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新華社4.26電:香港官方首次回應內地幼童小便事件
06-05
一、措辭謹慎,呼籲平常心對待,不想得罪陸客。 香港曾經是大陸嚮往的天堂。中國到處有所謂」小香港」。 隨著內地的快速發展,港陸落差迅速縮小,尤其是和一河之隔的深圳,香港悵然若失。 雖然,仍然相差巨大,但是內地人多勢眾,陸客闊佬絕對數量天文龐大,去香港消費,對於疲軟的經濟作用不可小覷。 二、內心深處對陸客不滿。 香港特區政府保安局局長黎棟國表示,除了希望所有在香港旅遊的人士玩得開心外,亦很希望他們了解一些香港人的習慣、香港的法律要求。這樣,他們在香港玩的時候,會玩得更加開心。 律政司司長袁國強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說,不要用太對抗性或針對性的言論,希望大家可以用一個持平的態度來對待這一事件。 個中含義,不言自明。 三、中港不想對抗,但是價值觀的衝突將長期存在。 一件小事,居然驚動律政司司長和新華社,耐人尋味。 早兩天,李源潮明確表示,香港佔領中環行動違法,影響2017年普選。 中央政府,自然不想違背當初承諾,何況基本法白紙黑字,但是也不能接受香港慢慢像台灣一樣。 香港絕大多數人,都希望穩定,也不想與中央政府鬧得太僵,但是又想維護自己的價值觀。 矛盾一直存在,而且會長期存在。 這次事件,本是價值觀的衝突。 大陸對於隨地大小便,是無所謂的。香港就絕對不接受。 至於,有人說香港因失落感,而反應過度,我覺得有兩個層面: 第一,正如大家所說,香港失落了,內心不平衡。 第二,可能很多人沒想到,以前,大陸人去香港,更加不文明,為什麼沒鬧出什麼事?因為,那時大陸太窮,港人有憐憫之心;現在,你不是以窮親戚的身份來港,而是以土豪身份,雖然你也有進步,但是更加不相稱,所以也更可惡更可憎。大陸也一樣,以前窮,不敢作聲,訓幾句就訓幾句,現在老子牛叉了,你還訓我?還是大陸問題佔比大。 香港,是中國的驕傲。 當時深圳特區,很多東西都是從香港學的。 現在,香港還有很多東西是我們學習的好榜樣。 比如,香港人走路,比我們快。我以前的上司,是香港人,天天晚上十一二點才下班,中午在辦公室就著咖啡吃幾片餅乾。香港,是干出來的。 比如,香港的自由經濟,小政府大社會,自由港,免稅,物價低。我們旅遊最痛恨的就是騙購,但是去香港,主要是購物。在深圳,到處是港貨店,生意很好,因為東西真,質量好。一大幫水客,天天去香港,「運貨」,搞到香港人自己都買不到奶粉,難怪不限購。 比如,反腐。當初,香港比大陸現在還腐敗,官警黑,三位一體。現在,廉政舉世聞名。我不知道,同文同種,大陸為什麼不學習香港反腐倡廉的寶貴經驗。 再比如,愛和包容。三年饑荒餓死人,跨過深圳河去香港的有一百多萬人,以致漫山遍野都是大陸饑民。香港人,幾乎全部自發地安置難民。當港英當局遣返時,無數香港人,前赴後繼,卧倒在滾燙的柏油路上,阻住遣返車隊,高呼「跳車啊」「快跑啊」「回去會死啊」---最後,港英當局妥協,停止遣返,開始安置。每每看到這些歷史圖文,我都會熱淚盈眶。現在,寫到這裡,我依然抑制不住淚水滾出我的眼眶。 香港,是我們的希望。 2017年,就要普選了。這是在中國治下的土地上,盤古開天地,第一次由人民直接選舉自己的領導人。還有什麼,請問,還有什麼,比這個更加值得期待? 醒醒吧,人們! 附文: 香港官員呼籲平常心處理內地幼童小便事件 2014年04月26日22:16 新華社 我有話說(232人參與) 收藏本文 新華社香港4月26日電(記者黃歆) 香港特區政府保安局局長黎棟國26日會見傳媒時表示,內地訪港旅客增加,在一些事情上跟香港居民產生一些摩擦或誤會,如發覺有什麼可能有衝突的地方時,希望大家以平常的心態來處理這些問題。 黎棟國說,內地居民利用黃金周來港主要是想旅遊、想購物,正如香港居民在長假期時會出外旅遊,情況是一模一樣。大家都理解,旅遊就是想玩得開開心心。其實在香港,市民在日常生活中,也會發生一些小事的衝突,如雙方能夠冷靜地處理,相信這些問題應該可以得到解決。 他表示,除了希望所有在香港旅遊的人士玩得開心外,亦很希望他們了解一些香港人的習慣、香港的法律要求。這樣,他們在香港玩的時候,會玩得更加開心。 律政司司長袁國強26日出席香港中國婦女會舉辦的政改論壇後與傳媒談話時也呼籲大家用平常心處理內地幼童小便事件。他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說,不要用太對抗性或針對性的言論,希望大家可以用一個持平的態度來對待這一事件。 關於小孩在港便溺的事情,這個評價最到位,所以轉: 文明的意義除了不當街便溺,還有善意與寬容,前者是表象,後者才是根本。真正的文明,是碰到這樣的情況,走過去善意諮詢那位母親是否需要幫忙,或者指引她找到廁所,而不是冷漠地拍照當成渲染大陸人素質低下的又一個證據。大陸人的素質的確有待提高,但香港人的文明同樣需要提升。 以前貝克漢姆和維多利亞帶著兩歲的孩子在香港逛街,孩子沒忍住在大街上尿了,港人爭先恐後表示同情誇讚孩子可愛,指責港府缺少公共廁所,第二天新聞「缺少移動廁所令港人顏面盡失」這個你還記得么?(無考證) ——言論再自由,人性應保留。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家醜不可外揚,禍害了多少人?
※新華社評論員:正本清源 凝聚共識
※新華社評論員:厲行法治 常修政德
※伊利誹謗案,新華社還是新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