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龍心語——頸椎病的治療心得
頸椎因其上承頭顱下接軀幹是人體的一大樞紐,以前頸椎病只有中老年人才會患此病症,現在由於生活習性的改變,很多十多歲的學生亦患上此病。此病在現在已經高居軟組織疾病中的榜首。其原因亦是現在玩電腦、手機和開車的比以前多得多,還有就是現在很多人工作緊張,長期伏案,長時間的坐多動少,導致頸肩肌群過度疲勞所致。頸椎病其輕微的表現為頸項部酸疼不適,活動不靈活。嚴重的會出現頭暈眼花,心悸氣短。勁項強直,上肢麻木。甚至會出現雙下肢無力,行走不穩,二腳麻木,行走時如踏棉花的感覺。更為嚴重者四肢癱瘓。因多數起病輕微可以自行緩解,故而在早期大都不會被人們所重視,只有當此病發展到不可逆轉時才會引起患者的重視。頸椎病現在大都分為頸型、椎動脈型、神經根型、交感神經型、脊髓型和食道型六個證型。我認為所謂的頸椎病分型其實並無多大的臨床意義可言,因為臨床中隨時可以發現其癥狀大都是混合的,很少有按頸椎病分型而獨立存在的一個症候群。我也不想過多的把頸椎病複雜化,就按所謂的分型來談談我對頸椎病的一些認識。食道型我至今還沒有接觸過,脊髓型接觸不多,頸型頸椎病是臨床中最為普遍的情況,一般表現為脖子發緊、發僵,一般的推拿理療即可解決問題,在此我不多述。這裡我想談談我們臨床中患者來就診最主要的三個證型,神經根型、椎動脈型和交感神經型這三個證型的治療體會。
一、神經根型 神經根型頸椎病大家都知道其主要表現是,頸項部的疼痛伴隨上肢的疼痛、麻木或者上肢的無力。而臨床中亦有部分患者表現的不是上肢的疼痛或麻木,而是頭部或者顏面部的疼痛或者麻木。臨床中亦有很多患者頭面部疼痛或麻木亦是通過調理頸椎而愈。也就是說以頸項的疼痛伴隨有神經壓迫癥狀的這種情況都屬於神經根型頸椎病。 臨床中三叉神經痛,面神經麻痹,神經性頭疼者都是單獨立了這麼一些病名,而我在臨床中發現此類疾病都和頸椎有很大的關係,特別是頸椎的寰樞關節錯縫中最容易出現類似情況。寰樞關節錯縫臨床發現其可以引起很多癥狀如頭痛、頭暈、顏面麻痹、心悸、嘔吐等等。可以說寰樞關節的錯縫可以涵蓋整個頸椎病的分型之中,這裡我以我自己臨床的一些醫案來講一下關於寰樞關節的錯縫導致神經受壓的情況。 在2005年年初,具體哪一個月我記不太清楚了,好像是3月份吧。那時我剛到青白江不久。我們院長有一個朋友,姓張,女,50歲,因左側顏面部麻木半年,曾在成都多家醫院醫治無效。當時這個患者是來看望我們院長的,當其知道此事後把我叫到她的辦公室,讓我幫她看看。當然當時院長有兩個目的,第一是看看我到底有沒有本事,第二也是希望我能夠幫她解決朋友的問題。那時因為我初到青白江,很多病人對我不了解,當時病人不多,院長也不了解我的技術到底如何。我檢查了一下患者,發現其頸項特別僵硬,樞椎明顯向左側偏移。當即我心中立即明了,此時寰樞關節錯位壓迫左側的面神經所致,治療只要調整好寰樞椎即可。我對患者詳細講解了一下情況,當時患者立即認同了我的見解,說其以前的醫生均是按面神經麻痹來治療的,用的大都是營養神經類的藥物,他們都沒有考慮過頸椎的問題。當時給這個患者拍了一個頸椎的X片,頸椎除了寰樞椎沒有增生,其它各椎體均明顯的骨刺形成,而且各椎間孔均明顯變得狹窄。系年輕時從事財務,後從政伏案工作一生所致。且X片示樞椎明顯向左偏移。於是我用手法慢慢放鬆她的頸部肌群,然後調理寰樞椎。因為當時她的頸部肌群非常僵硬,不能一次複位,我是多次逐漸調正的,在調理關節的同時我配合外敷軟堅散結的中藥,目的亦是幫助頸部肌群的松解,隨著她關節位置的改變,顏面部的麻木也是一天一天的得到緩解。當時前後治療了十來天才將她的錯位完全復正,顏面部的麻木也隨之消失。這個患者的治療讓院長對我刮目相看,而且後來這個患者成了我的朋友,她介紹了不少她的好友前來我處治療,可以說我在青白江的立足於她有非常大的關係。 2012年4月的一天早晨,一個男性患者,姓劉,43歲,因頸部疼痛伴隨前額疼痛4天,曾在某醫院骨傷科治療3天無效,經人介紹前來我處求治。其自述覺得左側頭枕部有一根筋直接牽扯到左側眼眶,一陣一陣的抽掣性疼痛,讓患者苦不堪言。我查其頸部僵硬,以頭枕部為甚,且可以觸摸到樞椎輕度向左側偏移。當即予手法調整寰樞關節,一次複位,患者當即感覺疼痛消失。 2012年6月份有一個女患者,38歲,其是右側太陽太陽穴上面一寸許的地方牽掣右側頭枕部疼痛1天,檢查是樞椎向右側輕度偏移,亦是調理寰樞關節一次而愈。 臨床類似案例很多,我舉以上幾個案例亦是說明,在頸椎病的治療中,寰樞椎的重要性不容忽視,其錯位很容易壓迫枕大、枕小神經、耳大神經和第三枕神經,而引起枕、頸部疼痛。如壓迫第二頸髓處的脊髓束,刺激三叉神經脊髓束,則可以引起前額、眼眶﹑太陽穴疼痛。臨床治病千萬不能見頭部疼痛或者麻木就只是在頭部尋找問題,可以在頸項部去尋找導致頭部疼痛或麻木的根結之處。這裡我也談談我調理寰樞椎錯位的方法,以左側為例說明。我都是坐位調理,左肘曲屈托住患者的下頜,右手托住頭枕部,兩手肘同時用力,向上徐徐牽拉頸部。目的是緩解關節囊的痙攣。然後再緩慢的前屈、後伸頸部。再將右手拇指移到樞椎左側棘突的前沿,左肘將頭部右旋到最大位置,並用左手扶著頭部使頭向左側偏斜,同時右拇指向後推頂樞椎棘突即可複位。臨床中有的患者可以一次複位,而有的病程較長者我的意見是先放鬆頸部肌群,不要急於求成,在頸部肌群沒有得到很好的放鬆情況下去尋求一次性複位往往會適得其反,甚至有的患者會當場暈厥。在網上我經常看到有的醫生為了誇大其治療效果,說通過正脊一次就將人家幾年,甚至十年,幾十年的病治療好了,我認為這是不可信亦是不可取的,對於陳年舊病一定要緩慢圖之。
在教材中一般都是說頸椎病神經受壓的原因分為兩種,一種是增生所致,一種就是頸椎的椎間盤突出壓迫神經所致。而臨床中很多頸部疼痛伴上肢疼痛或者麻木的患者檢查並沒有頸椎椎間盤的問題,也沒有增生。也有很多患者體檢時有增生或者頸椎椎間盤突出而沒有任何不適的癥狀。這是為什麼呢?其原因就是頸椎椎體兩側均有滑膜關節的保護,而頸椎椎體的結構亦是椎體平面下凹,即使有輕微的突出亦壓迫不了神經或者刺激其周圍的組織。而增生等退行性改變亦是人體本身的一種代償性改變,其有維持和穩定椎體內外平衡的作用。臨床中均可發現患者癥狀減輕或消失後其增生的骨贅依然存在。故而我認為椎間盤突出與骨質的增生並不是引起患者疼痛或者麻木的罪魁禍首。那麼什麼情況才會導致癥狀呢?其主要原因是頸椎的椎體失穩和周圍組織增生肥厚,肌肉韌帶的痙攣才會導致神經受壓。頸椎的椎體失穩主要就表現在小關節的錯縫上面,前面我講了關於寰樞椎錯縫可以導致頭部或者顏面部的疼痛或者麻木,頸椎的其他椎體的小關節都有可能錯縫。在頸椎病的神經根型中,錯縫是相當普遍的一個問題,而所謂的頸椎椎間盤突出導致神經受壓的情況並不多見。那麼這個頸椎的錯縫怎麼去診斷呢?我談談我自己的一點臨床體會,檢查時患者取座位,醫生一手托住患者的下頜,另一手用拇指由上向下按序觸摸每一個頸椎椎體的棘突,因為頸椎2---6的棘突多有分叉,其叉溝就是棘突的頂點,如果關節有錯縫,則錯縫椎體的棘突一定會偏歪而離開中心的那條軸線。可以明顯發現患椎的棘突頂線向一側高凸隆起,凸隆側的組織可以明顯感受到僵硬。而且偏歪的椎體棘突上的棘上韌帶一定有明顯的壓痛,患者頸部活動受限,向棘突偏歪的一側活動轉頭或者後仰頭部疼痛明顯加重,有的活動時可以感受到明顯的神經壓迫癥狀。大家都知道頸1--2的神經向上行走,頸3--4神經向兩側橫行,頸5----8神經是向下行走的,那麼其不同節段的椎體錯縫,則其癥狀表現均會有所不同,臨床可以通過其相應的臨床表現在對應的節段去尋找原因。錯縫的關節通過手法調理後臨床癥狀多可立即減輕或消失。
在前面我談了頸椎病的一大特點是錯縫的問題,因為錯縫壓迫神經 而出現相應節斷神經支配區域出現癥狀。而臨床中有很大一部分患者其臨床表現並不是按神經的走向分布癥狀,可以說是按三條力線來分布的疼痛或者麻木,按神經支配區域治療的方法在教材和網路的一些資料里比比皆是,在此我就不再多述。我只想根據我自己臨床的一點體會,談談我自己的一些治療理路,這個理路是什麼呢?我以前的帖子里曾經提到過我認為十二經筋就是人體的十二條力線,而通過臨床體會我再次深刻的體會到人體有很多的力線,今天我想談談關於頸椎病的幾個力線問題,在這幾條力線上可以尋到明顯的壓痛與筋結,通過點按揉撥或者針刺這些地方,頸椎病的很多癥狀都會的到相應的改善,有的癥狀可以理立即得到緩解或者消失。 在頸椎病中,有一部分患者除了頸部的疼痛以外,還伴隨從肩部後側、上肢的後外側至手的小指一線疼痛或者麻木,這類病人臨床很普遍,其雙臂前伸如騎車的姿勢或者上肢上舉是則上肢後側一線疼痛或者麻木比較明顯,而上肢自然下垂時則無明顯癥狀。治療這類病人很多醫生都在頸部的相應節斷去找問題,有牽引推拿頸部的,或者針刺等等方法。因為有上肢的麻木呀,很多醫生想當然的都認為是頸部的問題,以前我也是這麼想的,而當在頸部治療效果不佳時就激發了我的一些思考,其沒有效果的原因在哪裡呢?明明患者頸部疼痛伴隨有上肢的麻木與疼痛的啊?不是頸椎的問題又是什麼呢?2006年4月的一天,一次偶然的機會讓我發現了一個治療這類疾病的竅門。一次我在給患者講解肩部鍛煉上舉的方法時我給患者做雙手上舉的姿勢示範,要求患者感覺自己在托一個重物,要將這個重物穩穩的舉上頭部,用雙手的雙掌像平托重物一樣,要求掌根持續向上發力用力,雙肘向上伸直,並鎮定一定的時間。其本來目的是要求患者通過這個方法治療肩部的部分粘連的,而在示範的過程中我突然感覺由小指、上肢外側、崗下肌、肩胛骨內下1/3一線明顯感覺到一根筋緊繃著,當時自己心頭一樂,這不就是頸椎病上肢後側疼痛的一個力線嗎,當時手頭正好有一個這類情況的患者,治療了十多天效果不太理想。於是我就按當時在我身體出現的這條線去尋找疼痛點,果然在患者崗下肌外沿近肩處和肩胛骨內下1/3處肩胛骨內側均有一個條索壯的硬性筋結,而且患者的崗下肌肌張力明顯高於其他地方,這個患者我重點揉撥了這兩個筋結點和崗下肌,患者上肢後側的麻木當即感覺減輕,後如法治療了幾次上肢後側至小指麻木的癥狀就消失了。通過這次治療後我每當遇到這裡病人均發現在崗下肌內外側均可發現筋結,彈撥這些筋結和揉按放鬆崗下肌則患者的癥狀均可得到改善,我治療這類疾病的效果也由此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也由此總結了一條從肩部後側、上肢的後外側至手的小指一線疼痛或者麻木的情況與崗下肌有直接的關係,而與頸椎本身則沒有太大的關係,當然有的患者也是頸椎本身的問題,相比之下崗下肌的問題比頸椎多的多。細思其原理是患者在上肢抱胸位或者上肢上舉位時崗下肌、小圓肌收縮痙攣壓迫臂外側下皮神經所致吧,治療崗下肌就是解決了臂外側下皮神經的壓迫。
在所謂的神經根型頸椎病中,有一部分患者除了頸部的疼痛以外,還伴隨從肩胛骨內上角、崗上肌、肩峰中點、上肢外側正中一線至手的食指,中指、無名指疼痛或者麻木,這類病人臨床也很普遍;而其與我前面描述的沿上肢後外側至手小指一線不同的是,這類患者是手臂下垂時疼痛或麻木加重,而上舉手臂麻木或疼痛反而減輕或者消失。這類患者我發現其在肩胛骨內上角處亦有明顯的筋結點,崗上肌中點亦有明顯的壓痛或者有筋結點,肩顒、手三里均可有疼痛點或者筋結點,治療此類情況我重點亦是選用這幾個點進行彈撥。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頭枕部、肩井、肱骨結節間溝、上肢前外側至手拇指、食指一線疼痛或者麻木,亦是上肢下垂時疼痛或麻木加重。這類情況我亦是在這一線選疼痛點或者筋結點進行撥筋治療。 在神經根型頸椎病的治療中我除了撥筋或者針刺以外,大多配合外敷溫經散寒的中藥,有的亦配合內服中藥治療,疼痛為主者以葛根湯為主化裁,麻木為主者以黃芪桂枝五物湯化裁。
二、交感神經型
接下來我想談談我治療交感神經型頸椎病的治療心得,這類疾病是臨床中比較複雜的一個症候群,其除了頸部的癥狀以外還伴隨有交感神經功能紊亂的情況,而且這個交感神經型頸椎病的表現有的表現為興奮癥狀,有的表現為交感神經的抑制癥狀。治療這類情況我也是近兩年才有所進展的,在早年我覺得頸椎病最不好治療的就是這個交感神經型的頸椎病。記得剛來青白江時有一個姓劉的女患者,60多歲,是一個退休教師,她的表現就是頸項部疼痛,陣發性的眩暈、心悸。有時坐著或者走在路上就突然感覺天旋地轉,眩暈予撲。而且她經常覺得自己很不幸,總覺得很多事情都不如意,好像很多人都在針對她一樣。檢查除了頸3/4、4/5椎間盤有突出外,均沒有查出是什麼問題,當時我的立場這個患者就是一個交感神經型的頸椎病,而我治療效果反反覆復,始終得不到更本的解決。後來多處檢查,在華西醫大診斷為憂慮症。作為一個醫生沒有解決患者的疾苦,其明明就是一個頸椎的問題(當時在我眼裡就是這個觀點),而看著她每天去服著抗憂慮的藥物,這個患者的情況給了我很大的刺激。在此之前我一直注重手法和藥物外敷這種外治的方法,通過這個案例後我開始反思自己的不足,曾在心理、性理等方面去研究過治療的方法,而始終沒有得到解決的辦法。後來開始認真學習中醫的傳統經典,在中醫古籍中尋求內治之法。通過學習《傷寒論》與《金匱要略》後開始運用經方配合治療,慢慢的我亦摸索出一套治療交感神經型頸椎病的治療方法。 這個經驗來至於《金匱要略》的痰飲篇,其中有一句話叫做」心下有痰飲,背寒如掌大。「而交感神經型頸椎病我臨床發現其有一個典型的體征就是自覺後背發緊或者有寒冷的感覺,而且這個發緊的面積就在雙肩胛骨內側這巴掌大的一塊地方。當我閱讀了這一句話後刻意的每一個交感神經型頸椎病的都重點檢查雙肩胛骨內側,發現基本上每一患者在這個區域都有緊滯感或者在這個區域可以摸到明顯的壓痛點。通過點按這一區域的壓痛點,患者心悸胸悶的感覺就會立馬減輕。點按背部治療心悸胸悶的方法我在「胸悶咳喘背部求」的帖子中曾經描述過,這裡不再多述。還有就是治療這類疾病我臨床運用最多的就是風池上這兩個點,這兩個點我在「頭疼頭暈風池上」的帖子中已經描述,也不多述了。 我臨床中除了撥筋和外敷中藥以外開始配合內服中藥來治療此類疾病,我的基礎方就是茯苓白朮桂枝幹薑湯,有時配合澤瀉湯,有時配合麻黃附子細辛湯、有的配伍真武湯。我為什麼以茯苓白朮桂枝幹薑湯為打底的方子呢?通過對於經典的學習,我認為交感神經型頸椎病的主要問題就是一個脾虛的問題,脾虛則不能運化精氣以上奉頭顱則眩暈,耳鳴。頭是什麼?頭是諸陽之會,是清陽之府啊,大多數的人都會認為這個諸陽之會講的是陽經聚集於頭部,而我認為不只這麼簡單,為什麼呢?學中醫的都知道有一句話叫做」五臟六腑之精氣皆上注於目「,目在什麼位置呢?頭顱。在《內經。衛氣行》中提到當人早上從睡眠中醒來眼睛睜開後衛氣就通過眼睛的不同部位向下運行,也就是陽氣開始向下輸布。這個陽氣哪裡來?我認為從頭部來的,是五臟六腑的精氣上奉於頭部轉化而來的。在大自然中太陽亦是高高在上,土地上的萬物亦是靠太陽的熱氣下達溫眴而生長的。那麼脾虛則精氣不能正常運輸上奉就會出現」腦為之不滿,耳為之苦鳴,頭為之苦傾,目為之眩。「的眩暈耳鳴現象。並伴隨有睡眠欠佳、記憶力減退、注意力不易集中、視物不清等臨床表現。脾虛則精氣不能正常上奉那麼濁氣就會上沖,濁氣淩心則心悸胸悶,心率時快時慢等表現。亦可有嘔吐的表現。上沖之濁氣鬱閉下達之陽氣則會出現烘熱汗出的表現。且脾主思慮,中醫認為思慮過度則傷脾,那麼脾虛則會加重患者的思慮,故而有憂慮的這些表現出現。故而我的觀點就是治療交感神經型頸椎病就從脾虛出發,脾虛是本。在治療中眩暈典型的我的經驗是茯苓白朮桂枝幹薑湯配合澤瀉湯治療。耳鳴典型的配合麻黃附子細辛湯治療。 在我的「玄武苓澤療眩暈」的帖子中記錄了幾個類似的醫案,這幾個患者都是交感神經型的頸椎病,「頸源性耳鳴」那個醫案的患者也是屬於交感神經型頸椎病,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看。這裡我主要是將治療交感神經型頸椎病的一些心得體會,醫案就不過多的描述了,治療都是大同小異。三、椎動脈型
椎動脈型頸椎病的癥狀與交感神經型頸椎病有很多相似之處,均有頭疼、頭暈、耳鳴等癥狀,其典型癥狀亦是眩暈;而我的觀點是椎動脈型頸椎病和交感神經型頸椎病所致的眩暈是不同的,其椎動脈型的體征以體位性眩暈為主,也就是患者平時只是感覺輕微頭昏,當頸部轉動到一定位置即可突發眩暈或者眩暈加重,甚至有的患者會突發猝倒,也就是突然感覺大腦一片空白,雙下肢突然失控而倒地,很快會恢復正常。而交感神經型頸椎病以自發性眩暈為主。椎動脈型頸椎病的主因是椎動脈受到刺激而痙攣,進一步導致大腦供血不足而引發相應的癥狀,而我的觀點是其導致椎動脈痙攣的原因有兩點,一是頸椎的椎體不穩,以寰樞椎的關節不穩為多見。其二是頸部肌肉痙攣收縮壓迫椎動脈所致,這種情況臨床以胸鎖乳突肌最為多見。 從事臨床之初,對於頸椎病我覺得最難醫治的就是關於眩暈一類,因為那時對於頸部的治療就是單純的推拿配合外敷藥,沒有考慮過椎間小關節錯縫的問題,那個時候自己的理論都來源於教材,而當時的教材提到的都是椎體的增生或者頸椎間盤突出刺激椎動脈所致。常規的治療效果平平,很不理想。直到我認識南宮門的陳友權師父,那是2000年的時候,當時我在四川枝華骨病骨傷中醫藥研究所(當時叫七八四骨科研究所)工作和學習時,有一個資陽市一個職業技校的校長因為右股骨頸骨折在我們醫院治療,當時我是他的主管醫生。這個校長的一個朋友請來了陳友權老師私下幫他看看,陳友權老師看了他的病情後在患者家屬的帶領下找我要求看看患者的片子,我當時只是把他當做患者的同事(患者家屬說是學校的同事),我詳細的給陳老師講解了一下患者當時的情況和後期的預後情況。老師當時聽了感覺非常滿意。他覺得和我很有緣分,私下給那個校長講,要求我給他做徒弟。他的目的是將其的醫術傳下去,這也是陳老師的師父我的師爺的遺言,不能在他這一帶失傳。因為這個患者我與陳老師結緣,在後來的幾年時間我每一個月都要到陳老師那裡去學習一兩次。陳老師治療頸椎病和腰椎間盤突出都是一套手法,這個手法很獨特,我們平時的推拿都是由上至下,而他這套手法都是由下向上點按的,他的力度很強,可以將患者的每一個椎體都按的啪啪作響,手法的時間很短,只有三五分鐘。就是點穴和推脊柱兩側為主。頸椎病和腰椎間盤突出效果都非常明顯。當時老師傳我這套手法時並沒有給我講解為什麼,我問他手法的機理他都是一句話「自己悟」。每一次去我都是給他講我悟到的一些情況,他都是要我繼續悟。一悟就是幾年,每一次感悟均有不同,通過自己的臨床感悟也慢慢的體會到了手法的精妙所在。老師治療頸椎病都要由頸椎兩側沿夾脊穴向上推按至頭枕部,並端提頸椎(雙手拇指頂風池部位),很多眩暈的患者均可當即減輕。由老師的啟示我才開始對寰樞椎重視起來。知道眩暈很大一部分都是由於寰樞椎錯縫所致,此類患者只要手法調正寰樞椎,患者的眩暈大多當即就可以緩解或者消失。 而臨床中慢慢的又發現很多眩暈調正了寰樞椎後還是不能解決問題,這部分患者也不在少數。陳老師的那套方法也解決不了問題。我平時有一個習慣,就是每個月都要買一兩本書看,2004年在一本書上看到手推「橋弓」可以防止高血壓,而導致眩暈的一個因素就是高血壓的問題,雖然頸椎病的眩暈大多血壓都不會很高。但這個方法給了我一個啟示,也由此讓我認識到胸鎖乳突肌的重要性。這個「橋弓」是頸部翳風(耳垂後下緣的凹陷)至缺盆(鎖骨上窩中央)的連線。用此橋弓降壓就是由上至下緩慢的推。我臨床發現頸椎病有眩暈的患者其中有一部分就是在胸鎖乳突肌的上沿接近翳風穴約三橫指這一段僵硬,以近乳突處最為明顯。臨床通過輕柔的撥按這個部位有很大一部分患者的眩暈均可立即減輕,此處手法要輕柔,不可用蠻力,否則會適得其反。 在椎動脈型頸椎病中,有一部分患者就是覺得頭部昏沉,頸項頭枕部僵硬,平時感覺心累,稍稍活動即感覺氣喘吁吁;且此類患者多畏寒肢冷,有的患者血壓較低。此類患者單純手法或者外敷中藥治療效果就不是很好。其雖然有頸部的癥狀,屬於頸椎病中椎動脈的這個證型,但按常規的頸椎病來治療效果都不是很理想。這是為什麼呢?椎動脈型頸椎病是頸部癥狀伴隨大腦供血不足,這類情況也是頭部供血不足,但其不同於椎動脈受到刺激變窄所致,椎動脈變窄的情況只要解決了導致變窄的問題就可以了。而此類情況是血液在動脈中本身的動力不足所致,這種情況動脈沒有受到刺激壓迫故而頸部推拿或者外敷藥效果並不理想。治療此類情況就要從它的源頭出發,補充血液的動力才是治療的關鍵。這類患者的治療就要以內服中藥為主,此類患者從中醫的角度來看我的觀點是陽氣虛衰,中氣不足所致,治療當以溫陽補氣為主。我臨床治療此類情況多以補中益氣湯為基礎方,陽虛癥狀典型者則加入乾薑甘草湯或者四逆湯。效果均比較理想。 下面試舉幾個案例: 案一、張某,男。42歲。2012年4月3日因頭部暈眩,動則加重兩天來診。患者於2012年4月2日晨起即感頸項僵硬疼痛,並感頭部暈眩。曾找內科醫生開藥內服(用藥不詳)效果不理想,來診時頭部被動向右側偏屈,當頭部稍向向左側活動則感眩暈加重,並感噁心欲吐。查左側樞輕度向左側偏移,予頸部常規放鬆後,手法調正錯縫的寰樞椎,患者當即感覺眩暈消失。再予外敷溫經散寒的中藥。一次而愈。 案二、患者劉某,女,56歲。因頸項僵痛伴頭部暈眩兩月於2011年9月23日來診。查頸部活動尚可,雙側斜方肌輕微僵硬,而雙側的胸鎖乳突肌近乳突三橫指處均明顯僵硬,壓痛明顯。頸部左右活動幅度加大則感眩暈加重。於重點揉撥雙側胸鎖乳突肌上緣,配合外敷軟體散結的中藥,五次癥狀消失。 案三、向某,男,73歲,因頸部不適,頭部昏沉兩月,曾在某醫院理療針推等治療一月余沒有明顯效果,經朋友介紹於2012年6月5日來診,來診時患者頸項僵急,心累,全身疲乏,自覺四肢發涼,CT片示:C3/4.C4/5。C5/6椎間盤突出。面白神疲,舌淡苔白,脈弱。此乃陽氣虛衰,中氣不運所致。內服中藥為主,配合外敷溫經散寒的中藥。處方: 生黃芪60g 當歸12g 炙甘草15g 白朮20g 乾薑20g 党參20g 升麻10g 仙鶴草30g 雞血藤60g 廣木香15g 治療半月而愈。 另外需要說明的就是,在頸椎病的治療中,很多醫生都要選擇頸部的牽引作為頸椎病的治療項目之一,我認為頸部牽引在頸椎病的治療中,只有神經根型是其牽引的適應症,其他的證型都不適合牽引治療。特別是椎動脈型的頸椎病,牽引是最不適合的,很多椎動脈型患者頸部牽引當即就會加重眩暈,這是臨床很普遍的一個現象,其原因是牽引加重了椎動脈的痙攣所致。
http://bbs.hx317.com/?36686
推薦閱讀:
※手腳癬、手腳頑固性瘙癢、腳氣的特效治療方法
※艾灸治療寶寶腹脹鬧夜及腹瀉 | 灸聊
※強化他汀治療,預防卒中複發
※穴位推拿輕鬆治療頸椎病有奇效
※【轉載】治療灰指甲的鳳仙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