積極響應。村社黨以烏克蘭語出版文學作品,對農民開辦補習班,以提高烏克蘭人的文化水平。村社黨的活動不久即被沙皇鎮壓,舍甫琴科被逮捕流放,此後烏克蘭人在地下秘密活動。1900年,烏克蘭第一個政黨革命烏克蘭黨組建,它的目標是建立「從喀爾巴吁山到高加索山,不可分割、自由、獨立的烏克蘭」。該黨形成之後,開始在各地積極活動,但遭到沙俄鎮壓,被迫轉入奧匈帝國控制下的烏克蘭地區活動(波蘭此時已被奧匈吞併)。舍甫琴科死前留下了詩一般的遺囑,請將他葬在烏克蘭平原上,他要目睹這無盡的草原發出的洶洶怒號,要看到烏克蘭獨自飛翔,他將在神的住所為此祈禱。幾代人逝去之後,追求烏克蘭獨立、自由的夢想卻沒有湮滅。蘇聯大棒下的日子一戰爆發之後,由於烏克蘭已被俄國和奧匈帝國分別控制,烏克蘭人加入了兩邊陣營作戰。在俄國軍隊中服役的烏克蘭人多達350萬,在奧匈帝國軍隊中服役的烏克蘭人也有25萬人。在前線兄弟之間兵戎相向,自相殘殺,既讓烏克蘭人痛心,也加速了他們追求民族自治、國家獨立的步伐。1917年,在沙俄帝國崩潰的前夕,烏克蘭人組建了自己的代表大會(最高拉達),並積極籌劃自治工作。十月革命爆發後,烏克蘭最高拉達宣布成立自治的烏克蘭人民共和國,並頒布了國旗、國歌、貨幣。1918年1月,烏克蘭宣布獨立。2月,烏克蘭與德國、奧匈簽訂合約,承諾為兩國軍隊提供糧食,兩國則承認烏克蘭人民共和國的主權。為了表示對烏克蘭的支持,45萬德軍進駐烏克蘭。在德軍的威逼之下,蘇俄無奈地在與德國簽署的《布列斯特和約》中,承認了烏克蘭人民共和國獨立。(原作者:袁燦興)在德國戰敗之後,烏克蘭人發現自己剛剛實現的獨立夢又走到了破碎邊緣。蘇聯紅軍迅速進入了烏克蘭,仿效蘇俄的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也在1919年1月成立。既然不能獨立,那就維持統一吧,可烏克蘭統一的夢想也未維繫多久。1920年,波蘭強人領袖畢蘇茨基下令進軍基輔,以實現波蘭、西烏克蘭、西白俄羅斯統一,組成大波蘭國的目標。波蘭的進軍,自然讓蘇俄惱火萬分,在全面動員令之下,舊日的沙皇俄國軍官,再次披掛上陣。但強大無比的蘇俄紅軍,卻折戟於華沙城下,狼狽退回。戰敗的結果是,此後有將近二十餘年,西烏克蘭被波蘭管轄。1922年,蘇聯成立,烏克蘭成了其中的一個小兄弟。在加入蘇聯的初期,烏克蘭人一度享有相對寬鬆的環境。烏克蘭得到了一定的自治權,學校中使用烏克蘭語授課,大部分的書籍和報紙使用烏克蘭語,國民識字率大幅提高。在俄羅斯已經風風火火推廣的集體農莊制,在烏克蘭也被推遲執行。作為烏克蘭的標誌性人物,出逃到歐洲的歷史學家、烏克蘭人民共和國第一任總統格魯舍夫斯基也被鄭重地請回,成為烏克蘭科學院的一員。但好景不長,列寧死後,所有「蘇聯人的父親斯大林」走上了政治前台,一切都要重新洗牌。曾經活躍在文壇的烏克蘭語作家基本失蹤,85名烏克蘭語教授中有62人被槍殺,烏克蘭語報刊被禁,民族主義分子被清洗。在烏克蘭政府內部,近10萬名烏克蘭普通黨員被流放或槍決,烏克蘭政府中的17位部長被逮捕和槍殺。血雨腥風之中,烏克蘭人戰戰兢兢地看著站在神壇上的斯大林,而獨立與自由的夢想被徹底拋在腦後,活著就是最大的夢想。不過靠著蘇聯的強大,二戰之後,西烏克蘭重返烏克蘭的懷抱,實現了烏克蘭地域上的統一。雖然地理上是統一了,但歷史上東西烏克蘭長期分裂,也造成了烏克蘭東西部的分裂。西部烏克蘭被波蘭等國統治,受天主教影響較大,烏克蘭語與烏克蘭文化得以保存,自然親近於歐洲。而烏克蘭東部則一直處於俄羅斯控制,在宗教、民族、語言等方面受俄羅斯影響較大,更加親近於俄國。東西兩部分的分裂是長期歷史的形成,而要彌合裂痕,則需要漫長的時間。三十年代大饑荒的陰影烏克蘭自然資源豐富,土地肥沃,所擁有的黑土地佔全世界的百分之三十。肥沃的土地,勤勞的農民,使得烏克蘭號稱「歐洲糧倉」。糧食的富足,乃至於一戰期間,烏克蘭以提供軍糧為條件,誘得幾十萬德國大軍為它撐腰。在十月革命之前,烏克蘭的穀物出口量佔據全世界的五分之一強,就是十月革命之後,烏克蘭仍然是蘇聯糧食最高產的地區。但在1932至1933年,烏克蘭卻發生了舉世罕見的饑荒。烏克蘭大饑荒在蘇聯時期被長期掩蓋,一切與饑荒有關的報道,都被蘇聯斥責為敵對勢力的造謠。而蘇聯的掩蓋工作做得如此之好,使得《紐約時報》駐蘇聯記者杜蘭蒂也為蘇聯站場,義正詞嚴地宣告:「烏克蘭根本沒有饑荒,而且絕不可能發生饑荒。」杜蘭蒂以對烏克蘭的虛假報道,竟然在1932年成了以追求真相為目標的普利策新聞獎的得主。烏克蘭大饑荒的主要原因是集體農莊制。蘇聯成立之後,開始推行集體農場制,當時的宣傳口號是:「誰反對集體農莊,誰就反對蘇維埃政權!」加入集體農莊之後就要交出所有的土地和牲畜,富裕的農民自然不願意。烏克蘭歷來富庶,富農眾多,他們自然成為了蘇聯的天敵。為了推行集體農莊制,幾乎所有的富農都被逮捕併流放到西伯利亞,而這些富農,卻是農村中最有生產經驗、最擅長耕作的一批人。真正的富農階層被剷除了,又有一批能幹高產的農民被劃入到「富農」梯隊並加以流放。餘下的已驚恐萬分的農民們只能拚命降低糧食產量,以不被劃入「富農」。而作為重要生產資料的牲畜又被大量宰殺,在農民看來,牲畜「不再是我們的了」。沒有了生產積極性,最有經驗的一批人被流放,牲畜又被大量宰殺,直接結果就是1932年烏克蘭糧食產量暴跌。1932年,烏克蘭各地饑荒頻現,地方官員們遞呈給斯大林的報告,都圍繞著一個重心「食品」展開。旅行家卡維思·韋爾斯在此年7月途經烏克蘭,他在《卡波特》一書中描述了烏克蘭的饑荒情況:「從火車窗戶朝外看,孩子們正在吃草。肚子嚴重腫脹的小孩子在非洲和其他熱帶國家很常見,但這是我第一次看到白人小孩餓成這樣子。」為了自救,農村的婦女開始偷偷剪下未成熟的谷穗,帶回家中熬粥給小孩充饑。「鋼鐵」般的斯大林,慧眼洞穿人世,立刻看到了農村中存在的偷盜現象。一份《保護社會主義財產法》迅速出爐,該法規定「敢於盜竊集體農莊財產者,槍斃並沒收財產。情節較輕者,處十年徒刑並沒收財產」。該法律頒行之後,各地的「盜竊犯」們遭到了無情的打擊,僅在哈爾科夫,一個月就有1500人被判處死刑。此後,集體農莊的糧食再也沒有被偷過。當饑荒蔓延時,蘇聯官員也在頭痛,他們不是頭痛災民,而是在烏克蘭的糧食徵收沒有達到既定目標,這讓他們如何面對冷酷的斯大林。1932年9月,烏克蘭的糧食徵購任務只完成了計劃的32%,10月只完成了22%。飢餓到了極限的農民,開始尋覓一切食物。為了不讓農民吃掉牛、馬之類的生產工具,同時也為了懲戒農民們不交出足夠的糧食。斯大林頒布了一項命令,將烏克蘭所有的生產資料(牛、馬、農具)充公,同時禁止任何糧食流入烏克蘭。隨後,以積極分子組成的搜糧隊,開始頻繁出沒於農村,搜出農民手中殘存的最後一粒糧,哪怕它是明年再生產的種子。全世界開始議論烏克蘭的饑荒,斯大林對此也格外重視。1933年1月,斯大林發布命令:「封鎖烏克蘭邊界,不允許農民離開自己的村莊。」斯大林果然有先見之明,秘密機構組建的巡邏隊,在1933年1月的最後一周,就攔截了2.5萬名準備逃離烏克蘭的農民。隨後兩個月,幾十萬出逃的人被攔截下來,並被趕回他們原先的村莊,默默地等待著死亡。將所有烏克蘭人餓死自然不符合斯大林的利益,他還需要農民們為他種植莊稼。到了1933年年中,一些救濟措施被推行。部分地區的災民,從軍隊倉庫的儲備糧中分到了糧食。不想災民們餓極了,狼吞虎咽之後,由於無法消化而斃命,後來改用蕎麥片粥來救濟災民。但就是救濟糧,也是存在區別的。發往烏克蘭的救濟糧分飼料與穀物,挨餓的農民分到的是飼料,而城市中的居民則可以憑供應證領取穀物和麵粉。(原作者:袁燦興)烏克蘭大饑荒的死亡人數在250萬到480萬之間,大饑荒是烏克蘭人心中無法彌合的傷痕,也在烏克蘭與俄羅斯之間撕開了一道深深的裂痕。饑荒對後世的一個直接影響是,它改變了烏克蘭的人口成分。在烏克蘭,烏克蘭人的比例降低,俄羅斯人的比例提高。除了饑荒中大量死去的人之外,大批烏克蘭人移居他鄉,而活下來的烏克蘭人出於恐懼,降低了生殖的慾望。蘇聯時期,每出生一個烏克蘭人,就出生7個俄羅斯人。饑荒之後,大批俄羅斯人移居到了烏克蘭,並在一些地區佔據了壓倒性的優勢,這在日後造成了無限紛擾。2003年,在烏克蘭饑荒70周年之際,烏克蘭總統庫奇馬簽署法令,把每年11月的第4個星期六定為「大饑荒死難者紀念日」。同年,普利策獎評選委員會收到了成千上萬的抗議信,要求撤銷杜蘭蒂的普利策獎,因為他對烏克蘭大饑荒做了虛假報道。《紐約時報》則急火火地發表了一份聲明,稱杜蘭蒂的報道是該報「曾經刊載的最糟糕的報道之一」,並在杜蘭蒂1932年所獲得的普利策獎證書之下加上了一行字:「《紐約時報》及其他媒體的記者都不認可他的報道。」燙手的禮物:克里米亞1990年7月,烏克蘭通過了《烏克蘭國家主權宣言》。1991年8月,烏克蘭正式宣布脫離蘇聯獨立,烏克蘭從屬於俄羅斯337年的歷史告終。三百餘年來,烏克蘭追求國家的獨立而未成功,突然間得享獨立,自然是欣喜若狂。在過去的三百餘年間,俄羅斯對烏克蘭兩面三刀,時而背棄條約,時而出賣,烏克蘭心存芥蒂,且三十年代饑荒的陰影,在烏克蘭人心中怎麼也無法抹去。烏克蘭獨立之後的頭等大事,自然是推行去俄羅斯化政策。然而,在推行去俄羅斯化政策的同時,烏克蘭卻不得不面對俄羅斯人送給他們的禮物,這就是黑海的璀璨明珠克里米亞。1654年,烏克蘭與俄羅斯簽署合併協議。300年後,1954年2月,蘇聯隆重紀念俄羅斯與烏克蘭合併300周年。觥籌交錯之中,醉醺醺的赫魯曉夫,做出了一個令所有烏克蘭人不敢相信的決定,將克里米亞送給烏克蘭。隨後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通過正式決議,將克里米亞半島作為「友誼的象徵」劃歸烏克蘭管轄。克里米亞半島有黑海鑰匙之稱,地理位置優越。古希臘人很早就在克里米亞建立過殖民地,東羅馬帝國時期也有大量移民定居於此。13世紀之後,克里米亞成為金帳汗國的一部分。金帳汗國衰落之後,1427年建立了克里米亞汗國。50年後,克里米亞又被土耳其奧斯曼所征服,成為其附庸國近300年。18世紀,俄國發動了兩次對土耳其的戰爭,最終在1783年吞併了克里米亞。到了蘇聯時期,克里米亞成立了自治共和國,原先居住在此地的韃靼人被大批遷出,而俄羅斯人則大批遷入。對烏克蘭來說,跟著俄羅斯這個大哥混了300年,可謂是鼻青臉腫,什麼好處沒撈到。不想一日,赫魯曉夫喝醉了老酒,良心發作,覺得愧對烏克蘭小弟,再加上在烏克蘭工作多年,對烏克蘭充滿感情,就將克里米亞送給烏克蘭作為禮物。在蘇聯時代,克里米亞劃給烏克蘭絲毫沒有問題,也讓烏克蘭人有點自豪,總算沾了老大哥一回光。不想獨立之後,烏克蘭才發現,克里米亞是枚隨時會引爆的炸彈,而炸彈的遙控器則在老大哥莫斯科手中。烏克蘭獨立之後,為了安慰克里米亞的人心,烏克蘭賦予了克里米亞自治共和國的地位。但克里米亞的俄羅斯人佔65%以上,烏克蘭人只佔25%。在人數上占絕對優勢的俄羅斯族人,滿心希望著回歸故國,俄羅斯對被莽漢赫魯曉夫送出去的禮物,也是滿心懊悔,待機收回。1994年克里米亞議會通過決議,要求烏克蘭准許克里米亞自己決定歸屬問題。烏克蘭反應強烈,下令軍隊做好戰鬥準備。此時俄羅斯正被車臣問題所困,無暇他顧,遂暫時向烏克蘭表示,克里米亞是烏克蘭領土。俄羅斯不點頭,克里米亞只好乖乖地呆在烏克蘭。為了向牽制俄羅斯的車臣人表示謝意,西烏克蘭許多城市的街道以車臣領袖的名字命名。此後每當烏克蘭與俄羅斯關係鬧僵時,克里米亞都鬧騰著要獨立,既向烏克蘭中央政府示威,也向俄羅斯示好。而每當烏克蘭與俄羅斯關係較好時,克里米亞就乖乖地呆在烏克蘭。對於獨立後的烏克蘭來說,夾在歐洲與俄羅斯兩架大馬車之間,最佳的選擇就是保持中立。如烏克蘭前總統庫奇馬所言:「烏克蘭作為獨立的國家站住了,她沒有爬向俄羅斯,但是暫時也沒有跑到歐洲去。烏克蘭站在了歐洲與俄羅斯之間。」這種天平上的平衡,在一定的時期會被打破。西部烏克蘭渴盼著加入富庶的歐盟,並對俄國耿耿於懷。東部烏克蘭則對俄羅斯舊情猶存,戀戀不忘。2014年,當加入歐盟的力量佔據了上風時,一直待機而動的克里米亞立刻走上了前台,向俄羅斯遞出熱情洋溢的入盟申請書。強人普京自然不會放過這樣千載難逢的機會,立刻笑納了克里米亞。對俄羅斯來說,雖重新得到了克里米亞,可他不能承受失去烏克蘭的代價。畢竟5千萬人的烏克蘭,60萬平方公里的國土,在歐洲怎麼也是數一數二的大國。烏克蘭置於俄國300年統治之下,唯一的收穫——克里米亞又失去,新仇舊恨之下,烏克蘭脫離了俄羅斯的引力,開始全力投入歐盟。但如何處理好東部親俄羅斯的力量,卻是擺放在今日烏克蘭政府面前的一道難題。作者單位:無錫城市學院責任編輯:王封禮
推薦閱讀:

季莫申科拄拐亮相 宣布競選烏克蘭總統(圖)
烏克蘭留學的價值
烏克蘭給小國如新加坡的啟示 比拉哈里
烏克蘭留學經驗:理工、藝術類專業走俏
2018烏克蘭留學的理由

TAG:俄羅斯 | 烏克蘭 | 羅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