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讀懂十分之一就是了不起的學問!看看《章太炎全集》的內容
《中華讀書報》2018年征訂正在進行,恭請讀者朋友到當地郵局訂閱。郵發代號1-201
《章太炎全集》(下稱《全集》)歷經四十年,經幾代學人與出版人努力,終於問世了,給今後人們翻越章太炎這座大山提供了幫助,人們對此無不喜悅稱頌。章太炎在中國近代政治史、思想史、學術史上都是一位繞不過去的人物,但研究他又實在太難,所以一般人都採取了繞開他而行的態度,這樣研究,一定是不完整不厚實的,也影響了我國學術文化總體水平,而《全集》的出版有望改變這種狀態。從這一點來講,《全集》出版實在是我國文化建設方面的一件大事。
但說實話,一般的民眾很難讀得懂《全集》,因此應該有個導讀,讓人由淺入深地去了解全集的內容與意義。而我參與了《全集》出版整個過程,有責任來做這項工作,將《全集》出版歷程記錄下來,並略述《全集》各卷內容,或有助於一般讀者走近《全集》,走近章太炎。
出版概況
1978年,「國務院古籍整理領導小組」成立,由李一氓先生擔任組長,決定首先出版十個歷史人物的全集。這十個歷史人物中就有我的祖父章太炎先生,並責成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在當時,一個人的全集是不可以隨便出版的,是要國家批准的,是一件嚴肅的大事。
於是我祖父的弟子——山東大學王仲犖教授,四處奔走,組成了《全集》整理團隊,共三十個人,其中三分之二以上是章門弟子,也有多位研究章太炎的著名專家。大家作了分工,大多數人只負責點校一兩個部分,也有積極性高的,一人認領了五六個部分以上。如姜亮夫先生負責點校一個部分,但他表示年老精力不濟了,於是讓弟子崔富章先生代為完成。如湯志鈞先生,是「章學」專家,承擔的任務最重,除《詁經札記》外,還有《書信集》《電稿集》《譯文集》《文錄續編》等等。我作為「家屬代表」,也忝列其中,給我的任務是編《演講集》與《醫論集》,工作難度很大,能否成功,要看自己造化。我的參與,是祖父眾弟子意見,他們希望「章門」不致斷後。
《全集》從1980年起步,上海人民出版社與專家到我們家收集資料與拍攝照片達數月,做了大量工作。到1999年,先後出版了八卷。那時「經商大潮」涌動,文化市場嚴重萎縮,因為市場、成本、人力等等因素,《全集》被擱置了起來,加上王仲犖教授去世,群龍無首了(雖然全集沒有設立「主編」,但仲犖教授實際起了主編作用),《全集》因此陷入困境。
經過三十年改革開放,我們的家鄉——浙江餘杭變化發展驚人,經濟上去了,文化也不甘落後,先後辦了幾次「太炎精神研討活動」,章太炎的學術與精神,原屬文化高端範疇,家鄉也敢問鼎了。於是我撮合餘杭區政府與上海人民出版社共同出版《章太炎全集》,雙方一拍即合,於2012年達成了合作出版協議,成立了全集學術委員會,許嘉璐先生慨任主任。又成立了工作委員會。餘杭不僅出錢,更重要的起了工作推手作用,先後召開了二十二次各類會議。直至2017年4月,二十冊《全集》終於出齊,9月在北京召開了發行會與學術討論會,宣告合作成功。
《章太炎全集》(全20冊),上海人民出版社編,王仲犖、姜亮夫、徐復、章念馳、王寧、馬勇等整理,上海人民出版社2018年1月出版,2800.00元
當年餘杭區委宣傳部王姝部長等專程去北京邀許嘉璐先生出任學術委員會主任時,許先生說:「出太炎先生全集是大事,也是難事。」當時大家對此話認識也許是不足的。在以後五年實踐中,大家才真正深有體會。
出版是分成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修訂重印前八卷;第二階段是新版《演講集》《〈說文解字〉授課筆記》《譯文集》等五冊;第三階段出版《文錄補編》《書信集》等七冊。
出版工作的重頭戲是原湯志鈞先生承諾整理的部分,他無暇顧及了,該由誰來承擔。幸好中國社科院歷史所馬勇先生勇於承擔,先後完成了《書信集》二冊,《文錄補編》二冊,《譯文集》一冊等多種,這好比演戲救場,使《全集》得以圓滿划上了句號。馬勇先生還承擔了太炎先生六七種著作的點校,貢獻實大。
《全集》所收可分三種。第一種是原有的大部頭著作,只要組織點校即可;第二種是將幾部單獨的著作合併成集,也只要加以點校即可;第三種是將散落在各處各地的著述收集起,編成如《演講集》《書信集》《醫論集》《文錄補編》等,再加以校點。
《全集》按計劃應該編二十冊,十七種,現在雖也出版了二十冊,獨缺太炎先生最重要的《佛學集》,實際出版了十六種,用一本《附錄》代替了《佛學集》。《附錄》不是太炎先生著作,是紀念太炎先生的一些文章及研究太炎先生的著述目錄,當然也很有價值。《佛學集》的手稿原長期收藏在我們家中,在出版社與專家來我們家拍攝照片期間,大家承認都見過這一包手稿,但就這樣不翼而飛了,後來聽說出現在日本某大學。
《全集》各卷的內容與價值
如果按時間先後與種類排列,應該有以下十六卷。
第一卷:《膏蘭室札記》
這一卷是太炎先生早年在杭州詁經精舍跟隨俞曲園先生等讀書期間的讀書札記,有《膏蘭室札記》三卷(缺第四卷,原為太炎先生弟子收藏,後被其後人拍賣,暫不知去向。這一卷主要是讀諸子的札記)。《詁經札記》是讀書的「課藝」,也就是當時作業。《七略別錄佚文徴》也是讀書期間的寫作。這些文字都是為章氏家族舊藏,屬第一次公開發表。
從這卷文字中可以看到年輕的章太炎對古代文獻的刻苦鑽研,對群經的考證涉及之廣,研究之深,這奠定了他一生的學術基礎。太炎先生七歲開始讀書,由他外祖父親教,至十三歲改由父親親授,已對傳統文化打下了紮實的基礎,二十三歲入詁經精舍全面深造,到二十九歲離開詁經精舍。這一卷內容,就是太炎先生讀書期間的習作。他一生的許多重要著作,就是在這期間形成了雛形。這一卷是研究他學術思想的重要文獻。
《膏蘭室札記》25.2萬字,由沈延國先生整理校點,餘二篇由湯志鈞先生校點。
第二卷:《春秋左傳讀》
這一卷是太炎先生早年讀書期間(1896年前)完成的第一部專著,他「承襲乾嘉漢學傳統,熟練地運用前人文字音韻學成果,廣泛地對《左傳》和周、秦、兩漢典籍進行比較研究,在考訂詮釋《春秋左氏傳》古字古詞、典章名物、微言大義方面,提出了不少精到的見解」。全著50萬字,由姜義華先生整理點校,收集了各種版本與稿本,一一加以疏理與校勘。
收入第二卷的,還有兩篇相近的文章,即《春秋左傳讀敘錄》《駁箴膏肓評》,也由姜義華先生點校。《春秋左傳讀》與《駁箴膏肓評》均為第一次公開發表。
第三卷:《訄書》
《訄書》是太炎先生早年最重要的作品。他在離開詁經精舍之後,踏上了救亡道路,先後在《昌言報》等報刊從事筆政,發表了許多文章,反映了他從維新、改良到革命的心路。《訄書》是他第一本自編的文集,以後他又隨思想變化,刪改文集。初版《訄書》形成於1900年前後,刪定的《訄書》形成於1902年前後。辛亥革命後,又將《訄書》增刪為《檢論》。該書討論了中國民族的起源,「六經」的形成與內容,古代中國的思想學說史,中國的人口、語言、文字、心理、宗教、風俗等社會問題,提出了制度改革的設想,對歷史人物進行評價,總結辛亥革命的教訓等。這是一本公認的閱讀難度極高的文集,由朱維錚先生精心校點,收錄了《訄書》初刻本、《訄書》重訂本、《檢論》三個版本,並作了細勘細校。全書44萬字。毛澤東生前很讚賞《訄書》,在生前最後日子,還囑印《訄書》大字本送他閱讀。
第四卷:《新方言》《文始》《小學答問》等
這一卷集結了太炎先生論音韻文字學的幾篇力作。《新方言》與《嶺外三州語》由蔣禮鴻先生點校。《文始》由殷孟倫點校。《小學答問》由殷煥先先生校點。還收錄了《說文部首均語》與《新出三體石經考》,由錢玄同先生抄錄。全書30萬字。
學術界公認太炎先生學術成就最高的是「小學」,即音韻文字訓詁學。他精讀《說文》七十餘過,九千個漢字個個瞭然於心,熟悉每個漢字的讀音與沿革,所以研讀經典會比一般人有更多收穫。這幾部著作都是完成於1911年之前,即他流亡日本期間,其影響力延續至今。他與他的弟子黃侃,都是被公認的「小學大師」,他們之間有繼承有發展,形成了「章黃學派」。《新方言》、文始》《小學答問》三篇文章是太炎先生「小學」的最重要的代表作,是治音韻文字學的必讀著作。
章太炎
第五卷:《國故論衡》
《國故論衡》是太炎先生1906年至1911年流亡日本五年中,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系統論述。他把中國傳統文化稱之「國故學」,即今人稱的「國學」。他從小學、文學、諸子學三個方面論述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精義,精闢而充滿新意,被人稱為五百年來第一巨作,讓胡適等學人都拜倒在他的門下,自認為他的「私淑弟子」,可見影響之大。
他早年對孔子有很多批評,在思想上結束「儒學」獨尊地位,適應了推翻滿清統治的政治需要。他把長期以來被忽視和貶低的莊子、荀子、墨子等諸子恢復了歷史地位,稱「諸子學」從任何方面來講,地位不在儒學之下,開啟了「五四」前後的思想大解放。
《國故論衡》有「先校本」與「校定本」,共22萬字。「先校本」由王培年點校,「校定本」由馬勇先生點校,讓今人可以一覽《國故論衡》的全貌。「校定本」是在「先校本」基礎上進行較大改動的本子。「先校本」由周振鶴教授提供,系第一次面世。
第六卷:《齊物論釋》《莊子解故》等
這一卷主要集結了太炎先生諸子研究的重要著作。《齊物論》是莊子的著作,太炎先生用佛學去解讀莊子,使儒、道、佛三位一體,讓讀者一睹中華文化千年之秘。他借用古老的學說,去宣揚和解釋現代的資產階級的平等自由思想,使傳統經典煥發出現代青春。他對這部著作自視很高,稱「千年未睹」「一字千金」。《莊子解故》《管子余義》,都是1911年前在日本流亡期間完成的著作。
該卷還收錄了太炎先生的《廣論語駢枝》《體撰錄》《春秋左傳疑義答問》。體例上似乎與前面三篇文章不合,今後如出《全集》修訂本,可以另外歸類。
《齊物論釋》《齊物論釋定本》由王仲犖先生點校。《莊子解故》由朱季海先生校點。《廣論語駢枝》由陳行素先生校點。《體撰錄》由沈延國先生校點。《春秋左氏疑義答問》由崔富章先生校點。全書24.4萬字。
第七卷《菿漢微言》《太史公古文尚書說》等
這一卷集太炎先生八篇不同內容作品。全書27萬字。
《菿漢微言》是他1914年至1916年被袁世凱囚禁北京錢糧衚衕期間,與弟子吳承仕先生論學的記錄,共一百六十多條,內容多涉玄學。《菿漢昌言》也是以論學形式寫的札記,也是在他失去自由的1925年至1928年之間寫就。《菿漢雅言劄記》,是他弟子但燾記錄的太炎先生論學的筆記,這些也可稱為太炎先生「口義」。這樣的口義,還有徐沄秋先生記錄的《先生語錄》九十條,孫世揚先生記錄的《語錄》十七條,還有太炎先生自己記錄的《菿漢閑話》,這三個部分收錄在《文錄續編》《文錄補編》之中了,今後若出修訂本,可歸於同類。這些口義或論學記錄,生動精鍊,內容豐富,是他對中國整個學術文化史的思考,還沒有引起學術界的廣泛重視。「菿漢」也是太炎先生的號,太炎先生有時自稱自己為「菿漢」。這三篇著作都是由虞雲國先生校點。
《劉子政左氏說》是太炎先生流亡日本期間的著作,是他對《春秋左傳》研究的繼續。《太史公古文尚書說》《古文尚書拾遺定本》是太炎先生晚年研究《尚書》的力作。他作為「經學大師」,早年致力對《春秋左傳》的研究,晚年致力《古文尚書》研究,自翊在他之前,人們對《尚書》僅能讀懂十之六七,而他的這幾部著作問世,終可讓人讀懂《尚書》的十之七八了,「勝於清儒」,是他一生的又一大貢獻。太炎先生晚年致力《古文尚書》研究,是由洛陽出土《三體古經》所引發。這三部著作由馬勇先生點校。
《清建國別記》是太炎先生1924年的作品,是他對清國建國史的力作,也是他史學研究的代表作。他重視新史料,因故宮「搜出舊檔案數百麻袋」,而有《清建國別記》一著的問世。此著是由馬勇先生點校。
《重訂三字經》是太炎先生晚年作品。太炎先生重訂這本童蒙讀物,以新史觀啟蒙孩童,增訂三分之一,以合時代之需。這部著作也是由馬勇先生點校。
第八卷《太炎文錄初編》
《太炎文錄》分為「初編」「續編」和「補編」上下冊,共四卷。《文錄初編》出版於1916年,收集了太炎先生大部頭作品以外的大量詩文。魯迅先生說:「太炎先生的戰鬥文章,是太炎先生的最大業績」,而這些代表太炎先生的文學觀、史學觀、哲學觀、政治觀的文章,則散落在《太炎文錄》之中。
本卷由錢玄、張芷、祁龍威、程敦復、王子慧、湯炳正等校點,徐復先生綜合復校,總其成。全著35萬字。
第九卷《太炎文錄續編》
《文錄續編》成書於1938年,即太炎先生逝世後二年,由他的弟子孫世揚先生編訂,得黎元洪之子黎重光資助出版,收錄了《文錄初編》未收的各種文章一百七十多篇,韻文詩歌六十七首,但沒有收錄書信。《續編》以太炎先生晚年著述為主,極有研究價值。此著28萬字,由黃耀先先生總負責,饒欽農先生與賀庸先生點校。
《文錄》中有許多他為各種人物寫的墓表、墓誌、壽序等,曾被譏為「為富人寫文章」。太炎先生一生以講學與賣文為業,免不了為各種人寫這些文字,但他並不因為賣文而失人格,依然堅持實事求是,揚善抑惡,是非清楚。他為有些人寫傳,則分文不取,如被蔣介石暗殺的史量才等,他不僅敢為他寫傳,而且分文不取。
第十卷、十一卷《太炎文錄補編》上下冊
補編太炎先生文錄,一直是社會的期待。編全集最難的就是要將一個人一生中散落於各處的文章按類收集起來,這工作沒有二三十年功力,沒有一個全面了解與蒐集,是做不到的。在《太炎文集》初編、續編基礎上,馬勇先生編了《太炎文錄補編》,收入了從1894年至1936年太炎先生散落於各處文章四百多篇,共66萬餘字,按時間先後排列,提供了廣大讀者全面覽閱太炎先生眾多著述的機會,這些文章反映了他一生的思想、政治主張、學術心得……彌足珍貴。這二冊新編是第一次面世。
馬勇先生說:太炎先生是令人崇敬的人,我在做研究生時,就跟朱維錚、姜義華先生研究太炎先生,幾乎花了一生精力,收集相關資料,終於編出了太炎先生《文錄補編》上下冊、《書信集》上下冊,這中間一定有疏漏,有不足,但可以無愧地說:我們儘力了。
第十二、十三卷《書信集》上、下冊
這二卷是太炎先生的書信集與電文集,共上下二冊,82萬多字。一個人的書信往來與電文往來,最能反映他的思想,最為史家所重。
馬勇先生收集了近千通手札與電文,實在是不容易的,而且編訂體例很好,是按受信人為單元,受信人之先後,按各受信人所收到第一封信的時間先後為準,同一受信人如收到多封信函,又以信函的時間先後排列,又盡量提供註解,便於閱讀。這近千封函電,涉及近三百人與單位,如致孫中山函28通,致錢玄同函59通等等。
第十四、十五卷《演講集》上、下冊
演講是太炎先生一生極重要的組成部分,從1906年到1936年,他的學術演講與政治演講,我統計超出170多次,但實際收集在《演講集》中的演講只有143篇,70多萬字。有的演講較短,只有百字左右,有的演講多達數萬字,但都反映了他的政治主張與學術觀點。太炎先生的政治經歷複雜,學術文章艱澀,所以研究太炎先生,不妨從讀《演講集》著手,不光文字比較好懂,而且,他的大部分學術著作都是在講學基礎上形成,或形成後再講演加以發揮的。
我編訂校點《演講集》前前後後花了十多年時間。祖父去世後,他的弟子為他編了著述目錄,演講部分只有30多篇。我只能去研究他全部經歷,依他每月每日經歷去尋找他的演講,去圖書館等處一本一本雜誌與報刊細細閱讀,去加以收集。由於一個人的精力與能力有限,一定會有遺漏,但我把我所知的演講線索都寫在《前言》中了,希望後人去加以完善。
第十六卷《說文解字授課筆記》
我在收集祖父《演講集》時,知道他1906年出獄後,流亡日本期間,創辦「章氏國學講習會」,聚眾講學,講學非常系統廣泛,很著名的《民報》社,只是他眾多講學地點中的一個,錢玄同、朱逷先(朱希祖)、魯迅兄弟、許壽裳等八人,就是在《民報》社聽太炎先生系統講了《說文解字》等。
於是我就去收集他們的聽課筆記,先在幾個魯迅紀念館見到魯迅先生聽講殘頁,當然我是看不到借不到的,所幸上海文化局方行先生幫我複印到全部筆記。但筆記不全,而且魯迅僅聽了一遍,而錢玄同與朱逷先起碼聽了兩三遍。於是我又去錢玄同先生大公子錢秉雄先生家尋訪,他竟毫無保留毫無條件地把剛剛發還的十五冊筆記交了給我,他說還有一本沒發還。我感動地將稿本帶回上海,複印了下來,又趕緊將原稿送還給錢秉雄先生。
面對一大堆的講課筆記,我實在沒有能力整理,於是我只好請「章黃傳人」陸宗達教授承擔了。於是我將錢玄同與魯迅筆記交給陸先生,他慨然接受了委託。實際上所有的整理工作是王寧教授及李國英教授、李運富教授、萬獻初教授等,加上不少研究生共同完成的,抄錄則是梁天俊先生完成的,先後花了十多年,逐字逐句整理,逐字逐句抄錄,終於完成了這部50多萬字的《授課筆記》。
這部《授課筆記》可以說是清以來最完整最權威的一部《說文解字》詮釋,逐字逐句將許慎收錄在《說文》中的九千多個漢字,一一作了講解,對每個漢字的來歷、音形義加以詳釋,每一字之後抄錄了錢玄同、朱逷先、魯迅三人的筆記,是太炎先生數代師生努力的結晶,有很高的學術價值。
第十七卷《醫論集》
有人問太炎先生,你的學術成就中什麼是最高的,他總回答說,「我醫學第一,小學第二」,很多人認為太炎先生是在開玩笑。其實太炎先生一生最鍾愛的是醫學,他出生在三代世醫之家,從小耳濡目染,對醫學的愛好,對醫學的鑽研,貫穿一生。加上他小學功底深厚,決定他閱覽歷代醫學文獻,收穫自然比一般人高。只是他深受傳統文化熏陶,從小樹立了「上醫醫國,下醫醫人」「不為良相,即為良醫」的影響,走上了救國道路,奮鬥了一輩子,到了晚年發現國醫不了了,退而醫民,先後擔任了三個國醫學院院長,中醫與西醫雙方陣營最有影響的代表人物,居然都出於他門下。
太炎先生論醫的文字,散落於他眾多著作與論述之中,在他文錄、演講、書信、眉批中均可見到,收集工作十分困難。我接到編醫論集任務時,手中只有一本家印的《猝病新論》,收錄了他醫論三十八篇,遠遠不能代表他醫學的全部。於是奔走多個醫學院圖書館,終於蒐集了130多篇,經反覆考證,編出了《醫論集》。全書37萬字。但這些文字太專業了,超出了我知識範圍,於是我請上海中醫文獻館潘文奎教授組織同仁校點,他欣然接受,認真完成,又請上海最權威的姜春華教授一一閱正,終於讓祖父的醫論集得以面世。
社會各界讀了《醫論集》都很震驚,認為太炎先生為中醫研究提供了活水,他對張仲景《傷寒論》及《黃帝內經》的研究提供了一個富礦,甚至有人將《章太炎醫論集》中論傷寒的文字抉取出來,編成出版了《章太炎論傷寒》一本新書。許多醫界人士驚嘆說,從太炎先生抄錄的幾千種歷代驗方中,看到許多方劑我們都不曾見到過的,可見太炎先生在醫學上的用力之深。上海中醫史研究團隊,甚至將太炎先生列為近代中西醫匯通派的創始人。這一切都證實了太炎先生醫學的精深博大。
第十八卷《眉批集》
2012年,齊魯書社出版了《章太炎藏書題跋批註校錄》。書中寫到,暨南大學收藏的太炎先生生前藏書「290種,3930冊」,「其中有《百川學海》等11部明刻本,加之清乾隆以前的刻本,屬善本範圍者28種」,「其中經太炎先生批註、閱讀、題箴的書籍有60餘種,600餘冊,批語、序跋、題記近800條」。這麼一大批價值連城的資料,怎麼會跑到暨南大學圖書館?該書序言中僅僅在註解中寫了小小的一行字:「20世紀80年代初,承著名史學家暨南大學陳樂素教授引薦,章氏後人將太炎先生藏書分批捐贈暨南大學」,這「章氏後人」到底是誰,也無說明,其實是我父親章導。上海人民出版社出《全集》時向齊魯書社買下了版權,納入了《全集》之中。
馬勇先生又補充了太炎先生過去公開發表的二十篇「詩文題跋及批註眉批」。我又補充了一篇《二程全書校評》眉批,全文三萬多字,由沈延國先生抄錄點校。這部書怎麼會留在我家,成了漏網之魚,我記不得了,大概這部眉批是祖父校評最長的一部,我帶回了家讀,連沈延國先生抄錄稿也一起帶回去了。其實家中「捐出去的」三千多冊書的眉批,父母早請人抄錄過了,不知父親是否將這些抄稿一起「捐出去」了。
《眉批集》的三個部分,總字數達38萬。
第十九卷《譯文集》
《譯文集》收錄了太炎先生譯作三篇。第一篇是《斯賓塞爾文集》,譯於1898年。第二部是譯自日本學者岸本能武太的《社會學》,完成於1903年。第三部是蘇曼殊翻譯,經他「增削」的《拜倫詩稿》。太炎先生一輩如饑似渴向西方學習,向進步人物學習,並把他們的代表作介紹到中國,如嚴復等人也是如此,他們決不是迂腐、落後、愚昧、守舊的「冬烘先生」,他們不是只懂國學,不知西學。
太炎先生弟子說,太炎先生還翻譯過《希臘羅馬文學史》,他們也曾親見,後被長沙章氏即他的盟兄章士釗收藏。章士釗後人也不否認他們家收藏不少我祖父的資料,還希望我協助整理,但我無暇去從事此事。
《譯文集》全文8萬字,由馬勇先生編訂校點。
第二十卷《附錄》
《附錄》不是太炎先生自己的著作,是收錄他去世以後人們的唁電、唁函、輓聯、祭文等,這些文字都是發表在1936年。1936年到2016年,這八十年中,人們紀念他的文字,研究他的著作與論文目錄,陳學然先生編了《章太炎研究文獻書目初編》,收錄了三千多篇,長達二百多頁,從中可一窺世人對太炎先生研究的概貌,可作為對《全集》的導讀,與《全集》有著密切關係。
《章太炎全集》二十卷,既把他著作集中起來了,而且發表了許多新內容,對研究太炎先生的小學、經學、諸子學、佛學、哲學、文學、史學、醫學有極大幫助,對研究中國近代政治史、思想史、文化史有著很大用處,閱讀這二十卷著作,可以幫助我們翻越章太炎這座世所公認的大山。
(本文作者系章太炎先生嫡孫)
推薦閱讀:
※網易斥資10億補貼短視頻及MCN,內容平台競爭加劇,你準備好入局了嗎?
※《資本論》的理論體系和主要內容
※內容簡介
※呼喚明確具體的語文課程內容(《語文學習》07年9期「爭鳴」)
※ATV《不如跳舞》(分集內容連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