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論難治性皮膚病之診治

論難治性皮膚病之診治

【關鍵詞】皮膚病;辨證論治;慢性蕁麻疹;白塞病

所謂難治性皮膚病,是指那些發病原因不明確、發病機制不清楚、病程長、反覆性大、療效又不甚理想的一類皮膚病,如銀屑病、白癜風、紅斑狼瘡、皮肌炎、硬皮病等。西醫迄今尚沒有針對性的治療方案,習慣上用王牌葯——皮質類固醇,及其它免疫抑製劑。因長時間應用所發生的過多、過重的毒副反應,病人往往堅持不了,被迫中途停葯。中醫藥治療這些病卻獨顯特色,並漸而成為中醫治療的優勢病種。這其中的奧秘,就在於在中醫理論指導下,臨床操守的技巧和靈活。

1.大膽面對仔細探究病源

中醫能治病,也能治急性病,擅長治慢性病,更能治療現代醫學感到很棘手的難治性疾病。面對形形色色的患者,要堅定信念和信心,摒除縮手縮腳的畏難情緒,在辨明疾病性質的前提下,做到心中有數。具體認知中的病情,不管其如何複雜,治療難度如何大,甚或正處危急之中,明知預後不佳,將會吃力不討好,也要做到來者不拒。否則將他們推諉於門外,為醫德醫風所不允許。醫療實踐活動作為知識積累的源泉,必須爭取眾多患者的貼心支持。面對患者,既要治療他眼前的病,還要關注他們的心理,讓他們相信醫生,增加治療疾病的信心和毅力。退一步,即使疾病康復不了,對於改善或提高他們的生活質量,延長其存活時間,醫生盡了力,也仍算是作為。

患者來醫院就診,等於把自己的健康與信任託付給了醫生,我們有責任、有義務勇敢地面對他們,堅守人生定位,大膽接診,勤於耕耘,巧於心思,精選方案,把診療工作做到細、做到位。醫療信譽講實在,要讓每一個前來就診的患者擁有希望。

凡疾病的發生總有其原因。臨床病證千差萬別,病理變化異常複雜,詳究其由來,細察其變化,卻脫離不了中醫掌控範圍內的外感「六淫」疫癘之氣,內傷「七情」鬱悶之苦,以及皮肉筋脈損傷動骨之災,致使人體氣血凝滯,經絡阻隔,臟腑功能失調而發病。皮膚病多數是作為人體最大組織器官的一個獨立疾病存在,有時也可作為人體內臟疾病在體表的一種信息提示,「內病外應」。不同的病因侵入人體會有不同的變化,根據臨床所獲取的資料,從其發病、病史、癥狀、體征方面進行審察、分析,就可以按病因學原理,推斷其病變形成和發展的相關內容,得以治病求本,以保證治病的確切性。

2.辨證論治突出中醫特色

辨證是決定立法、遣方用藥的前提和依據,是中醫學最具特徵的核心部分,包括病因、病機、病位、病勢、病證等,均在辨證的範圍內。病有內同而外異,也有內異而外同,必須作出認真的診治,對患者的病情加以詳盡透徹、觸及本質的分析,繼而落定治療方案,決不可按圖索驥地繩於經典,墨守成規,套用成方。即或是同一病的反覆診治,因其個體差異,時間的不同,也可能不是簡單的重複,需細心地觀察。

如慢性蕁麻疹,以發作性風團伴瘙癢難忍困擾著患者。如姚某系一中年女性幹部,患病3年,全身性反覆性起風團,多在深夜1~2時發疹,至黎明時漸次隱沒,每服「開瑞坦」1片,可保兩天「平安」,繼而又發。根據其癥狀和體征所見,考慮是邪淫於里,症見於外,證屬於寒邪凝滯經脈,血行受阻,擬溫通經絡,散寒導滯之陽和湯和益氣固表之玉屏風散,合而投之。初試5劑即獲效,繼服10餘劑,病人丟棄了開瑞坦,追訪1年,未見再發病。該例說明辨證要重視個體的特異性,不同於一般的疏風解肌、清熱潤燥,或養血熄風類大路葯的常規治法,針對發病的時間特性,投一派溫熱之品而見中醫治療特色。

白塞病,是以口、外生殖器潰瘍和眼部病變為特徵的綜合征。中醫根據肝脈絡陰器,肝開竅於目,脾開竅於口等理論,結合患者全身情況,辨證為肝經濕熱,脾經伏邪。初擬龍膽瀉肝湯合瀉脾散,瀉肝膽脾胃之濕熱,繼以益腎活血之六味地黃丸出入為湯藥,堅持3~5個月,病有較大轉機。此例是根據發病部位,從經絡辨證,將口、眼、外生殖器聯繫為一體的辨治特色。

又如,某某患閉塞性脈管炎病,病史4個余月。左足第4趾萎縮,並呈乾性壞死,猶如一小段石墨筆,周邊烏黑色浸潤塊有向上蔓延之勢,靜止時疼痛難忍。視其舌質淡,舌苔薄白而潤,脈象沉細如絲。證屬陰寒之邪痹滯經脈,氣血郁遏不得通利所致,但舌脈不對證。在此,舍脈從症,即行切除左足乾性壞死的第4趾,外敷溫通散於患側足背部,以緩解局部痛侯為第一要;舍症從脈,隨而進服陽和湯或獨活寄生湯類,一體兩治,以進行整體之協調,寄望於有局部的根本改變。

再如,帶狀皰疹後遺神經痛一病,一般以頭面部、胸脅部及腰腹部發疹較多,簇集成群之透明水皰,伴著紅斑,呈帶狀分布,待治療皰疹7~10d消失後,遺留局部的皮神經痛,留給部分中老年人,特別是老年人,苦楚萬分,疼痛嚴重者錘胸蹬足,頭部撞牆之事也時有發生。中醫中藥對本後遺症的辨治,病在頭面部者,給予通竅活血湯;病在胸脅部者,給予復元活血湯;病在腰腹者,給予少腹逐瘀湯。根據全身癥狀與體征,帶狀皰疹後遺神經痛,邪毒雖已從外部進行了清理,但內蓄瘀毒,結滯於經脈之間,絡道痞澀不通,不通則痛。在上述基本方中隨症加減,化解鬱積毒,暢通血脈。按發病部位,分體治療,體現了同病異治,異病同治特色。在診療疾病的整個過程中,異中求同,認識其共性,同中求異,認識其特性,顯示辨證論治的多點性、位點性,內外相應性的整體治療特色。

3.病證結合提高臨床療效

病,這裡是指西醫的病,在辨證的基礎上辨病,在病的範圍內辨證,才能更好地體現中醫理論體系的特色,有利於提高臨床療效。泛發性膿庖型銀屑病是一種不多見的嚴重皮膚病,死亡率極高。大多數患者急性發病,皮損可在數日或數周內泛發全身,常伴有高燒、關節腫痛、全身不適等癥狀。現代醫學主要依靠大劑量皮質類固醇、免疫抑製劑等治療,效果不甚理想,相應地也易產生嚴重的併發症或毒性反應,使病情進一步惡化,而增加救治的難度。我院經門診及病房收治本病21例,除1例死亡外,均達臨床治癒。病人常以高熱為要害,按溫病辨證;皮膚損害與熱度相關,熱退則瘡減,複發熱則瘡進。具體操作,按正邪消長不同,病分3期論治:①高熱危篤期:病人持續高熱,體溫多在40~42℃之間,全身泛發紅斑,密集針頭狀或粟粒狀膿庖,膿庖潰破、糜爛、滲出、結痂,呈蠣殼樣改變。嗜睡或煩躁不安,口渴引飲,便秘,溲赤,舌質紅絳,舌苔黃厚或起芒刺,脈象滑數。證屬熱入氣營,熱毒熾盛,邪盛正實階段,治以清熱瀉火,涼血解毒,施予犀角地黃湯合黃連解毒湯,酌加青黛、紫草、狼毒之屬。扶正護陰之西洋參不可缺。遇有神昏,全身抖動者,安宮牛黃丸、紫雪丹類當及時投入,以清熱豁痰,熄風鎮痙。②高熱緩解期:高熱期救治得法,病勢將折於本期。此期熱勢下降,體溫在39℃以下,紅斑、膿皰停止發展,少許脫屑,精神疲憊,不欲食,口乾不喜飲,舌紅少苔,脈細數。當辨為熱毒未盡,氣陰耗傷,邪盛正虛,治以清熱解毒,益氣養陰為主,施予竹葉石膏湯合黃連解毒湯、玉女煎組方出入。③穩定康復期:體溫漸次降為正常,皮膚紅斑、膿皰多消失,大量脫屑,皮膚呈現亮麗外觀,手觸之有柔潤細嫩感,精神差,納少,口唇乾燥,舌質紅,苔光剝,脈細數無力,以護養胃脾之陰為主,施予益胃湯合增液湯、四君子湯之屬,其中西洋參易党參。

本病發熱的高低,決定病情的態勢,這已為臨床觀察所證實。案例中,按熱度之高低作為分期論治的依據,病證結合,取得了較好的療效。當然療效的取得,中醫藥主導下支持療法的積極配合也是十分重要的一個環節;還與護理工作的周到服務,促使疾病走向恢復的全過程,功不可沒。

4.觸類旁通善用特色療法

取類的思維,可為臨床辨證提供思路。取象的目的是比類,象是客觀存在的,是以某些事物為特徵的一種關係,用象與屬於同一類別的關係進行比較;比類則是根據同類關係加以闡述,援物比類,觸類旁通。這種獨具特色的思維,可以拓展臨床視野,獲取新的知識,適用於各種創造模式,具有很重要的臨床意義。

俗話云:「愚以智取,疑以誑消」,領悟辨證論治之要義,運用取類比象法,在皮膚臨床實踐中,摸索出一些「隨意遣葯,靈活組方」套路,常試為之,療效也見有出奇的滿意時。

以色治色法即以藥物之外觀色澤反其皮損顏色的治療方法。如治療白癜風病,在調和人體氣血,滋益肝腎的治則下,多選用黑色、紫色或紫紅色藥物,以其葯色反其皮損之色。治療白癜風的紫銅消白方中就有紫銅礦、紫丹參、紫河車、紫背浮萍等帶色的藥物,針對白癜風之白而發揮治「白」的作用,因而收到臨床治癒白癜風病達23.4%的好療效。再如黃褐斑、黑變病、雀斑以及雀斑樣痣類色素病,多為憂思抑鬱、血弱不華,在補腎活血、疏肝解郁類法治療的同時,常用玉容散類葯洗面,其中白芷、白及、白蒺藜、白僵蠶等葯,以白對黑而發揮其治「黑」的作用。

以形治形法即模擬皮損之外觀形態選用相形藥物的治療方法。如銀屑病被覆著銀白色鱗屑,不論其屬於血熱型或是血瘀、濕熱,抑或是血虛風燥型,在立法處方的基礎上,加用杉樹皮、松樹皮、琥珀等相形皮損外觀的葯,以輔佐活血祛瘀的作用,可以收到相得益彰的效果。若是關節型銀屑病則可另加用「節」類藥物,如甘草節、桑枝節、松樹節、柳枝節等,有較好的輔佐通絡止痛的功效。急性蕁麻疹,其紅如雲彩,堆壘成片之風團,形似花蕾,在清熱疏風止癢方中加用雞冠花、玫瑰花、凌霄花,以輔佐輕解行瘀的作用,這比單純的守一方治療,其效果快捷、確切一些。

以皮治皮法即取以皮部入葯的藥物治療某些皮膚病的方法。如屬脾濕風郁的玫瑰糠疹或類銀屑病,在健脾、燥濕、祛風的基礎上,選用多種皮類葯組方,諸如茯苓皮、五加皮、冬瓜皮、地骨皮、桑白皮、石榴皮、黃瓜皮等水煎內服,其效果優於常規的氧氣療法,又免注射之苦,患者樂於接受。

寓搔意治瘙法皮膚病中最常見的自覺症狀之一是為瘙癢,有時其癢難忍,以搔之出血為快,寢食難安。一般多用手指,或輔以搔抓竹爪為搔抓工具,寓搔意治瘙即是模擬搔爪外象,選用帶勾、刺、棘類藥物以治瘙癢症,如佛手、皂角刺、蒺藜子、雙鉤等,摻合到祛風換肌、搜風止癢或養血潤燥的方葯中去,對於瘙癢癥狀的緩解能增強效應。

以毒攻毒、吊毒、移毒法即將藥性猛烈之毒性葯進行適當的炮製後運用,內服以治療頑症痼疾,外用以散結、蝕瘡、祛腐物,或挪瘡移毒於遠離現病灶處。如疔瘡走黃,可在遠離顏面危險三角區之肩背部,用降丹藥開創一個新的傷口,以引毒外泄。

紅升丹、白降丹是中醫外科的傳統外用藥,其蝕毒祛惡腐之力,尚未有替代品媲美,故有「外科家當」之說。體表一些深在性潰瘍、瘺管、竇道或皮膚癌瘤等,謹慎使用,多有良效,不必因其內含砷、汞有毒成分,而一概將其摒棄不用。我們的經驗是,適當運用,中病即止。

事物多具有兩重性,相反可相成,同根生者可相剋,有毒者可克毒等等,形成相應的客觀規律,促進了社會、自然生態中以毒攻毒,以蟲治蟲,以噪治噪的發明創造,每可解決實際問題。在臨床實踐中領悟和掌握到上述5種特色療法,可減少病人許多的痛苦。但對這種感受的科學性、合理性之所以然,做出有理有據的本質說明,有待後續研究,並寄望於與同行攜手化解。


推薦閱讀:

皮膚病——銀屑病
改善紅血絲的7件事
蝸牛霜的功效, 蝸牛霜適合什麼膚質的人使用?
想要治好魚鱗病,這4點你一定要知道

TAG:皮膚 | 皮膚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