凈空法師:要警惕國內出現許多個人發明的念佛方法

要警惕國內出現許多個人發明的念佛方法

來源:凈土釋疑網 錄入時間:2014-04-08 06:34:44關鍵字:念佛方法,念佛,天元太保,邪師說法,四依法,依法不依人,以戒為師,嬰兒教育,如如不動
【 點擊數:13 】 【字體:大中小】 【收藏】【列印文章】
摘自凈空法師《2014凈土大經科注》第25集2014年4月5日講於香港

國內出現許多個人發明的念佛方法是自己的知見

  【解】如是方便直截,殊勝希有,乃十方世界之所無。

  確實十方一切諸佛剎土裡面沒有這個事情,只有西方極樂世界有。我們在這一生當中,一定要把極樂世界抓穩。

  國內有個同學給我發個信息,不長、短短的。他說:最近國內出現許多個人發明的念佛方法,很多居士一窩蜂的跟著跑了。第一個,念南無天元太保阿彌陀佛(出現在東北、河北地區);另外有三字念佛法(出現在貴州),自稱三個月就能功夫成片;在念佛時加上呼吸、觀想,都是自己的知見。他來問我:「這種現象是因緣為何?我們如何看到這樁事情。」

  我在此地答覆他一下:我們要依蕅益大師,我們要依《無量壽經》會集本,我現在專一這部經,這部經上沒有的,我不相信,我也不說話,沒有說話的必要。我要說話,我還承認它是真的跟他辯論;我不說話、不理它,沒事!我修我的,他修他的,將來到極樂世界,看看有沒有他的極樂世界的席位。阿彌陀佛講堂上貼的有名字,往生極樂世界蓮花上也有名字,不會錯的。

  世尊滅度之前告訴我們「四依法」。「佛在世,我們依佛;佛不在世,我們依靠誰?」佛教我們四句話,第一個「依法不依人」,「法」是經典,要依靠經典;「人」,就是這些人自己創造的方法,這個不能依!我們要依經典上有的。經典,還要依是不是真的經典,偽造的經典不能依。標準是什麼?《大藏經》。《大藏經》上有的,可靠;《大藏經》上沒有的,不可靠。

  會集本是根據《大藏經》上會集的,字字句句沒有離開原本,那這就可以相信,就是佛所說的,沒有一句話是人加進去的,甚至於沒有一個字是人把它改動了,沒有!字字句句經典原文,重新編排組織,成為會集本,五種原譯本的集大成,帶給現代學者許多方便。否則你要讀五種原譯本,很麻煩,數量太大;現在讀這一本,五種原譯本裡頭有的經文全都在此地,沒有漏掉。

  【解】故知極樂同居,勝於十方佛土。

  超過我們這裡。極樂世界超過在娑婆,也超過十方一切諸佛剎土。

嬰兒從才生下來一直到三歲的教育最重要

  【解】又帶業往生,仍屬凡夫,但無退轉,一生成佛。故往生同居,亦即圓生四土也。

  末後這一句說得好!我們是帶業往生的,帶業往生就是凡夫;成聖要斷惑。小乘初果就算是聖人,「見思煩惱」的「見煩惱」斷盡了,才能證得初果。我們一生做不到,我們只能到極樂世界去斷惑。那個地方斷惑快、往上提升很容易,為什麼?那個地方沒有惡緣。

  就像中國古代童蒙養正母親教育嬰兒,嬰兒從才生下來一直到三歲,這一千天,媽媽要把孩子看好,所有一切,與倫理道德相違背的(我們今天講一切負面的,不是正面的),不能讓他看到、不能讓他聽到、不能讓他接觸到;他能夠看到、聽到、接觸到的統統是正面的。這個一千天的熏陶管用!古人有一句諺語說,「三歲看八十」,這三歲的熏陶,到他老(八十歲)都不會改變,這力量太大了!所以紮根教育是從小孩一出生,三歲之前,不是三歲之後;三歲之後已經學壞了,你教不了了。

  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就好像慈母,把往生的人都看得緊緊的。他看到的、聽到的、嘗到的、聞到的、接觸到的,統統是正法;不可能在那邊產生邪思、邪念,不可能!念頭都不可能,這負面念頭都沒有,哪有負面的行為?!

  這個地方是培養、教化遍法界虛空界諸佛剎土裡面六道眾生的好老師,極樂世界在培養這個老師。這個老師畢業,就是佛陀,每個人都拿到「佛陀」的學位。佛門裡面,「佛陀、菩薩、羅漢」是三個學位的名稱。最高的學位是「佛陀」;第二個學位是「菩薩」;第三個學位是「阿羅漢」。每一個往生到極樂世界的人,決定拿到「佛陀」的學位;拿到「阿羅漢」、拿到「菩薩」,不能離開極樂世界。

  在極樂世界,雖然是羅漢、菩薩的身份,如果你慈悲心重,想到娑婆世界,在這兒住了很久,很多家親眷屬,想去幫幫他的忙行不行?行!幫完了,回到極樂世界去,不能常住在這個世間,道理在此地;常住在這個世間,沒有證到三不退,會被染污、會退轉。所以暫時來教化可以,事情完了,趕緊回到極樂世界。所以往生一定是一生成佛。

  「故往生同居,亦即圓生四土也」,生到極樂世界,四土統統有份。四土、三輩、九品,正好像學校讀書的級別不同,他不斷的上升,他不會後退,永遠沒退轉。上升有快慢不同,有勇猛精進的,他上升快;有喜歡安樂的,不是那麼很用功的,他也上升,上升速度慢一點。極樂世界,他在享樂,所以他慢一點而已。但是看到許多人精進,我相信他也受感染了,他也會非常精進,凡聖同居土!我們再看方便有餘土。

  【解】㈡方便有餘土。若人念佛功深,

  這講功夫。你看蕅益大師說:能不能往生,決定在「信、願」之有無(有信、有願,決定往生);生到極樂世界品位高下是功夫的淺深(現在講功夫了)。生凡聖同居土的功夫淺,只是把煩惱伏住了、沒斷,念到功夫成片就伏住了。

  日常生活當中自己要提高警覺,「六根」接觸「六塵」境界,只生阿彌陀佛這個念頭;念頭起來,阿彌陀佛!念四字、念六字,沒關係。有人問過我到底念四字還是六字,都可以。

  蓮池大師當年在世,有人問他老人家:你老人家教人念佛,怎麼念法?他說:我教人念佛念六個字——南無阿彌陀佛。人家問:你自己呢?我自己念四個字。為什麼?我決定要往生,決定往生就不要客氣了,經典上講的「執持名號」,名號就四個字——阿彌陀佛,這聽話!「南無」等於說客氣話,「南無」是皈依的意思、皈命的意思、恭敬的意思,這不必加了。他勸人,為什麼加?因為他未必求往生,不求往生,加這兩個字好,恭敬阿彌陀佛、禮拜阿彌陀佛、皈命阿彌陀佛,跟阿彌陀佛結緣,不一定這次能去。假如真正發心這一生要去,就學蓮池大師四個字,不念六個字,越簡單越好,大道至簡!就這四個字就能出離六道輪迴、就能往生極樂世界。蓮池大師給我們表法,這個還能錯得了嗎?!第八代的祖師(凈土宗),蕅益是他的學生,是第九代的祖師。

  蕅益大師是蓮池的私淑弟子,他修凈土的時候,蓮池大師已經往生了,怎麼辦?蓮池大師有留下來的《疏鈔》,他也是一門深入,依蓮池大師的《疏鈔》;他自己也寫了一部《要解》,那是《疏鈔》的精華篇,太難得了!《疏鈔》的內容非常豐富,《要解》的內容非常精彩。所以印光大師說「即使古佛再來,給《阿彌陀經》寫一部註解,也不能超過其上。」你看像「信、願」就是「發菩提心」,沒人說過,自古以來祖師大德沒這個說法。我們都疑惑:很多人是念佛了,沒發菩提心,那不能往生。但是也有看到很多瑞相,就有疑惑。他一解釋,我們疑惑沒有了:原來「真信、真願」就是「發菩提心」。解得多好啊!有真信、有真願,然後「一向專念」,凈宗的行門圓滿具足,沒有一個不往生。

  我們自己好好修學這個法門,我們也勸人修學這個法門。這不是我們自己的意思,有經典、祖師大德給我們做依據、給我們做證明。這是「念佛功深」,下面說:

聽外面人的閑言蜚語不動心,學鍋漏匠准能成就

  【解】以離雜亂之心,

  這個「離」很重要。

  【解】專念一句名號,心口相應,

  心裡頭想著佛,口裡頭念佛的名字;或者心裡頭也想阿彌陀佛四個字,也很好!心裡想著字,口裡念著這個字、念著佛號。

  【解】字字分明,心不離佛,佛不離心,念念相續,無有間斷,如是念佛,名事一心。

  「事一心」,把「見思煩惱」念掉了。怎麼知道念掉了?這裡寫的「心不離佛,佛不離心」,心上真正有佛,沒有妄想、沒有雜念,「念念相續,無有間斷」。

  大勢至菩薩教導我們「都攝六根,凈念相繼」,「都攝六根」是把見色聞聲、六塵境界不放在心上。不是教你不看、不聽。

  下面說「以離雜亂之心,」這個「離」很重要,「專念一句名號,心口相應,」心裡頭想著佛,口裡頭念佛的名字,或者心裏面也想「阿彌陀佛」四個字,也很好,心裡想著字,口裡念著這個字,念著佛號,心口相應,字字分明,心不離佛,佛不離心。

  【解】念念相續,無有間斷,如是念佛,名事一心。

  事一心,把見思煩惱念掉了,怎麼知道念掉了,你看這裡寫的,「心不離佛,佛不離心,」心上真正有佛,沒有妄想,沒有雜念,念念相續,無有間斷,大勢至菩薩教導我們,「都攝六根,凈念相繼」。「都攝六根」是把見色、聞聲、六塵境界不放在心上,不是叫你不看不聽。你能看,你能聽,凡夫把看到聽到都放在心上,這叫錯了,被染污了;看得清楚,聽得明白,不放在心上,沒有染污。心上呢?心上只有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都沒有,這就是事一心。念佛沒有間斷,工作的時候需要用思維,就把佛號放下,認真去工作,工作完畢之後佛號就提起來,這都叫做無有間斷。

  諦閑老和尚教鍋漏匠的方法,我們非常適用,他教鍋漏匠就一句阿彌陀佛,念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就再念,不分晝夜。什麼時候累了,什麼時候休息去,什麼時候休息好了,馬上接著再念。他念三年,預知時至,自在往生,沒有病痛,站著走的。走了之後,這寺廟周邊還有些念佛居士,幫他到觀宗寺去報信,請諦閑法師來幫他辦後事。這一去一來三天,他站三天。站著往生我們聽說過,古來傳記裡頭有記載過,但是往生之後站三天沒聽說過,大概他是第一個人,往生之後還站三天,真難得了!

  鍋漏匠不認識字,一生過著非常辛苦的生活,苦不堪言,他是怕苦,出家念佛,也不知道有這個好處。諦老教他念這一句阿彌陀佛,告訴他一直念下去,將來准有好處。這個人老實,他也不問,反正師父說有好處,大概一定有好處,不問,就老實念。

  如果我們學鍋漏匠,心也是定的,絕不聽外面人的閑言蜚語,你一聽別人的,心就動了亂了,那就毀掉了。鍋漏匠老實,三年不出廟門就像閉關一樣,他那個廟是破廟,沒人住的,是個小廟,鄉村裡頭的,也只幾間房子而已,應該都很破舊,住在那裡僅僅可以遮蔽風雨,一個人修行足已,一句佛號,太方便了,念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接著念,不分晝夜。

  【解】若達此境界,雖不求斷惑,而見思煩惱,自然斷落,

  真的念佛往生的人,念到這個功夫,阿彌陀佛來接引你,一定是先用光照你,佛放光照你,你被佛光注照,你的功夫就提升一倍,所以鳩摩羅什大師翻譯《阿彌陀經》說一心不亂是非常有道理的,梵文原文上沒有這個意思,梵文是原文是一心繫念,不是一心不亂,有人看到一心不亂,覺得這個太難做到,大概我做不到,一心繫念,這就比較好一點,想想我可以做到,實際上做到一心繫念,佛來接引時光一照,就把你提升到一心不亂,所以鳩摩羅什大師沒翻錯,玄奘大師是依照經文,是因上說的,羅什大師是果上講的,往生的時候佛來接引,把你提升一倍就是事一心,玄奘大師翻的本子雖然忠實可靠,可是中國修凈土的,還是念鳩摩羅什的《阿彌陀經》,沒有人念玄奘大師的,這些事實真相我們都要搞清楚,搞明白,見思煩惱自然斷落。

  【解】則從此界之同居穢土,橫生極樂方便有餘凈土。

  見惑斷了生下品中品,思惑要是斷了,上品,這是給我們介紹極樂世界方便有餘土。下面再給我們介紹實報莊嚴土,這是極樂世界無比殊勝的境界。念老介紹的文字長,我節錄的也不少,為什麼?他東西太精彩了。我們還是看他的原文,一百八十七頁倒數第五行.

無論順境、逆境如如不動,這有功夫,就是念佛三昧

  【解】㈢實報莊嚴土。若憶佛念佛,歷歷分明,行住坐卧唯此一念,無第二念,不為貪瞋煩惱諸念之所雜亂,是名事一心。

  這是生方便有餘土的,這個都是勘驗我們自己的功夫,我們自己在現前就能夠估計,我到極樂世界大概是什麼樣的品位,完全看現在的功夫,

  【解】事上即得,理上未徹,屬定門攝,未有慧故。

  智慧沒開,他是屬於念佛三昧。念佛三昧功夫淺深也是千差萬別,我們重要的,是要把我們念佛三昧的功夫不斷向上提升。在什麼地方見功夫?就是六根在六塵境界上,見色、聞聲,看到外面境界會不會起心動念、會不會對外面境界生起貪著。會起心動念,沒有貪著,這功夫就不錯了,順境沒有貪著,逆境沒有怨恨。如果是不好的境界,別人毀謗你,別人侮辱你,別人陷害你,你聽到了、你看到了,心裡生怨恨,你就被境界轉了,你生煩惱了。

  喜怒哀樂都是煩惱,中國人講七情五欲,接觸境界會生七情五欲就錯了,能不生七情五欲,這就有了一點功夫了。功夫深厚的人,無論什麼境界,順境、逆境如如不動,不為境界所轉,不受境界的干擾,這個人有功夫,這就是念佛三昧。

  得念佛三昧時間久了,不但不生煩惱,生智慧。順境生智慧,逆境也生智慧。慧是什麼?照了事實真相。照了事實真相之後,會生起大慈悲心,憐憫那些造罪業的眾生,為什麼看到他們的果報,你不但不怨恨他,你還會發心怎麼樣救他,怎麼樣讓他少受一點苦。

  有人造作重業他自己不知道,造的好像很少,沒有什麼,小事情,但是影響很大。最大的影響無過於斷眾生的法身慧命,你看看造謠生事,念佛的時候勸人要在佛號上加個什麼「天元太保」,這好像很容易、很淺顯,可你把那個人本來是念佛是如法的,現在變得不如法了。本來可以往生凈土的,現在又搞六道輪迴了,這個責任誰負?

  斷人法身慧命比殺他的身命的罪還要重,為什麼?人身難得,佛法難聞。他得人身、聞到正法,你把他改變走邪道,這叫迷惑顛倒,自己迷了還害別人,所以生智慧就能看到前面的果報。如何幫助這個人回頭,這是功德事情。

  什麼叫老實?什麼叫聽話?遵循經典上的教誨就是老實、就是聽話。自己自作聰明要想一套方法,那是錯誤的,那是決定不許可的,所以「依法不依人,依義不依語」。經典五種翻譯不一樣,三種會集本也不一樣,看它經文的意思,意思一樣,語言文字不一樣沒關係。

  古大德看到《無量壽經》五種原譯本,裡面有很大的差別,所以判斷,這些本子都是從梵文本傳到中國來的。最明顯的願文,五個本子裡頭,有兩個本子四十八願,有兩個本子二十四願,有一個本子三十六願。這就是說明,翻譯決定不能翻成這樣的,這太明顯了;而且是這部經裡頭最重要的經文。所以古大德說,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講《無量壽經》,至少講過三遍,這三遍都被記錄下來了,所以才有這樣的差別,那麼會集就有必要了。

  會集不能加自己的意思,要把四十八願、二十四願、三十六願合起來看,有相同的、不相同的,相同的三個本子取一個本子,另外兩個本子不取它;不相同的,那個地方不相同再加上來,要做成一個完整的本子。

  要知道世尊當年講經,時間不一樣,聽眾不一樣,處所不一樣,環境不一樣,所以他說經的時候就有差別,不是每個話完全相同的,可是意思相同,這就是「依義不依語」。意思相同就可以,語言不同,翻譯文字不同沒關係,最重要經的義理。

  第三個教給我們「依了義不依不了義」。什麼叫「了義」?能幫助我離開六道輪迴,幫助我證果,這是「了義」。我學這個法門我能夠得到,這叫「了義」;我沒有辦法做到,對我就是「不了義」。所以「了義」、「不了義」因人而異,上上根人《華嚴》,《法華》,是「了義」,下下根人一句阿彌陀佛是「了義」。這就是「了義」沒有一定,我們自己心裡要有數,我用這個方法,我一定會成就,這對我就是「了義」。

  第四個,「依智不依識」。「智」是我們今天講理智,「識」就是感情,對人對事對物,對佛法的選擇,都要用理智不要用感情,感情,他學這個我也跟他學,他能成就,我不能成就,這就錯了,他學那個法門能成就,我學這個法門能成就,個人都是了「義」。「四依法」。

  釋迦牟尼佛滅度的時候告訴我們的,還有總的綱領,以誰為師?「以戒為食,以苦為師」。修行人無論在家、出家,要持戒,要不怕苦。苦有什麼好處?出離的心強,不想在這個世界上住,一心嚮往極樂世界。如果這個地方的環境太好了,覺得還不錯,極樂世界我還沒看見,捨不得離開這個地方,那就錯了。所以世尊在世為我們表法,一生沒有道場,過游牧生活;而且日中一食、樹下一宿。樹下只住一晚上,明天換一棵樹,不要以為這個樹很大很陰涼,天天都到這來,你對這裡起了貪心了,捨不得離開了。所以戒律規定只住一晚上,第二天一定要找別的地方去,這就教你什麼?沒有貪戀。

  真正叫人自在隨緣,做出最好的典範,衣服只有三衣。在印度,印度屬於熱帶,三衣足夠了,晚上三衣可以當被子蓋,有一個具,叫尼師檀,那個就是墊被,墊在下面的,這麼簡單。

  印光大師是現代人,知道現代人的體力比不上從前人。佛陀在世都能夠露宿,在野外過日子,那個身叫金剛不壞身,我們現在要學他,晚上到樹下去坐一晚上,第二天就加護病房了,體力不許可,做不到,不能學。那怎麼辦?我年輕的時候想到,住小帳篷;學校念書的時候,童子軍小帳篷,那個小帳篷可以遮蔽風雨,還可以常住,養成習慣了,能適應了,身體一定能健康。我們相信有三寶威神加持,問題是你要有真信、真正發願,得佛力加持,過這樣的生活,對這個世間沒有留戀,出離的心很強,念念都想往生極樂世界,這個就是道心強,世間名聞利養,五欲六塵,念頭全沒有了。我們跟世間人走兩條路,他們走六道輪迴,我們走西方極樂世界。

推薦閱讀:

凈空法師:為什麼法供養有這麼大的功德?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疏-第13集 凈空法師講解
凈空法師講經菁華錄
大乘教用什麼安心?(凈空老法師開示)
《太上感應篇》講解九(凈空法師主講)

TAG:方法 | 發明 | 凈空法師 | 法師 | 國內 | 凈空 | 許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