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教言寶藏》第十九課(九)遠離現前世八法(二)

他若為剛開始入門的信眾,我們把這個作為初次與佛結緣的一種方便,當然可以。雖然它不是真正的佛法,但依此善緣,可以逐步接引信眾趨入真正的佛法。但他若是一個虔誠的佛弟子,就應該細緻反觀自心:把自己的名字寫上去的真正目的是什麼?自己的發心是什麼?若是為了名和利,站在世間角度,這些事情是你做的,但是站在出世間角度,由於發心為惡,所做的一切對成辦解脫沒有絲毫之利益。

類似的事情,平常挺多見,所以希望在座的弟子們無論行持什麼善法,都要時時反觀自己的內心:「我這麼做的過程當中,心裡是怎麼想的?」若發現摻雜世間八法,能及時轉變成善念發心,當然功德不可思議;若不能改變,我想這時候最好臨時放棄。我們的業障已經很重了,不需要在往昔沉重的業障之上再增加一個罪業。如果能時時反觀自己的內心,護持善念發心,轉變無記之念發心,斷除惡念發心,我們所做之善事無論大小,一切均成正法,並成為菩提勝果之無上資糧。

正法與非法,如同手心與手背,只有一線之隔。若心念被貪嗔痴煩惱束縛,無論做什麼,都稱之為非法;若這一念被三大功德攝持,一切行為均變成善法,一切都在一念之間。所以要時時觀待自心,護持正念,知道自己在想什麼、做什麼。一旦發現不如法的心念,就要立即調伏。

我等大恩根本上師喇嘛仁波切平常講法時時時告誡我們:「初行者修法並非主要,首當之要務乃通達如何修行。」我們可不能做虧本的買賣,做是做了很多,但最終沒有什麼利益!這是最可笑、也是最可恥的行為。因此在以後行持善法的過程中,要時時觀待自己的內心,這一點非常非常重要。

這些就是修法。從某種角度來說,修行可能很難,因為我們要學如何修行。但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修法也很簡單,因為我們不需要在輪迴的爐灶之外,再起一個涅槃的爐灶。也就是說,在我們每天的世間生活中,只要善用其心,就可以成辦出世間一切功德。如六組惠能大師曰:「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恰如覓兔角。」這就是修行最簡單的地方。如果能時時反觀自心、調伏自心,我相信你對佛法的理解會越來越深刻,也會越來越認識到,佛法就是我們人生的全部。

我初次進入佛門的時候,也不懂什麼是佛法,對佛法的理論也不精通,只是帶著一種美好的憧憬而出家。由於大恩根本上師喇嘛仁波切的恩德,我逐漸通達了佛法教理,並知道了修行理趣。在多年精進聞思修行之後,我真正得出一個結論——修行是我生活的全部。甚至有時候會覺得,我現前可以拋棄所有的一切,唯一永遠不能拋棄的是佛教,因為它關係到我生生世世的幸福。

根據個人的福報和智慧,若僅從事世間瑣事,我想誰都能擁有屬於自己的一片天地。但這個世間福報我們又能享受多少年呢?所以,佛法才是我們生活的全部,是我們人生中必不可少的。若能在內心生起真正的定解,平常修行期間,無論遇到多麼大的困難,修行都會是我們最快樂的一件事。

有時候問問自己:從初次進入佛門乃至今天,修行對我們而言,是一種興趣、一種辛勞還是一種意樂?如果在開始的新鮮感逐漸消退之後,修行的熱情也逐漸冷卻,充分說明你對佛法還不了解,尤其對共同方面,做得並不圓滿。如果對共同前行有很圓滿的了知,修行決定是一種樂趣。

很多人說,出去旅遊,到風景優美的地方遊山玩水很高興;也有人說,在外面找個好一點的飯店大吃一頓,最快樂;還有人說,逛街買自己喜歡的東西,最快樂。但若真正知道佛教的道理,修行才是最快樂的,因為它關係到我們生生世世的幸福。歷代傳承祖師一生都在幽靜山林中精進修行,雖然物質生活極度匱乏,他們的內心卻充滿喜悅,完全是因為他們在佛法中找到了內心的方向和力量的源泉。

以上是弟子根據大恩根本上師普巴扎西仁波切講法錄音整理。若有錯謬,即在大恩上師及道友們面前發露懺悔!嗡班匝兒薩埵吽。

願您永具菩提心
推薦閱讀:

發掘愛撫的「寶藏」
你的財寶藏在哪裡?
曾仕強《易經》智慧寶藏:易經的智慧 (第九集 陽極成陰)
全知無垢光尊者·竅訣寶藏論釋(下部)

TAG: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