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夫妻可以散夥,孩子豈能翻篇兒?!

夫妻可以散夥,孩子豈能翻篇兒?!

策劃人小語

中國平均每天有5000對夫妻分道揚鑣。根據民政局統計數據,2011年一季度,我國共有46.5萬對夫妻離婚,較2010年同期增長17.1%。當我們唏噓愛情敗給婚姻時,有沒有想到與此同時,有多少孩子變成了單親?當離異一方甚至雙方都控訴自己是失敗婚姻里的受害者時,有沒有想過:家庭解體還有一個更無辜的受害者,那就是孩子!

遭遇父母離婚,從此只能與父親(或母親)相依為命的孩子,他們的痛有誰知?2011年8月,宋丹丹和英達的一場隔空「口水戰」,將這個似乎一直被忽視的問題,拋至輿論的風口浪尖。和宋丹丹離婚後迅速再婚的英達,14年來對他與宋丹丹所生的兒子英巴圖不聞不問,對此他的解釋是:「我們雖然是父子,但生命中的緣分就這麼長。要開始新的生活,就要把原來的一頁徹底翻過去,包括不見孩子。」此言一出,立刻引得網友一邊討伐,譴責英達完全不顧及兒子巴圖的感受。而英巴圖在微博上只簡單一句:「這麼多年都過來了,何必呢!」是對母親的安慰,還是對父親的冷漠回擊?在父母的這一場口水戰中,作為兒子的英巴圖到底是怎麼想的?父母離婚多年,已經被父親徹底「翻篇兒」的他,內心是否有著難以自拔的刺和傷?當我們試圖聯繫他採訪時,他卻以一句「一切都過去了」委婉拒絕。、

雖然我們無從得知巴圖的真實想法,但本期,我們採訪了幾個在單親家庭中長大的孩子。他們講述的真實感受,也許能觸動那些「冷酷」父母的心。

案例1 不恨他無情,恨他懦弱

傾訴人:榕榕,女,21歲、

我常常能聽到電視劇里這樣的台詞:「就算我們離婚了,我也照樣愛你。」「我爸雖然和我媽離婚了,但我相信他依然愛我。」聽著聽著,我的淚就毫無來由地涌了出來。心裡暗罵:離婚後選擇不要孩子的那一方,怎麼可以會像從前那樣對孩子好?

父親和母親離婚時,我13歲,他們離婚的原因很狗血,因為父親在外面有了女人。老實說,我小時跟父親比較親,他工作再忙也會給我做可口的飯菜,他每次出差都會給我買漂亮衣服,也從不打罵我。

當父母告訴我他們要離婚時,我哭得稀里嘩啦,一個勁兒地求父親:「求您看在我的份兒上,不要跟媽媽離婚好嗎?」父親嘆了口氣,搖了搖頭。母親則怒氣沖沖地問我願意跟誰過?老實說我當時想跟父親過,可沒想到父親竟然說:「榕榕,你就先跟媽媽過吧,我現在不方便帶著你……」

父母離婚的那天,我一個人躲在房間里,喝了3瓶啤酒,醉得不省人事。在醫院醒來時,曾經對我關心備至的父親卻不在身邊,我心裡有種說不出的失落和絕望。

離婚後,父親當著我的面跟母親說,房子是他們單位分的,還可以讓我們母女住兩個月。母親覺得父親「冷酷無情」,一氣之下帶著我回到了姥姥家。姥姥家只有20多平方米,連洗澡的地方都沒有,我們母女倆擠在一張1.2米寬的床上。有一天,我給父親打電話說要回家洗澡,他那端支支吾吾地說了句「來吧」。

我到了那個熟悉的門口時,卻發現原來的鑰匙已經打不開家門了,瞬間,我的心變得無比涼薄。敲開房門時,看見廚房裡有個女人在做飯,而客廳的沙發上有一個比我大兩三歲的男孩在看電視。我進去的時候,他看了我一眼,沒有說話。廚房裡的女人問父親:「來客人了嗎?」父親沒有看我,只輕聲說了一句:「是我女兒。」

我的心被撕得粉碎,什麼時候,我成了父親不能大聲介紹的人?這個家哪有我可以停留片刻的地方?眼淚不爭氣地涌了出來,我扭頭跑出那個我住了13年的家,一邊跑一邊抹著眼淚。那時,我多麼希望父親能從後面追上來,然後把我抱在他的懷裡,但父親沒有。

從那以後,我再也沒去過父親家。其間,他給我打過幾次電話,但每次卻像做賊似的,話沒說完就匆匆掛斷了。到後來,一聽到是他的聲音我就乾脆直接掛掉,我不願意再接這個懦弱男人的電話,連自己的女兒都不敢愛,他還算什麼男人!

有一次,我和父親在一家飯館前狹路相逢,他帶著再婚後那個女人的兒子。父親見了我猶豫了片刻,我正扭頭要走,卻被他生拉硬拽地拉進飯館。我正被父親的舉動所感動,沒想到他跟繼子說:「想吃啥就吃啥啊,回去別告訴你媽……」他說話的時候,一副討好的模樣,我嘴裡的飯菜怎麼也無法下咽,因為喉嚨里像是被什麼梗住了一樣……

那個曾經在我心裡像大英雄一樣的男人,如今竟然變成了十足的懦夫!他也許還愛著我,但誰稀罕他那小心翼翼,甚至卑微可憐的愛?

那曾經令我驕傲、幸福的父愛,那個曾經把我當成珍寶的父親,真的隨著他和母親婚姻的解體,徹底地消失不見了嗎?當父女關係只能靠「懷念」而不是「相見」維繫時,我很想問我的父親:「和媽媽離婚這些年來,您難道就沒有那麼一瞬間,想過讓我重溫父親所能給予的幸福嗎?」

點評

每個孩子都應在父母的愛與祝福中長大,但榕榕卻被父親無情地「放棄」了,父親的「放棄」體現在他的軟弱和唯唯諾諾上。

也許榕榕的父親有自己的難言之隱,為了維持現在的家庭,他不得不違心地跟親生女兒保持距離。他甚至覺得,對自己的親生孩子可以隨意些,但對於「別人」的孩子則要客氣些。但即便如此,這個在女兒眼中的「懦弱」父親,的確做得不夠妥當。

對於孩子來說,血緣關係是無法消除的,她希望父親像以前那樣繼續愛自己,而不是因為害怕而逃避。夫妻分手後,兩人也許可以形同陌路,但對孩子的關心和愛護,卻是無法推脫的責任。

案例2 離婚後,父親竟然如此冷酷

傾訴人:如新,女,27歲

父母離婚前,曾吵吵鬧鬧許多年,最終,他們在我16歲的時候選擇了離婚。離婚之後,父親幾乎沒有主動來看過我,更沒有打過一個電話,甚至撫養費也不給。母親讓我去跟他要了幾次,可迎接我的卻是父親的冷漠。

剛上高中的時候,我生了一場大病。在那段我和母親最困難無助的時候,外婆打電話給父親,希望他能來看看我,可他竟然說我現在跟我媽不是跟他,他沒有義務。外婆跟他爭吵起來,他竟然在電話里對外婆出言不遜。那天,從不流淚的外婆放下電話就哭了,她後來跟母親說:「怎麼也沒有想到,他竟然那樣無情。孩子躺在病床上,希望見見他都那麼難。」

後來,我的病情越來越重,有幾次甚至危及生命。母親怕父親再也見不到我,便又給他打電話。父親每次都說自己很忙,不想再和我們有來往,到後來,父親就不接電話了。

最終,父親來了,可能是迫於周圍親戚的壓力才來的,因為來的時候,他明顯有些心不甘情不願。父親拿來了1000元錢,還買了一些水果,坐在我病床前的時候,有些敷衍了事。我沒有從他的眼睛裡看到想要的關愛,那一刻,我感到心寒。更讓人感到心寒的事情還在後面,父親事後還跟母親說:那些錢要算在撫養費里……

後來我考上外地的大學,他連個祝福的電話都沒有,更談不上來看我。

2008年5月,正在四川上大學的我趕上汶川大地震,因為買不到回家的機票,母親連夜借車來成都接我。可這樣生死攸關的時候,父親竟然連一個電話都沒有打來過。那時我悲哀地想:也許我在地震中喪生,這個男人都不會掉一滴眼淚吧。

去年,母親跟父親說我要結婚了,希望他能參加婚禮。接到母親的電話,父親在電話里答應了。我還美滋滋地以為父親會來參加我的婚禮,再不濟也會對我有所表示。可讓我和母親沒有想到的是,母親再打電話他就不接了。結婚前一天我發簡訊給他,他竟然回了一句簡單的「我沒空。去不了了」。實在氣不過的母親,就去找了父親,誰知他竟滿不在乎地說:「我有了新的家庭,現在的孩子太小,她離不開我。」

母親扭頭走了,她知道,這個男人已經沒有再溝通的必要。那天晚上,母親流著眼淚跟我說:「你已經長大了,我也不想再求著他來關心你了。」我沒有說話,眼淚一滴滴落了下來,為母親這些年的艱辛,也為自己有這樣一個冷酷的父親……

點評

如果說挨打的孩子是不幸的,那麼比挨打還不幸的是什麼?是忽視、冷漠和愛的缺失。在孩子的心理感受中,挨打和批評至少也是一種關注、一種接觸、一種聯結,即使不好,也總比完全沒有強,這幾乎是孩子的生物本能和生理需要。

在需要父親的成長期,如新的生活里卻缺失了父親的角色。這麼多年,母親似乎一直在替如新尋找、維繫父愛。幾個重要的事件中,比如,如新重病、結婚時,母親都主動聯繫了她的父親,可得到的卻是冷漠回應。在許多重要時刻沒有得到父親的任何關愛,這讓如新對父愛產生了質疑,甚至對自身也產生懷疑:「也許我在他的心裡真的無足輕重。」

也許如新的父親以為:離婚了,孩子就跟自己無關了,不再需要有什麼責任承擔。可他哪裡知道,雖然離婚了,但給孩子必要的愛是多麼重要的事。不知道有一天他是否能幡然醒悟:離婚了,但對孩子自己還有一份無可推卸的責任!

案例3 觸不到的母愛

傾訴人:梔子,女,20歲

9月,我的高中同學大多剛升入大學,而20歲的我卻已經是一個兩歲孩子的母親。過早結婚生子讓我提前體會到生活的沉重,但看著可愛的兒子,我告訴自己:無論生活多麼艱難,丈夫多麼不爭氣,我也不會選擇離婚。因為,我要讓我的兒子擁有一個完整的家庭;因為,我自己從來沒有得到過完整的父愛和母愛。

我12歲那年,母親在跟父親辦完離婚手續之後,帶著家裡所有的積蓄,跟一個有婦之夫走了。從此,杳無音訊。

那時的我怎麼也不明白,她怎麼能如此狠心地拋棄我、不管我?

母親走後不久,父親為了賺更多的錢,主動調去上海工作,把我留給了奶奶。父親每周打一次電話給我,每個月回來一次,然後給我大把的零花錢。有一次,我聽到鄰居在背後指指點點地說:「看,她媽跟人跑了,她爸也不怎麼管她,真是可憐。」

我當時恨不得找個地洞鑽進去,覺得難堪極了,跑回家大哭了一場。

上高一的時候,好多男生追我,我都表現得很冷漠。追我的人中,林木是最執著的一個。早上,他買來早餐放在我的課桌上;晚上,他騎著車跟在我的後面,默默護送我回家。最讓我感動的是,每天早上6點,他都會準時發簡訊給我:「小豬豬,太陽出來了,照到屁股啦,該起床啦!」

就是這樣溫情的簡訊,一下子擊中了我心底最柔軟的部分。自從父母離婚後,就再也沒有人叫過我起床。也正因為此,林木成了我的男友,這引來全年級男生的一陣羨慕。而沉浸於熱戀中的我,成績自然一落千丈。可我不在乎,我享受著林木對我的愛和關心,全然不顧別人的眼光。

高三,在全班同學都迎接高考的時候,我居然懷孕了。此時,我多想打個電話問問母親,我究竟該怎麼辦?我從姥姥那裡要來電話,第一次主動打電話給母親。沒想到,她卻說:「還能怎麼著,打掉唄!不過我聲明,我可沒錢。」

這麼多年,她從沒打過一個電話給我,也從沒掏過一分錢的撫養費。她冷冰冰的話,讓我對她僅剩的一點幻想也破滅了。我對著電話吼道:「你不是我媽!」可她卻惡狠狠地說:「我這個媽,你愛認不認,我都無所謂。」

我退了學,在外租房子把孩子生了下來。而林木高中畢業後,開始四處打工,賺錢養家。由於我們還沒到法定年齡,無法辦理結婚手續,孩子也辦不了准生證。於是,我和林木租住在城市的近郊,雖然物質匱乏,但很幸福,至少是完整的一家三口。

一聽說我生了孩子,父親特意從上海跑回來,一見面就沖我吼:「你還是個孩子,以後怎麼養你的孩子!」我冷冷地回答:「你放心,我不會像你們那樣,只管生,不管養。」我的一席話,讓父親啞口無言。

此時,林木每月只有1000多元的工資,根本養活不了我和孩子。漸漸地,林木常常三天兩頭不回家,他說看著我和孩子,壓力太大有些接受不了。其實我又何嘗不是?到適合的年紀結婚生子,這才是正常幸福的生活,而我,註定無法享受這樣的生活。

有時看著不爭氣的林木,我也會懷疑自己是否錯愛了他。不過,現在愛情對我來說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無論怎樣,我都要給我的孩子一個完整的家,讓他能享受到完整的父愛和母愛。

點評

離婚這麼多年,母親幾乎未對梔子盡任何責任,也沒有給過她任何母愛。而父親又因為忙於養家糊口,疏於照顧梔子。一個孩子沒能從父母那裡得到足夠的愛時,他/她對愛的渴望並不會消失,這是人性和本能,就像向日葵會朝向太陽一樣,孩子一定會轉向其他人或渠道去尋求愛。由於缺乏母愛,梔子對愛表現得十分饑渴,像飢餓中尋找乳頭的嬰兒,而且非常想努力得到加倍的補償和索取。因為年齡和判斷力的局限,飢不擇食的結果往往是輕率衝動、不辨好壞、誤入歧途、鑄成大錯,最終給自己帶來無盡的傷害。

梔子早戀了,儘管她並不懂得什麼是愛情,但她如飛蛾撲火般「獻身」了。她期望得到愛和溫暖,也許冥冥中是希望用自己的錯誤,來懲罰不負責任的母親。再或許,她想用自己的離經叛道,來博得媽媽的關注。只是同時,她為自己的行為付出了慘痛的代價,年紀輕輕就承受了這個年齡所不應該有的滄桑。不知道是該慶幸還是惋惜:沒有怎麼享受到母愛的梔子,在自己做了母親後,即使男友不負責任不值得託付,她仍然希望自己不重蹈母親的覆轍,並發誓要對自己的孩子不離不棄。

案例4父母離婚了,我依然很幸福

傾訴人:華威,男,17歲

6歲那年,我的生活里發生了兩件大事。一件是父母告訴我,他們要離婚了,平時,我要跟父親生活,周末再去母親那裡住。另一件事是,父母決定回國發展,那時候,我們還在美國。

說實話,當時的我並不懂得什麼叫離婚,只聽父親和母親說,他們要分開。父母離婚帶給我的變化是,我不再像以前那樣能天天見到母親。剛開始的時候,我還有些不適應,常常會無端地想念母親。

但自從母親離開的第一天起,她每天都要給我打個電話,像往常那樣問我一天的生活。每到周五,母親就會來看我,和父親一起共進晚餐,然後一起過周末。我有時會覺得父母其實沒有離婚,他們的關係甚至比以前還好了。我曾經問父母:「什麼是離婚?」父親告訴我:「離婚,就是爸爸媽媽不能在一張床上睡覺、不能親吻了,但我們還像以前愛著你。」不知為何,我聽到這句話就感覺踏實了。只要父母還愛我,離不離婚真的沒啥。

我還記得,母親每次離開我時都會說:「媽媽要出差幾天,這幾天媽媽會想你,你也要想媽媽,更要聽爸爸的話。」母親把我們分開的日子叫「出差」,而不是「分別」,因為她不久就會回來看我。

慢慢地,我也適應了母親「出差」的日子。

父母離婚後不久,他們各自重新組建了家庭。他們再婚之前,都徵求了我的意見:「想不想多要一個媽媽(爸爸)來愛你?」

「然後呢?」我問。

「那樣,就會有兩對父母來愛你了。」

有這麼多人愛我有什麼不好?我似懂非懂地點點頭。

媽咪(我對父親現任妻子的稱呼)是一個活潑開朗的女子,你時刻能從她的臉上感受到對生活的熱情。她教我做手工,帶我到沙灘上「尋寶」,還會跟我一起給父親製造小驚喜……媽咪對生活的熱情給我帶來許多樂趣。很多時候,我覺得我和媽咪既像母子又像朋友。而叔叔(我對媽媽現任丈夫的稱呼)也對我很好,經常對我噓寒問暖,還開車接送我上下學。

母親和父親的兩個新家庭經常互相走動、通電話,他們交流我的學習、生活等。雖然他們都十分愛我,卻一點兒都不放縱我。父親和母親再婚後都沒有再要孩子,當我漸漸長大時,我終於明白,他們做出這樣的選擇,全是因為要對我傾注滿腔的愛。

如今,我和兩對爸爸媽媽快樂地生活著。雖然父母離婚了,但他們的分手並沒有給我帶來太多的傷害,我感謝兩個爸爸媽媽所給予我的一切。

點評

孩子雖然是在離婚家庭里長大,卻依然成長得很好、心態很健康,可見,是否離婚並不是養育好孩子的絕對或決定性因素,關鍵還要看父母雙方怎麼做、怎麼對待。

對於很多孩子來說,父母的離婚就像是一種損失:損失了父母中的一個、損失了他們所熟悉的生活環境。所以,離婚後,父母離開的一方一定要堅持給孩子愛,幫助孩子慢慢從這種「損失」中走出來,並開始適應新的環境。

這對離婚夫婦最成功之處在於:雖然兩人已無夫妻之情,但對孩子的愛,無論從內心還是從行為層面都沒有任何改變。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他們更是同心協力、有商有量、步調一致,從孩子的角度出發考慮問題,這才是真正為孩子好。他們的做法,不但值得離婚父母學習,有些正常家庭的父母也可以以此為鑒。

本刊觀點 你是跟配偶離,不是跟孩子離

文/謝際春(心理諮詢師)

在宋丹丹微博炮轟前夫英達「作秀」、14年與兒子形同陌路一事中,網友一邊倒地力挺宋丹丹,可見公道自在人心。英達說:「要開始新的生活,就要把原來的一頁徹底翻過去,包括不見孩子。」英達還說,不見孩子,是擔心自己過於偉岸的形象,影響孩子與繼父建立關係。這一番言論,實在是錯得有些離譜,已經遠遠超出發泄情緒、吵架、氣話的範疇。平常人都看得出來,這樣做實在有悖人性、倫理、道德和情感。作為公眾人物,英達成了反面的榜樣,誤導了大眾。

好在,絕大多數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

駁斥英達的言論很簡單:用他的邏輯來假設他的這次婚姻萬一哪天又不幸結束了,難道,他也要將他現在無比疼愛的小兒子翻書一樣「翻」過去嗎?我們可以理解,他和宋丹丹積怨太深,夫妻倆已經恩斷情絕無法再做朋友,但父母與孩子的血緣關係卻是持續終生的,怎麼能修改得了?又怎能隨便「翻」得過去呢?

離婚後,父母和孩子一起成長

當離婚不可避免地發生時,對有孩子的夫妻來說,最起碼應該本著對孩子愛與負責任的態度,將離婚事件對孩子的影響減到最低,確保孩子在父母離異後,仍然能夠最大限度地享受到來自雙方父母的愛。無論孩子跟誰過、由誰主要撫養,作為孩子的親生父母,對孩子的親情與責任,都不可以因為離婚而削減。這不僅僅是為了孩子好,其實父母在為孩子付出、養育孩子、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也一定會一起成長,同時收穫親情的溫暖和幸福的回饋。

我們痛惜地看到因為夫妻離異、因為父親或母親不負責任而給孩子帶來的傷害及惡果,感覺有必要總結出離婚時如何處理孩子關係的經驗和教訓,在離婚率高居不下的當下,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離婚夫婦首先要把握一個總的大原則:要把夫妻離婚和養育孩子的事情當作獨立的兩件事分開來處理。離婚是大人之間的事情,不要將孩子捲入離婚戰爭;不以孩子相要挾,也不拉攏、討好孩子或將孩子當作武器、撒氣筒等等;不要將對對方的憎惡之心和情緒遷移到孩子身上,切記:無論如何孩子是無辜的。

二、離婚前後對待孩子的態度和行為應始終保持一致,以確保孩子明白、相信父母對他的愛沒有任何改變。

1.不要用客觀條件比如工作忙、經濟困難等當借口不照顧、不看望孩子。他們不一定需要昂貴的禮物或名牌衣服,只要花些時間、真心陪伴就珍貴無比了。

2.不欺瞞孩子。即使孩子很小的時候就離婚,也最好坦白告訴他離婚的真相,但可以不必解釋其中的緣由,等孩子長大後再說。同時還要告訴孩子父母離婚不是孩子的錯,與他無關,絕對不是因為孩子不好。

3.要特別注意,不要當著孩子的面互相指責,當然也不要在私下裡,跟孩子說對方的壞話。

4.既不因為離婚而對孩子過分內疚,也不過度討好孩子補償孩子。

5.如果再婚有其他的孩子加入家庭,一定要公平地對待孩子們,盡量做到一碗水端平,絕對不可厚此薄彼。

6.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離異夫妻也應該互相尊重,相互協商,在執行時保持一致,不要互相拆台,以免因相互矛盾的觀點給孩子造成困擾,令他們無所適從。


推薦閱讀:

戚美珍與苗僑偉近照,他們的孩子怎麼樣?
怎樣培養孩子的合作精神
像個孩子一樣!
網友爭為劉德華孩子取名:老年得子 應叫劉老根
教育如何巧妙暗示孩子

TAG:孩子 | 夫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