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癌,披著「痔瘡」和「貧血」的外衣而來

過年期間,參加了一場同學會,因為從醫的原因,同學們跟我聊的更多是健康話題。最讓人意外的是,我的一位女同學、一個幾乎從不生病的人,在去年查出了直腸癌。30出頭,孩子才幾歲,家庭事業蒸蒸日上的年紀,真的讓人無法接受這個事實。正在做化療的她,向大家講述了發病經過。

起初是大便不成形,容易腹脹,以為是身體有濕氣或消化不良。在場的女同胞不住點頭,沒錯沒錯,我們也有。

後來發現大便帶血,以為是痔瘡。大家拚命點頭,沒錯沒錯,生過娃的有幾個沒痔瘡啊~

本是去看痔瘡的,醫生說再做個腸鏡吧,虧得醫生多這一句話,竟然查出了腸癌,III期,手術,化療,5年生存率40%。

大家有點接不下去了,硬著頭皮安慰她:沒事沒事,你還年輕,恢復得快。

她說:年輕恰恰是最大的風險,新陳代謝快,癌細胞分裂也快,惡性程度高,病程進展時間更短。如果我現在60多歲,可能化療都不用做了。。。

相信這位同學提到的好多癥狀,大多數人都有。大腸癌不知從什麼時候起,越來越多地出現在我們身邊,咱們就來科普一下大腸癌的前世今生和預防手段,給親友們提個醒兒吧~~~

它常披著「痔瘡」和「貧血」的外衣而來

腸癌患者中,大部分人是去醫院看痔瘡的,一小部分是去治貧血的。這是因為直腸癌的早期癥狀和痔瘡非常接近,結腸癌則會出現明顯的貧血癥狀,要做到早發現早治療,首先要學會加以區分。為大家整理了一下,方便親們自檢~

便血:痔瘡主要是擦傷患處,血液隨大便滴落,呈鮮紅色,不與大便混合。直腸癌則是大便中混有血液、粘液、膿液,顏色為暗紅色。乙狀結腸癌有時是絳紫色或黑紫色的大便,肉眼不易察覺,必要時需通過大便隱血試驗來確定。

排便習慣:痔瘡不會改變排便習慣。直腸癌會出現排便次數增多,排便不盡,便秘與腹瀉交替(吃藥也不能緩解),里急後重,大便不成形,便條遭腫瘤壓迫變細、變扁等。

伴有其他癥狀:腸癌會伴隨發生腸梗阻的癥狀,出現腹痛腹脹、停止排便排氣,腸鳴音亢進等。約有50%的直腸癌患者排便時有疼痛感。

年齡:痔瘡是不分年齡的,腸癌則需要時間的積累,多發於中老年,年輕人主要考慮家族遺傳史。

貧血:結腸癌早期常被誤診為缺鐵性貧血,如發現不明原因的貧血、消瘦、乏力和低熱,腹部有可觸及的包塊,要考慮結腸癌的可能,及時去醫院排查。

因此,當出現以上癥狀時,不要輕易給自己診斷為「痔瘡」或「貧血」,去醫院做個肛門指診或腸鏡排查一下吧~

早篩的重點——大腸息肉發現一個切一個!

其實,美國人民的結直腸癌發病率也是居高不下,每年有超過10.6萬人被確診,但人家的治癒率高~並不是醫療水平問題,而是他們重視定期體檢和早期篩查,越來越多的患者在早期被發現。要知道,早期結直腸癌的治癒率可達到90%以上。

一張圖了解結直腸癌不同分期的生存率。

從上圖可見,腺瘤(息肉)發展到腫瘤要經過5-10年的良性發展期。而這個階段往往是無痛無覺的,因為腸道的寬度有3-4厘米,息肉的體積顯得微不足道。當出現便血、腹脹、粘液大便等癥狀時,息肉可能已到了中晚期,甚至是大腸癌的中晚期。

所以,結直腸癌的早期篩查,重點就是發現息肉(腺瘤)。其中腺瘤性息肉屬於癌前病變已經是醫學界公認的事實。息肉越大,癌變幾率越大。1-2公分的腺瘤性腸息肉癌變幾率為5%,當它發展到2公分以上時,癌變幾率驟增到25-50%。

腸道有息肉,就相當於在體內埋了一個「定時炸彈」,即使不是最容易癌變的腺瘤性息肉,也不排除癌變的可能。多年後都有可能被突然喚醒,開啟「腫瘤模式」。加上息肉本身也會造成不適,所以醫生主張發現就要切除。

通過腸鏡檢查不僅可以確診早期腸癌,還可以分辨息肉的大小和性質。發現2公分以下的息肉可以直接切除,患者不用受二茬罪。大於2公分無法在腸鏡下切除的,先做活檢病理檢查。如果屬於良性,安排腹腔鏡手術切除。如果已經癌變,要確定可能發生的癌變範圍,除息肉外還要切除其他組織,同時根據病情輔助化療。

息肉切除,並不是一勞永逸的

需要注意的是,息肉的切除不是一勞永逸的。美國前總統小布希,就接受過多次腸息肉清除術。從病理上來講,只要炎症不除,生活習慣不變,息肉就會反覆發作。而且發生的位置和性質都可能不一樣。

因此,只要是有腸息肉病史的人,都需要定期複查。遵循以下原則:

1.當息肉只有一個,且病理證明是良性的,開始時每年做1次腸鏡檢查,連續2-3年檢查不複發,之後可以改為每3年查一次。

2.若息肉很小(直徑小於0.3cm)很多,通過腸鏡也難以全部發現並切除的,需要定期複檢,避免癌變發生。

其他有危險因素的人呢?

根據危險因素來確定體檢時間

總的來說,有危險因素的人(飲食喜辛辣油膩、家族遺傳、腸道慢性炎症、大腸息肉、久坐不運動)應每5到10年用鋇劑灌腸檢查一次,或每隔10年用腸鏡檢查一次。第一次檢查的時間根據危險因素來定。

1)父母雙方有一個存在家族性多發性腸息肉,應在12~14歲開始篩查。

2)家族中有一個以上50歲之前患結直腸癌的親屬,應在40歲開始篩查。

3)即便沒有以上危險因素存在,也應從40歲開始每年進行肛門指診和大便潛血檢查。50歲開始應進行乙狀結腸鏡檢查低位的腸道。如果體檢正常,需每五年重複做一次。

總之,千萬不要等到腹痛、便血、大便習慣改變、嚴重貧血等癥狀出現後才去就醫,往往為時已晚。這位同學的病友,一位80多歲的老奶奶,就是因為積极參加單位的定期體檢,早發現早治療,術後連化療都免了。

體檢它不能降低癌症發生率,但可以大大降低癌症的病死率,這已是不爭的事實。每年給自己安排一次體檢,就是愛自己的最好方式。

更多好文章,請關注「深夜醫說」公眾號!


推薦閱讀:

女性貧血有哪些癥狀? 治療貧血的食療方子
圖解血常規
茶喝多了貧血?鹽吃多了缺鈣?身體最怕的7件小事,第2件你正在做!
五原因致貧血 8種美食補血養顏
營養性貧血,十問

TAG:痔瘡 | 貧血 | 這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