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點滴
都說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孩子一生的老師,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是學校教育的有益補充。在家庭教育方面,我總結了一下幾點:
一、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
愛孩子是每個父母的天性,但在愛的同時,千萬不能溺愛,我不希望兒子成為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人。因此,從小我就對孩子要求非常嚴格,自己能幹的事從不包辦,凡事要講道理,不能任性。通過日常生活的培養與鍛煉,孩子具有了良好的自理能力,洗衣、洗碗、做飯、整理房間等樣樣會,現在是我的好幫手。俗話說的好:懶娘指使個勤閨女。我要說:懶娘一樣指使個勤兒子。
二、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這對孩子今後的學習有很大的幫助。良好的家庭學習習慣是學校教育的保證。從幼兒園起,我就教育孩子按時到校,不隨便曠課,課堂認真聽講,積極發言,按時完成作業等。放學後,第一件事就是按要求認真完成當天的作業。在做作業時必須是一氣呵成,中途不能停。之後要把第二天上課的文具和課本準備好。因為具有良好的習慣,寫作業從不用我操心,都是獨立完成,且不拖沓。
三、教育孩子學會感恩、有愛心
三字經里寫的好: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此話一點不假。記得孩子在四五歲的時候,報紙上刊登過《娘啊,我的瘋子娘》這篇文章,看完後,我淚流滿面,被「瘋子娘」對兒子的愛深深感動。後來,我把這故事講給兒子聽了,當時我只是想看看他能不能聽的懂,能感受到故事裡母親對兒子的愛嗎?他的反應是什麼?誰知,聽完後,他也哭了,還說:「媽媽,瘋子娘真可憐。我還想聽,再給我講一遍。」我明白了,他都懂,而且我感受到了他的善良與愛心。正是因為這樣,平時經常藉助一些小故事和身邊的事,自己的言行等,對孩子進行愛的教育。尊老愛幼,尊敬師長,不欺負弱小,主動幫助別人,學會感恩等。當然,這些不光停留在思想教育上,而且表現在行動上。比如,爺爺、奶奶、姥姥、姥爺生日時,用自己的零花錢買一份禮物;三八節、教師節時,給老師送去祝福的語言、簡訊、自製賀卡等。
四、培養多種愛好和興趣
良好的愛好和興趣,更有利於孩子的全方面發展。從四年級下學期,在徵得孩子的同意後,每個周六開始學習二胡,今年已考取考二胡六級。在學習二胡期間,能自覺按照老師的要求認真練習,不需家長監督,且學習不受任何影響。練二胡的過程,既鍛煉了孩子的耐性,又培養了孩子的音樂感受力,陶冶了情操。現在《賽馬》《鄉韻》《蘇南小曲》等名曲,拉得有模有樣。同時,積极參加各部門組織的樂器比賽,去年暑假,榮獲民族器樂類二胡金獎;今年,在參加北海雙語學校組織的演員海選時,獲得評委老師的好評。他還利用一切表演機會鍛煉自己,學校每年六一、元旦進行文藝匯演時,他都積极參加,今年春節,還參加了村裡的老年文藝演出隊,到各個社區進行表演,受到觀眾的好評。正是因為如此,更加激發了他學習二胡的積極性,同時為自己制定了更高的學習目標。以上是孩子的表現和我的一些做法,當然,孩子的缺點還有很多,我的教育方法也有許多的欠缺,都需要進一步的改正和提高。總之今後我會繼續努力,和兒子共成長
推薦閱讀:
※家庭風水
※把一個人從家人組拖到愛人組是怎樣一種體驗?
※你的警察男友都是怎樣的?
※傳統與現代家庭祭祖
※怎樣悄無聲色地向家裡的客人暗示「差不多你該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