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學佛,為什麽要孝敬父母?-《釋門真孝經》

http://www.51yam.com/thread-135555-1-1.html

123

發表於 2013-10-2 20:39:43 |舉報 愛佳俊 沙發 | 只看該作者

沒有在網上找到具體的內容······

發表於 2013-10-2 21:01:34 |舉報 ibmt22 板凳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ibmt22 於 2013-10-31 07:06 編輯

大方便佛報恩經

如來以正遍知。宣說真實之言。為一切父母故。長袖難行苦行。難捨能舍。頭目髓腦。國城妻子。象馬七寶。輦輿車乘。衣服飲食。卧具醫藥。一切給與。勤修精進。戒施。多聞。禪定。智慧。乃至具足一切萬行。不休不息。信物疲倦。為孝養父母。知恩報恩故。領得速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菩薩 於無量阿僧祈劫。孝養父母。衣服飲食、房舍卧具。 乃至身肉骨髓。其事如是。以此因緣。自致成佛 。父母眾僧。宜應讚歎軟語。常念其恩。眾僧者。出三界之福田。父母者。三界內最勝福田。何以故。眾僧之中。有四雙八輩、十二賢士。供之得福。進可成道。父母者。十月懷抱。推干去濕。乳哺長大。教誨技藝。隨時將養。及其出家。修得解脫。度生死海。自利兼利。一切眾生。佛告阿難。父母眾僧。是一切眾生二種福田。所為人天泥洹解脫妙果。因之得成。佛告阿難。均提沙彌。非適今也。過去世時。供養父母眾僧。修好功德。遇善知識。今得道果。

發表於 2013-10-2 21:19:35 |舉報 ibmt22 地板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ibmt22 於 2013-10-4 20:05 編輯

大乘妙法蓮華經

妙音菩薩至釋迦牟尼佛所。頭面禮足。奉上瓔珞。而白佛言。世尊。凈華宿王智佛問訊世尊。少病少惱。起居輕利。安樂行不。四大調和不。世事可忍不。眾生易度不。無多貪慾嗔恚愚痴嫉妒慳慢不。無不孝父母。不敬沙門邪見。不善心。不攝無情不。

發表於 2013-10-6 04:50:44 |舉報 ibmt22 5樓 | 只看該作者

大乘本生心地觀經

善男子。世間有其四種。一父母恩。二眾生恩。三國王恩。四三寶恩。如是四恩。一切眾生平等荷負。善男子。父母恩者。父有慈恩。母有悲恩。母悲恩者。若我住世。於一劫中。說不能盡。我今為汝宣說少分。假使有人為福德故。恭敬供養一百凈行大婆羅門。一百五通諸大神仙。一百善友。安置七寶上妙堂內。以百千種上妙珍膳。垂諸瓔珞。眾寶衣服。旃檀沉香立諸房舍。百寶莊嚴床鋪卧具。療治眾病百種湯藥。一心供養。滿百千劫。不如一念住孝順心。以微少物。色養悲母。隨所供侍。比前功德。百千萬分。不可校量。世間悲母。念子無比。恩及未形。始自受胎。經於十月。行住坐卧。受諸苦惱。非口所宣。雖得欲樂飲食衣服。而不生愛。憂念之心。恆無休息。但自思惟。將欲生產。漸受諸苦。晝夜悲惱。若產難時。如百千刃竟來屠割。遂致無常。若無苦惱。諸親眷屬。喜樂無盡。猶如貧女得如意珠。其子發聲。如聞音樂。以母胸臆。而為寢處。左右膝上,常為游履。於胸臆中。出甘露泉。長養之恩。彌於普天。憐憫之德。廣大無比。世間所高。莫過山嶽。悲母之恩。愈於須彌。世間之重。大地為先。悲母之恩。亦過於彼。若有男女背恩不順。令其父母生怨念心。母發惡言。子即隨墮。或在地獄餓鬼畜生。世間之疾。莫過猛風。怨念之微。復速於彼。一切如來。金剛天等。及五通仙。不能救護。若善男子。善女人。依悲母教。承順無違。諸天護念。福樂無盡。如是男女。即名尊貴天人種類。或是菩薩為度眾生。現為男女。饒益父母。若善男子。善女人。為報母恩。經於一劫。每日三時。割自身肉。以養父母。而未能報一日之恩。所以者何。一切男女處於胎中。口吮乳根。飲啖母血。及出胎已。幼稚之前。所飲母乳百八十斛。母得上味。皆與其子。珍妙衣服。亦復如是。善男子。於諸世間。何者最富。何者最貧。悲母在堂。名之為富。悲母不在。名之為貧。悲母在時。名為日中。悲母死時。名為日沒。悲母在時。名為月明。悲母亡時。名為暗夜。是故汝等勤加修習。孝養父母。若人供佛。福等無異。應當如是報父母恩。

發表於 2013-10-7 04:10:17 |舉報 ibmt22 6樓 | 只看該作者

大方廣佛華嚴經

孝事父母。當願眾生。善事於佛。護養一切。

又放光明味清凈。能除一切味中毒。恆供佛僧及父母。是故得成此光明。

發表於 2013-10-14 03:38:24 |舉報 ibmt22 7樓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ibmt22 於 2013-10-14 03:51 編輯

大般涅槃經

菩薩摩訶薩。於昔無量阿僧祈劫。恭敬父母。和尚。諸師上座長老。於無量劫。常為眾生。而行布施。堅持禁戒。修習忍辱。勤行精進。禪定智慧。大慈大悲。大喜大舍。是故今得三十二相。八十種好。金剛之身。曾從智者。聞如是言。寧於一日受三百(金+矛)。不於父母生一念惡。施三種人。果報無盡。一病人,二父母,三如來。〔讀感〕:佛家諸德中,恭敬父母往往放在第一位的。地獄果報中,不敬父母,也往往放在第一位的。

發表於 2013-10-14 03:47:29 |舉報 ibmt22 8樓 | 只看該作者

梵網經

爾時。釋迦牟尼佛。初坐菩提樹下。成無上正覺已。初結菩薩波羅提木叉。孝順父母師僧三寶。孝順至道之法。孝名為戒。亦名制止。

發表於 2013-10-14 03:50:56 |舉報 ibmt22 9樓 | 只看該作者

末羅王經

人問世尊。何等為父母力。佛言。為受父母身體乳哺育養之恩。或從地積珍寶。上至二十八天。悉以施人。不如供養父母。實為父母力。

發表於 2013-10-14 03:54:53 |舉報 ibmt22 10樓 | 只看該作者

南大般涅槃經

奇哉。我母受大苦惱。滿足十月。懷抱我身。既生之後。推干去濕。除去不凈。大小便利。乳哺長養。將護我身。以是義故。我當報恩。色養侍衛。隨順供養。

發表於 2013-10-14 04:14:13 |舉報 ibmt22 11樓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ibmt22 於 2013-10-15 04:41 編輯

大寶積經

而於父母。及諸師長。專修供養。恭敬禮拜。曲躬合掌。謙下問訊。迎逆給事。並和順業。世尊昔行菩薩道。於父母師長。及於尊者。所有教令。曾無違逆。汝等應當供養父母師長。及諸沙門婆羅門等。又復告言。汝等常應孝養父母。夫父母者。皆願利樂所生子。故難作能作。能忍一切難忍之事。假令種種不凈穢惡。皆能忍之。又欲令子色力之身速增長故。令見閻浮勝妙之事。乳哺養育。無疲厭心。或為令子獲諸妙樂。艱辛經求所得財物。供給營辦資生所須。及往他家。結求婚娶。既婚娶已。於他女人。愛戀耽著。由耽著故。昏醉纏心。或見父母健將衰老。違逆輕欺。所有資財。無慚費用。或令父母不住於家。如是皆由欲所迷倒。大王當知。以此因緣。於己父母棄背恩養。於他女人。尊重承事。種種供給。無疲厭心。即是成就地獄之本。此是丈夫第二過患。(此段為不孝父母的表現和原因,主要是男人因為貪於淫慾,而悖逆父母,不孝父母。即所謂,娶了媳婦忘了娘。萬惡淫為首,此言真實不虛。個人經驗,淫慾心重的男人,很少有孝敬父母的。)

發表於 2013-10-14 04:19:11 |舉報 ibmt22 12樓 | 只看該作者

四十二章經

凡人事天地鬼神。不如孝其二親。二親最神也。

賧子經

使我疾成無上正真道者。皆由孝德也。

(中國很多人供奉鬼神,但卻不孝雙親,實乃捨本逐末也。)

發表於 2013-10-14 04:41:36 |舉報 ibmt22 13樓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ibmt22 於 2013-10-14 05:21 編輯

佛說父母恩難報經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父母於子有大增益。乳哺長養。隨時將育。四大得成。右肩負父。左肩負母。經歷千年。更使便利背上。然無有怨心於父母。此子尤不足報父母恩。若父母無信教令信。獲安穩處。無戒與戒。教授獲安穩處。不聞使聞。教授獲安穩處。慳貪教令好施。勸樂教授獲安穩處。無智慧教令黠慧。勸樂教授獲安穩處。如是信如來。至真。等正覺。明行成。為善逝。世間解。無上士。道法御。天人師。號佛。世尊。教信法。教授獲安穩處。諸法甚深。現身獲果。義味甚深。如是智者明通此行。教令信聖眾。如來聖眾甚清凈。行直不曲。常和合法。法成就。戒成就。三昧成就。智慧成就。解脫成就。解脫見慧成就。所謂聖眾四雙八輩。是謂如來聖眾最尊最貴。當尊奉敬仰。是世間無上福田。如是諸子當教父母行慈。諸比丘有二子。所生子所養子。是謂比丘有二子。是故諸比丘當學所生子。口出法味。

發表於 2013-10-14 05:17:35 |舉報 ibmt22 14樓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ibmt22 於 2013-10-14 05:19 編輯

別譯雜阿含經

佛告比丘。堅持七行。必得帝釋。何以故。昔者帝釋為人之時。發初履行。孝順父母。供養尊長。所言柔軟。斷於兩舌。好施無慳。恆修實語。終不欺誑。不起嗔恚。設生嫌恨。尋思滅之。

告諸比丘。月八日。四天王遣使者。按行天下。伺察世間。有慈孝父母。敬順尊長。奉事沙門婆羅門。修於善法。滅除眾惡。檢情守戒。至十四日。四天王復遣太子。按行天下。至十五日。四天王自按行伺察。亦復如是。四天王既伺察已。往帝釋善法堂上。啟白帝釋。並語諸天。世間人中。多有不孝父母。不敬沙門婆羅門者。不奉事師。及家尊長。乃至無有多持戒者。爾時。帝釋及諸天眾。聞斯語已。慘然不樂。諸天咸作是言。損諸天眾。益阿修羅。若世間中。有人常能孝順父母。供養沙門婆羅門。乃至多能持戒。四天王上啟帝釋。時諸天等極大歡喜。咸作是言。世間人中。修行善事。極為賢善。所作應作。增益諸天。損阿修羅。帝釋歡喜。烏達摩納至佛問訊。而作是言。瞿曇。若眾生如法乞財。供養父母。又以正理使得樂處。正理供給。當得福不。佛言。如是供養。實得大福。佛言。摩納。不限汝也。一切如法乞財。又以正理供養父母。正理使樂。正理供給。獲無量福。何以故。當知是人。梵天即在其家。若正理供養父母。是阿奢黎即在其家。若能正理供養父母。正理得樂。一切皆遙敬其家。若能正理供養父母。正理使樂。正理供給。當知大天即在其家。若能正理供養父母。正理與樂供給。當知一切諸天即在其家。何以故。梵天王由正理供養父母故。得生梵世。若欲供養阿奢黎者。供養父母。即是阿奢黎。若欲禮拜。先應禮拜父母。若欲事火。先當供養父母。若欲事天。先當供養父母。即是供養諸天。(此段大意,諸天帝釋梵王都是因正理供養父母故,得生諸天的。我等若能正理供養父母,諸天即在其家。)

發表於 2013-10-15 06:18:55 |舉報 ibmt22 15樓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ibmt22 於 2013-10-15 06:21 編輯

孝子經

佛問諸沙門。親之生子。懷抱十月。身為重病。臨生之日。母危父怖。其情難言。既生之後。推干卧濕。精誠之至。血化為乳。摩飾澡浴。衣食教詔。禮賂師友。奉貢君長。子顏和悅。親亦欣豫。子設慘戚。親心焦枯。出門愛念。入則存之。心懷惕惕。懼其不善。親恩若此。當何以報。諸沙門對白。唯當盡禮。慈心供養。以賽親恩耳。世尊又白。子之養親。甘露百味。以恣其口。天樂眾音。以娛其耳。名衣上服。光耀其體。兩肩荷負。周流四海。訖子年命。以賽恩養。可謂孝乎。諸沙門曰。唯孝之大。莫尚乎茲。世尊告曰。未為孝矣。若親頑暗。不奉三尊。凶虐殘戾。濫竊非物。情染外色。偽辭非道。耽醉慌亂。違背正真。凶孽若斯。子當極諫。以啟悟之。若猶瞢瞢未悟。即為開化。牽譬引類。示王者之牢獄。諸囚之刑戮。曰。斯為不軌。身被眾毒。自招殞命。命終神去。繫於太山。 湯火萬毒。獨喚無救。由彼履惡。遭此重殃。若復未移。悲泣啼號。絕不飲食。親雖不明。必以恩愛之痛。懼子死矣。由當強忍。伏心崇道。若親遷志。奉佛五戒。仁惻不殺。清讓不盜。貞潔不淫。守信不欺。孝順不醉。宗門之內。即親慈子孝。夫正婦貞。九族和睦。僕使恭順。潤澤遠被。含血受恩。十方諸佛。天龍鬼神。有道之君。忠平之臣。黎庶萬姓。無不愛敬。佑而安之。雖有顛倒之政。佞嬖之輔。凶兒妖婦。千邪萬怪。無知已何。於是二親處世常安。壽終魂靈升生天上。諸佛共會。得聞法言。獲道度世。長與苦別。佛言。諸沙門。覩世無孝。惟斯為孝耳。能令二親去惡為善。奉持五戒。執三自歸。朝奉而暮終者。恩重於親乳哺之養。無量之惠。若不能以三尊之至化其親者。雖為孝養。猶不孝矣。無以嬖妻。遠賢不親。女情多欲。好色無倦。違孝殺親。國政荒亂。萬民流亡。本志惠施。以戒自檢。軟心崇仁。蒸蒸進德。潛意寂寞。學志睿達。名動諸天。明齊賢者。自穢妻聚。惑志女色。荒迷於欲。妖蠱姿態。其變萬端。薄智之夫。淺見之士。睹其如此。不覺微漸。遂回志沒身。從彼妖媚。邪巧之辭。或危親殺君。吝色情盪。忿嫉怠慢。散心盲瞑。等行禽獸。自古世來。無不由之亡身滅宗。是以沙門獨而不雙。清潔其志。唯道是務。奉此明戒。為君即保四海。為臣即忠。以仁養民。父法明。子孝慈。夫信婦貞。優婆塞優婆夷執行如此。世世逢佛。見法得道。

發表於 2013-10-22 13:05:05 |舉報 ibmt22 16樓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ibmt22 於 2013-10-22 13:05 編輯

佛說凈飯王般涅槃經

爾時。世尊在靈鷲山。以天眼遙見父王。病卧著床。羸困憔悴。命欲向終。告難陀曰。父王凈飯,是我曹父。今得重病。宜當往見。難陀受教。唯然。今宜往詣。報育養恩。阿難白言。凈飯王是我伯父。聽我出家為佛弟子。得佛為師。會欲共往。羅雲白言。世尊雖是我父。棄國求道。我蒙祖王育養成就。而得出家。欲往奉覲祖王。佛言。善哉。王見佛到。病既即除。佛言。唯願大王莫復悲憂。即以手著父王額上。無常對至。 命盡氣絕。忽就後世。而以棺斂著於獅子坐上。佛共難陀在喪頭前。肅恭而立。阿難羅雲住在喪足。難陀長跪白佛言。父王養我。願聽難陀擔父王棺。阿難合掌白佛言。惟願聽我擔伯父棺。羅雲復前而白佛言。惟願聽我擔祖王棺。爾時。世尊念當來世。人民凶暴。不報父母養育之恩。為不孝之者。為是當來眾生之等。設禮法故。如來躬自欲擔於父王之棺。即時三千大千世界六種震動。一切諸山嶇峨涌沒。如水上船。(此段經文講佛為父王抬棺,為我等作模範)

發表於 2013-10-23 03:43:17 |舉報 ibmt22 17樓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ibmt22 於 2013-11-4 06:32 編輯

業報差別經

佛告首迦。眾生惱亂父母。令心憂惱。得多病報。供養自己父母。及諸病人。得少病報。於父母所。無愛敬心。得醜陋報。愛敬父母尊長。得端正報。於己父母。及賢聖所。無心奉侍。得少威勢報。於己父母。及賢聖所。恭敬奉迎。得大威勢報。不知敬父。不知敬母。得下族姓報。善知敬父。善知敬母。得上族姓報。於父母所。減撤生業。得少資生報。於父母所。供養生業。得多資生報。

(此段講了不敬父母和敬養父母的果報。)

發表於 2013-10-24 20:32:34 |舉報 ibmt22 18樓 | 只看該作者

佛說觀無量壽經

夫欲凈業者。得生西方極樂國土。欲生彼國者。當修三福。

一者。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

二者。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

三者。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

發表於 2013-10-24 21:45:20 |舉報 ibmt22 19樓 | 只看該作者

佛說盂蘭盆經

大目犍連始得六通。欲度父母。報乳哺之恩。即以道眼觀視世間。見其亡母生餓鬼中。不見飲食。皮骨連立。目連悲哀。即以缽盛飯。往餉其母。母得缽飯。便以左手障缽。右手摶食。食未入口。化成火炭。遂不得食。目連大叫。悲號涕泣。馳還白佛。具陳如此。佛言。汝母罪根深結。非汝一人力所奈何。汝雖孝順。聲動天地。天神地祈。邪魔外道。道士。四天王神。亦不能奈何。當須十方眾僧威神之力。乃得解脫。吾今當說救濟之法。令一切難。皆離憂苦。佛告目連。十方眾僧。七月十五。僧自恣時。當為七世父母。及現在父母。厄難中者。具飯百味無果。汲灌盆器。香油錠燭。床敷卧具。盡世甘美。以著盆中。供養十方大德眾僧。當此之日。一切聖眾。或在山間禪定。或得四道果。或在樹下經行。或六通自在。教化聲聞緣覺。或十地菩薩大人權現比丘。在大眾中。皆同一心。受缽和羅飯。具清凈戒。聖眾之道。其德汪洋。其有供養此等自恣僧者。現世父母六親眷屬得出三塗之苦。應時解脫。衣食自然。若父母現在者。福樂百年。若七世父母。生天。自在化生。入天華光。時佛敕十方眾僧。皆先為施主家咒願。願七世父母行禪定意。然後受食。初受食時。先安在佛前塔寺中。佛前眾僧咒怨競。便自收食。時目連比丘及大菩薩眾結大歡喜。目連悲啼泣聲釋然除滅。時目連比丘及大菩薩眾皆大歡喜。目連悲啼泣聲釋然除滅。時目連母。及於是日。得脫一劫餓鬼之苦。目連復白佛言。弟子所生母。得蒙三寶功德之力。眾僧威神之力故。若未來世。一切佛弟子。亦應奉盂蘭盆。救度現在父母。乃至七世父母。可為爾不。佛言。大善快問。我正欲說。汝今復問。善男子。若比丘。比丘尼。國王。太子。大臣。宰相。三公。百官。萬民。庶人。行慈孝者。皆應先為所生現在父母。過去七世父母。於七月十五日。佛歡喜日。僧自恣日。以百味飯食。安盂蘭盆中。施十方自恣僧。願使現在父母壽命百年。無病。五一切苦惱之患。乃至七世父母離餓鬼苦。生人天中。福樂無極。是佛弟子修孝順者。應念念中常憶父母。乃至七世父母。年年七月十五日。常以孝慈。憶所生父母。為作盂蘭盆。施佛及僧。以報父母長養慈愛之恩。

發表於 2013-10-28 00:17:39 |舉報 ibmt22 20樓 | 只看該作者

佛說泥犁經

佛言。我見天下人。不孝父母。不承事沙門婆羅門。不敬長老。不畏事。不畏今世後世。不驚不恐者。如是輩人。死即入泥犁。與閻王相見。即去惡就善。主泥犁卒。名曰旁旁。即將人導至閻王所。泥犁旁白言。此人於世間時。為人不孝父母。不承事沙門婆羅門。不敬長老。不喜布施。不畏今世後世。不畏禁戒。願王處是人過罪。王即呼人前。對之言。若為人時。於世間不念父母養育。若推燥居濕。乳哺長大。若何以不孝父母。其人即對言。我實愚痴驕慢。王言。處若罪過者。非若父母。非天。非帝王。非沙門婆羅門過。若身所作。當自得之。

123

菩薩本業經

孝事父母。當願眾生。一切護視。使得佛道。

須摩提長者經

佛告大眾。若人違逆。不順父母。不行正法。不敬沙門梵志。及諸耆宿。如是之人。亦名為死。

發表於 2013-10-28 00:50:17 |舉報 ibmt22 22樓 | 只看該作者

最勝佛頂尊勝陀羅尼凈除業障經

天地。父母。眾僧。不應輕毀。理當尊重。恭敬供養。軟語稱讚。常念其恩。三界慈愛。唯有父母。三世福田。不過眾僧。如八輩真僧。十二賢聖。供養之者。不虛功德。欲求出世。進可成道。寧應僧處轍生欺語。父母生養。劬勞辛苦。十月妊娠。三年乳哺。長養教誨。艱憂備盡。冀其成立。才藝過人。又望出家。度脫生死。以是恩念。昊天難報。是故我語阿難。左肩擔父。右肩擔母。繞須彌山百千萬匝。血流沒踝。尚不能報。一日乳哺之恩。豈應惡念。輕生恚語。

(此段經文,佛陀開示我們父母恩重難報,我等不可對父母心生惡念,惡語相向。)

發表於 2013-10-28 01:31:44 |舉報 ibmt22 23樓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ibmt22 於 2013-10-28 01:36 編輯

增壹阿含經

世尊告諸比丘。有二法與凡夫人。得大功德。成大果報。得甘露味。至無為處。云何為二法。供養父母。是謂二人獲大功德。成大果報。若復供養一生補處菩薩。獲大功德。得大果報。是謂比丘施此二人。獲大功德。受大果報。得甘露味。至無為處。是故諸比丘常念孝順供養父母。如是諸比丘當作是學。如來出現世時。必當為五事。云何為五。一者。當轉法輪。二者。當度父母。三者。無信之人。立於信地。四者。未發菩薩意。使發菩薩心。五者。當授將來佛決。若如來出現世時。當為此五事。若有眾生知返復者。此人可敬。小恩尚不忘。何況大恩。設離此間百千由旬。猶近我不異。我恆嘆譽。若有眾生不知返復者。大恩尚不憶。何況小者。彼非近我。我不近彼。正使著僧伽黎。在吾左右。此人猶遠。是故比丘當念返復。莫學無返復。告諸比丘。教二人作善。不可得報恩。云何為二。所謂父母也。若複比丘。有人以父著左肩上。以母著右肩上。至千萬歲。衣被飲食。床座卧具。病瘦醫藥。即於肩上放屎尿。猶不能得報恩。比丘當知父母恩重。抱之育之。隨時將護。不失時節。得見日月。以此方便。知此恩難報。是故諸比丘當供養父母。常當孝順。不失時節。佛告阿難。難陀。羅雲。汝等舉大愛道身。我當躬自供養。是時釋提桓因。及諸天。天王。前白佛言。唯願世尊勿自勞神。我等自當供養。舍利弗告諸天。止止。此是如來所應修行。非是天龍鬼神所及也。所以然者。父母生子。多有所益。長養恩重。乳哺懷抱。要當報恩。不得不報恩。(此段經文佛陀勸勉我等,- 供養父母,同供養一生補處菩薩一樣,是兩件得大功德,獲大果報的布施。- 同時,佛出現於世,要做的五件事中,第二件就是「當度父母」,就是度化父母發菩提心,修行佛道。- 佛陀進而開示我等,知道報恩的人,才是受人尊敬的。父母恩重難報,不懂得報恩的人,即使出家在佛身邊修行,也離佛甚遠。- 舍禮弗言,孝養父母,是天龍鬼神所不能修行的,是如來才能修行的。可見,能孝養父母,也是很殊勝難得的機緣。天龍鬼神都沒有這個福報。我等當珍惜此機緣,盡心供養父母,常當孝順,不失時節)

發表於 2013-10-29 06:46:20 |舉報 ibmt22 24樓 | 只看該作者

賢愚因緣經

佛語阿難。出家在家。慈心孝順。供養父母。計其功德。殊勝難量。所以者何。我自憶念過去世時。慈心孝順。供養父母。乃至身肉濟救父母未幾之厄。以是功德。上為天帝。下為聖王。乃至成佛。三界特尊。皆由斯福。(供養父母的福報,是我們修行,乃至成佛的福德基礎。各位同修,學佛,積累福報,並不僅僅是放生、印經、抄經、建廟、造寺,我們的父母就是我們最大的福田之一。不要捨近求遠,捨本逐末,貪求各種福報,求各種奇異之法,孝敬父母,供養父母,是最基礎的,切莫錯過。)

發表於 2013-10-29 06:50:19 |舉報 ibmt22 25樓 | 只看該作者

目連問五百輕重經

問。比丘教白衣不祭一切亡人。為是理不。答。非。假使父母不食。敬心供養。亦得其福。問。人出家。王法父母不聽。為得戒否。答。不得。

發表於 2013-10-30 05:36:33 |舉報 ibmt22 26樓 | 只看該作者

優婆塞戒經

善男子。我於往昔。為四事故。舍離身命。一者。為破眾生諸煩惱故。二者。為令眾生受安樂故。三者。為自除壞貪著身故。四者。為報父母生養恩故。受優婆塞戒。先學世事。既學通達。如法求財。若得財物。應作四分。一分。應供父母。己身。妻子。眷屬。二分。應作如法販轉。留餘一分。藏積俟用。若優婆塞受持戒已。不能供養父母師長。是優婆塞得失意罪。若先不能供養父母。惱其妻子。奴婢困苦。而布施者。是名惡人。是假名施。不名義施。如是施者。名無憐憫。不知恩報。是人未來雖得財寶。常失不集。不能出用。身多病苦。若自造作衣服缽器。先奉上佛。並令父母師長和尚先一受用。然後自服。善男子。若得人身。多饒財物。兼得自在。先應供養父母師長和尚耆舊。修菩提道。而施持戒多聞智慧。修學世法。供養父母師長有德。修奢摩他毗婆舍那。讀誦書寫十二部經。復能遠離貪恚痴等。名為菩提勤行精進。如是。悉名為正精進。(此段經文講到了,我等應以身命、財物、衣服缽器、法等供養父母,如不如法供養,則受錢財常失不集,身多病苦的果報。)

發表於 2013-10-31 06:34:31 |舉報 ibmt22 27樓 | 只看該作者

大悲經

阿難。我本修行菩薩行時。於諸師所傾側禮拜。亦於父母第一尊重傾側禮拜。

中陰經

佛問彌勒。閻浮提兒生墮地。乃至三歲。母之懷抱。為飲幾乳。彌勒答曰。飲乳一百八十斛。除母腹中所食血分。

央掘魔羅經

爾時。世尊告央掘魔羅。此樹下者。是汝之母。生育之恩。深重難報。

起世經

若於父母起噁心。或佛菩薩聲聞眾。此等皆墮黑繩獄。其處受苦極嚴熾。

發表於 2013-10-31 06:44:36 |舉報 ibmt22 28樓 | 只看該作者

雜寶藏經

佛言。若人於父母所。作少供養。獲福無量。少作不順。罪亦無量。於父母所。少作善惡。獲報無量。是故應勤供養父母。佛告諸比丘言。有八種人。應決定施。不復生疑。一父。二母。三佛。四弟子。五遠來之人。六遠去之人。七病人。八看病者。(佛法中,父母往往排在佛前,應首先供養,恭敬;不孝父母的罪業,也往往為諸罪之首。所謂,百善孝為先。我等切不可為貪求福報,作種種福德,卻忘記了供養父母。)

發表於 2013-11-1 08:01:08 |舉報 ibmt22 29樓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ibmt22 於 2013-11-1 08:02 編輯

文殊師利問經

於父母善知識所。心如佛想。 安止父母及善知識。令得住於安穩之處。菩薩為供養佛法僧。及父母兄弟。得畜財物。為起寺舍造像。為布施。若有此因緣。得受金銀財物。無有罪過。

正法念處經

有四種恩。甚為難報。何等為四。一者父。二者母。三者如來。四者說法法師。若有供養此四種人。得無量福。現在為人之所稱讚。於未來世能得菩提。

菩薩地持經

眾生知恩欲報德者。爾時菩薩勸令修善。不須世間財利酬報。 報之大者。當供養父母。乃至持戒。求報恩者。令其行善。是名菩薩報恩巧方便。菩薩為主於父母尊重。種種方便勸修善法。隨時供養。知恩報恩。

發表於 2013-11-1 21:10:34 |舉報 ibmt22 30樓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ibmt22 於 2013-11-1 21:12 編輯

菩薩善戒經

不退菩薩為一切無量眾生而作福田。為作父母師長和尚生大憐憫。以憐憫故。行住坐卧。若眠若寤。常為諸天之所守護。菩薩先教供養三寶父母師長。持戒精進。為調令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放光般若波羅蜜經

將育所宜。令母安穩。所以者何。長我曹等。得見日月。我不孝養。永不報恩。

六度集經

飯諸聖賢。不如孝事其親。孝者。盡直心。無外私。佛告諸比丘。吾世世奉諸佛至孝之行。德高福盛。遂成天中之天。三界獨步。

中阿含經

若人慈孝父母者。必有增益。則無衰耗。

發表於 2013-11-1 21:22:31 |舉報 ibmt22 31樓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ibmt22 於 2013-11-3 02:53 編輯

舍利弗問經

文殊師利白佛言。云何如來說父母恩大。不可不報。又言師僧之恩。不可稱量。其誰為最。佛言。夫在家者。孝事父母。在於膝下。莫以報生長與之等。以生育恩深。故言大也。若從師學。開發知見。次恩大也。夫出家者。舍於父母生死之家。入法門中。受微妙法。師之力也。生長法身。出功德財。養智慧命。功莫大也。追其所生。乃次之耳。(此段,佛陀開示三種不可不報的三大神恩,即:父母生長,師長開發知見,法師養智慧命)

發表於 2013-11-1 21:33:12 |舉報 ibmt22 32樓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ibmt22 於 2013-11-4 06:34 編輯

大乘菩薩藏正法經

世間父母極親愛。眾生慢心不尊重。欲令摧伏我慢幢。是故出家為救護。

分別經

佛言。唯有道德。可以久保。吾前世時。亦更為人償債。奴婢男子父母。不可稱數。皆由一時之緣。雖可免脫。至今得道。現我父母皆先世道德之緣。不由償債。父母世世放舍。使我學道。累功精進。今成得佛。皆是父母之恩。人慾學道。不可不精進孝順。一墮失人種。累劫不復。

大乘修行菩薩行門諸經要集

於師僧父母。心為卑下。用少功力。獲大深法。隨所記念法入心耳。若貢高我慢。不伏師僧父母。當知是人已被魔鉤之所鉤著。(此三段,提醒我等在孝養父母的時候,要謙恭卑下,不可傲慢)

發表於 2013-11-2 00:09:18 |舉報 ibmt22 33樓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ibmt22 於 2013-11-3 03:01 編輯

閻羅王五使經

佛告諸比丘。人生世間。不孝父母。不敬沙門。不行仁義。不學經戒。不畏後世者。其人身死。當墮地獄。

出曜經

佛曰。士有四惡。急所當知。世有媱天(淫夫)。恆想覩女。思聞妖聲。遠舍正法。疑真信邪。欲網所裹。沒在盲冥。為欲所使。如奴畏主。貪樂女色。不計九孔惡露之臭穢。渾沌欲中。入豬處溷。不覺其臭。快以為安。不計後當在無擇之地獄。受痛無極。注心在媱。啖其涕吐。玩其膿血。珍之如玉。甘之如蜜。故曰欲奴之士。斯其一惡態也。--粗略的翻譯:世間有淫夫,整天想著看到女人,聽聞妖女的聲音,遠離捨棄正法。懷疑真正的正法,親信邪惡之法。此等人為欲往所裹挾,沉沒在盲目冥頑之中,被慾望所支使。這種人對待淫女就如同女僕畏懼主人一樣(現今很多男人都是這種德行,對老婆淫女低聲下氣,對父母厲聲諍色)。此等人貪圖女色之樂,不計較九孔所吐露的都是惡臭污穢之物(屎尿涕泣眼耳鼻屎等),在慾望中沉湎渾沌,就像豬處在污穢的豬圈一樣,不覺得豬圈有多臭,反而以此為安樂。更不計較身後當墮落地獄,受無量無邊的痛苦。將整個心都傾注在淫慾之中,吸允女人的鼻涕和唾液,玩弄女人的腥臊惡臭的膿血,卻珍視其為寶玉,覺得味如甘蜜。此等人,實是淫慾的奴隸。這是一種惡的狀態。又親之養子。懷妊生育。比得長大。勤苦難論。到子成人。漂家竭財。膝行肘步。用媒表情。致彼為妻。若在異域。尋而追之。不問遠近。不避勤苦。注意在淫。捐忘親老。既得為妻。貴之如寶。欲私娛樂。惡見父母。信其妖言。或致斗訟。不惟身所從來。辜親無量之恩。斯其二惡態也。-- 粗略的翻譯:又有父母養育兒子,懷孕生育,一直到長大成人,其中的勤苦難以論說。等孩子長大成人了,傾盡家財,用膝蓋爬著,用肘步行,請媒人和各種物件表達其情,全為了招其為妻。這個他所喜歡的女人如果在外國,這等愚人也會追著去找她,不論遠近,也不在乎多辛苦,全心全意傾注在淫慾當中。忘卻了老邁的雙親。等得到了妻女,把妻子奉為珍寶,總想著私下裡歡娛淫樂,討厭見到父母。因為信妻子的妖言,甚至會和父母爭鬥訴訟。忘了他這個身子是從哪裡來的,辜負了無量的養育之恩,這是第二種惡人之態。又人處世。勤身苦勞。躬致財賄。本有誠信敬道之意。尊戴沙門梵志之心。覺世非常。布施為福。娶妻之後。情惑淫慾。愚蔽自壅。背真向邪。專由女計。若有布施之意。唯欲發言粧采女色。絕清凈行。束成小人。不識佛經之重誡。禍福之所歸。苟為淫使。投身羅網。必墮惡道。終而不改。斯其三惡態也。--粗略的翻譯:還有這麼一種人在世間,辛勤勞苦,親身求財施賄。本來這種人也有誠信尊敬道的想法,也尊敬愛戴出家人和修清凈行的修行人。也覺得世事無常,作種種布施求福。但是,等到娶了妻子之後,就被淫慾所迷惑了,愚痴蒙蔽,不明事理,背棄了真正的法,而傾向於邪法。他專門思慮女色。假使有了布施的想法,只是想說些讚美女色的話,自絕於清凈的行為,只能做個小人。不了識佛經所講的深重的訓誡,招禍修福的各種方法。僅為淫慾所支使,投身於羅網之中,必定墮落於惡道,終不能改其惡行。這是男人的第三種惡態。又為善人子。不惟養恩。治生致財。不以養親。但以東西廣求淫路。懷持寶物。招人婦女。或殺六畜。淫祀鬼神。飲酒歌舞。合會男女。快樂娛樂。終日彌夕。外託祈福。內以招奸。既醉之後。互求方便。更相招呼。以遂姦情。及其獲偶。喜無以喻。淫結縛著。無所復識。當爾之時。唯此為樂。不覺惡露之臭穢。地獄之苦痛。一則可笑。二則可哀。譬如狂荒。不知其非。斯其四惡態也。--粗略的翻譯:又有一種作善的男子,卻不報父母養育之恩;賺了錢財了,也不想著孝養雙親。他只是到處去求行淫的機會。懷裡揣著寶物,招引婦女,或者殺各種畜生,祭祀鬼神。這種人沉湎於酒和歌舞,喜歡男女合會之事,求各種歡娛快樂,終日不停,從朝至暮。在外,求祈各種福報;在家裡,招攬各種姦淫之事。等到喝醉了,就互相各行方便,互相招呼,不僅可笑,且更可哀。狂亂晃唐,而不知道自己正在造業行非。這是第四種惡態。(現在歐美國家,乃至國內的,很多的所謂Party,就是這種惡態的一種表現,飲酒、吸毒,然後再恣行淫慾之事)男子有是四惡。用墮三塗。當審遠此。乃免苦耳。(此段主要說男子所易犯的四種惡態,這四種惡,都是貪於淫慾所導致的,斯所謂,萬惡淫為首。男子因貪戀女色,沉湎淫慾之事,致使其不信正法,不孝父母,不行布施,不養雙親。今人所做的,娶了媳婦忘了娘,以妻子為尊,以父母為次,捨本逐末。捨棄積善之深福田,不孝養父母;貪戀造業之惡源,親妻狹妓濫淫亂性。以妻子兒女為人生之根本,棄父母於孤苦無養之地,背善親惡,棄福就逆,終必墮落惡趣,受無量苦報。)

發表於 2013-11-3 05:07:09 |舉報 ibmt22 34樓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ibmt22 於 2013-11-4 05:26 編輯

佛說譬喻經

昔外國有人死。魂自鞭其屍。旁人問曰。是人已死。何以復鞭。報曰。此是我故身。為我作惡見。經戒不讀。偷盜欺詐。犯人婦女。不孝父母。兄弟惜財。不肯布施。今死。令我墮惡道中。勤苦毒痛。不可復言。是故來鞭之耳。

(作此等惡業者,終必墮惡道,知惡斷惡,今生當不再造作此等惡業)

大方等陀羅尼經

佛告阿難。若有父母妻子不放此人至於道場者。此人應向父母等前。燒種種香。長跪合掌。應作是言。我今欲至道場。哀愍聽許。亦應種種諫曉。隨宜說法。亦應三請。若不聽者。此人應於舍宅。默自思惟。誦持經典。(這段告訴我們,如果父母不答應我們去道場,我們應該以種種方便,勸諫父母。如果多次講說,也得不到應允。我們應該誦持經典,默默地思惟這件事)

發表於 2013-11-3 05:24:54 |舉報 ibmt22 35樓 | 只看該作者

佛觀三昧海經

佛告阿難。若有眾生殺父害母。罵辱六親。作是罪者。命終之時。揮霍之間。譬如壯士屈伸臂頃。直落阿鼻大地獄中。化閻羅王大聲告敕。痴人獄種。汝在世時。不孝父母。邪慢無道。汝今生處。名阿鼻地獄。作是語已。即滅不現。爾時。獄卒復驅罪人。從於下鬲。乃至上鬲。經歷八萬四千鬲中。[打-丁+聿]身而過。至鐵網際。一日一夜。乃爾周遍。阿鼻地獄一日一夜。比此閻浮提日月歲數。經六十小劫。如是壽命。盡一大劫。具五逆者。其人受罪。足滿五劫。

發表於 2013-11-3 05:35:10 |舉報 ibmt22 36樓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ibmt22 於 2013-11-4 05:25 編輯

佛說菩薩行五十緣經

菩薩世世喜燃燈於佛寺。及師父母前。菩薩世世隨時熟果。及好香花。持上佛比丘僧師父母。菩薩世世事師父母。若見卧睡。不數驚覺。若欲使覺。當持音樂。若持好語。誦經往覺之。菩薩世世有奇異美飯食。終不獨食。若師父母有飯食。不減損而食之。菩薩世世持善意視佛。見怨家。見父母。心正等無有異。

發表於 2013-11-4 06:28:30 |舉報 ibmt22 37樓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ibmt22 於 2013-11-4 06:30 編輯

罪業報應教化地獄經

爾時。信相菩薩為諸眾生。而作發起。白佛言。世尊。今有受罪眾生。為諸獄卒剉碓斬身。從頭至足。乃至其頂。斬之已訖。巧風吹活。而復斬之。何罪所致。佛言。以前世時。不信三尊。不孝父母。屠兒魁膾。斬截眾生。故獲斯罪。復有眾生。身體頑痹。眉須墮落。舉身洪爛。鳥棲鹿宿。人跡永絕。點污親族。人不喜見。名之癩病。何罪所致。佛言。以前世時。坐不信三尊。不孝父母。破壞塔寺。剝脫道人。斫射賢聖。傷害師長。常無返復。背恩忘義。常巧苟且。淫暱尊卑。無所忌憚。故獲斯罪。復有眾生。身體長大。聾騃無足。宛轉腹行。唯食泥土。以自活命。為諸小蟲之唼食。常受此苦。不可堪處。何罪所致。佛言。以前世時。坐為人自用。不信好言善語。不孝父母。反戾時君。若為帝王大臣。四鎮方伯。州郡令長。官禁督護。恃其威勢。侵奪民物。無有道理。使苦憔悴。呼嗟而行。故獲斯罪。復有眾生。其行甚丑。身黑如漆。面目復青。頭頰俱堆。皰面平鼻。兩眼黃赤。牙齒疏缺。口氣腥臭。矬短臃腫。大腹凸髖。腳復繚戾。僂脊眶肪。費衣健食。惡瘡膿血。水腫干痟。 疥癩癰疽。種種諸惡。集在其身。雖親附人。人不在意。若他作罪。橫罹其殃。永不見佛。永不聞法。永不識僧。何罪所致。 佛言。以前世時。坐為人子不孝父母。為臣不忠其君。為君不敬其下。朋友不賞其信。鄉黨不以其齒。朝廷不以其爵。妄為趨作。心意顛倒。無有其度。不信三尊。殺君害師。伐國掠民。攻城破塢。偷寨過盜。惡業非一。美己惡人。侵凌孤老。誣謗賢聖。輕慢尊長。欺誑下賤。一切罪業。悉具犯之。眾惡集報。故獲斯罪。(此段經文,佛開示我等,一切醜陋殘障之人,皆是前世所造惡業所感召的。首要的罪業,就是不孝父母。實際上,很多人,今生不孝父母,也會得相貌醜陋的果報。)

發表於 2013-11-5 05:47:15 |舉報 ibmt22 38樓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ibmt22 於 2013-11-5 05:48 編輯

佛說屍迦羅越六萬禮經

佛言。東向拜者。謂子事父母。當有五事。一者。當念治生。二者。早起。敕令奴婢。時作飯食。三者。不益父母憂。四者。當念父母恩。五者。父母疾病。當恐懼。求醫師治之。父母親子。亦有五事。一者。當念令去惡就善。二者。當教計書疏。三者。當教持經戒。四者。當早與娶婦。五者。家中所有。當給與之。

發表於 2013-11-5 06:04:40 |舉報 ibmt22 39樓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ibmt22 於 2013-11-5 06:06 編輯

未曾有因緣經

死生之宜。各有其人。有人貪生。有人樂死。何人貪生。其人生世。愚痴幽冥。不知死已。後世更生。違佛遠法。不遭明師。殺盜淫欺。唯惡是從。如是之人。貪生畏死。何人樂死。遭遇明師。奉事三寶。改惡修善。孝養父母。敬事師長。和順妻子奴婢眷屬。謙敬於人。如斯之人。惡生樂死。所以者何。善人死者。福應生天。受五欲樂。惡人死者。應入地獄。受無量苦。善人樂死。如囚出獄。惡人畏死。如囚入獄。有一女人。名曰提韋。婆羅門種。夫喪守寡。其家大富。都無兒息。又無父母。守孤抱窮。無所怙恃。婆羅門法。若不如意。便生自燒身。諸婆羅門時時共往到提韋所。教化之日。今深之厄。莫不由汝前身罪業。何謂為罪。不敬奉事婆羅門。又不孝順父母夫婿。復無慈心養育兒子。有是罪故。致令今身抱孤守厄。汝今若不修福滅罪。後世轉劇。墮地獄中。

發表於 2013-11-5 06:15:12 |舉報 ibmt22 40樓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ibmt22 於 2013-11-5 06:16 編輯

佛說辯意長者子所問經

佛告辯意。復有五事行。死入地獄。億劫乃出。何謂為五。一者。不信有佛法眾。而行誹謗。輕毀聖道。二者。破壞佛寺尊廟。三者。四輩轉相謗毀。不信殃罪。無敬順意。四者。反逆。無有上下。君臣父子不相順從。五者。當來有欲為道者。已得為道。便不受師教。而自貢高。輕慢誹師。是為五事。死入地獄。展轉地獄。無有出期。

123
推薦閱讀:

學佛問答
凈土法門法語:淫慾是六道輪迴的根本業因--學佛網
學佛的目的【四】
學佛必讀:何謂般若智慧
十惡業的三惡道果報及投身人道之果報--學佛網

TAG:父母 | 學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