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遺產在中國17_曲阜孔廟孔林孔府解說詞
中文名稱:曲阜孔廟、孔林、孔府英文名稱:Temple and Cemetery of Confucius and the Kong Family Mansion in Qufu編號: 200-012曲阜孔廟、孔林、孔府於1994年12月根據世界文化遺產遴選標準C(I)(IV)(VI)入選《世界遺產名錄》。世界遺產委員會評價孔子是公元前6世紀到公元前5世紀中國春秋時期偉大的哲學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孔夫子的廟宇、墓地和府邸位於山東省的曲阜。孔廟是公元前478年為紀念孔夫子而興建的,千百年來屢毀屢建,到今天已經發展成超過100座殿堂的建築群。孔林里不僅容納了孔夫子的墳墓,而且他的後裔中,有超過10萬人也葬在這裡。當初小小的孔宅如今已經擴建成一個龐大顯赫的府邸,整個宅院包括了152座殿堂。曲阜的古建築群之所以具有獨特的藝術和歷史特色,應歸功於2000多年來中國歷代帝王對孔夫子的大力推崇。概 況孔廟、孔林、孔府位於中國北部山東省的曲阜市,又被合稱為「三孔」。 「三孔」是包括孔子及其後裔的宗廟,墓地和宅邸在內,總佔地面積約3500餘畝,擁有近千間建築的龐大建築群。孔廟 位於曲阜市南門內,是奉祀孔子的廟宇。據稱孔廟始建於公元前478年,最初僅「廟屋三間」,後來經過歷代的不斷興建,發展成為擁有各種建築100餘座,460餘間,佔地面積約95000平方米的龐大建築群。孔廟是中國現存規模僅次於故宮的古建築群,堪稱中國古代大型祠廟建築的典範。整個建築群前後共九進院落,布局嚴謹,左右對稱。廟內保存有大量歷代塑像、繪畫和石刻,這些是研究封建社會政治、經濟、文化、藝術的珍貴史料。孔林 又稱「至聖林」,位於曲阜城北1公里,是孔子及其後裔的家族墓地,前後延續使用了約2500年,共計有孔氏子孫墓十餘萬座。孔林佔地約2平方公里,四周圍有長7公里的磚砌圍牆環繞。林內樹木豐茂,保存有自漢代以來的墓碑和謁陵題記石刻等共5000餘通。孔林是世界上延續年代最久遠,保存最完整,規模最大的家族墓地,其墓葬數量之多,保存之完好,是十分罕見的。孔府 又稱「衍聖公府」,位於曲阜東華門大街1號孔廟的東側,是孔子嫡長孫居住的府第。孔府始建於宋金時期(公元12~13世紀),明洪武十年(公元1377年)建府於今址。孔府是典型的封建貴族地主莊園,佔地面積約4.9萬平方米,有各類樓房廳堂共480餘間。孔府在布局上十分具有特色,前部為處理公務的場所,後部為日常生活場所。堂廳的建築布置具有典型明清時期(公元14~19世紀)衙署建築的風格。孔府內藏有大量珍貴的歷史檔案和歷代服飾、用具等歷史價值極高的文物。孔廟、孔林、孔府建築群凝聚了歷代建築的精華,極具建築藝術之美。同時在建築的布局、規劃和裝飾等方面,也反映出的儒家思想的精髓。它們不僅是名聞天下、內涵豐富的文化類遺產,同時還擁有大量有價值的自然遺產。「三孔」內生長的17000餘株古樹名木不僅見證了「三孔」的發展歷史,同時也是研究古代物候學、氣候學和生態學的寶貴素材。文化遺產規整的建築,藝術的寶庫現存孔廟佔地327.5畝,建築物466間,前後有九進院落,縱向軸線貫穿整座建築,左右對稱,布局嚴謹,氣勢宏偉。前三進院落布置導向性建築物,如門或牌坊。第四進院有一座三重檐的高閣奎文閣,其中藏有歷代皇帝賞賜的圖書。第七進院落中有「杏壇」,據說是孔子生前講學處。孔廟的主殿大成殿高31.89米,寬54米,進深34米。廊下有28根龍古柱,沒根石柱都用整塊石材雕成。前廊下的十根石柱用深浮雕的手法雕成雙龍對舞,襯以雲朵,山石、濤波,造型優美生動,是罕見的藝術瑰寶。孔廟中還存有大量的碑刻及畫像磚,是研究中國古代書法和文化藝術的寶貴資料。孔府是衙宅合一,園宅結合的範例孔廟的東側是孔府,是孔子嫡長孫世襲的府第。始建於宋代,經歷代不斷擴建,形成現在的規模。佔地200餘畝,有房舍480餘間。官衙和住宅建在一起,是一座典型的封建貴族莊園,衙 署大堂用於接受皇帝頒發的聖旨,或處理家族內事務。孔府後院有一座花園,幽雅清新,布局別具匠心,可稱園林佳作,也是園宅結合的範例。孔府藏有大量的歷史檔案、傳世文物,歷代服飾和用具等,都及其珍貴。孔林是延續年代最久、保存最完整的家族墓地孔林又稱至聖林,在曲阜城北門外,佔地3000畝,周圍磚砌林牆長達14里,是孔子和他的後代子孫們的家族墓地。孔林內柏檜夾道,進入孔林要經過1200米的墓道,然後穿過石牌坊、石橋、甬道、到達孔子墓前。孔子的墳墓封土高6米,墓東是孔子之子孔鯉和他的孫子孔伋 的墳墓。在孔林中,有的墓前還存有石雕的華表、石人、石獸。這些都是依照墓中人當時被封爵位的品級設置的,整個孔林延用2500年,內有墳冢 十餘萬座。其延續時間之久,模葬之多,保存之完好,舉世罕見。
公元前551年,一個秋天的早晨,魯國的一個沒落貴族家庭里,一個嬰兒出生了。當時的人們無論如何都不會想到就是這個剛出生的男孩會給後來的中國社會帶來巨大的變化,他就是孔子。孔廟——祭祀孔子的廟宇,佔地三百二十七畝,規模宏大、建築精美、布局統一和諧,體現了中國古代建築藝術的傳統和獨特風格,它的規模和建造規格與中國帝王建築等同,而綿延了兩千多年的建造歷史更使孔廟成為人類文化史中絕無僅有的一處建築物。孔府——孔子嫡系後裔居住的府邸,是中國現存最大、最豪華的貴族莊園。孔林——埋葬孔子及其後代的陵園,佔地近兩百萬平方米,是世界上延時最久、面積最大的氏族墓地。這三座歷史遺迹坐落於中國北部山東省的曲阜市。公元十六世紀初,中國明朝時期為了確保遠在縣城以東十餘里的孔廟不被流寇侵襲,縣城東移,以孔廟為中心,用了十年的時間重建曲阜城以達到保衛孔廟、孔府、孔林的目的。在近二千五百年漫長的歷史變遷中,到底是什麼力量支撐著孔廟、孔府、孔林的香火綿延至今而沒有斷絕過?公元前549年,三歲的孔子失去了父親,家境敗落,母親帶著年幼的他來到國都曲阜,住在一條叫做闕里的小街道里。兒童時代的孔子非常喜歡模仿當時各種祭祀的禮儀,這成了他的主要遊戲的內容。在當時只有貴族子弟才有接受教育的權利,雖然孔子過著清貧的生活,但畢竟還屬於貴族的階層,應該有資格接受了當時的貴族教育。家庭的貧寒、社會的動蕩,孔子始終感受著生活的艱辛、民眾的疾苦,正是在這樣一種環境下使孔子萌發了窮其一生都為之奮鬥的目標,那就是改造社會的宏大理想。孔子三十餘歲時,已經因為博學的知識而聞名於諸侯之間。齊國的國君問孔子:如何治理國家?孔子回答說:君就是君,臣就是臣,父就是父,子就是子。孔子的意思是國家裡君主擁有最高的權力,家庭中父親應有絕對的權威。這是孔子針對當時混亂的社會秩序所說的。孔子的這一政治主張,被他後來的繼承者進一步發揚,成為中央集權制度的重要理論基礎。孔子這樣闡述他的主要政治思想:用行政命令管理百姓,用刑法來制約百姓,那麼人們就會只圖不犯罪而不知道羞辱;而用道德教化來管理國家、用禮儀約束百姓,那麼人民不但有羞恥之心,而且能自己糾正錯誤。道德的力量遠比行政命令和法制手段更加有效,統治者要以德治國。在孔子看來社會主要由君臣、父子、夫婦、兄弟、朋友五種倫理關係組成。有一次孔子的學生子夏問孔子:什麼是孝道?孔子回答說:現在所謂的孝,只是說能夠供養父母的吃喝就行了。其實人們對於狗和馬都能給予飼養。要是內心對父母沒有孝敬的情感,那麼供養父母和飼養狗馬又有什麼區別呢?君王要敬重自己的大臣,大臣要對君王保持忠誠,夫妻之間要充滿愛意,丈夫要盡到自己的責任,妻子要聽從自己的丈夫,兄弟之間要謙讓,長兄待年紀小的同輩要和善,兄弟們要敬愛兄長,朋友間要真誠相待,對於朋友的過失要誠懇地勸告。孔子試圖恢復君王的權力,以倫理道德的約束力來阻止戰爭暴力的發生,這在那個大變革的時代是不可能實現的。但是每當中國社會趨於穩定的時候,孔子的思想都是統治者治國的首選方針,孔子的政治主張有利於中央集權的鞏固,而倫理思想則是平民百姓處世做人的準則,形成了一個國家穩定的社會基礎。這是孔廟的外大門,又被稱為仰聖門。門額上這四個大字「萬仞宮牆」是比喻孔子的學問高不可攀、深不可測。孔廟主體建築貫穿在一條長達一公里多的南北中軸線上,門坊五十四座,房間四百六十六間,由九個院落共同組成。杏壇,相傳就是孔子當年講學的地方,它始建於公元十一世紀,高十二米、雙層黃瓦飛檐,亭內藻井彩繪盤龍,色彩絢麗。杏壇前的這個石刻香爐是金代所造、古樸典雅,香爐內飄散了千年的渺渺輕煙,讓人回想到兩千多年前孔子作為教師的情景。孔子約在三十歲時創辦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所私人學校,無論出生於哪個階層的人,不分高低貴賤,都可以跟隨他學習知識。孔子開創了中國歷史中平民教育的先河,教師也成為了孔子終生的職業。相傳孔子的課堂氣氛祥和而生動,在學生們的眼中孔子對他們雖然態度溫和但要求嚴格,很有威嚴但不亂髮脾氣,始終顯得莊重而又安祥。相傳孔子一生有學生三千多人,其中有所作為的有七十二人。中國歷代帝王和統治者們對孔子的尊崇,在這個院落中得到了最直接的表達。十三碑亭,從公元1191年到公元1748年,經過五百五十七年陸續建成,存放了中國唐、宋、金、元、明、清、民國一千餘年間所立的五百三十三幢碑石。碑文基本上都是崇敬孔子,祭拜孔子的文字。每個碑亭均為木結構,呈正方形,石碑立在這種似龜非龜的怪獸身上,它叫做「贔屓」,是中國神話中龍的兒子,善於負重,也只有皇帝所建造的石碑才能夠立在贔屓的身上。大城門,孔廟的最後一道大門,門頂黃琉璃瓦覆蓋,金碧輝煌、氣勢不凡,它的東西兩角分別都和兩個碑亭的檐相互交錯,形成了「勾心鬥角」的建築風格,這是中國古建築中的一大奇觀。走過了一個如此縱深的空間,祭祀和朝拜的人們在內心中早已去除了躁動不安的情緒,懷著敬仰的心情,即將走入孔廟的中心。在這一片雙層石欄的台基之上,這座金碧輝煌的大殿凌空而起,在雙重飛檐的中間木刻貼金的群龍,緊緊地護著「大成殿」三個字,這正是孔廟中祭祀孔子的核心建築。大成殿殿高三十二米,東西長五十四米,內殿深三十四米。始建於十一世紀的宋代。大成殿體現了中國古代高超的建築藝術,整個建築色彩對比強烈,莊重而華麗。大成殿最為精彩的傑出建築是大殿前檐下的十根圓型石柱,這些石柱均雕刻於明代,是由當時安徽徽州的石匠用了二十年時間完成的,每個石柱高近六米,全柱採用深浮雕的高超技法,每根石柱上雕刻著升騰和向下盤旋的飛龍各一條,在雲海中戲爭火球。十根龍柱兩兩相對、無一雷同,造型優美、氣象萬千。大成殿的兩側是長達百餘米的東西兩廡,兩排紅色的長廊襯托著大成殿的氣勢。廡內這些木製牌位供奉著一百五十六位孔子的學生和後來的傑出繼承者。大成殿正中便是孔子的塑像,孔子生動活潑地闡述人間大義的形象在被搬入廟堂之後呈現出的則是一副接受眾生頂禮膜拜的莊嚴表情,至此孔子已經被中國曆朝歷代持續了兩千年的尊崇徹底地變成了一個無所不能、無所不知的人間聖人。孔府位於孔廟的東側,前後有九進院落,又分為中、東、西三組建築群,共有廳、堂、樓、房四百六十二間,佔地面積二百四十餘畝。現在保存下來的基本是明清兩代的建築,是一座中國古代獨特的官衙與內宅合一的貴族莊園。作為孔子後人的住宅必定要在建築上體現出等級制度和倫理觀念,建築群居中一條軸線,左右嚴格對稱,一系列功能不同的建築物按照主次序列展開。這座屏門是所能見到的中國古代建築中一個非常特殊的樣式。四根圓柱上承托著一簇彩繪艷麗的屋頂,前後綴有八個倒垂的木雕花蕾,被叫做垂花門。大堂,舉行各種儀式的地方。大堂檐下伸出二十六個彩繪雲朵,堂內樑柱也繪滿彩雲,試圖讓端坐其中的人感覺浮於雲端可以俯視一切。這組充當影壁的湖石,來自中國南方的太湖,體現出中國園林建築的奇特構想,為官衙部分莊重的建築注入一份平和的氣氛。孔府的內宅佔據了四個院落,建築風格與官衙部分迥然不同,這些內宅中的各式建築顯示出中國古代貴族住宅豪華而優雅的審美情趣。這座內宅照壁上繪製的動物叫做貪,是神話中的貪婪之獸,能吞下金銀財寶;繪於照壁向內的一面是告誡子孫如果貪贓枉法那就如同禽獸一樣。前堂樓,內宅的主樓之一。室內的陳設布置保持著當年的原貌。後堂樓,主人居住的地方,樓下的長廊是中國古代建築的典型特色。現在的布置是1936年孔子第七十七代嫡孫結婚時的陳設。孔廟、孔府集中地體現了中國近一千年來的建築風格,特別是明清時期中國古代建築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建築多以木材作為整體的構架,用各種形式的斗拱支撐結構,庭院式的布局注重對稱。孔廟、孔府的建築正是體現了講究造型和整體布局的空間處理方式,即是建築又蘊含了孔子思想中萬物和諧共處的意念。兩千多年來,同孔廟、孔府一樣,孔林經歷朝歷代的擴大修繕,總面積達兩平方公里、比今天的曲阜市要大得多,孔林內有各種樹木四萬餘株。相傳孔子死後,他的學生帶來了四面八方的樹種,栽種在墓地之中,其中有很多珍稀的品種,構成了一處古老而浩大的人造園林。在這座石橋之後,便進入了孔子墓地所在的區域。先是這座高台大門,穿過後便是這條甬道,甬道兩旁有四對建造於公元十一世紀宋代的石儀。這就是中國一代偉人孔子的長眠之處。孔墓,長約三十米、高約五米。形似馬背,這是一種特殊尊貴的築墓形式。這塊木碑立於公元1443年,篆刻著「大成至聖文宣王墓」。這是一個已經無以復加的崇高稱號。孔林歷代的碑碣有三千多塊,記載著千年來孔氏家族的興衰榮辱,這些碑碣上的墨跡成為研究中國書法藝術的寶貴實物資料。孔林——世界上規模最大、年代最長、保存最完整的一處氏族墓地,兩千多年來已經有十萬多孔子的後人陸續葬埋在這裡,時至今日從沒有間斷過。孔子的一生經歷了太多的悲痛:十七歲時便成了孤兒,晚年時妻子、兒子、最喜歡的學生相繼去世。公元前479年,孔子七十三歲,這年四月的一天,孔子把弟子們召集到自己的身邊,對他們說:我把這些整理好的書留給你們,書在思想就在。我死後你們不要守在這裡,走到天下四方,去傳播做人的道理。
推薦閱讀:
※吳儀:一個把自己嫁給中國的女人
※中國歷史上最搞笑的一位「皇帝」 - Qzone日誌
※既然掏耳勺只有中國才有 那歪果仁耳朵癢怎麼辦?
※中國監獄檢察制度的改革與完善(下)
※中國同志到底能去哪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