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投稿命中率的5個技巧!某雜誌老編輯和盤托出

筆者從1998年做編輯工作至今,共審閱1000餘件來稿,編髮了200餘篇採用稿,因而在寫作與投稿方面可能比一般作者多一些經驗與體會。今日斗膽和盤托出,一則確系有感而發,二則試圖為我刊作者隊伍建設略獻綿薄之力。但願這裡的一番說道能對大家有所啟發。

選題要選自己最熟悉的題材

許多有志於嘗試學術論文寫作的朋友首先感到苦惱的一點就是不知從何處著手,其實也許你是過於神化或誇大了學術論文的寫作。無數經驗告訴我們,選擇自己最熟悉的題材來寫是最明智的。但在來稿中發現,越是沒有寫作經驗的作者,還往往選一些大題目來寫,結果可想而知。當然大題目也不是不可以寫,但作者必須保證有足夠的寫作功力和研究實力。要不就是出現「一窩蜂」現象,例如近年僅談論「館員繼續教育」和「圖書館與學生素質教育」的來稿就達幾十篇,絕大部分人云亦云,談不出什麼新內容,以至於編審人員避之惟恐不及。這類題目自然也可以寫,但一定要有把握寫出新意!學術創新主要應體現在三個方面:(1)對前人未曾涉及的問題進行開拓性研究;(2)對前人提出而未能深入的問題進行系統研究;(3)依據新資料或新方法對前人已有的研究重新作出解釋。通俗些講,就是要有高於他人之處——要麼比別人論述得全面深入,要麼比別人的對策實用有效,否則還是另擇他路為好。不要小看「小」題目、「小」題材,河北一位著名作者於新國先生至今所發300多篇文章中,相當一部分都是這種「小」題目、「小」題材,它們精悍實用,對圖書館的實際工作和學術研究均起到了不可小視的作用。況且,許多大理論家也是從「小」處起家的。不過寫這類文章切忌簡單地介紹和陳述,應不斷從實踐上升到理論高度,學術研究畢竟不同於工作經驗交流。

還有一些作者常問:現在哪些選題的論文容易被採用呀?我總是回答:什麼都可以寫,關鍵是能出新,要注意結合新技術、新發展來寫。雖然每種期刊在一定階段肯定有其不同的發文主題(只是「主」題而已,並非唯一的選題),但只要不脫離工作實際,只有過時的內容,永遠不會有過時的選題。多年前,一位著名前輩在回答我類似的問題時,曾說:選題可以「隨便」。當時,我「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然後是失望的感覺。現在細細品味,才深諳其中真諦,覺得不無道理。這兩個字其實有兩層含義:一層是說選題並不難;再一層實際就是我上面提到的意思。確實,任何人都不可能向你指明一個具體研究課題,即使指明了,也未必適合你。

當然,要說選題的「竅門」,也有一些,比如多留心一些期刊、會議的徵文主題,一些知名專家前瞻性的研究論文等等。

論述也要有新意

編輯一般喜歡開門見山、觀點鮮明、結構清晰、文風樸實的稿件,這也是學術期刊類文章的基本要求。學術論文的目的在於提出論點、發表看法,所以論述起來就應一是一、二是二,客觀、冷靜,盡量不摻雜個人感情和進行主觀臆測。但許多缺乏寫作經驗的作者經常犯這樣一些毛病:要不將教科書上早成共識的定義、概念、原理「擺」上「一車」,而久不涉及自己的立場、觀點;要不隨興而發,漫無邊際,要說什麼,恐怕自己心裡也沒底。一定要簡約明了、有理有據,並在論述的過程中,毫不隱諱地標明所引用他人觀點的出處,以增強論點論據的可信度與說服力。當然,引用他人觀點,目的是給自己的觀點做鋪墊;或此時此處,只有用他人的語言才能更好地表明自己的觀點。其次,創新不僅是就選題而言,論述中也應盡量擯棄沒有新意和個性的內容。這裡所謂的「新意」和「個性」,除了指語言風格要盡量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外,特彆強調論述方面的不落俗套。有些作者,常常在提出問題、討論解決問題的必要性時,很是得心應手、遊刃有餘,該到論述如何解決問題時,卻顯得力不從心,至知難而退,嘎然而止,使人對整篇文章的印象打了一個大折扣;還有的,題目很有吸引力,內容卻離題萬里或老調重彈,讓閱稿人倍感惋惜;有些作者則選題適當,內容也能圍繞主題展開論述,但又很不到位,有如蜻蜓點水,既不深入,也不全面,更是一件憾事。

參考文獻代表作者的知識結構

經常在來稿中發現,一些缺乏寫作經驗的作者往往不重視對參考文獻的標出和著錄。有的是完全不懂;有的是有意不做;有的雖然做了,但「缺斤短兩」,很不象樣子。「完全不懂」的,就不說了;「有意不做」的,大概有三種情況:一種是認為做與不做無所謂;另一種是以為不註明或少註明參考文獻,才能更證明是自己的勞動成果。以上兩種情況實際上也可列為「不懂」一類。第三種則可能就屬於一種「做賊心虛」,不能為外人道的心理了。其實,寫作學術論文過程中,引用、參考他人研究成果是一種情理之中、十分自然的行為,在學術研究領域甚至值得大力提倡,其中偶爾對他人原話的引用也在所難免。利用所參考文獻了解所選課題的研究現狀、弄清文中一些仍存疑點和不同意見的概念,……只有這樣,才會進一步提高研究的深度與廣度,進而提高論文的寫作水平。參考文獻越多,說明作者吸收知識的能力越強。記得我省一位資深望重的作者曾對我講過:一篇好的學術論文至少應該有十篇以上參考文獻。只有在前人積累的基礎上,才能有創新、有收穫。當然,並非參考文獻著錄得越多就越好,而必須是你真正參考、吸收過,對你的文章發生過作用的文獻才屬於標出、著錄的範圍。在標出、著錄時,一定要實事求是,並符合有關著錄標準,這樣做既是對他人勞動的尊重,又可為後人做進一步研究提供詳細的參考依據,這是一種科學的研究態度。

好標題對於提高命中率很關鍵

雖說文章內容是最重要的,但也不可小視題目的擬定。漂亮的文章再配上一個漂亮的題目,那真好比錦上添花,是很令人賞心悅目的一件事情。當然學術文章的題目畢竟不同於小說、雜文等可以花樣百出,它一般要求樸素、直觀、有學術味道,但有的甚至也可以出奇制勝,增加吸引力。如我刊1999年第4期「世紀回眸」欄目劉永勝先生的論文題目是「輝煌中的缺憾———藏書結構研究的回顧與反思」,就十分不落俗套,既一語中的,又給文章增添了一層莊重色彩,有一種歷史的滄桑與沉重感,非常適合論文內容與欄目性質。我刊2000年第3期劉玉梅同志的一篇文章「試論統計分析方法在期刊管理中的應用」,在即將發稿時,經一位編委提示改為「期刊管理中的統計分析方法」,一下就增加了文章的新穎性和學術色彩,收到良好效果。相反許多來稿的題目就不那麼讓人滿意了,總是「淺析……」、「……初探」,編輯又沒有足夠的精力與能力個個修飾,因而造成發稿後的遺憾。所以作者在定稿時要特別重視題目的擬寫和修飾,這很可能會為投稿的命中增加小小的但很關鍵的百分比。當然擬一個漂亮的題目是需要一些悟性和修養的,但請不要懷疑「工夫不負有心人」這句古話。

形式不規範直接影響錄用

俗話說:好馬配好鞍,對於寫文章也一樣,如果光有合適的選題、新穎的題目、齊全的參考文獻,以及流暢自然、絲絲入扣的論述內容,卻毫不講究形式,文字潦草(尤其是手寫稿)、層次模糊(不分段或不擬小標題)、項目不全(如有的作者稿件中連通信地址也懶得寫清楚,或不標郵政編碼)。這樣,既不規範,又給編輯審稿人員帶來不必要的麻煩,以至於影響到稿件的採用。這也是編輯工作中最令人頭疼的一個問題。其實,對於作者自己,不過舉手之勞而已,只要投稿前認真細緻一些,就能配合好編輯部的工作。如許多德高望重的作者,不僅稿件內容質量高,投稿作風也很嚴謹,編輯部在編髮他們的稿件時,格式上一般不用做太多的加工,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目前,絕大部分學術期刊都要求電腦列印稿,並執行《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檢索與評價數據規範》。與作者有關的主要項目有:題名、作者及其工作單位、作者簡介、摘要、關鍵詞、正文(正文中一般採用分級標題)、參考文獻等。題名、摘要、關鍵詞一般要求中、英文兼備。當然針對每一項目,還有非常具體的要求,這裡不可能一一贅述。經驗不足或不大了解稿件要求的作者可直接查閱所投目標期刊,如果一時找不到「來稿須知」,只要翻閱一下該期刊所發稿件即可獲知大概。或也可直接與編輯部聯繫。

(原題為《與作者交流:如何提高投稿命中率》,刊載於《晉圖學刊》2001年第2期,作者郭慶華系《晉圖學刊》編輯部編輯。轉載時有改動,在此向原作者致謝)

軟研(中國)期刊大數據實驗室

我們專註於:

消除作者與期刊之間的信息不對稱

聯繫我們:

QQ:2222053106/09/02

期刊討論QQ群:133011807

騰訊課堂報名:http://m.ke.qq.com/courseDetail.html?_bid=167&_wv=3&course_id=151579#term_id=100172925

推薦閱讀:

[轉載]文秘人員必須掌握的電腦技巧
狐步技巧的運用
[Excel]你在成為Excel大師路上最有可能錯過的一項功能
iPhone換了新機數據如何導數據?

TAG:雜誌 | 編輯 | 提高 | 技巧 | 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