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了凡四訓》之第二篇改過之法

第二篇 改過之法【欲知吉凶 細觀言行】  原文:春秋諸大夫,見人言動,億而談其禍福,靡不驗者,左國諸記可觀也。  譯文:春秋時代的許多大官,僅憑觀察一個人的言行舉止,就能推測他的吉凶禍福,並且非常的準確。這種事例在《左傳》、《國語》等書里記載得很多。  原文:大都吉凶之兆,萌乎心而動乎四體,其過於厚者常獲福,過於薄者常近禍;俗眼多翳,謂有未定而不可測者。  譯文:一般來說,一個人吉凶禍福的徵兆,發源於內心,而流露於全身。凡是為人忠厚,言行穩重之人,大都能獲福;凡是為人刻薄,言行輕佻者,大都多禍事。絕對沒有所謂吉凶不定,禍福難測的道理。只是世人見識短淺,看不透罷了。  原文:至誠合天,福之將至,觀其善而必先知之矣。禍之將至,觀其不善而必先知之矣。今欲獲福而遠禍,未論行善,先須改過。  譯文:要知道,一個人心性的善惡,是與天心相感應的。福之將臨,只要看他所作皆善,必能預知;禍之將至,只要看他所行不善,也一定能預知。如果想要避禍而得福,那麼就必須廣行善事,而行善之前,必須得先改過。蓄水早堵漏,種花先拔草,道理都是相通的。【改過之要 先具三心】  原文:但改過者,第一、要發恥心。  譯文: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有個心理準備,比如求道要有誠心,吟詩要有雅心,繡花要有耐心。談到改過,首先要萌發「恥、畏、勇」三種心。  (一)恥心,就是要知道羞恥。  原文:思古之聖賢,與我同為丈夫,彼何以百世可師?我何以一身瓦裂?耽染塵情,私行不義,謂人不知,傲然無愧,將日淪於禽獸而不自知矣;世之可羞可恥者,莫大乎此。孟子曰:恥之於人大矣。以其得之則聖賢,失之則禽獸耳。此改過之要機也。  譯文: 「恥」者,止耳。止過、止惡、止非,知恥即知止,知道行為的界線,不能越軌。人是唯一會臉紅的動物,這正是人的可貴之處,也是一切文明的起點。一個人若不知恥,不明是非善惡,為人處事沒有行為準則,更無上進心,那就真的不好辦了。試想,古代的聖賢跟我們同樣是人,為什麼他們能流芳千古,成為後人仰慕學習的榜樣,而我們卻默默無聞,甚至於身敗名裂呢?一個人如果只知道貪戀聲色名利,沉溺於世間七情六慾的享樂中,暗地裡作些見不得人的勾當,以為別人不知道,還自鳴得意,毫不慚愧,那麼他將漸漸變成衣冠禽獸而不自知!世上再沒有比這種行為更可恥、更可悲的了!孟子說:「羞恥心對於人來說太重要了!」因為能懂得它的真正含意,就會成為聖賢之人;失掉了羞恥心,則必將墮落成禽獸無疑。所以改過的關鍵就在「知恥」這一念之間,人之所以異於禽獸,也只在那一念之差而已。原文:第二,要發畏心。譯文:(二)畏心,就是敬畏心,要敬畏上蒼。  原文:天地在上,鬼神難欺,吾雖過在隱微,而天地鬼神,實鑒臨之。重則降之百殃,輕則損其現福;吾何可以不懼?不惟此也。閑居之地,指視昭然;吾雖掩之甚密,文之甚巧,而肺肝早露,終難自欺;被人覷破,不值一文矣,烏得不懍懍?  譯文:常言道:舉頭三尺有神明。要明白蒼天在上,神鬼難欺的道理。自己有了過失,雖然無人知曉,但天地鬼神卻時刻都在頭上監視著。過失重大者,將會降下千災百禍;過失輕微的,也要折損自己的現有之福。我怎麼能不怕呢?不僅如此,就是在僻靜的地方,也會被人看得清清楚楚。儘管你遮掩得很隱密,偽裝得很巧妙,但也只是掩耳盜鈴,你的心肝脾肺早已暴露在外,所謂做賊心虛,最後連自己都騙不了,被別人看破,一文不值。這又怎麼能不懼怕呢!  原文:不惟是也。一息尚存,彌天之惡,猶可悔改;古人有一生作惡,臨死悔悟,發一善念,遂得善終者。謂一念猛厲,足以滌百年之惡也。譬如千年幽谷,一燈才照,則千年之暗俱除;故過不論久近,惟以改為貴。但塵世無常,肉身易殞,一息不屬,欲改無由矣。明則千百年擔負惡名,雖孝子慈孫,不能洗滌;幽則千百劫沉淪獄報,雖聖賢佛菩薩,不能援引。烏得不畏?  譯文:進一步而言,人只要還有一口氣在,就是天大的過惡,都還可以改悔。古時候有人一生作惡,臨死悔悟,產生了一個善的念頭,於是就能平靜安祥地死去。這說明,只要改惡向善的心念強烈,就是百年的罪過也能洗刷掉;比如千年暗室,只要點燈一照,千年的黑暗也能立即消除。所以,不論是老毛病還是新過失,都是以能改掉為可貴。要知道,人的生死無常,血肉之軀易毀,一口氣不來,想改過也沒有機會了。在陽世,千百年擔一個惡名、臭名,儘管有孝子賢孫,也替你洗刷不掉;在陰間,得到沉淪地獄受苦無盡的報應,即使是聖賢、佛菩薩,也難於救援引度。想到這些,又怎麼能不畏懼呢?  原文:第三、鬚髮勇心。  譯文:(三)勇心,就是勇氣與決心。  原文:人不改過,多是因循退縮;吾須奮然振作,不用遲疑,不煩等待。小者如芒刺在肉,速與抉剔;大者如毒蛇嚙指,速與斬除,無絲毫凝滯,此風雷之所以為益也。  譯文:一個人不能改過,大多是由於自我姑息,得過且過,退縮畏難所致。所以,必須要奮然振作,不能遲疑,不可等待。小過失要像對待肉中刺一般,予以挑除;大過失則要有毒蛇咬手,壯士斷腕的勇氣,迅速予以斬斷,絲毫不能拖泥帶水。《易經》中,風在雷上稱為益卦,道理即在於此。雷厲風行,改過向善,才會有益。  原文:具是三心,則有過斯改,如春冰遇日,何患不消乎?  譯文:具備了以上所說的三心,則有了過失馬上就能改掉,就像開春後的薄冰,太陽一出,還怕它不消融嗎?【改過三法 事理心上】  原文:然人之過,有從事上改者,有從理上改者,有從心上改者;工夫不同,效驗亦異。  譯文:人非聖賢,誰能無過?有則改之。聖賢便是改過改出來的。關於改過的具體做法,有就事論事去改的;有先弄清了道理,然後改掉的;還有從內心深處徹底予以根除的。所用的功夫不同,效驗也不一樣。  原文:如前日殺生,今戒不殺;前日怒詈,今戒不怒;此就其事而改之者也。強制於外,其難百倍,且病根終在,東滅西生,非究竟廓然之道也。  譯文:先說事上改。比如,以前殺生,從今天起不殺了;以前發怒罵人,今天起不再發怒了。這是就事論事的改法,這種在外錶行為上控制自己的改過法,實行起來倍感艱難。而且,雖能強制一時,但犯過失的病根始終存在,東邊撲滅了,西邊又起火,不是徹底解決問題的辦法。  原文:善改過者,未禁其事,先明其理;如過在殺生,即思曰:上帝好生,物皆戀命,殺彼養己,豈能自安?且彼之殺也,既受屠割,復入鼎鑊,種種痛苦,徹入骨髓;己之養也,珍膏羅列,食過即空,疏食菜羹,盡可充腹,何必戕彼之生,損己之福哉?又思血氣之屬,皆含靈知,既有靈知,皆我一體;縱不能躬修至德,使之尊我親我,豈可日戕物命,使之仇我憾我於無窮也?一思及此,將有對食傷心,不能下咽者矣。  譯文:再說理上改。善於改過的,在禁止自己再犯某一過失之前,先要弄明白道理在哪裡。比如,過失是殺生害命,就應當想到:天地生育萬物,上天是愛惜生命的,任何動物也都愛惜自己的生命。殺死別的生命來滿足自己,難道自心能安嗎?況且,別的生命被殺,既要先受宰割,又要被油煎火熬,所受種種痛苦,一直要深入骨髓。我自己受到供養,珍饈美味羅列面前,可也只有片刻的享受,吃過了也就過去了,連感受隨即也成了空。何況健康之道,原不在食物的珍奇味美,而在體內氣血運化之暢和。肉食易令氣血渾濁,有礙其和暢,五穀雜糧、蔬菜瓜果反倒有利於健康。何苦非要僅為口腹之慾去殘害別的生命來折損自己的福份呢?再一想,凡有血有氣之類,都具有靈性和知覺。既然具有靈性和知覺,那就同我們人類是靈根相連、靈性相通的了。我縱然不能夠像佛菩薩那樣,修養到使那些有靈性的動物都來親近、尊敬的至善境界,但又怎可殘害它們的生命,使之對我仇恨綿綿無絕期呢?一想到這裡,自然就會產生見到肉食就傷心的感覺,難下殺手,自然也就不願再殺生了。  原文:如前日好怒,必思曰:人有不及,情所宜矜;悖理相干,於我何與?本無可怒者。又思天下無自是之豪傑,亦無尤人之學問,行有不得,皆己之德未修,感未至也。吾悉以自反,則謗毀之來,皆磨鍊玉成之地;我將歡然受賜,何怒之有?  譯文:又如以前愛發怒,就應該冷靜地想一想:脾氣暴躁是個壞毛病,極容易惹禍、壞事。何況人人都有不足之處,情理上本來就應當互相體諒、寬容。就算對方無理取鬧,故意惹我生氣,但不懂道理的是他,又與我何干?我何苦跟他一般見識?這麼一想,自然也就沒火氣了。再說,天下沒有自以為是的豪傑,也沒有隻會埋怨別人的學問。自己的行為得不到別人的認可,這都是由於自己的品德修養有欠缺,還不足以感化他人。只要我能對自己進行全面反省、檢查,便覺得就連別人的責難與毀謗都是對自己的磨鍊與鞭策。對於這種錘鍊自己成大器的力量,我歡喜接受都來不及,哪裡還有怒可發呢?  原文:又聞謗而不怒,雖讒焰薰天,如舉火焚空,終將自息;聞謗而怒,雖巧心力辯,如春蠶作繭,自取纏綿;怒不惟無益,且有害也。其餘種種過惡,皆當據理思之。此理既明,過將自止。  譯文:再說,聽到毀謗自己的話能不生氣,那麼即使讒言謗語有火焰薰天之勢,也只是對空而燒,最後必會自滅。如果一聽到毀謗就動怒,與人認真較勁,即使你費盡心思口舌去辨白,結果卻往往如春蠶作繭,纏得自己心力憔悴且不得解脫。可見,發怒、爭辨有害無益,以理服人遠不如以德服人來得高明、省心。至於其它種種過失,也都應該如此據理分析,道理明白了,過失也就不會再犯了。  原文:何謂從心而改?過有千端,惟心所造;吾心不動,過安從生?學者於好色、好名、好貨、好怒、種種諸過,不必逐類尋求;但當一心為善,正念現前,邪念自然污染不上。如太陽當空,魍魎潛消,此精一之真傳也。過由心造,亦由心改,如斬毒樹,直斷其根,奚必枝枝而伐,葉葉而摘哉?    譯文:什麼叫從內心深處去改呢?要知道,無論千萬種過失都是從心中產生念頭後造成的。只要我心不動邪念,過失又怎能造得出來呢?《六祖壇經》說:「心地無非自性戒」。學習改過方法的人,對於好色、好財、好名、好怒等種種過惡,用不著就事論事,逐一檢討。只需一心一意地做善事,腦子裡充滿了正義的念頭,邪念自然也就無從產生了。就好比太陽當空,妖魔鬼怪自然消失得無蹤無影。這就是改過之方最精粹的真傳!過惡由心所生,也必須由心中去改掉它。猶如剷除毒樹,直接斬斷它的根,哪用得著一枝一枝地砍,一葉一葉地摘呢?【洗心革面 奮然自新】  原文:大抵最上者治心,當下清凈;才動即覺,覺之即無。苟未能然,須明理以遣之;又未能然,須隨事以禁之;以上事而兼行下功,未為失策。執下而昧上,則拙矣。  譯文:總之,改過應從心上著手,修心治心,這是最上等的功夫。此法立竿見影。只要生大慚愧心,至誠懺悔,並在佛前或對天發願,誓作理想遠大、純正高潔之人,則身心內外立刻就有一種被清泉滌盪一新的感覺,有了這種脫胎換骨的感受,則你的命運、你的人生之路從此也就改變了。從此以後,不好的心念才一動,立即就能警覺到,一警覺壞念頭也就沒有了。如果還達不到這一步,那就必須先弄明白道理而改之,要是還辦不到,那就只好就事論事從事上改了。用上等的治心法再兼以其它方法去改過,不算失策;但若只會用下等的方法而不懂上等功夫,那就未免悟性太差了。  原文:顧發願改過,明須良朋提醒,幽須鬼神證明;一心懺悔,晝夜不懈,經一七、二七,以至一月、二月、三月,必有效驗。或覺心神恬曠;或覺智慧頓開;或處冗沓而觸念皆通;或遇怨仇而回嗔作喜;或夢吐黑物;或夢往聖先賢,提攜接引;或夢飛步太虛;或夢幢幡寶蓋,種種勝事,皆過消罪滅之象也。然不得執此自高,畫而不進。  譯文:不過,一個人若要發願改過,在明處須有良師善友隨時提醒,在暗處必須告知天地神靈,以證明你改過的決心。這樣一心懺悔,洗心革面,白天夜裡,時刻警覺,經過一星期、兩星期以至一月、兩月或三個月,一定會見到效驗。這種效驗表現為:或覺得心神舒暢,或覺得腦筋忽然開竅了;或雖處紛亂煩雜之境而心緒寧靜,應對自如;或碰到冤家對頭也能以德報怨,轉怒為喜;或夢見吐黑色東西;或夢見菩薩、神仙和古代的聖賢提拔、指引;或夢見在虛空中飄然行走……,這種種的好現象,都是過惡已有所消除的跡象。但切不可因此就自以為了不起,更不可自鳴得意而停止不前。  原文:昔蘧伯玉當二十歲時,己覺前日之非而盡改之矣。至二十一歲,乃知前之所改,未盡也;及二十二歲,回視二十一歲,猶在夢中,歲復一歲,遞遞改之,行年五十,而猶知四十九年之非,古人改過之學如此。吾輩身為凡流,過惡蝟集;而回思往事,常若不見其有過者,心粗而眼翳也。  譯文:春秋時代曾被孔子讚譽為君子的衛國大夫蘧伯玉,一生改過不止,到了五十歲,仍能從過去四十九年中檢查出不對之處,一時傳為佳話。古人改過就是這樣永無止境。我們平凡之人,身上的過惡多如刺蝟身上的刺,但在檢查過去的行為時,卻常常找不到自己有什麼過失,這隻能說明自己不是心粗就是眼瞎,毫無自知之明。  原文:然人之過惡深重者,亦有效驗:或心神昏塞,轉頭即忘;或無事而常煩惱;或見君子而赧然消沮;或聞正論而不樂;或施惠而人反怨;或夜夢顛倒,甚則妄言失志;皆作孽之相也,苟一類此,即須奮發,舍舊圖新,幸勿自誤。  譯文:另外,凡是罪孽深重的人,大都心神昏庸,失神健忘;或者情緒不穩定,常常莫明其妙地煩惱;或者見到正人君子就感到慚愧沮喪、無精打彩;或者聽到正直的言論就感到不入耳,認為別人是唱高調;或者施恩於人卻反遭怨恨;或者夜裡常做些古怪兇險的惡夢,甚至言語錯亂,神神叨叨……,這些都是惡孽深重的表現。倘若發現有與此相類似的情況,則應立即奮然振作起來,棄惡從善,悔過自新,以免自誤啊!


推薦閱讀:

《四柱八字》九宮推命法第二篇八字裝九宮
閑談風水(廿五)龍脈入首,風水基礎之龍脈的基本概念第二篇
話說北京三千年[第二篇]〔上〕
第二篇 玄空理氣入門
佛教的人生觀 第二篇 五趣流轉

TAG:第二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