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館藏大系]故宮博物院繪畫之明代篇(一)

周之冕百花圖卷 (圖片點擊高清大圖)

《百花圖》卷,明,周之冕作,紙本,墨筆,縱31.5cm,橫706cm。  是圖有作者自識:「萬曆壬寅(1602年)秋日寫,汝南周之冕。」系周之冕的晚年之作。該圖勾畫了四季花卉,其中木本花卉多為折枝。畫家將吳派的寫意山水筆墨轉化為花鳥畫的造型語言,形成了勾花點葉派。畫家以寫意的手法勾寫或塗抹出花葉、枝幹,隨意之中透露著明快和清雅,反映出文人畫家淡泊不羈的胸臆。  清《石渠寶笈·三編》著錄。撰稿人:餘輝

故宮博物院

本主題由 客戶服務中心 於 2015-5-13 13:47 移動

收藏8

回復

舉報TOP↑

編輯部

503

主題

3萬

積分

頂級專家

在線時間
3209 小時
威望
30585
註冊時間
2007-6-24
積分
33794
好友
27
帖子
10225
UID
70899
  • 加好友
  • 發消息
  • 2#

    發表於 2014-6-24 15:42|只看該作者分享到

    沈周滄州趣圖卷(圖片點擊高清大圖)

    《滄州趣圖》卷,明,沈周作,紙本,設色,縱30.1cm,橫400.2cm。  引首柳楷題「滄州趣」三字。後紙自識:「以水墨求山水,形似董巨尚矣。董巨於山水,若倉扁之用藥,蓋得其性而後求其形,則無不易矣。今之人皆號曰:"我學董巨",是求董巨而遺山水。予此卷又非敢夢董巨者也。後學沈周志」引首鈐「煮石亭」印,款下鈐「啟南」、「石田」二印。  此圖所繪滄州為明代屬直隸河洵府的滄州,地處北方,沈周未曾到過,他只是表現山川之性和趣,故圖名「滄州趣」。畫面作平遠布局,主要擷取江南水鄉的景緻,山丘逶迤,水面浩渺,坡岸伸展,雜樹成林,一派南方山川秀麗風光。同時又融入了北方山巒雄闊之勢,積疊的山石多尖峻的稜角,顯得堅硬凝重,坡岸、平台亦轉折尖直,稜角分明,其質地多呈北方石山的特徵,無疑增添了山川的雄健宏闊氣勢。畫法亦源自董巨,運用善於表現江南山水的披麻皴、點苔、圓潤中鋒和水墨渲染等技法,然運筆於中鋒中時見外筆、側鋒,轉折粗重,平台輪廓多整飭線條,細勁有力;披麻皴也變為研拂式的短筆皴,率意凝重;點苔亦墨深筆厚,圓橫交錯。總體筆墨形式剛柔相濟,蒼中帶秀,既具董巨的秀潤之韻,又呈較強的硬度和力感,恰當地表現了沈周心目中的滄州之趣。  後紙自題是對本圖藝術表現的很好的註腳。意即作為文人畫家所崇尚的前賢董源、巨然,描繪自然山水猶如名醫倉扁用藥,是先了解本性,後求其形狀,於是無往而不易,必深得山水之真性情。倘一味摹仿董巨的筆墨形式,則僅得董巨之外表形貌,自然山水的真性情卻喪失了,所謂「求董巨而遺山水」。沈周創作此畫,即從表現自身所熟悉的自然山水出發,並著重揭示其本性和真趣,在此前提下才靈活運用董巨的筆墨,故雖自謂「予此卷又非敢夢董巨者也」,實則卻深悟了董巨山水之妙並得其遺意。可見沈周對「師法古人」和「師法自然」兩者的認識是相當辯證的,也是他卓然有成的原因之一。 撰稿人:單國強

    回復

    舉報TOP↑

    編輯部

    503

    主題

    3萬

    積分

    頂級專家

    在線時間
    3209 小時
    威望
    30585
    註冊時間
    2007-6-24
    積分
    33794
    好友
    27
    帖子
    10225
    UID
    70899
  • 加好友
  • 發消息
  • 3#

    發表於 2014-6-24 15:47|只看該作者分享到

    崔子忠藏雲圖軸

      《藏雲圖》軸,明,崔子忠作,絹本,設色,縱189cm,橫50.2cm。  此圖取材於唐代大詩人李白的故事。相傳李白居地肺山時,曾以瓶瓿貯存山中的濃雲帶回居所,散之卧內,得以「日飲清泉卧白雲」。圖中李白端坐四輪車上,初入深山,仰望山間蓊蓊鬱郁的濃雲似行似駐,變幻無端,面帶訝異又若有所思。二童子分立左右,一人搭繩牽車,一人荷杖引導。山石樹木皆用暗色,藉以反襯畫面中部大面積的白雲。同時,又巧妙地借用水紋的畫法以細線勾出波紋,或疏或密,表現出雲霧強烈的流動性,以及「晴則如絮,幻則如人,行出足下,坐生袖中,旅行者不見前後」的種種變化。山石層疊而上,似方似圓,造型怪異;遠山屈曲,如筍向天;老樹虯勁盤旋,迥異凡塵,給人以靜寂神秘之感。人物雖極小,卻置於畫幅最為顯著的視點,並施以純凈鮮明的藍、白、黑亮色,與背景的濃雲暗樹對比強烈,醒目而突出,體現出作者的匠心。崔子忠的繪畫,熱衷神仙、道釋題材,此幅描繪被人們稱為「詩仙」的李白,且使其置身於雲出霧沒、超然出塵的神山仙境之中,在尊頌先賢的同時,也寄託了畫家自己對現實世界的不滿和對隱逸出世的嚮往和追求。 撰稿人:傅東光

    回復

    舉報TOP↑

    編輯部

    503

    主題

    3萬

    積分

    頂級專家

    在線時間
    3209 小時
    威望
    30585
    註冊時間
    2007-6-24
    積分
    33794
    好友
    27
    帖子
    10225
    UID
    70899
  • 加好友
  • 發消息
  • 4#

    發表於 2014-6-24 15:54|只看該作者分享到

    董其昌高逸圖軸

      《高逸圖》軸,明,董其昌作,紙本,墨筆,縱89.5cm,橫51.6cm。  明萬曆四十四年(1616年)三月,董其昌正賦閑居家。由於其子與鄉民發生衝突,導致其宅被焚,家資盡喪,此即著名的「民抄董宦」事件。董其昌被迫避禍他鄉,惶惶往來於吳興、鎮江之間。雖然半年後事態逐漸平息,但董似乎心有餘悸,仍舊頻頻四齣遊歷、訪友。此圖即為第二年董氏去鎮江、太湖間的練湖畔訪其舊友蔣道樞,與蔣氏泛舟荊溪時的即興之作,頗似當年倪瓚棄家隱居太湖時的心境。董其昌此圖採用了倪氏典型的筆墨技法,湖濱兩岸的淺坡及山丘皆以干筆淡墨施以折帶皴,行筆以側鋒為主,筆墨蒼逸,極好地表達出倪畫中蕭散簡遠的意境,同時也反映了作者晚年身歷劫亂後的蒼涼心緒。但作者又非簡單地仿古,近岸數株盤屈虯結的古木就充分體現了作者獨特的藝術創造。董氏畫樹有其獨到的見解,他在《畫禪室隨筆》中寫道:「畫樹之法,須專以轉折為主……如寫字之於轉筆用力,更不可往而不收……但畫一尺樹,更不可令有半寸之直,須筆筆轉去。此秘訣也。」樹過於直,不免枯燥、呆板,有曲折才見變化、生意。觀此圖之樹,確實起到了點醒畫面的作用。近景之樹,不僅是連接兩岸的橋樑,填補了湖面的大片空白,同時也是作者刻意表現的另一主要物象,它們攲側的走勢以及相互之間糾結牽引的姿態,都使冷寂空闊的景色趨於活躍,表現了董其昌多方面的筆墨技巧。 撰稿人:婁瑋

    回復

    舉報TOP↑

    編輯部

    503

    主題

    3萬

    積分

    頂級專家

    在線時間
    3209 小時
    威望
    30585
    註冊時間
    2007-6-24
    積分
    33794
    好友
    27
    帖子
    10225
    UID
    70899
  • 加好友
  • 發消息
  • 5#

    發表於 2014-6-24 15:56|只看該作者分享到

    戴進關山行旅圖軸

      《關山行旅圖》軸,明,戴進作,紙本,設色,縱61.8cm,橫29.7cm。  本幅署款「靜庵」,無年款,從趨於成熟的集大成面貌判斷,當作於戴進晚年的天順年間(1457—1464年)。  作品所取題材和布局均源自北宋李成、郭熙派系。圖繪高遠、深遠的全景山水,主山居中,巍然屹立,高峻雄偉,左右諸景相襯,呈金字塔形的穩定構圖,氣勢宏闊。諸景系連緊密自然,高遠和深遠感主要依仗景色之間的內在聯繫加以體現,如中景布置村落,有坡堤、土路與前景的壘石、松樹、河面、板橋相連,叢林、山道又與遠景的峻岭、城闕相接,由此可由近及遠,從下至上。布景已克服了畫家中年時期欠成熟的痕迹,即藉不自然的樹石堆砌或人為的煙雲安插來製造高和遠,表明戴進晚年已較好地領悟了北宋山水的優長,重視天然布勢,力求真實自然。  畫面展現的生活場景真實生動,富有生機。近處板橋上三驢躑躅而行,兩位行旅者挑擔、背筐後隨,顯出長途跋涉後即將歇息的放鬆狀態。中景村落中幾間簡陋茅屋,諸多人物活動其間,有卸擔詢問的行旅人,有招待客人的店家,有閑坐嬉玩的稚童,還有小狗守立村頭,這些情節真實地傳達出僻遠山村簡樸、平和的生活氣氛。遠景山道上又有拉驢上山者,躬腰挑擔下山者,另顯一番艱辛情狀。環境可居可游,觀者如身臨其境,如北宋郭熙在《林泉高致》中所倡導的:「可行可望,不如可居可游之為得。」  此圖畫法呈集大成面貌。山川體勢取諸家之長,高峻主山近李唐,近處壘石如郭熙,勁直松干仿劉松年,繁密苔點和樹叢又取自盛懋,而且結合得妥帖自然,少中年時的拼湊、失真痕迹,整體氣勢既雄偉又渾厚,既郁茂又清朗,體現出畫家力圖融南北山水特色於一體,集陽剛陰柔於一身的追求。筆墨方面亦不拘一格,根據物象靈活運用。勾皴點染結合,乾濕濃淡交融,中鋒側筆並用,圓潤勁健交替,皴法多樣,有斧劈、披麻、點子諸皴,點葉豐富,有夾葉、點葉、攢針諸法,顯示出富有變化又十分純熟的技藝。此圖堪稱戴進晚年精品。 撰稿人:單國強

    回復

    舉報TOP↑

    編輯部

    503

    主題

    3萬

    積分

    頂級專家

    在線時間
    3209 小時
    威望
    30585
    註冊時間
    2007-6-24
    積分
    33794
    好友
    27
    帖子
    10225
    UID
    70899
  • 加好友
  • 發消息
  • 6#

    發表於 2014-6-24 16:06|只看該作者分享到

    林良灌木集禽圖卷(圖片點擊高清大圖)

    《灌木集禽圖》卷,明,林良作,紙本,淡設色,縱34cm,橫1211.2cm。  本幅署款「東廣林良」,無年款,後紙有元治、金廷標、徐步雲、徐鳴珂諸家題跋。  林良以畫花鳥著稱,主體多屬富野逸之趣的禽鳥,如蒼鷹、蘆雁、寒鴉、麻雀、雉雞、喜鵲等,也喜繪群鳥聚集景象,品類眾多,情態各異,極富自然天趣。這幅長卷即為集禽圖巨構。  面畫開道為三隻麻雀,正展翅飛向叢林,迎面枝頭有翠鳥、黃鸝啁啾,似示歡迎。步入林叢枝杈交錯,白頭翁在枝頭成雙鳴叫,山喜鵲與山鷓引頸對唱,小山雀則靜歇枝上。密林深處展現闊葉灌木和粗勁竹叢,有寒鴉、鶺鴒、麻雀、白頭翁、鵪鶉等,成雙結對地和鳴、嬉玩,追逐其間。接著斜出幾株老松,針葉茂密,成群斑鳩在此活動,一派家族歡聚氣氛,然松林深處卻有一隻蒼鷹在窺視,於平和中增添了一分殺氣。結尾是荻岸水濱,一對鸕鶿在水面覓食,兩隻烏鴉涉水行進,另有翠鳥飛棲葦叢間,境界又變為空闊悠閑。  作品布局採用平面散點的結構手法,移步換形,層層展開,疏密相間,動靜結合。禽鳥動態逼真,情狀各異,枝葉縱橫交錯,雜而不亂。古木老樹、枯枝落葉已顯現出蕭索秋意,然群鳥騷動不拘的活潑天性,卻使叢林依然充滿蓬勃生機。  此圖畫法以水墨為主,略施淡彩。禽鳥勾染相間,工寫結合,洗鍊準確,筆簡神完。灌木叢林用寫意法,然也放而有度,不離規矩。全幅氣勢宏闊,景象萬千,為林良存世的精品巨制。 撰稿人:單國強

    回復

    舉報TOP↑

    編輯部

    503

    主題

    3萬

    積分

    頂級專家

    在線時間
    3209 小時
    威望
    30585
    註冊時間
    2007-6-24
    積分
    33794
    好友
    27
    帖子
    10225
    UID
    70899
  • 加好友
  • 發消息
  • 7#

    發表於 2014-6-24 16:09|只看該作者分享到

    呂紀桂菊山禽圖軸

      《桂菊山禽圖》軸,明,呂紀作,絹本,設色,縱192cm,橫107cm。   此圖為工筆重彩花鳥與寫意樹石相結合的作品。所繪主體花鳥:綬帶鳥、八哥、桂花、秋菊,均屬於祥瑞、珍貴之物,寓有富貴長壽和君子節操含意,內容明顯地反映了皇家的藝術和審美旨趣。  畫面的物象既真實地展現了生物的自然本性,也形象地表達了內涵的寓意。桂樹榦粗葉茂,枝頭繁花如錦,黃色金桂似散出陣陣幽香;石畔數叢菊花,紅、黃、粉、白,色彩斑斕,競相鬥艷;枝頭八哥相對鳴叫,突出了其善鳴秉性;綬帶鳥身姿優美,深藍色羽毛分外奪目。花鳥絢麗的色澤和生動的情致,營造出喜慶、歡悅的氣氛和吉祥、華美的意趣。  此圖畫法工整鮮麗,繼承了「黃家富貴」的宮廷「院體」花鳥傳統。同時,工筆重彩的花鳥與粗筆水墨的樹石相間,也反映了呂紀兼工帶寫的成熟花鳥畫風格。 撰稿人:單國強

    回復

    舉報TOP↑

    編輯部

    503

    主題

    3萬

    積分

    頂級專家

    在線時間
    3209 小時
    威望
    30585
    註冊時間
    2007-6-24
    積分
    33794
    好友
    27
    帖子
    10225
    UID
    70899
  • 加好友
  • 發消息
  • 8#

    發表於 2014-6-24 16:16|只看該作者分享到

    陳洪綬荷花鴛鴦圖軸

      《荷花鴛鴦圖》軸,明,陳洪綬作,絹本,設色,縱183cm ,橫98.3cm。  署款:「溪山老蓮陳洪綬寫於清義堂。」下鈐:「陳洪綬印」、「章侯」印。  此圖以「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荷花為題,花朵清麗,或含苞,初綻、或怒放,多姿多態;枝葉帶露,娉婷舒展,俯仰欹側;湖石雄奇,銳利堅崚,厚重沉凝。兩隻彩蝶在空中翩翩起舞,一對鴛鴦在水面戲水悠然,打破了一池碧水的寧靜。一隻青蛙正隱伏於石後的荷葉上覬覦甲蟲,弓身欲動,給畫面平添了幾許生機與意趣,從中可見畫家善於觀察的細心與狀物精微的匠心。  作品用筆工緻而不顯刻板,著色醇厚而不流於俗膩,畫風素潔明快,既有應物象形的寫生功底,又不乏變幻合宜的適度誇張,畫面呈現出一種在繁與簡,疏與密、剛與柔的對比變化中的合諧與統一。  從署款和繪畫風格上推斷,當是陳洪綬中年的作品。 撰稿人:傅東光

    回復

    舉報TOP↑

    編輯部

    503

    主題

    3萬

    積分

    頂級專家

    在線時間
    3209 小時
    威望
    30585
    註冊時間
    2007-6-24
    積分
    33794
    好友
    27
    帖子
    10225
    UID
    70899
  • 加好友
  • 發消息
  • 9#

    發表於 2014-6-24 16:20|只看該作者分享到

    陳道復葵石圖軸

      《葵石圖》軸,明,陳道復作,紙本,水墨,縱68.6cm,橫34cm。  本幅自題;「碧葉垂清露,金英側曉風。道復。」鈐「陳淳之印」、「陳氏道復」二白文印。    此圖所繪秋葵、竹石是當時文人庭園中常見的花木。作者陳道復生活在明代中葉文人薈萃的蘇州地區,受業於著名文人畫家文徵明,深受「吳派」藝術薰陶,所以取材多為文人喜愛並用以點綴環境的花木,如芭蕉梧桐、荷花水仙、梅蘭竹石等。這些花草雖質樸平淡,卻別具清秀高雅之致。畫家運用水墨寫意的技巧和詩書畫三結合的手法,將葵石的神韻和情致表現得淋漓盡致,為其中年時的精品。  畫面一枝秋葵倚斜而出,一花數葉,簡潔清爽;根坐圍以雜草、嫩竹,參差抉疏;背景湖石相襯,起伏多皺。此軸構圖、形態頗具特色,如徐沁《明畫錄》所評:「其寫生,一花半葉淡墨欹毫,疏斜歷亂之致,咄咄逼真,久之並伐色淡墨之痕俱化矣。」這種簡潔又多姿、寫實又靈動的形象,極具文人畫「文而逸」的特點。  畫法運用水墨寫意技法,用筆得益於草書功力,多跌宕頓挫和自然牽帶之筆,具「逸筆草草」之韻。如湖石和葵花的輪郭線簡略快疾,時見卧筆、折鋒和飛白,極似狂草用鋒;石根的蘭竹、雜卉亦多連筆或頓挫,富書寫筆韻;葵葉則以水墨揮灑,一筆中即具濃淡輕重,外沿又見自然沁滲痕迹,顯示出墨法之精熟。冼練的形象與放逸的筆墨相結合,創造出了水墨大寫意花卉畫的新風,較之「吳派」前輩有質的飛躍。  本幅右上有題詩兩句:「碧葉垂清露,金英側曉風。」詩句抒發畫家懷感,增添了畫面詩意。狂草字體亦與作畫的筆致相協調,互為映襯。詩書畫的三結合,使作品更富文人畫意趣。 撰稿人:單國強

    回復

    舉報TOP↑

    編輯部

    503

    主題

    3萬

    積分

    頂級專家

    在線時間
    3209 小時
    威望
    30585
    註冊時間
    2007-6-24
    積分
    33794
    好友
    27
    帖子
    10225
    UID
    70899
  • 加好友
  • 發消息
  • 10#

    發表於 2014-6-24 16:23|只看該作者分享到

    文伯仁萬壑松風圖軸

      《萬壑松風圖》軸,明,文伯仁作,紙本,設色,縱104.7cm,橫25.8cm。  該圖系文伯仁的「四萬圖」之一,自識:「萬壑松風。五峰山人文伯仁寫。」鈐私印兩方。作者繪高峰巨嶂、松竹疊翠和隱廬數間,構圖和筆墨、造型盡得元代王蒙的形與神。構圖繁密而不擁塞,行筆細密卻不瑣碎,山路松聲,雲壑泉涌,滿幅風動。氣韻渾然一體,純系文徵明傳派的風韻。 撰稿人:餘輝

    推薦閱讀:

    只會畫正臉,一畫側臉就四不像?那是因為你沒看過這篇!
    速寫必須注意的五大點
    烏克蘭繪畫:就這麼神奇 一枝靈動的圓珠筆
    他的畫線條凌亂 放蕩不羈,強迫症看了會抓狂,一般人看了Amazing
    【瞎扯淡】不畫啥

    TAG:繪畫 | 故宮 | 博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