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歲前媽媽改變孩子的一生(13)
第60節:智慧媽媽一定要給予孩子的十二大個性(15) 方法二:告訴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要培養孩子的責任心,父母就要在孩子的學習、生活中糾正他的不良習慣,讓孩子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在生活上,媽媽應該讓孩子明白,自己的事情就應該自己去做。如媽媽可以鼓勵孩子自己洗小手絹、自己收拾書包、自己打掃房間。另外,媽媽還可以讓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如媽媽可以規定,周末刷碗的工作由孩子負責,並從頭到尾引導孩子把廚房打掃乾淨,以此來培養孩子的責任感。在學習上,媽媽一開始就應該讓孩子明白,學習並不是為家長學,而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因此,在孩子做作業時,媽媽沒有必要一直在孩子旁邊陪著,要讓孩子學會獨立思考問題、獨立解決問題。方法三: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的責任,並為其負責生活中,我們常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孩子走路摔倒了,趴在地上哭,這時媽媽會急忙跑過去把孩子扶起來,並對孩子說:"這路真壞,把我們家寶寶絆倒了,媽媽打它。"說著向地面用勁踢兩腳,孩子看了,又笑了起來。看上去,媽媽當即把孩子哄住了,但卻給了孩子一個暗示:跌倒了怪路,孩子完全沒有責任。這很容易使孩子產生一種思維慣性:凡有錯誤都怪別人,自己完全沒有錯。這樣的孩子做事往往會推卸自己的責任。因此,當孩子犯了錯誤時,媽媽首先要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的責任,然後再幫助孩子解決問題。小新不小心把同桌的文具盒弄壞了,雖然同桌一直說沒關係,但小新總覺得心裡過意不去,便對媽媽說明了情況。媽媽說:"小新,你是個好孩子,媽媽鼓勵你給同桌買一個新文具盒,媽媽也會幫你。但是,你必須明白,弄壞同學的文具盒是你自己的責任,你也必須為此付出一定的代價。買文具盒的錢媽媽先幫你出,但是媽媽會從你的零花錢里一月扣兩元,直到把買文具盒的錢扣完為止,你願意嗎?"小新點頭同意了。每一個媽媽都不會缺少買文具盒的錢,但是,小新媽媽的做法不但讓孩子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並且讓孩子通過行動彌補了自己的錯誤,從而讓孩子明白:每個人都是平等的,儘管你很小,但也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方法四:給孩子表現"責任"的機會7歲的磊磊出門從來不用媽媽費心,磊磊媽媽從來不會像別的媽媽一樣沖著頑皮的孩子大喊:"慢點,看車!"有時,反倒是小磊磊像小大人一樣拉著媽媽的手說:"媽媽,我領著你",生怕媽媽迷路和發生危險的樣子;每次媽媽帶磊磊去逛超市時,磊磊都會為媽媽拿購物籃,出來時還會幫媽媽拎東西。看著磊磊小小年紀就這樣有責任感,鄰居們就問磊磊媽媽:"你是怎樣教育孩子的呢?"這時,磊磊媽媽就會很自豪地說:"我總會在小磊磊面前"示弱",每次出門的時候,我會告訴他:"媽媽不認識回來的路,你回來時要給媽媽帶路呀";去購物時,我就會對他說:"媽媽力氣很小,拿不動了",他就會主動過來幫忙……每次回到家後,我都會向他的爸爸大大誇獎一番:"咱們家磊磊表現真不錯,現在都是大男子漢了",現在我們母子倆在一起,他就像一個小紳士一樣照顧我。"第61節:智慧媽媽一定要給予孩子的十二大個性(16) 有時,媽媽在孩子面前就應該表現得"弱"一點,給孩子一些表現自己"責任"的機會,當孩子的表現真的很不錯時,媽媽要給予孩子積極的肯定。當孩子得到肯定和受到表揚時就能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從而便會增強成功感和自豪感,養成一直負責到底的好習慣。個性六:樂觀而積極現象一:一位老師經常擔憂地說:"有些學生總是很悲觀,一次沒考好,就認為以後都不會考好;讓他們分析問題,他們總會看到事情不好的一面;甚至帶他們去看電影,看完電影讓他們談談自己的感受,他們往往只是關注電影的負面內容。孩子的生活環境和家庭條件都不錯,真不知道引起他們悲觀的原因是什麼!"現象二:小強是個有自尊心的孩子,但在父母面前卻有些抬不起頭來。爸爸媽媽都是名牌大學的畢業生,他們對小強的學習要求標準很高,但小強的學習成績在班裡卻總是處於中上等水平。為此,小強總覺得有一種悲觀的情緒纏繞著自己,感覺無論自己如何努力,也達不到爸媽的要求。專家分析
樂觀既是一種積極的生活態度,也是一種性格。當孩子學會用樂觀積極的心態對待生活時,他的未來就會充滿燦爛的陽光。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擁有樂觀的個性。然而,現實生活中有很多孩子,小小的年齡便習慣了用悲觀的眼光看世界。就像上面那位老師說的一樣,遇到事情,孩子已經習慣了向悲觀的方面思考。事實證明,這與孩子從小接觸的環境和他所受的家庭教育有著直接的關係。欣欣的父母都是公務員,由於每天的工作煩瑣而忙碌,他們回到家後總是不停地抱怨:"我們辦公室的小王太懶了,每天去五六次廁所,每次都是半個小時,總是想方設法偷懶。""我們領導也太勢力眼了,小董剛給他送了兩條煙,他就把他提升了一級。""我們單位的小任也是這樣的,沒事就給領導獻殷勤,又是端茶,又是遞煙,看到他那個樣子就覺得噁心。"……在這樣的環境中長大,欣欣從小就學會評論人了:"老師喜歡漂亮的小朋友,不喜歡我"、"老師偏心……"家長的情緒很容易傳染給孩子,有時,就是日常生活中一句隨意的話都會影響到孩子。如早晨醒來,媽媽看到外面正在下雨,便隨口說了一句:"這該死的天氣,又下雨了!"就是這一句話,就會讓孩子產生消極、悲觀的想法:下雨天很讓人煩。但是,面對下雨的天氣,如果媽媽說的是:"太好了,下雨了,小草、小花們又能喝到水了。"這時,媽媽就會給孩子一個樂觀的暗示:下雨對植物很有好處,雨水可以讓植物茁壯成長。第62節:智慧媽媽一定要給予孩子的十二大個性(17) 孩子的個性以及對待生活的態度,就是這樣在父母的影響下一點點地培養起來的。父母用悲觀的態度對待生活,那孩子肯定不會看到生活中光明的一面;如果父母總能在困境中看到希望,那再大的困難在樂觀的孩子面前也會顯得微不足道。給媽媽的建議
樂觀是成功的催化劑。樂觀的孩子總認為自己是幸運的,即使遭遇挫折,他還是堅信自己有能力改變現狀,他們會拿出自己最好的狀態與挫折做鬥爭,直到把挫折打敗。因此,樂觀的性格是孩子應對人生中悲傷、不幸、失敗、痛苦等不良事件的有力武器。如果孩子無法樂觀地面對人生,就會意志消沉,對前途喪失信心,而且長此以往,還會損害身心健康。遇到這種情況,媽媽不要著急,只要你正確地引導,孩子樂觀的性格是可以培養的。
方法一:媽媽首先要做個樂觀的人
媽媽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自己首先要做樂觀的人。每個人在工作、生活中都會遇到各種困難,媽媽如何處理困境會直接影響孩子的做法。我們每一個人都不喜歡加班,尤其是有了孩子的女性,周末的時候總想陪孩子多待一會。然而,偶爾也會有周末加班的情況,遇到這種情況,很多人都會對孩子抱怨:"該死的,今天媽媽又要加班去了,不能陪你了。"其實,你在說句話的時候,已經對孩子的情緒造成了影響,他會覺得你不願意去加班,但是又不得不去,因此,即使周末有爸爸陪伴,孩子也不會快樂。但是,此刻,樂觀的媽媽就不會這樣說了,她會說:"寶貝,媽媽工作很忙,要去加班了,晚上回來陪你玩。"這時,孩子就會覺得媽媽很能幹,從而產生自豪感。其實,在平時,媽媽就應該多向孩子灌輸一些樂觀主義的思想,讓孩子明白,困難是短暫的,人生的道路總體是平坦的。方法二:及時排除不良情緒對孩子的干擾
每個孩子都會碰到不稱心的事情,即使天性樂觀的孩子也是如此。當孩子遇到困境時,媽媽要多留心孩子的情緒變化,如果孩子悶悶不樂,媽媽無論多忙,也要擠出一點時間和孩子交談,指導孩子排除心理障礙,使悲觀情緒、不良情感及時得到化解。小星剛從學校回來就悶悶不樂地回到自己的房間,並把房間的門關上。媽媽感覺他不對勁,便在吃晚飯時問小星:"小星,今天學校有什麼高興的事呀?""沒有高興事,但是有傷心事。"小星不高興地回答。"為什麼呀?什麼傷心事,能告訴媽媽嗎?"媽媽問道。"今天老師讓同學們選一個人當班長,同學們大多數都選了高越,只有少數的幾個人選了我!"小星傷心地說。
第63節:智慧媽媽一定要給予孩子的十二大個性(18) "大多數同學選高越做班長,說明高越身上優點比你多。你要向他學習,然後比他更積極地表現,說不定下學期,同學們都選你了!"媽媽引導小星。"可是,我現在就想當班長!"小星有些著急了。"現在你在同學們中間沒有太大的威信,就算你當了班長,同學們也不會服你的。如果你用這段時間好好表現自己,下學期不要說班長,而且還會被評為三好學生呢,你說是不是?"媽媽問道。"嗯,好像是。"小星同意了媽媽的看法,開始高興地吃起飯來。媽媽一定要注意觀察孩子的情緒,只要孩子願意與媽媽溝通,媽媽就要引導孩子把心中的煩惱說出來。這樣,煩惱很快就會消失,孩子也會恢復快樂。當然,媽媽也可以幫助孩子克服一些困難,教給孩子以正確的態度和措施來保持樂觀的情緒,這些都是促使孩子擺脫消極情緒的好方法。方法三:允許孩子自由地表現悲傷孩子在遇到困境時,往往會表現出悲傷。此時,媽媽應該允許孩子自由地表現悲傷。如果孩子在哭泣的時候,父母要求孩子停止哭泣,孩子就會把心中的悲傷積聚起來,久而久之,反會造成孩子的消極心理。小葉剛上小學不久,就發生了一件讓她傷心的事情。她從小就非常要好的夥伴小艷在班上結識了一個外地轉學來的同學,從此,小艷與新同學的關係非常好。小葉就這樣遇到了友誼挫折。小葉非常傷心,她向媽媽哭訴了自己遇到的情況。誰知,媽媽並不理解小葉的想法,反而呵斥道:"這麼一點小事值得大驚小怪嗎?真是沒用的人!"媽媽的呵斥讓小葉更加傷心。從此,她變得鬱鬱寡歡,不管遇到什麼事情也不對媽媽說了。等媽媽意識到小葉的變化時,小葉已經變得非常悲觀了。對於孩子表現出的悲傷或軟弱,媽媽千萬不要呵斥,應讓孩子盡情地發泄心中的鬱悶,只要孩子發泄夠了,自然會恢復心情的平衡。如果孩子需要幫助,媽媽應該及時安慰孩子,用相同的心理去感受孩子的情緒,努力引起孩子的情感共鳴,從而緩解孩子的不良情緒。很多事實都證明,隨時可以從父母那裡得到堅定支持的孩子,會認為生活可以信賴,人生充滿機會。即使生活中偶然出現艱難、失望的境遇,他們仍然能對生活保持積極的態度。個性七:活潑開朗,善於交際現象一:靜靜是個很愛"靜"的小女孩,在學校里,凡是有集體遊戲、集體活動,她寧可在旁邊看著大家玩也不參加;班級中輪到值日,她總是借故請假,對集體的工作不熱心;在學校的各類評比檢查中班級獲得了榮譽,同學們興奮不已,她卻顯得很冷漠;同學之間相處時,靜靜也總是一個人獨來獨往,和同學難得講上一句話。第64節:智慧媽媽一定要給予孩子的十二大個性(19)現象二:英英媽對孩子可謂關懷備至,除了上學以外,幾乎不離左右。結果現在英英對媽媽很依賴,在家裡,媽媽走到哪裡她跟到哪裡;在學校,除了老師安排之外,英英從來不去與別的同學主動接觸;有時在樓下,別的小朋友約她一塊玩,她都不情願,專家分析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活潑開朗、善於交際,但是,有很多孩子在生活和學習中卻不合群、不愛交朋友。其實,這是孩子性格孤僻的一種表現。這種性格的形成除了與遺傳有一定的關係之外,很大程度上與後天的成長環境和教育方法有關。飛飛和龍龍為了一點小事發生了爭鬥,結果飛飛被推倒在地,"哇哇"大哭起來。飛飛媽見了非常生氣,把飛飛拉回家,從此限制其與同伴來往。小孩子們在一起玩耍,發生衝突是很正常的現象,孩子吃點小虧也是在所難免的事情。媽媽因為怕孩子"吃虧"、"受氣",而限制孩子與同伴交往是很不理智的做法。這樣只會使孩子變得不合群,缺乏人際交往能力,進而慢慢形成內向、懦弱、孤僻的性格。有時,家長對孩子的過度保護也是孩子性格孤僻的原因。就像現象二中的英英一樣,家長對孩子學習、生活的過度參與和保護,只會使孩子對家長過於依戀--家長在身邊就沒事,一旦離開其視野範圍,孩子就會表現出不同程度的痛苦,不能獨立處事,甚至是排斥與其他人接觸。由此可見,家長對孩子的"過度"疼愛只會讓孩子出現交往心理缺陷。並且隨著年齡的增長,這種癥狀愈發明顯,孩子也會因此而變成一個性格孤僻的人。另外,有時家長無意識的一個習慣就會對孩子的性格造成影響。小龍的父母都是醫生,平日里都很愛乾淨。因此,小龍很小的時候,他們就教導孩子:"不要去草地里去玩"、"不要玩沙子"、"不要玩水";小龍上小學了,他們就這樣教育孩子:"不要和那些臟孩子們出去"野""、"不要帶你的那些同學來家裡玩,這些孩子都不懂事,會把家裡搞得亂七八糟的"……因此,現在小龍變得特別孤獨,而且還特別不喜歡與別人接觸。也許小龍的父母也沒有意識到,自己小小的"潔癖"會讓孩子變得性格孤僻。其實,孩子在很小的時候,便有人際交往的需求,當他們慢慢地長大,直到上幼兒園、上小學,孩子的這種需求會越來越強烈。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孩子的交往需求受到壓抑,他們不僅會因此而感到孤獨,而且還有可能形成怨恨、苦惱、焦慮等消極的情緒,這對孩子的性格發展和身心健康都是不利的。因此,做媽媽的一定要把握好孩子們的心理,給他們足夠的機會讓他們融入屬於他們的世界。
推薦閱讀:
※人的偉大在於改變自我
※我會改變
※《改變財運的21堂必修課》
※我是如何從一個天真的傻妞變成一個氣質美女
※陰宅風水改變後人命運的八大格局,不妨對照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