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清朝之前的皇帝要把兄弟趕到封地,而清朝的皇帝卻把兄弟們都摁在京城?

謝邀,這個問題得聯繫皇帝帝位繼承製度一起講才能講得全面。自從夏啟正式確立「家天下」以來,帝位繼承父傳子就變得那麼自然。但古代生產力不發達,醫療水平落後,人的人均壽命30歲。所以為了避免無子嗣悲劇最大化,就拚命生孩子。孩子一多,帝位只有一個。問題也就來了。其他兒子怎麼安排?

到了周朝中央王朝早早地確立了嫡長子繼承製度。父死子繼,兄終弟及。其他的兒子重臣實行分封制度。這一制度符合了當時生產力發展的需要。因為地盤越來越大,對於漫長的國境線,中央集權制度還未發展壯大,天子的管理能力鞭長莫及。但管幾個諸侯,天子還是相對容易些。但隨著生產力的繼續發展,經過多少代的繁衍,天子的實力越來越弱,而諸侯王開始越來越壯大。最後發生了火併,秦國勝出。

面對前所未有的廣袤疆域,秦始皇發展了郡縣制,對新征伐的土地全部實行秦律。但唯一遺憾的是秦始皇到死也沒確立繼承製度。

到了劉邦上位的時候,他享受到了中央集權統治的甜頭。但當年起兵得勝的原因,時人都歸結天下苦秦久矣。所以他做了個緩衝,實行郡縣制與分封制並存。但他很快也意識到分封制的缺陷。周朝的江山最後被一個給自己養馬的後代給取了。所以他誅滅異姓王。並留下遺言,「非劉不王,非劉而王,天下共誅之」。

但到了漢景帝的時候,同姓諸侯王也開始坐大,並開始威脅中央集權統治。釀成了「七國之亂」。到了漢武帝的時候,劉徹開始「廢黜百家獨尊儒術」,加強中央集權。一道「推恩令」把諸侯削弱到諸侯王的後代賣草鞋,做放牛娃為生。

漢朝中央集權從此再無分封諸侯的挑戰。但問題也來了,後世的那些生於深宮之中,長於婦人之手的皇帝們,並沒有執政的實際能力,就陷入了宦官個外戚輪替把持朝政的死循環。直到一個叫袁紹的人出現,他引鎮守邊疆的軍閥入京,打破了政治平衡,把皇權徹底搞崩塌了。後來他也成為了軍閥,並且很快也敗亡了。中央集權的崩塌,導致了北方異族的發展壯大,隨著小冰期的到來,異族南侵,天下大亂。

經過了四百年的秩序重整。一個帶有一半鮮卑血統的中央王朝的崛起,才使得中央集權再一次發揮魅力。但在皇位的繼承權上,開始發生紛爭,立長還是立賢?在老皇帝堅持立長的態度下,那些「賢能」的弟弟用實力給了老爹一巴掌,楊廣算一個,李世民算一個。

中央王朝隨著老鼠生兒子一代不如一代,地方節度使坐大。節度使一反叛,中央集權再度削弱,結果小冰期的又一次到來,北方的異族再次南侵,天下又開始大亂。直到趙匡胤黃袍加身,做了皇帝。但由於幽雲十六州被石敬瑭賣給了契丹人,終南北兩宋都未能統一全中國。最後被強大得蒙古人給滅了。

直到朱元璋這個和尚的崛起建立了大明王朝,朱元璋開始審視了內外部不安定因素。派徐達把蒙古人趕到了大草原上繼續放羊。內部撤掉丞相這個職業經理人,給自己整了個秘書班子,叫內閣。把開國掌兵權的武將悉數幹掉。讓那些沒有皇位繼承權的兒子領兵鎮守邊疆。以為這下安全了。結果兒子造了孫子的反。還特么成功了。

朱棣上位之後,意識到了老爹的失誤,於是他下令沒有繼承權的兒子們一旦被封王之後,立刻就蕃,藩王只有封號祿位,無軍權和行政權。當地的巡撫要隨時向皇帝彙報藩王的動態。而且終身不得再踏入京城一步。娘老子死了,只准你離京城幾十里外跪拜燒紙就完事,磕過頭就立刻回去。到了這份上當藩王的就跟坐牢沒啥區別了。

到了滿清入關,這個帶著原始部落的原始軍事民主氣息的王朝。一開始可沒有什麼立長立嫡的說法。在皇位繼承權上,也沒有制度。那時候努爾哈赤起兵的時候,可沒想過自己的後代有一天能把偌大的中國給吃下來。而且努爾哈赤本人還有他的繼承人皇太極可都是死在戰場上的。八旗制度在當時是最先進的人身控制制度。因此那時候大家都是一體的。能當皇帝得民主測評。更何況當皇帝的風險比一般人要大得多。所以皇太極死後,最有實力勝出的應該是多爾袞。但恰恰皇太極取了個牛逼的老婆,也就後來謚號孝庄的大玉兒。多方妥協之後,福臨當上了皇帝。但福臨這個皇帝當得太憋屈,福臨是個基本被漢化的皇帝,看著自己母親嫁給叔叔,自己得叫多爾袞皇父攝政王。所以很快翹了,野史說他出家了,也有說得天花死的。不管他是怎麼沒的,反正我看到了一個不願意當皇帝的福臨。康熙從小被孝庄養在慈寧宮,順利接位。據說康熙這個位置是怎麼來的?皆因他得過天花,滿臉麻子,他沒死。

所以在那樣尚未坐穩江山,制度未確立,戰爭頻繁發生的一個狀態下,皇帝並不是人人都爭的。那時候大家爭的是軍權。只有孝庄慧眼如炬,知道太平後,皇位才是最重要的。所以她在沒有軍權的情況下,死死保住皇位在其兒子孫子身上。

到了康熙就都不同了,他生在北京城,長在北京城,是一個漢化的皇帝。經過他的努力,除權臣,平三藩,收台灣。天下太平了。他堅持儒家的立嫡長子的一套。嫡長子一出生就被封為太子。並且吸取了明朝朱棣事件的教訓,封王只享受爵位和祿位,但又覺得朱棣的做法過於殘忍,不符合儒家那一套,於是讓他的兒子們留在京城各自擔任六部的主事。每個人的職權都不同,但都無法覬覦皇位。用儒家的父慈子孝,兄弟和睦來教育皇子。但初衷和現實總是有衝突。他在位時間太長,太子當的時間也太久。太子不免有怨言。讓他覺得太子是不是整天盼著自己死?於是在太子某次犯錯後,他乾綱獨斷,廢了太子。不過過後不久就開始後悔了。因為他發現他廢太子,其他的兒子們的心就開始活泛了。於是他又恢復了太子身份,已經無濟於事了。九子奪嫡的態勢已經形成。結果太子被搗鼓得再次被廢。兄弟間利益勾結,形成了兩大派,四爺黨和八爺黨。最終繼承人問題成了康熙晚年心中最大的痛。

不過康熙把皇子放在各部歷練也是有客觀好處的。就是不管最後誰成功,上來的皇帝都有執政能力,都不弱。雍正正是佼佼者,他總結了經驗教訓,設置了軍機處,加強皇權統治。針對財政賦稅,吏治進行了改革和整頓。對繼承製度,設立了秘密立儲制。大行皇帝不發喪,誰也不知道下一個皇帝是誰,所以只能一心效忠現在的皇帝。對於皇子仍保留均衡培養。

到了乾隆,吃著雍正的餘蔭。快活地當了六十年皇帝。最後附庸風雅地決定,康熙只當了61年的皇帝,我不能超過爺爺,要當太上皇。嘉慶繼位,事事還得恭請太上皇聖意。等過了好幾年太上皇才死。只是時局已變,天下已糜爛。嘉慶這個跟著乾隆玩了一輩子心術尚且跟不上趟的奴才出身的皇帝,只能眼睜睜看著走下坡路了。

經過康雍乾三朝130多年的皇權馴化,普天之下皆奴才。連皇帝的繼承人都必須先做奴才,等主人死了,你或許才有機會當主人。更何況那些皇帝的兄弟們呢?

所以普天之下,沒人知道自己是人。道光再勤勉也是做給嘉慶看的,這個勤勉的代價太大,所以看著鬼子六那種不想做皇帝的人整天風流倜儻的,心生嫉恨。面對英國人的鴉片大炮,面對太平天國的崛起,。他死活想不通,我那麼努力那麼用功,按照聖人之道要求自己,何至於此?

推薦閱讀:

十條笑話:兄弟,為賺你這兩毛錢,我搭上半條命不值得啊
按三合聯珠改自己祖上風水,四兄弟都搬到新家坡去了
一場病花光老戲骨積蓄,兄弟還款照顧妻兒,今12年妻子要改嫁?
我當你是兄弟,你當我是什麼了!!!
親兄弟同心同德 盡孝不應該攀比 —— 家和萬事興

TAG:清朝 | 皇帝 | 兄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