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牌港台演員來內地拍戲,最怕拍啥?
采寫:新京報 張赫劉瑋周慧曉婉
近些年,港台老牌演員「北上」拍電視劇似乎成了新趨勢。
從2012年《溫州一家人》中的李立群、《又見一簾幽夢》中的方中信,再到新《射鵰英雄傳》中的苗僑偉、呂良偉,《親愛的她們》中的秦漢、翁虹……
「北上」已不再僅是港台年輕演員的選擇,越來越多的老牌演員也開始循跡而來。除了更好的片酬待遇以外,一擲千金的製作環境、更寬泛的戲路、更多可供選擇的角色,是吸引他們的重要因素。
對於這些老牌港台演員,「北上」拍戲最大的考驗是什麼?他們在業內的發展狀況又如何?新京報採訪諸位港台演員和業內人士做出小調查。
數據
新京報記者粗略盤點了2016-2018年港台老牌演員參演的電視劇34部,其中已播劇22部,待播劇12部,整體數量呈逐年增長趨勢。在這些劇中,古代武俠類型佔22部,現代都市題材有9部。
製圖:新京報 許驍
港台老牌演員多是做配角中的「配角」(以至於編輯找配文的劇照都很難)。除此之外,在港台老牌演員中,男女比例為25:13,相較女演員或對「北上」顧慮較多,戲路更廣的男演員或更適合北上後的市場。
演員拍戲時
劉玉翠
【代表作】
《鹿鼎記》《天龍八部》等
【內地拍戲代表作】
《楚喬傳》等
圖片拍攝:新京報郭延冰
用普通話夾廣東話念台詞
劉玉翠:宋大娘(《楚喬傳》中角色)很多時候都是在罵人嘛,需要說話特別快。(我)一邊想普通話發音一邊拍,就變得不是很流利。導演想了一個辦法,有時候(台詞)中間我就用廣東話來代替。比如第一句我說普通話,然後最後一句再說回普通話,讓對手知道我說完了。但我真的不想用廣東話,夾在中間我自己覺得不好受,而且很容易笑場。可是我實在沒辦法就妥協了,我就用了廣東話。這個我真是有點遺憾。
翁虹
【代表作】
《狀王宋世傑》《大唐雙龍傳》等
【內地拍戲代表作】
《親愛的她們》等
圖片來自藝人微博
為「吵架戲」失眠
翁虹:從小我就講廣東話,不過因為家庭教育的關係,日常生活使用普通話都能應付得遊刃有餘。但《親愛的她們》中余木子的角色要求使用同期聲,大量的台詞,特別是情緒激動的吵架的戲給我形成了極大的心理壓力。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跟杜源老師的吵架戲,讓我失眠了好幾天(笑),但我這個人心理素質還挺好的,也會調整心態盡量放輕鬆。
秦漢
【代表作】
《滾滾紅塵》《庭院深深》等
【內地拍戲代表作】
《親愛的她們》等
圖片來自藝人微博
不明白為何《親愛的她們》中
宋書豪又名「小鳳梨」
崔亮(《親愛的她們》導演):秦漢一直不明白為什麼宋丹丹她們都叫他飾演的宋書豪「小鳳梨」,宋丹丹跟他解釋,曾經南北運輸能力有限,鳳梨這種東西北方人見不太到,台灣人看起來很平常的鳳梨酥,北方人只有出差的時候才會帶回來做禮物。所以那個年代「鳳梨」對於北方人才會顯得非常珍貴。而宋書豪就是拿鳳梨酥把劇中的顏舜華的心俘獲了,所以她們幾個閨蜜就給他起外號叫「鳳梨酥」。但鳳梨酥不可愛啊,所以就索性叫他「小鳳梨」。秦漢這才理解,原來這個梗兒是這麼來的啊。
01
為何
北上?
看中北上後的市場和片酬
港台老牌演員「北上」最主要的原因無疑是看中了這裡更具潛力的市場。業內人士L告訴記者,目前香港部分老牌演員已很難在香港拿到角色,「內地電視劇製作、投資市場規模發展非常快,香港電視產業與內地合作本是整體趨勢,演員『北上』也不足為奇。」
而以偶像劇產業著稱的台灣電視劇市場,更是年輕演員的舞台。如賀軍翔、言承旭這類步入中年的偶像,也很難接到偶像劇一番,不得不開始「北上」接拍非偶像劇作品,更遑論只能在偶像劇里演父輩的老牌演員,「台灣市場小、年輕演員多,自然老牌藝人在當地接戲的局限性越來越大。
言承旭、賀軍翔當年因台灣偶像劇紅遍兩岸三地.
圖片來自豆瓣作品頁
但大陸市場大,電視劇產量也大,類型豐富,能夠給他們的角色、類型、片酬都會比當地要好。老牌演員肯定也希望能在大製作里挑大樑,或者有挑戰不同角色的機會。」
02
為何
被選?
選演員為劇情和人物服務
劇方邀請港台老牌演員,更多是為劇情服務。例如在電視劇《北京遇上西雅圖》中,劇方就邀請到曾在97版《天龍八部》中飾演「阿紫」的劉玉翠飾演「黃媽媽」一角。「黃媽媽」是一個地道的香港人,因此劉玉翠的形象和港味普通話都符合劇情需求;
而《親愛的她們》中,秦漢飾演了有台灣背景的宋書豪,翁虹則飾演了來自香港的余木子。「正是因為角色有這樣的背景,所以我們才會邀請港台演員來出演。」崔亮表示,無論是飲食起居還是舉止習慣,港台演員都會對這種定位的角色有天然的代入感。「如果是非台灣籍、香港籍的人物,我可能不會這麼堅定地邀請港台演員。」
圖片來自豆瓣作品頁
《美好生活》邀請陳美琪出演劉蘭芝(上圖),正是因為這個角色非常優雅,加上她是建國之前就去海外生活,很可能是香港人,所以陳美琪無論是語音還是氣質上,都十分符合這個人物。但吳毅也表示,現實題材對港台演員還是慎用,「可能古裝、年代戲用的港台演員相對多一點。因為現實題材還是會帶有人物的時代氣息。」
03
考驗
表演有不適應
文化差異致表演模式不同
大多台灣演員擅長以幅度較大的肢體動作和浮誇面部表情來表達情緒,但大陸的表演風格卻更加偏向自然的現實主義。
雖然港台老牌演員「北上」已成為趨勢,但文化差異帶來的表演風格衝突也是必須面臨的問題。
崔亮表示,他在拍戲前會事先與台灣演員溝通,希望他們收斂一些固有的表演方式,「可能台灣演員表演完,我們的觀眾會認為,我們這兒的人不會這麼說話。所以像秦漢會特意去修改一些自己的表演方式,希望能夠被大陸觀眾所接受。」
而部分香港老牌演員也不太習慣內地「生活流」的表演方式。例如一些內地老牌演員會把戲處理得非常接地氣,有時會在現場臨時修改台詞,甚至「現掛」。但香港老牌演員出道時接受的表演訓練非常嚴格,他們習慣一板一眼地按照劇本來演,因此他們很難自如地接住內地演員的台詞,「翁虹在拍攝時就有些擔心接不住梗兒,一開始會有些不適應,但演了一段時間之後她就抓住了這種我們拍攝時想要的生活化的狀態。」
講不好普通話
崔亮說,「雖然很多香港演員都是配音,但如果他的普通話表達太吃力,必然會影響到角色的塑造,以及和對手戲演員的溝通。這也是為什麼香港老牌演員全面進軍內地的周期會比較長。」
除了文化差異,普通話台詞也令港台老牌演員十分苦惱。目前大多數都市劇都採用同期聲,即便是古裝劇,演員們也需要用普通話對戲,這就意味著港台老牌演員必須掌握流利的普通話。陳美琪就曾因《美好生活》全程普通話拍攝而直呼「好可怕」:「用普通話念對白會比較吃力,但還好劉蘭芝本身就很慢,所以慢慢說話正好符合人物的特點。」
而剛剛「北上」的劉玉翠也遭遇過「台詞難」。《北京遇上西雅圖》需要同期錄音,她的普通話基礎好一些,大多時候還可以應付,實在不行就不死背台詞,而是用平常用語去講。但在出演《楚喬傳》中宋大娘一角時,因為是古裝劇,所以台詞里有很多複雜的古語,「其實我知道後期也會配音,但是我覺得這是鍛煉的一個好機會。我花了很大的勁兒去背,但還是不流利,最後還是用了廣東話,用普通話講的台詞最後也都用不上。可是沒關係,最重要的是我已經儘力去做了。」
圖片來自豆瓣作品頁
正因如此,很多導演在選擇香港老牌演員時會非常注重普通話水平。例如崔亮選擇翁虹,有一部分原因就是她的普通話比較流利。
相較之下,台灣老牌演員在這方面少了很多顧慮,「台灣演員雖然帶有台灣腔,但並不是閩南話,總體來說還是北方語系,這是他們的天然優勢。」但台灣演員的問題是語言表述和大陸有些許不同。例如台灣習慣用倒裝句,「我們說『你給我錢』,他們會說,『你給錢我』,類似於這樣的倒裝。所以一般情況是他們怎麼口語怎麼說,我們不會嚴絲合縫地摳台詞。」
04
優勢
敬業、帶來新借鑒
吳毅表示,港台演員很專業,價格也不離譜,這是他們的優勢,「例如陳美琪在劇組是非常簡單的,也沒有帶著一幫人那種架勢。」
雖然港台老牌演員「北上」有諸多需要適應的地方,但風格迥異、經驗豐富的他們也成了電視劇市場中的「新鮮血液」。
崔亮則表示,港台演員的表演風格也彌補了其他演員的不足。
例如秦漢在《親愛的她們》中曾經為喚醒初戀女友的印象,做一些搞怪的、無厘頭的表演。很多大陸老藝術家對這樣的表演會有頗多顧慮,「他們會想我那麼大歲數,再去搞怪合適嗎?但台灣老牌演員因為具備這類表演經驗,他們會很自如地把誇張在一個合適的度里表現出來,這也成了他們的優勢。」
圖片出處見水印
今年2月28日,國務院台辦、國家發改委等29個部門也發布了《關於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裡面指出:台灣人士參與大陸廣播電視節目和電影、電視劇製作可不受數量限制。
這條規定突破了以往電視劇對於港澳台主創人員的數量限制,諸多圈內人士也紛紛點贊。崔亮坦言,未來更多港台老牌優秀演員「北上」,確實可以為市場帶來更多選擇性,「首先他們骨子裡都非常敬業,這是他們的優勢,可以讓更多年輕演員學習到他們的敬業精神;其次,像台灣演員這種童真質樸的表演方式,以及香港演員對角色處理的建設性,這些也是我們的演員可以借鑒的。他們的到來也為電視劇製作方選角時提供了更多選擇。」
推薦閱讀:
※港台十大男星的鼻子
※【港台腔】陪你長大的亞視停播,不只是因為缺錢
※細數80年代港台古典美人
※港台影片 三笑(陳思思版)
※張國榮喜歡什麼樣子的女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