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破斥佛護爛文:索達吉堪布《金剛經釋》獻疑 (4—5)

破斥佛護爛文:索達吉堪布《金剛經釋》獻疑 45

作者:圓體

頂禮大恩上師索達吉仁波切!

頂禮祈禱蓮師加持!

頂禮祈禱索達吉上師義無反顧弘傳大乘八宗!

4

經文:時,長老須菩提在大眾中,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

佛護原文:此說有誤。出家受戒是戒臘;長老不是按戒臘來衡量,而是按「夏臘」。佛制出家人每年雨季,農曆四月十六到七月十五期間結夏安居。安居二十次以上為二十臘,稱為長老,而不是受戒二十年。

破斥:宣化上人在《金剛經淺釋》說:「你受戒十年,這叫下座;受戒二十年,這是中座;受戒三十年,這叫上座的長老。」索達吉上師的說法與此相符,這是通常意義之說。按夏臘衡量長老是嚴格說法,事實上二種說法都不相違,否則宣化上人這樣說也有誤了。

經文:「稀有!世尊。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

佛護原文:首先,護念和咐囑是有對象的,對於發了菩提心的凡夫菩薩如何護念,對於已經登地的聖者如何護念。如何把凡夫菩薩囑託給聖者菩薩。「善護念」者,世親菩薩云:加彼身同行,(一)加其身,(二)加其同梵行者。謂有菩薩曾已發心,逢遇諸佛,機根已熟者,如來即護念之,一切加其身,令得自利增長善法。二加同行,謂即菩薩有同共梵行者,令轉教授之,加其利他也。「善付囑」者,謂根未熟菩薩即是,雖已發心,機根未熟,此有二種:一者,曾未有功德;二者,曾來雖有功德,已唯退失。以此二人付授根熟菩薩,令其教導,於未得已退者令得,於曾得已退者令其進修,故名付囑,又得不退者令不舍大乘者,前將根未熟付授根已熟者,今即世尊以法付授根未熟者,令不舍大乘,於大乘中欲令勝進,名為付囑。

破斥:索達吉上師所說的菩薩不是護念和咐囑對象嗎?不過你是文盲嘛,看不出理解的。你先入為主,一心想找索達吉上師的過失,文化水平又極差,找不出問題就拿世親論師的一段話來說,你自己對這段話是否理解,只有你自己最清楚了。

索達吉上師對「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的解釋非常圓滿:

「護念:鳩摩羅什譯為『護念』,義凈法師譯為『饒益』,玄奘法師譯為『攝受』。相比之下,義凈法師的翻譯與藏文比較貼切,但實際上三種譯本的意思都一樣。

最殊勝的護念是什麼?就是賜予眾生即生安樂,來世也安樂。父母師長用財產名聲來護念我們,這並不是最殊勝的,釋迦牟尼佛讓我們今生來世都快樂,永遠離開輪迴的痛苦,才是最殊勝的護念、最殊勝的攝受、最殊勝的饒益。

付囑:嘎瑪拉西拉論師說,如來有三種付囑——善知識的付囑、正法的付囑、教言的付囑,以此方法來付囑眾生。」對佛而言,菩薩也叫眾生。

佛護原文:漢語的「不得不」一般含有不情願的意味。堪布這樣用詞,令讀者誤以為,須菩提是沒辦法、無可奈何、被迫要讚歎佛陀的。

破斥:說你是文盲一點都不錯,「不得不」有兩種解釋:一是不得已,表示無可奈何;二是不能不,必須。索達吉上師是第二種意思,須菩提的讚歎以及感到稀有,完全是佛陀功德感召,沒有絲毫被迫性。

建議你先掃盲,把文化補上再找別人的過失也許會成功。

佛護原文:各種宣傳介紹堪布個人的資料都說:「堪布對漢語的駕馭程度,令許多漢人望塵莫及。」在現實中,堪布正信心滿滿地要來複興漢地八宗,改動《觀無量壽經》、《金剛經》、《法華經》,但此處一個「不得不」,讓讀者「不得不」懷疑是「舉鼎絕髕」之行。

破斥:文盲沒有正確理解「不得不」的意思,就歪曲法義,不但不自我檢討,反而說別人的不是,真是地地道道的流氓無賴。

經文:「世尊!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應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

佛護原文:此又有誤。奘譯和義凈譯,原文是「云何修行」,不是「云何修持」。

破斥:有誤的是你,你誤解索達吉上師的本意就大做文章,其實修持和修行意思是一樣的,上師的本意是說,義凈和玄奘的譯文都提到了修行,鳩摩羅什的譯文沒有。真正具有信心的弟子都會這樣理解,這是最初以清淨髮心聞法所致,也是穩固信心引發的清凈心。就像《贊佛語頌》說:「開許中遮止,汝說一或多,有時說決定,有時說不定,互相皆不違。」對佛陀有清凈信心的弟子,完全知道佛陀所說的一切經典全部都是相應眾生之根基次第而宣說的,如果相應了知佛有時說一有時說多,有時說決定有時說不決定,就知道這些都是互不矛盾的。

然而佛護一開始就以觀察過失的噁心學習此法,他原文說的每個字每一句話都是謗法惡業,因為有噁心攝持,所以先入為主,處處挑剔發難,這是一個法師應有的發心行為嗎?難道你沒有意識到自己在損害眾生嗎?

佛護原文:一字之差,對於不懂漢語的藏人來說本不足道。但是對於「依自智慧」,且漢語水平令很多漢人都望塵莫及的堪布,這樣的低級錯誤不應該出現。

破斥:索達吉上師的漢語水準絕對不是你這個文盲能夠企及的,僅憑上師的清淨髮心及智慧境界,絕對沒有任何過失,更不會犯任何錯誤。佛護因為發心不清凈(他根本不懂以清凈心攝持),所以他犯的錯誤不是低級,而是下流。

佛護原文:且如上文堪布說的:佛經不同於其他的語言,佛經每一字、每一句經文都有很甚深的內容。堪布經常出爾反爾,自語相違,既不像有「自智慧」的文殊菩薩化身,也不像學過因明,尤其離一個不打妄語的出家人相差很遠。

破斥:以佛護的噁心,是否也會覺得佛陀經常出爾反爾,自語相違,既不像有「自智慧」的如來正等覺,也不像學過因明,尤其離一個不打妄語的出家人相差很遠?因為佛有時說一有時說多,有時說決定有時說不決定故。

經文:佛言:「善哉!善哉!須菩提!如汝所說: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汝今諦聽!當為汝說。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應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

「唯然,世尊,願樂欲聞。」

佛護原文:願樂欲聞的「樂」此處讀作「要(yao去聲)」,很強烈地想要聽聞。不單單是堪布說的「樂意」。堪布要講法華經,記得不要再講錯!

破斥:「樂」讀yao或讀le都可以,佛護敢保證所有念《金剛經》的人都讀yao嗎?

宣化上人的《金剛經淺釋》說:「須菩提又叫了一聲:『世尊,我很願意聆聽您老人家說的法。』」宣化上人解釋為「很願意」,索達吉上師解釋為「很樂意」意思完全相同。

5

經文:佛告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眾生之類——若卵生、若胎生、若濕生、若化生,若有色、若無色,若有想、若無想,若非有想非無想,我皆令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

佛護原文:堪布錯解了「降伏其心」。應如是降伏其心,即於菩薩應發的度眾生大願中,不著一切眾生相。堪布卻強調「實相中」無有任何眾生滅度,這和「降伏其心」的意思真是「牛頭不對馬嘴」,嚴重跑偏了。

破斥:連實相是什麼意思都不懂,真正錯解法義的是佛護你。你一邊說「於菩薩應發的度眾生大願中,不著一切眾生相」,一遍又不承認「在實相中無有任何眾生滅度」,才是真正的自相矛盾、牛頭不對馬嘴、嚴重跑偏了。

實相指究竟勝義諦,也即是遠離一切相的究竟空性,在究竟空性中,佛與眾生平等無二,因此索達吉上師說:「在實相中無有任何眾生滅度。」在世俗發起願行菩提心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僅僅是一種無常假相。

想要做到不著相,必須依靠證悟空性的般若智慧才可以實現。如《中觀四百輪》說「觀空證涅槃。」《量理寶藏論》說:「慈等與我不相違,因非能斷輪迴根,無我與我相違故,現見無我彼即除。」在輪迴中,對一個人慈悲,並以實執心來幫助他,這樣做不會成為罪過,還能積福,因為慈悲心和我執並不相違,所以依靠世俗的大悲菩提心不能斷除我執,我執不斷,無法解脫輪迴。無我空性與我執相違,因為一個有我一個無我,有和無絕對相違,一旦以智慧現見無我空性,輪迴當下消除。可見,如果不具足證悟空性的智慧,就算再精進修持出離心和菩提心,也不可能斷初三有的根本——我執。

佛護原文:因為,勝義諦都無眾生,還談什麼降不降伏其心?堪布也誤解了整個《金剛經》。始終用自己這點可憐的「二諦」說的套路,似是而非地理解全經,堪布的路數——世俗諦有,勝義諦無——似是而非,隔靴搔癢,頗似程咬金的「三板斧」,反反覆復就是這個似是而非的道道。

破斥:索達吉上師說的勝義諦是真理,前文已證實。佛護在此說的二諦套路,完全是他自己分別妄念的產品。不依勝義諦如何降伏其心?整部《金剛經》所說的就是勝義諦實相般若(當然能說是文字般若),只有證悟實相般若後,才能做到不著相,這才是佛陀宣說無相般若《金剛經》的目的。按照佛護的說法,「勝義諦都無眾生,還談什麼降不降伏其心?」豈不是說佛陀宣講《金剛經》多此一舉?可見,真正誤解了整個《金剛經》的是法盲加文盲佛護!「世俗諦有,勝義諦無」正是他的謬論。

佛護原文:但實際上,整部《金剛經》以破相(執著)為宗旨。因此,正確的套路是,一方面要積極發心和行動,一方面不要執著發心和行動。這樣把對自我的執著逐漸捨棄,就是安心、伏心的方法。

破斥:佛護說這話真是前言不搭後語,同時顯示出他對佛法,特別是對空性法門的極度無知,真不明白一個地地道道的法盲、文盲是怎樣當上法師的,實在是誤人子弟。離開勝義諦,他也能做到「一方面要積極發心和行動,一方面不要執著發心和行動,這樣把對自我的執著逐漸捨棄」,如果不是他打妄語,就是佛陀打妄語了。

佛護原文:修行重在修心,重在消除我執、法執,因有了我執,就會有人我對立,繼而有「人、眾生和壽者相。」漢地祖師說,佛說一切法,為治種種心。若無種種心,何須一切法。

破斥:因為佛護在前文已經否認勝義諦,否認勝義諦就是否認《金剛經》,所以他說的每一句話都是打妄語,不可信。

佛護原文:此說太籠統。所有一切眾生之類,是總舉一切眾生。眾生是五眾和合,生死流轉的眾生。一切眾生,可分作三類:一、從眾生產生的方式說,有四種:卵生、胎生、濕生、化生;二、從眾生自體有沒有色法(物質)說,有二類:有色的、無色的;三、從眾生有沒有心識說,有三類:有想的、無想的、非想非非想的。

破斥:其中有一句令人啼笑皆非,把無想、非想非非想類眾生理解成沒有心識。即是說,沒有心識也叫眾生。一個法師竟然有這種超低級錯誤,真是不可思議!

佛護原文:此說不全面。菩提心,一般來講都是為利益眾生自己發願成佛。雖然包含了願所有眾生成佛的內容,但更側重的是自己要成佛。

破斥:索達吉上師說的很全面,包括了三種發心等級在內。佛護所說是下等發心。

《大圓滿前行引導文》說:「從心力的角度來分,有如國王之發心、如舟子之發心、如牧童之發心三種。國王們首先要摧伏一切敵方,得到自方的擁戴,先自己登上王位,再維護屬下臣民。同樣,希求自己首先獲得佛果,之後再將一切眾生安置於佛地,這種發心就稱為如國王之發心。所謂的舟子,也就是船夫,他們的願望是自己與所有的船客同時趨向江河彼岸。同樣,希求自己與一切眾生一同獲得佛果,這種發心就叫做如舟子之發心。牧童們為了使牛羊先吃草喝水,免遭豺狼等猛獸的侵害而將它們趕在前面,自己隨後而行。同樣,希求先將三界一切眾生安置於圓滿正等覺的果位以後,自己再成佛,這種發心稱為如牧童之發心。其中如國王之發心也叫做廣大欲樂之發心,這種發心者的心力屬於下等;如舟子之發心也稱為殊勝智慧之發心,這種發心者的心力屬於中等,就像至尊彌勒菩薩的發心;如牧童之發心稱為無與倫比之發心,懷有這種發心的人具有非凡巨大的心力,就像至尊文殊菩薩的發心那樣。」

佛護原文:堪布佛學常識水平十分堪憂。可以找一本《佛學基礎》或《佛教入門手冊》先惡補一下。

破斥:索達吉上師依《俱舍論》而說,佛護卻說「堪布佛學常識水平十分堪憂」,其實就是質疑堪稱第二佛陀的世親論師。惡補的「惡」字再次將佛護的噁心暴露無遺!心惡地道惡。《大圓滿前行引導文》說:「那麼心惡地道又怎麼惡呢?從前,一個乞丐躺在城門過道上胡思亂想:如果這位國王的頭顱斷掉,讓我來做國王那該多好啊!他心裡屢屢萌生這樣的惡念。第二天早晨,正當他酣然熟睡的時候,國王乘車而來,車輪恰恰輾過這個乞丐的脖子,結果他自己的頭斷了。本來我們求法的目的就是為了隨時隨地以正知正念護持自己的這顆心,如果對自相續不進行詳察細審,那麼很容易在無意義中生起猛烈的貪心嗔心而積累下深重的惡業。那個老乞丐生起了如此不切實際的惡念,結果立即受報應。」

佛護看了這段教證有感想?因果可是很公正的哦,你敢保證噁心會給你帶來平安才好。

佛護原文:一切眾生,可以分作三類說:一、從眾生產生的方式說,有四種:卵生,如飛禽等。先由母體生卵,與母體分離,再加孵化而產生。胎生,如人獸等。起先也類似卵,但不離母體,一直到肢體完成,才離母體而生。濕生,如昆蟲等。先由母體生卵,離母體後,只攝受一些水分及溫度,經過一變再變,才達到成蟲階段。化生,如天上的眾生,都是由業力成熟而忽然產生的。二、從眾生自體有沒有色法(物質)說,有二類:有色的,如欲界與色界的眾生。無色的,是無色界眾生。關於無色界,有說是沒有粗色,細色是有的。有說:細色也沒有,僅有心識的活動。三、從眾生的有沒有心識說,有三類:有想的,如人類及一般的天趣。無想的,這是外道無想定的果報,名無想天。這無想的眾生,有說:只是沒有粗顯的心識,微細的心識是有的。有的說:什麼心識也不起。非想非非想的,是無色界非想非非想處的眾生。他實在是有想的,但印度某些宗教師,以為到達非想非非想處,就是涅槃解脫了。所以,佛法中稱之為非想非非想,即雖沒有粗想(非有想,但還有細想)非無想;還取著三界想,沒有能解脫呢!

破斥:兩種說法各有千秋。

佛護原文:堪布這話有什麼出處?實際上,廣果天為色界十八天之一,位於第四禪天的第三,在福生天之上,無煩天之下。除無想天與非想非非想天,其他都是有想天。真真不知堪布在哪本《俱舍論》看到的!莫非又「依自智慧」把世親論師的《俱舍論》添改了?

破斥:佛護懂《俱舍論》嗎?

《俱舍論》說:「無想天滅心心所,彼之異熟廣果天。」無想是指於無想天中能夠滅盡一切心與心所的物質,其異熟果可轉生於廣果天。心與心所是粗大分別心識,從滅盡粗大心識而言,廣果天是無想天;從未滅細微意識而言,叫有想天。麥彭仁波切在《中觀總義》中說:「無想天和滅盡定時有一種細微的意識,或者說阿賴耶識。」

佛護原文:身體和分別念全部融入正等覺的涅槃境界——阿羅漢都不受後有,菩薩成佛哪裡還有身體要融入正等覺的涅槃境界?

破斥:阿羅漢也是五蘊滅盡才不受後有,一切眾生的身體和分別念全部融入正等覺涅槃的當下就成佛了。這才是索達吉上師解釋的意思,佛護卻錯解為成佛後,菩薩要將身體和分別念全部融入正等覺的涅槃境界,明明是他自己愚痴,卻指責他人不是,這不是無賴是什麼?

佛護原文:堪布的兩板斧又掄起來了。而且,這回在「勝義諦」之前特別加了兩個字「究竟」。勝義諦還有究竟不究竟的嗎?勝義諦,言語道斷、心行處滅,離能所、絕對待,如何可說「猶如虛空」?禪宗祖師說的「說似一物即不中!」

破斥:佛護孤陋寡聞的醜態又來了,勝義諦有暫時和究竟二種,暫時勝義諦也叫相似勝義諦、單空,是中觀自續派隨順所化眾生的根基而抉擇的不了義觀點。全知麥彭仁波切在《澄清寶珠論》中云:「於勝義中雖然無生等,但世俗中生等顯現非能破除,故世俗中以名言量成立諸法有自相。彼顯現亦實則不成故,於所破法加有勝義的鑒別,亦即是說勝義中無而世俗中無欺存在,如是二諦分各處的安立方法。」

佛護這是第二次詆毀世俗勝義為兩板斧,實際上就是詆毀中觀自續派諸大論師,以及他們抉擇的二諦,他造的謗法罪實在太多了。

究竟勝義諦就是《金剛經》所說的實相般若。

佛護見過真正的虛空嗎?你別告訴我你看到的藍色天空就是虛空,那只是《俱舍論》所說的莊嚴虛空,屬於色法範疇,不是真正虛空。虛空只是空性的比喻,並非是說空性與虛空相似。佛護你不懂就應該虛心請教,盲目指責是不禮貌的。

佛護原文:堪布再次掄起了他的兩板斧。「世俗諦有,勝義諦無。」再次問堪布:身體和分別念全部融入正等覺的涅槃境界——阿羅漢都不受後有,菩薩成佛哪裡還有身體要融入正等覺的涅槃境界?

破斥:佛護這是第三次詆毀二諦,此問題前文已解釋清楚,看不懂再三看,再看不懂就掃盲去,還看不懂說明你愚不可及。

經文:「何以故?須菩提!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

佛護原文:「世俗諦有,勝義諦無」兩板斧,堪布這次連環掄,掄得極順手、極任性。對《金剛經》的誤解是越來越深了,也不會回頭了。又,壽者相,按吉藏大師《金剛般若疏》卷三說:「外道計有神我,死此生彼,經游六道,故名壽者也。」並非單純是希望長壽的意思,堪布真有閱盡漢傳所有《金剛經》註疏嗎?看不出來!

破斥:佛護第四次詆毀二諦,即是說,他並非錯解《金剛經》,而是詆毀《金剛經》,我倒要看看他能不能回頭。索達吉上師的解釋通俗易懂:「壽者相:在同一時間內,同一異熟果保持相續的壽命。比如有些人特別怕死,希望自己長命百歲,這就是壽者相。」你看清楚上師原話,是單純是希望長壽的意思嗎?事實上,兩種解釋只是文字不同意義相同。你看不出來是你無知,不是索達吉上師沒盡閱。

佛護原文:似是而非的說法。離一切執著相是佛。堪布前文有釋。何況,初地菩薩和等覺菩薩所離的執著相,肯定是不同的,那請問堪布,誰能稱菩薩,誰不能稱菩薩?!

破斥:所要遠離的「一切執著相」指經文里的四相。佛護你懂不懂緊扣經文理解?不懂就別亂吼。雖然菩薩們所離的執著相在細微上仍有不同,但四相都全部遠離了才可以稱作菩薩。

請問佛護,你有噁心攝持,能不能稱菩薩?索達吉上師絕對能!


推薦閱讀:

金剛亥母的修法及無身空行九法(轉)
金法藏《金剛禪》第二章 度而無度
《蓮師金剛七句》第二講-索達吉堪布傳講
[轉載]體方法師:金剛般若波羅密經講記(16)
《金剛經》講解第十講

TAG:金剛經 | 金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