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開二胎的結果是加速老齡化——答南方人物周刊記者問

2011-07-16 23:31:33歸檔在計劃生育|瀏覽 66132 次|評論 83 條楊支柱1、繼北京、上海之後,目前廣東省正在申請「單獨」生二胎試點省份,之前有人認為廣東省已經成為我國第一人口大省,不適合開放「單獨」生二胎,你怎麼看這個說法?這要看怎麼看待人口。台灣人口密度跟廣東沒多大差別吧?還不是照樣鼓勵生育?何況允許「單獨」生二胎並不是鼓勵生育,不過是控制生育的尺度略微有所放鬆而已。如果仍然把人口當包袱,當然是人越少越好。但是三十年來廣東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事實勝於雄辯地否定了這種觀點:廣東的發展幾乎是全國各省中最快的,廣東的人口增長也幾乎是全國各省中最快的。2、民間有關「放開獨生子女政策」的呼聲日漸提高,你認為在全國範圍內「單獨」生二胎什麼時候可以實現?說實話我無法做這個預測。強制計劃生育的前提本身就是杜撰的中國人的生育意願強烈,政府不強制老百姓就會像母豬生小豬一樣生一大窩。因此任何主張改革計劃生育的呼聲,本身就會被當作生育意願強、生育率反彈風險高的理由。3、放開生二胎會不會導致生育率上升,人口暴增?《2006年全國人口和計劃生育抽樣調查主要數據公報》顯示,婦女平均理想子女數為1.73個,其中未婚育齡婦女平均理想子女數僅為1.46個。這說明我國育齡婦女的生育意願可能還在繼續下降。如今避孕手段發達,意外懷孕而又拒絕墮胎的能有多大比例?相反,不育率卻越來越高,衛生部多年前承認的數據就高達10-12.5%。加上育前死亡的、育齡結束前未婚的和丁克,估計有四分之一的人無後。事實上北京、上海的生育率近10年來只有0.7左右,接近三分之一的人無後。「放開二胎」,雖然多少可以使得一些受政策壓制的生育意願得以釋放,但是過低的育齡婦女生育意願和高達四分之一的無後率,決定了「放開二胎」的效果極其有限。同時2016年後1991年低生育率和高性別比以後出生的女孩進入生育高峰,母親人數將大大減少,不育率還可能進一步攀升。1986-1990年平均每年出生女孩高達一千二百多萬,但1991年以後每年出生的女孩將從九百多萬經過5年時間逐步下降到六百多萬。「放開二胎」後生育率的有限提高遠遠抵不上母親人數減少對出生人口總量的影響,2016年之後每年新生兒數量就會大幅減少。4、數據顯示,到2020年,老年人口將達到2.48億,老齡化水平將達到17.17%,你認為放開生二胎能否緩解人口老齡化趨勢?人口老齡化趨勢是社會經濟發展到一定水平之後人均壽命延長和生育率下降的必然產物,而阻止過快和過度老齡化的唯一手段就是鼓勵生育。推遲退休和提高勞動生產力只能緩解養老負擔,並不能改變人口老齡化的速度和程度。放開二胎無論是跟鼓勵生育相比,還是跟自由生育相比,都是在加速老齡化趨勢,而不是緩解老齡化趨勢。5、有專家認為,隨著出生率的下降,目前中國的「人口紅利」即將枯竭。那放開生二胎是否可以延長人口紅利期?我國的總和生育率1991年就下降到了1.8,到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時下降到了1.22。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再次顯示我國的人口總數低於預期,其中0-14歲人口同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比重下降6.29個百分點。目前我國的人口形勢不是什麼「人口紅利」即將枯竭,而是人口負債已經20年。放開二胎或許可以稍微減緩人口負債增長的速度,但仍然會增加人口負債的總量,直到死亡高峰來臨。6、近年來,中國男女出生性別比不斷攀升,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出生人口的性別比(以女孩為100的話)是118.06,如果實行放開生二胎,能不能降低這個性別比?有作用但估計作用不大。作用在於消滅第一胎的性別選擇,但第一胎進行性別選擇的本來就不多。除大城市外,第一個是女孩的仍然存在第二胎進行性別選擇的壓力,但是第一個是男孩的第二胎進行性別選擇的壓力卻小得多。性別比失衡也不完全是強制計劃生育的產物,自願計劃生育的韓國性別比曾經也很高。性別選擇跟文化傳統有關,也跟生孩子家庭的生育數量密切相關。同樣的生育率,假如一部分人不生孩子,另一部分人生三個以上孩子,估計幾乎沒有做性別選擇的;但如果所有的人傾向於生一個或兩個孩子,則會產生性別選擇的壓力。7、計劃生育理論認為,人口的增多會造成環境的惡化,如果放開二胎,會不會對有限的社會保障和社會服務資源產生更大的壓力?日本、韓國人口密度比中國大得多,台灣人口密度比大陸大得多,環境破壞比中國大陸嚴重嗎?人可以破壞環境,也可以建設環境。對環境來說重要的不是人口密度,而是產權和國家發展戰略。至於社會保障方面,跟那些鼓勵生育的國家和地區相比,中國大陸的兒童福利其實也就是聊勝於無。另外,由於1991年起中國大陸人口出生率急劇下降,自上世紀90年代後期開始小學大量倒閉,自本世紀初開始初中大量倒閉。多生一些孩子不過降低一點學校倒閉的速度而已,這也叫更大的壓力?8、在目前的計劃生育政策下,富裕者可以通過交納「社會撫養費」多生孩子,這會不會造成社會不公?這基本上是睜眼說瞎話。據我觀察,除了極少數土財主,富人都是通過到國外或香港生孩子來滿足其生育意願,根本就不用繳納「社會撫養費」。那幾個土財主生了孩子上貴族學校,然後送到國外去讀大學,幾乎不佔用中國大陸的兒童福利資源,卻給計生委送去比同地區窮人多得多的「社會撫養費」,他們要是覺得不公,我看理由倒蠻充分。再說了,生孩子本是天賦人權,我們不能因為自己被閹割了,就攻擊別人花錢逃脫了被閹割的命運。我覺得應該祝賀他們。9、從法律角度來說,目前的計劃生育政策與公民生育權之間有沒有矛盾之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口和計劃生育法》,生育第二個或第二個以上孩子沒有取得生育服務證需要繳納「社會撫養費」,公職人員還要受行政處分,但生育行為本身仍然是合法的,生育權作為基本人權仍然是存在的,只是受到了具有中國大陸特色的限制。這種限制會產生很多法律衝突。但是我想一般所謂計劃生育政策,指的是實際執行的計劃生育政策,也就是准生證制度,它把沒領取「生育服務證」的生育行為作為違法行為處罰。這樣的計劃生育政策跟生育權沒有矛盾,因為它的存在本身是以取消作為基本人權的生育權為前提的。完整的行政許可過程可化約為:自然權利或普遍權利——立法禁止——行政許可——行政法上的權利(特許)。這種准生制度雖然因為取消了通常所謂生育權而不存在跟生育權的矛盾,但是卻產生更多的法律問題。其中最嚴重的一個,是跟生命權的矛盾。我們可以不承認胎兒是生命,但是無法否認那些已經出生的「超生兒」是生命。一些強制流產的胎兒是活的,還有一些打了流產針的孕婦逃走後把孩子生下來了。這些孩子完全可以控告政府謀殺未遂。10、目前部份省市開放夫妻一方為獨生子女可生二胎,這是否意味著實行了30多年的計劃生育政策已經不適合我國目前國情,需要調整?計劃生育的強制手段和城市一胎、農村一胎半的目標從來就是錯誤的。即使30多年前也最多只能提倡二胎一段時間(台灣就是這麼做的,但現在顯然已經後悔了),而不應該強制一胎、一胎半。11、有學者認為計劃生育政策面臨調整,你認為計劃生育政策應該向哪方面調整?沒法調整。應該徹底廢除計劃生育,並視廢除計劃生育後的生育率決定是否鼓勵生育及鼓勵的力度。12、按照人口學的規律,只有保持2.1的總和生育率才可以保持人口總數穩定。有專家認為目前情況下普遍允許生育兩個孩子也不會違背2.1這個平衡指標,所以建議應該普遍允許生育兩個孩子,怎麼看待這個建議?這個建議是荒謬的。人家不願生孩子,你人口學家能強制他們生?人家患不育症,你人口學家能把他們治好?人家沒生孩子就死了,你人口學家能讓他們起死回生?性別比嚴重失衡,你人口學家能從國外大量進口新娘?普遍允許生兩個孩子,如果沒有那些不顧一切的「超生」夫妻(上世紀80年代這種人很多,如今這種人是越來越少了),生育率連1.6都很難達到。同文同種的台灣,鼓勵生育不惜代價,但生育率還幾乎是全球最低。在人口問題上,台灣的今天無疑就是我們的明天。另外,提這個建議的人也不知道生育權為何物,更未考慮家庭結構的多樣性對社會多樣性的影響。13、目前在「雙獨」家庭中普遍存在「想生不敢生」的顧慮,怎麼看待這個問題?中國的教育、中國的主流住宅都是按獨生子女家庭設計的,中國的所得稅法和兒童福利是以抑制生育為目的的,這使得養兩個孩子變得很困難。中國城市婦女的攀比心理又很強,當主流家庭是獨生子女家庭時,這種攀比所帶來的心理壓力就變得特別大。多子女媽媽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從幼兒園開始就要送孩子上各種各樣的文化班、特長班,結果養兩個孩子變成了養兩個「獨生子女」。14、面對我國目前人口基數大、人口老齡化加劇、生育率水平低的現狀,你認為有效的應對措施是什麼?人口基數大無非是因為中國沒像歐洲那樣分裂成幾十個國家,中國的人口密度並不大。何況人口密度大也不是什麼問題,世界上人口密度大而自由、富庶的國家多去了。重要的不是人口密度,更不是人口規模,而是人口年齡結構和性別結構。中國以前根本沒有人口問題,那時的所謂人口問題不過是計劃經濟失敗的遮羞布。是三十年計劃生育製造了中國的人口問題,把中國的人口結構搞壞了。所以應當立即停止計劃生育。南方人物周刊2011年7月15日,發表時有刪節8

上一篇<<「大社會」是由「小社會」組成的 下一篇>>婦聯為啥教人用「二奶反腐法」告…
推薦閱讀:

撲克專訪 | 吳衡:螺紋趨勢仍未明朗 逢高空鐵礦才是上籤
貝貝——核桃記
阿爾忒彌斯2:艾莉亞·史塔克(《冰與火之歌》)
高斯到底幹了什麼,這麼多演算法里有他?
推薦梵一所著《香奈兒 時尚教主》

TAG:二胎 | 人物 | 南方 | 老齡化 | 記者 | 南方人 | 加速 | 周刊 | 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