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林鄭月娥高票當選香港新任特首,她是誰?憑什麼勝出?

本文轉載自中國新聞網,綜合自香港文匯網、通說、維港專線

26日,香港特區第五任行政長官選舉結果揭曉,林鄭月娥獲得777張有效選票,當選為第五任行政長官人選,成為香港首位女特首。

中新社香港分社記者 洪少葵 攝

中新社香港分社記者 洪少葵 攝

選舉結束後,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梁振英就第五任行政長官選舉結果發表聲明。梁振英說,我衷心祝賀林鄭月娥女士當選,並於今日向中央人民政府提交選舉結果報告。並表示,他和本屆政府會與候任行政長官做好交接,並全力支持新一屆政府的籌組工作。

林鄭月娥

憑藉什麼

獲得選舉勝利

從宣布參選到獲勝,只有短短的70天時間,林鄭到底憑什麼說服大多數選委與全港市民支持她入主「禮賓府」?據港媒分析,這三大關鍵因素的作用十分重要:

資歷深厚 能力出眾

林鄭月娥與長子林節思26日在會展中心向選委問好(大公報記者林良堅 攝)

林鄭港大畢業後加入政府,36年公務生涯中曾在20個不同崗位服務,涉及經濟、社福、房屋、發展以及政制範疇,2008年後亦長期主要負責香港特區支援四川地震災後重建的援建工作。而幾乎所有工作都涉及非常棘手的問題,但最終都能得到妥善解決,她亦因此贏得「好打得」的稱號。在一眾政府高官中,或許有人比她服務的時間更長,但沒有一位有她如此豐富的工作經歷,也沒有一位有她如此出色的管治能力。論能力、論資歷、論水平,所有候選人無出其右。

政綱全面 支持廣泛

市民26日上午在會展中心外表達愛國心聲(大公報記者麥潤田 攝)

香港深層次問題不少,市民對現狀的不滿也積累已久。林鄭之所以能打動許多選委投票支持,在於她能準確把握公眾關注核心問題,提出「同行We Connect」的口號。在競選政綱中提出八大施政範疇,尤其注重青年、房屋、社福三大問題,提出許多具體可行的建議,包括全面提升青年發展機會、全面關注民生紓解民困、全面強化香港競爭力。「讓下一代重燃希望」的口號,更是激勵人心。務實全面的政綱,是讓她贏得廣泛支持的重要因素。

中央信任 市民認可

點票期間,林鄭表現輕鬆(大公報記者 蔡文豪 攝)

特首須具備四大條件「愛國愛港、中央信任、有管治能力、港人擁護」。事實上,不論是香港普通市民、中產階層,還是政界人士、商界翹楚,都以不同方式表達對林鄭的支持。認為她立場堅定,在大是大非的原則問題立場上從不動搖,堅定貫徹中央治港方針,多次臨危受命,得到中央的高度認可。而上周「超人」李嘉誠在記者會上表明支持「中央信任的人選」,並暗喻林鄭是「女媧」可以彌合社會裂痕,被看作是對林鄭的實質支持。

林鄭月娥

首位女特首

將如何帶領香港

當然除了上述的原因,林鄭的當選與她一直以來的執政之道密不可分。讓我們一起回顧一下林鄭月娥對年輕一代發展、學生歷史教育、特區管治等熱點問題的觀點,一瞥這位女特首的執政之道。

結果出爐,現場民眾歡呼。圖片來源:央視新聞

談香港年輕一代:努力解決「三業三政」

· 要為香港年輕人解決「三業三政」,即學業、事業、置業;議政、論政、參政。

· 特區政府一直非常重視年輕人的多元發展,相信香港的年輕人都是有志向上、奮發有為的。除了課堂學習之外,政府資助年輕人到內地和海外交流、實習,並鼓勵他們在課堂以外,探索自己的興趣、志向,為將來投身社會做好準備。

投票開始前,林鄭月娥到達點票會場。圖片來源:香港文匯報

· 近年,中國在多個領域的發展一日千里,除了金融、工商、物流這些傳統產業外,創新科技、能源、環保、文化創意等新興產業也有高速增長。這些都為香港年輕人提供廣泛的發展機會。除了中國內地,東盟國家、亞洲地區以至「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也是機遇處處。

·香港年輕一代應該好好善用國家給予的優惠和國家高速發展帶來的動力,把握亞太地區經濟發展的機遇。

投票期間,在場外支持林鄭月娥的香港市民。圖片來源:香港文匯網

談歷史認知缺失:在教育之外培養興趣

·對每一個國民而言,深入了解自己國家的歷史,是非常重要的。在教育系統中,建議初中將中國歷史獨立成科,也應該成為一門必修課。

·在教育系統內,高中生選修中國歷史的人數比較少。因此,我們要在教育系統之外,讓年輕人對中國歷史產生興趣。此外,組織交流團,讓我們的中小學生到內地去訪問;要深入的參觀訪問,不能只是走馬觀花。

單霽翔、林鄭月娥參觀故宮教育中心。圖片來源:中新網

談人口老齡化:是挑戰,已取得一定進展

·眾所周知,人口迅速老化是香港正面臨的挑戰。根據預測,65歲或以上的人口比例,將由目前的17%增至20年後的30%,75歲或以上的人口也將增加一倍,從55萬增至117萬。雖然這些數字對社會帶來挑戰,但香港市民應該樂觀地接受此人口現象。

·年齡不應再是決定退休的因素,越來越多長者仍然投入工作,香港長者的勞動人口參與率,就由2006年的5.8%,上升至2015年的9.4%。

·如果一個社會不能照顧那些曾為香港繁榮作出貢獻的年長市民,便難以成為一個公正和富有憐憫的社會。香港特區政府致力促進長者的健康和福祉,並已取得一定的進展。例如去年發表的《香港2030+》和《長者服務計劃》諮詢文件,就是特區政府面對人口結構改變而採取的積極回應。

林鄭月娥。圖片來源:新華網

談貧富差距:幫助困難人士解決實際問題

·我們不是盲目地追求將貧富差距縮小,政府的行動就是要用我們的資源和政策,去幫助一些需要政府幫助的人。

林鄭月娥。圖片來源:中新網

談特區管治:困難與機遇並存

·下一屆香港政府可能要面對一些危機,因為有人形容金融的周期是有波動性的,我們可能又要再次面對金融危機。但是對我而言,有困難才有挑戰。我常常告訴我身邊的同事,我們必須有迎難而上的精神,最難的時刻就是我們可以最大限度發揮的時刻。

·下一個五年,也是充滿機遇的五年。國家深化改革開放,又面對著「一帶一路」機遇。此外,歐洲、美國都出現了一些不可預估的事件,比如英國「脫歐」等等,這從另一個角度看,也給香港帶來了一定機遇。

談香港發展前景:一定能夠再創輝煌

·我是非常樂觀的,太悲觀我就不會出來參選了。香港人很優秀,香港的底子也很好,只要我們認準方向,團結一致,我們一定能夠再創輝煌。

林鄭月娥

剛柔並濟

「好打得」的香港女兒

接下來,和小新一起走近這位香港首位女特首。

1957年出生的林鄭月娥,來自香港的基層家庭。她的父親是上海移民,早年是「行船的」,後來做點小生意;母親生於香港,沒有受過教育。林鄭在家中排行第四,有兩個姐姐一個哥哥和一個弟弟。

早年,林鄭一家住在灣仔告士打道的舊樓中,五、六個家庭二十多人合住一個單位。放學回家後,林鄭只能站在上下鋪的下層,把上層用作書桌做功課。

林鄭七歲那年,母親希望為女兒找一間好學校。當時灣仔比較好的學校是嘉諾撒聖方濟各學校,那是義大利嘉諾撒仁愛修會創辦的學校。現在回看,一個沒受過教育的母親有此想法,無疑是相當有遠見的。

在學校,林鄭是品學兼優的模範生,中學時期已參加學校組織的義工,探訪老人院、孤兒院及盲童院等。

嘉諾撒聖方濟各書院在灣仔區建校,方便服務附近的低下階層,攝於七十年代。右小圖為念中七時的林鄭月娥。

林鄭在中七時,看了電視劇集《北斗星》,深受劇中劉松仁飾演的社工的啟發,希望將來也做一名社工,幫助有需要的人。

因此入讀香港大學一年級時,林鄭選修了社會工作、社會學等科目。在二年級選擇主修時,她選擇了社會學。

19歲那年林鄭月娥曾受劉松仁(左)主演社工的《北斗星》啟發而希望投身社工,攝於2013年。

此外,作為社會科學學會的時事秘書,她也主力舉辦過兩個展覽:一是關於賭博在香港;二是反映社會問題的香港周,令她對香港的社會問題有了進一步的了解。

1979年,林鄭隨香港大學學生會到北京與清華大學交流。當時她是交流團副團長。交流時,林鄭見到心儀已久的作家冰心,以及著名力學家錢偉長教授。

由於希望投身公共事務,林鄭從沒有考慮到私營機構工作,畢業時只報了三份工作:一份是政務主任、一份是行政主任、一份是廉政公署的小區關係主任,結果獲錄取為政務主任,從此開展她長達36年的公僕生涯。

在這36年中,林鄭曾有過三段被派往外國學習及駐外的經驗。

第一段是1982年到英國劍橋修讀高級文憑課程。當時她選修國際發展,遇到了很多來自世界各地的同學,從而了解到不同國家的文化。也正是此次學習,讓她遇上了正在攻讀博士的香港學生林兆波——她現在的丈夫,也是她的初戀。

「我在劍橋進修時,一次騎單車時發生車禍,被送進醫院,還上了當地的報紙。當時林兆波看見了報道,便和幾個香港學生來探望,很偶然。」她說,林兆波是一個非常簡樸低調的人,大家性情相近。不過,他倆可以走在一起,全是林兆波作出的犧牲。本來他可以到外國大學任教,因這份感情,他選擇回港工作。

林鄭月娥與丈夫林兆波相識於劍橋大學,當時一個被派到當地進修,一個在當地攻讀博士,攝於八十年代。

1984年,林鄭和林兆波在香港結婚。婚後,林鄭忙於工作,直至婚後六、七年,當時林鄭任職衛生部門,上班時間比較穩定,他們才考慮生育問題。兩個兒子的相繼出生,為林家帶來了快樂的時光。

後來隨著林鄭的職務日重,丈夫林兆波更默默承擔照顧孩子的責任,以支持她的工作。

林鄭月娥與丈夫林兆波及雙方家長到日本旅行,左為林鄭父母,右為林兆波雙親,攝於八十年代。

林鄭第二次外派,是1988年拿到美國的傅爾布萊特獎學金,到美國華盛頓實習。她選擇了在聯邦機構里的環保部門學習,當時有不少具爭議性的法例,因商界的反對而困難重重。這使她明白到政府要有效施政、服務市民,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如何平衡各方利益,至關重要。

1988年被派往美國華盛頓環保部門實習的林鄭月娥。

第三段是2004至2006年到英國出任駐倫敦經濟貿易辦事處處長,負責英國以及其他16個歐洲國家與香港的經濟貿易關係。而在英國接觸到的城市規劃,也啟發了她日後出任發展局局長的施政理念,讓她明白到一個優質、宜居的城市不單是一個金融中心,而是必須有其文化和歷史的一面。

不過,到英國出任駐倫敦經濟貿易辦事處處長,其實是林鄭主動提出的降職。據林鄭的大兒子林節思說,母親是為照顧家庭,主動向政府提出降職調至倫敦辦公室,一家搬到英國生活。

家中「三個男人」對林鄭月娥工作的支持至關重要,圖為二兒子林約希(右一)在劍橋大學三一書院的畢業禮,攝於2016年。

到2007年,林鄭月娥回到香港,加入問責團隊,擔任發展局局長。同年在拆卸中環皇后碼頭前,親自前往碼頭與保育人士對話。便裝出席的林鄭面對壓力毫不動搖,在開場發言時明言:「如果這次公開論壇是要政府或我本人承諾『不遷不拆』皇后碼頭,才可以進行的話,對不起,我做不到。」

最終,在林鄭的堅持下,政府成功拆卸皇后碼頭,展開工程,並為皇后碼頭重置進行工作。因此,林鄭月娥被認為敢於處理棘手的爭議問題,立場堅決果斷,被媒體形容為「好打得」,意即處事堅決硬朗,不容易低頭。

從1980年加入香港政府政務職系以來,林鄭月娥曾在多個決策局和部門服務,包括擔任社會福利署署長、房屋及規劃地政局常任秘書長(規劃及地政)、香港駐倫敦經濟貿易辦事處處長、民政事務局常任秘書長、發展局局長等。她於2012年7月1日獲委任為政務司司長。

時任發展局局長的林鄭月娥出席記者招待會。攝於2007年。

今年1月12日,時任香港特區政府政務司司長的林鄭月娥向行政長官梁振英請辭。1月16日,國務院決定免去她的政務司司長職務。同日,林鄭月娥宣布參選香港特區2017年行政長官。

林鄭月娥在當天的記者會上表示,行政長官須依照基本法規定,對中央政府和香港特區負責,任重道遠。香港回歸祖國將近20年,「一國兩制」方針確保了香港繁榮穩定。她願意在此時肩負重任,與廣大市民一起再創新高峰。林鄭月娥說,參選是因為她熱愛香港,關心700萬港人的福祉,願意繼續帶領17萬公務員服務市民。

2月27日,林鄭月娥公布其政綱全稿。她承諾,若當選行政長官,首要任務是團結社會,與廣大市民同行,發展經濟,改善民生,誠邀青年議政論政參政,為下一代重燃希望。

熱文點擊

特朗普白宮受氣,普京又成背鍋俠丨每日政經速遞

購房、就業、看病...本周這八條重磅消息每條都與你有關!

中國成功攻克一世界尖端技術:美軍專家居然要求公布全部技術細節...

戰友,請下方

留手印並分享給親朋,感謝支持!
推薦閱讀:

香港十大名穴之玉女拜堂
對香港人喜歡大陸人的錢,卻瞧不起大陸人的說法怎麼看?
華通旅行網!優惠、抵現、最新諮詢一鍵搞定!!!
回望25年前的香港影壇,惟餘一聲嘆息
中英聯合聲明是否還有「現實意義」?

TAG:香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