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的幾個重要的基本概念
太極拳的一些基本概念,由太極的陰陽理論所規定,有著特定的含義,絕不能用平常人在日常生活中所理解的意思去理解它。我看過一些書,聽過一些人的講話,他們用日常生活中的理解去解釋這些基本概念,結果都沒有解釋清楚,而如果不能正確的理解這些概念,那麼我們就不能正確地理解太極拳,也不能打好太極拳,所以今天專門講一下這個問題。
先說腰。什麼是太極拳所說的腰?
太極拳所說的腰和平常生活中所說的腰不是一回事。生活中講的腰面積很大,平常人把人身體背以下、臀以上的部分都叫腰,把低頭叫「貓腰」,說的是上半身俯下去,把轉身叫「轉腰」,說的是身體的整個面都轉過去,而太極拳所說的腰位置很小,它在什麼地方呢?王宗岳把它稱為「腰隙」。所謂「腰隙」,也就是腰中間的一個縫隙,用通俗的話說叫「腰眼」,針灸學叫它「命門」,這個位置才是真正太極拳所說的腰,後面我們講的腰指的都是這個地方,這一點我們必須首先弄清楚。現在一些人練拳,轉來轉去還是在轉身體,胳膊伸出去,不是用腰的轉動帶動手出去,而是手自己伸出去,原因就在於對什麼是「腰」弄不清楚。
腰在太極拳中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這是太極拳的許多前輩反覆論述的。王宗岳說「命意源頭在腰隙」,這句話中「命」指最關鍵、最主要、最要命的地方;「意」指意念,打太極拳講究用意不用力,用意練拳;「源頭」即發源地,太極拳的所有動作都是從這個地方來的。因此這句話也就是說,腰是太極拳一切動作的發源地,因此打拳時你的意念要時時刻刻集中在這個最關鍵的地方。陳鑫說:「千變萬化,但憑腰一轉」。說的是身體各個部位的運動都由腰來控制,你所有的動作,都是憑著腰眼這個小地方一轉而轉動的。
腰是一切動作的發源地,那麼腰是怎樣帶動全身各部位動作的?打個比方,你這個人就好像是個大皮球,「腰眼」這個地方是個氣門芯,從這兒往裡面充氣,氣就從腰眼向你渾身所有部位撐漲,全身各個部位就都撐開了,這就是打太極拳時的「開」;「合」的時候,就像皮球放氣,把腰眼那兒的氣門芯一放,你身體各個部位的氣就收回來了。這種一開一合可以從外形上表現出來。
好多人對全身各部位由腰帶動這個問題解釋不清楚,有人寫書硬說,胳膊伸出去時勁是從後背到肩到肘到手,回來時則反過來是從手到肘到肩到背。這句話前半句是對的,因為腰是一切動作發源的地方,胳膊往外伸,是由腰帶動大背,由背帶動臂、肘、手;後半句則完全錯了,既然人像是個皮球,打拳時一切動作的發源地在於腰,手伸出去是腰帶動的,回來時也只能是由腰帶動拉回來的,這時,腰眼放了氣,人松下來了,於是,腰拉背、背再拉肩、肩拉肘、肘拉手,是這麼把手拉回來的。所以認為手伸出去是腰帶動著出去,回來則是自己回來的,是錯誤的。
這裡我還要強調一次,絕對不要用生活中的那種理解去理解太極拳的概念。太極拳所說的腰就是腰眼這麼一點的地方,說低頭是貓腰,轉身是轉腰,都不對,因為我們現在說的腰是太極拳的概念,而上面這些說法不符合「命意源頭在腰隙」的原理。我們一定要弄清楚,拳譜說「主宰於腰」,這裡腰指的是腰縫,不是日常生活中說的那個大面積的腰。大面積的腰,主宰不了全身,只有腰縫才能主宰全身。「行氣如九曲珠」,腰一動,就把全身其它關節都帶動了,「一動無有不動」。這些問題我們一定要弄得非常非常清楚,否則你的拳是打不好的。
虛實,這又是太極拳的一個基本概念,太極拳所說的虛實和平時理解的虛實又是兩回事。
平時,你伸出一隻手去,就把往前去的這隻手叫實手,後面擱著的手叫虛手;如果一條腿站在地上,另一條腿蹺起腳尖,就把站在地上的腿叫實腿,把蹺起腳尖的腿叫虛腿,這個「虛實」的概念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從動作外形的分析得出的認識,是普通生活中所理解的虛實。什麼是太極拳所說的虛實呢?太極拳認為:就像陰和陽始終相互依存,互為其根一樣,虛和實也是相互依存,互為其根的。沒有離開了實的「大虛」,也沒有離開了虛的「大實」。我們只能從陰陽平衡中來把握虛和實。
有人把弓步叫「三七」或「四六」,虛步叫「一九」,如果用這種叫法,那一條腿站在地上、另一條腿抬起來應該叫什麼?是不是應該叫「十O」?其實一條腿站在地上,另一條腿抬起來,這兩條腿必然上下撐著勁,抬起的腿上提,落下的腿下踩,這樣才能站得住。不管什麼時候,從陰陽勁來說,兩條腿的勁總是一樣的,如果陰陽不平衡,一條腿大虛,一條腿大實,就站不穩了。
我再作些解釋。拳譜說「一處自有一處虛實,處處總有此一虛實」,這句話你好好琢磨琢磨,它說的是打拳時全身一個地方就有一個地方的虛實,到處都有這個虛實。按照太極拳對虛實的理解,伸出這隻手,這隻手有它的虛實;伸出一條腿,那條腿也有它的虛實,一處有一處的虛實,處處都有虛實。拿金雞獨立的例子來說,金雞獨立時,你把這條腿站在地上,那條腿抬起來,但是抬起的虛腿如果一點勁也不用,你就站不住,站在地上的腿如果站得很死,你也站不住,所以老前輩告訴我們:「實非全然站煞,實中有虛;虛非全然無力,虛中有實。」抬著的虛腿不是一點勁沒有,站在地上的實腿也不是死綁綁地站死了,只有把抬起的虛的那條腿撐出一點勁來,站在地上的那條腿放鬆一點,這時候,兩條腿才是陰陽平衡的,人才能站得穩。陳鑫在講打拳時的陰陽比例時這麼說:「一陰九陽根頭棍,二陰八陽是散手;三陰七陽猶覺硬,四陰六陽顯好手;惟有五陰並五陽,陰陽無偏稱妙手!」他說得多麼清楚,只有五陰並五陽,陰陽平衡,才是「陰陽無偏稱妙手」。從陰陽平衡來講,絕對沒有什麼「三七」、「四六」、「二八」的分法,不管是一條腿還是兩條腿,都必須「立如平準」。只要你立在那兒,就要像天平那樣准,這就是太極拳說的虛實。有人沒有把它和日常生活所講的虛實分清楚,這就把太極拳所講的虛實的概念弄得亂七八糟,混亂不堪。
另外一個問題是對「雙重」這個詞的理解,這又是太極拳的基本概念,好多人沒有解釋清楚。
按照平常人的理解,左右二邊重量一樣叫「雙重」,於是有的太極拳書,就把「兩條腿負擔身體重量的」叫做雙重。這真是天大的笑話!王宗岳在《太極拳論》中指出:雙重是「滯」、是「病」,是錯誤的,而太極拳在任何情況下,身體的重量都要由兩條腿來負擔,即使是馬步、平行步,也同樣要保持陰陽平衡。太極拳要求「立如平準」,即立著要像天平一樣准,為什麼會准呢?因為陰陽平衡么;如果陰陽不平衡就會不準,因此,身體重量由兩條腿來負擔是太極拳的一個重要原則,把它說成是雙重,是錯誤的,這不是笑話又是什麼呢?好多人對雙重弄不清,是和對虛實這個概念弄不清聯在一起。把太極拳所說的虛實這個概念弄清楚了,再來看什麼是雙重也就清楚了。
什麼叫雙重?王宗岳在《太極拳論》中在講這個問題時有兩句話,一句說「雙重則滯」,即什麼叫雙重?你這個人不靈活,身上很僵,那就是雙重。譬如兩條腿撇大叉,站不起來,不靈活了,這叫雙重;如果能馬上站起來,很靈活,這就不叫雙重,也就是說,判斷是不是雙重,要看身上各個部位靈活不靈活,不靈活才叫雙重。按照這個解釋,我們可以把雙重理解為是加倍的重,重加了倍就僵了,就錯了。因此這個理解和我們日常生活中把雙重解釋為兩條腿平均負擔重量不一樣。王宗岳還說了一句話,他說:「每見數年純功,不能運化者,率皆自為人制,雙重之病未悟耳!」這句話的意思是,常常見到有人煉拳煉了多年,但很輕易地被人制服住了,這是什麼原因呢?原因就在於他對雙重這一毛病沒有領悟。怎麼解決?「欲避此病,須知陰陽」,「陰不離陽,陽不離陰;陰陽相濟,方為懂勁。」即只有陰陽很合適的時候,你才算懂得了太極拳的勁,才能「越練越精,默識揣摩,漸至從心所欲」。這裡,王宗岳話並不很多,但要真正做到卻並不容易。他要你首先懂得陰陽,懂得陰陽後再練,才能越練越精,一直到隨心所欲。如果不向這方面去追求,打拳時不講陰陽平衡,不按規矩,歪七扭八地瞎煉,最後只能是「枉費功夫貽嘆息」。
另外,如果把王宗岳原文中雙重的「重」字理解為重複的重(拼音:chong),「雙」字理解為雙倍,這樣就更符合了太極陰陽的原理。
氣、力、勁,這也是太極拳的專用名詞,對這三個概念要能分辨。
先說「力」和「勁」。
一般說,打太極拳不許用力,拳譜說「用意不用力」,就是要你用意去練拳而不要用力。拳譜還說:「意氣君來骨肉臣」,把意氣和骨肉(動作)說成是君臣關係,也就是防止你去用力。拳譜又說:「有力者無氣,無力者純剛」,這裡講的「力」是指人身上原有的笨拙之力,「氣」指的是內在的氣。如果你用了拙力,那就沒有內在的圓活的勁;沒有笨力氣才能練出太極拳所要的剛勁。上面這些論述強調的都是絕對不許你用力,這些話我們要很好地領悟它。
但拳譜又說:「虛非全然無力」,不能一點力沒有。前面不許你有力,這裡又要求你要有點力,這怎麼理解?老拳譜解釋說:「太極練法,以心行氣,不用濁力,純任自然。」「不用力何能有力?蓋太極練功,沉肩墜肘,氣沉丹田。氣能入丹田,為氣總機關,由此分運四體百骸,以氣周流全身,意到氣至。練到此地位,其力不可限量矣!」講得很清楚,太極拳要求你用的力,不是前面所說的人身上原有的笨拙之力,而是按照太極拳的要領,經過常年的鍛練,把原有的拙力練掉後,再培養出來的那種勁,這是太極拳的真勁,叫掤勁。這個勁,和前面講的力是兩回事,是太極拳的專用名詞。拳譜說「人身始終不離其掤。」打太極拳任何時候都不能離開這個掤勁。掤勁到底是什麼?歌訣中說:「掤手兩臂要圓撐」,即掤勁是兩臂圓撐出來的,既然是圓撐,這種勁就是從裡面向外撐漲的,這才是太極拳所說的真正的勁。這種掤勁人身上原來沒有,但可以感覺到。我剛才打了個比方,把你這個人充上氣,像個皮球一樣,你摸摸看,它有彈力,是軟的,不是硬綁綁的一個大木頭疙瘩,因為它充著氣,裡面還有勁,壓不癟,太極拳所說的掤勁就是這個勁。你一定要按太極拳的要領去鍛練培養出這種勁,這才是太極拳所要的勁。這就是勁和力的區別。
所以「虛非全然無力」中說的力,指的實際是太極拳所要的勁。其實這句話不如說成「虛非全然無勁」,如果說是力,就容易和拙力混淆。我們一定要把力和太極拳所要的勁區分開。
下面再說氣。
太極拳所說的氣,要看在什麼地方說,什麼地方用。有幾種情況要加以區別:有時氣是指呼吸氣;有時是指動作或者太極拳所說的勁;有時指中醫說的先天氣、元氣,也就是平常我們說的這個人「中氣很足」、「氣很壯」或「氣血兩衰」中的那個「氣」;還有時是指氣質,比如說這個人氣質好,神氣十足,或者說這個人垂頭喪氣,這種氣雖然摸不著,但人身上確實存在。
呼吸氣和元氣是兩種不同的氣。拳譜上說「氣宜鼓盪,神宜內斂」,這裡「氣」指的是呼吸氣,就是我們現在講的逆式呼吸或者叫腹式呼吸。
打太極拳一般是用逆式呼吸。為什麼叫逆式呼吸?因為從外形上看它和我們平時的呼吸正相反。平時我們呼吸時表現在胸腔的一鼓一癟,因為肺在胸部,一吸氣胸就鼓起來,一呼氣胸就癟下去,這是正常的呼吸,或叫順呼吸。逆呼吸則表現在肚子的一鼓一癟,吸氣時肚子鼓起來,呼氣時肚子癟下去,這和正常的呼吸正好相反,所以叫腹式呼吸,或逆呼吸。不管是順呼吸還是逆呼吸都是用在呼吸,只不過呼吸的深度、幅度,和進氣量的大小不同而已。據有的專家研究,胸式吸氣時,只用了全肺上半部約五分之一的地方,其餘五分之四的肺閑置著沒有利用,所以胸式呼吸的換氣量很小,而腹式呼吸的吸氣時由於肺下面的橫隔膜下降,使腹部受壓而鼓起來,這時胸腔空了,外面的氣大量進來,整個肺充滿了氣,大大地加大和加深了換氣量;反過來,呼氣時橫隔膜上升,把肺中的氣壓出去,這時腹部就再癟下去了。這就是我們打太極拳最後要追求的腹式呼吸。由於肺的呼吸的加大和加深,可以吸進大量氧氣,又可以呼出大量的二氧化碳。另外,由於橫隔膜的上下蠕動,對於五臟六腑都會起到按摩作用,因而這種深呼吸使人受益很大。學拳學到一定程度時,呼吸必然會隨著動作而變為腹式呼吸,例如「開」的時候,要呼氣,這時全身漲開,肚子就會癟下去;「合」的時候,要吸氣,這時肚子就會鼓起來。我現在平時已經養成了腹式呼吸的習慣,但剛學拳時我們不過早要求深呼吸,因為這會影響到對其它要領的掌握。
拳譜說「氣遍全身似水流」這裡講的氣不是呼吸的氣,而是指人身上的元氣、先天氣。這種氣到底是什麼,有人說是生物電,這只是一種解釋,目前對此還沒有一個明確的結論;但這種氣確實存在,是物質的東西,它雖然看不到、摸不著,卻可以用科學儀器測出來,打拳的時候也能明顯地感到,當你的手往外伸的時候,兩隻手會有漲、熱、麻等的感覺,手一松,能感到氣往回走。如果你按照要領去練太極拳,練到一定程度,這種氣感自然就會出來。如果你在走圓形時再走出個螺旋來,手擰著麻花往前走,氣感肯定馬上加大。這種氣就是太極拳所要求的氣,這時如果你把手放在別人的身上,對方也會有感覺。
上面講的是呼吸氣和元氣,拳譜上還有些地方講的氣指的是形,是動作。拳譜說:「氣為旗,腰為纛」,又說:「氣如車輪,腰似車軸」。這裡「氣」指的是動作,是說腰和動作的關係就像是旗杆(纛是過去軍隊在軍營前樹起的旗杆)和旗、軸和車輪的關係一樣。這種形容,把形和腰的關係說得很恰當。
還有些地方講的氣指的是精神,這也是用儀器測量不出,但打拳的人自己有感覺,別人也看得出來。譬如拳譜說「精神能提得起,則無遲重之虞」打拳時,頭向上一抬,你的氣質就出來了;一動,你的神態就出來了。所謂「中正安舒」,這種氣也是說的這人有精氣神。這是太極拳也應該知道的。
悅太極轉載文章 歡迎發來稿件 郵箱:yuetaiji@163.com
推薦閱讀:
※2月28日,詩詞史上最重要的一天:李白王維白居易都在今天誕生
※金羊論壇 - 拆裝防盜網引來賊上門?[重要]
※龍虎鳳龜蛇風水點穴法「四神砂」最重要!
※男人有這一點比有房更重要
※【情感婚姻】再婚、錢和感情哪個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