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述密宗法門》——正信密宗,釋疑解惑
06-05
略述密宗法門》【德威吐庫(持明丹珠)著】正信密宗--序【序】現今末法時期,許多民間信仰,被視為佛教,其中更有許多相似法門,被誤認為密宗。佛教有這樣眾望所歸的吸引力固然是好事,但由於多元化媒體的誤傳,造成魚目混珠,令社會大眾,多受混淆,不知所從。正信金剛乘佛教,俗稱「密宗」,因言語隔閡,蒙受極多誤解。許多人誤以為「密宗」專求妻財子祿,怪力亂神,不重慈悲戒律,並與顯教不相容。由於宏化不周,識之者寡,使得無辜的正法蒙塵。學佛者尤其是密宗行者若不知修行大義,易惑於「相」、迷於「用」、不明本「體」,「我執」未脫反增「法執」,淪於心外取法,盲修瞎練,欲得解脫,反增纏縛。眾生之所以流轉生死,墮入輪迴,主因在不識自性本來面目,不明白起惑的前因後果,以及如何返本還原。因此一切了義證道法門,方便有多門,歸元無二路,都是教眾生明心見性,識取本來面目。所謂高法,是對高根器者單刀直入,不繞彎路,如「大圓滿」、「大手印」、「禪宗」等法門。但低根眾生業障纏縛深重,未必馬上消受得起,需要先修一些有相方便法,消些業障,積些福慧,增些定力,到一定程度後再導以了義法。所以對這些眾生而言,為因應其根器,這樣修就是當機的高法。釋尊所指「正法眼藏,涅盤妙心,實相無相」的無上菩提、究竟佛果,雖眾生人人本具,但因無明遮障,隱而不顯。雖本自圓成,不依修得,但不修更見不著。為借法歸元,佛因應眾生不同根器,因病予葯,教出了八萬四千法門。雖究竟而言,祖師說「並無實法與人」,但相對來說,只要是依三法印,教導眾生入佛知見,證入自性的法門,不論顯密皆是「正法」,以正法引導眾生開悟自性菩提的信仰,就是「正信」,否則「不識本心,學法無益」。由聞《金剛經》「應無所住而生其心」而見性的禪宗六祖惠能大師,以「不思善,不思惡,正與么時,那個是明上座本來面目」,「汝若返照,密在汝邊」,「若起真正般若觀照,一剎那間,妄念俱滅。若識自性,一悟即至佛地。」等直指悟入的訣竅教導眾生。密宗大圓滿勝喜金剛《直擊心要三金剛句》中開示的「見、修、行、果」之道,「....愕然洞達了無礙,明徹通達離言說,法身自性當認之,....恆常及暫一切時,舊識法身認知之」,亦直指了入處。蓮華生大士《見離覆遮自性得解脫》、《文殊大圓滿》、《大鵬鳥的翱翔》等大圓滿教授,亦是當下直指。不論顯密,如來正法都教行者參悟自性,悟入後如何在歷境對緣中保任磨練,住「見」不離,以「見」解縛,見修雙融,定慧雙運。打成一片成無功用行就由悟而證,並未叫人「心外求法」。究竟而言,未通達這了義真如不生不滅之處者,都非如來正法;相對來說,雖未通達了義,但以此為目標,依三法印,教人凈障集資,持戒、修定、開慧,漸次導入的法門,都算是正信。若四相不脫,我、法二執與分別心明顯,嘩眾取寵,專以靈動、神通、有求必應為號召,心外取法,以境惑人,並無實際教人悟入的法門,只強調大師加持力能不經勤修可速得感應等,讀者可自行用以上「離念法眼,真如心印」去印證一下,自作抉擇。今生法身慧命一誤,再回頭可能已歷劫。了義的金剛乘法門真俗二諦一如,除了「究竟悉地」(即明心見性悟道證道)外,也有「世間悉地」(即息災、增益、懷攝、降伏的靈驗相應),以解決一些生活、修行上的障礙,但不會本末顛倒,專以滿足信徒慾望及所求為能事,停留在「以黃葉止兒啼」的階段。真如實相無相,難以言詮,而金剛乘富於表徵方便,卻也能「以手指月」,依方便法導行者入實相。但由於複雜的事相和儀軌,使不懂的人看得目眩,好似滿天神佛,迷信難行。其實「無上瑜珈部」的修行,首重見地,愈高的法愈超越了宗教皮殼,如經上師詳細傳法引導後,方知句句直指心之本性,處處不離第一義諦。只看事相而不明心要者,則易心外求法,落入迷信,未得解脫,反增纏縛。 所以依止聞思修成熟的上師極為重要,這也是金剛乘重視傳承的原因。密宗無上瑜珈部所修的是「自性本尊」,為證取如來自性。如修行者發心知見不正,以二元對立凡心,將本尊看成像外在鬼神去崇拜供養,猛求妻財子祿,以為如此就能滿足自身慾望,這不但把佛看成喜、怒、哀、樂和二元對立相未脫的凡夫,並且修本尊反易修成魔。雖也能得到一些世間法的靈驗,但無法依本尊瑜珈的修持,得到覺悟解脫的究竟成就。藏密祖師曾說過:「見地正確,修護法為本尊都可能得究竟證悟。知見不正,修法身佛普賢王如來為本尊都難以解脫。」究竟的佛法人空法空,所見一切皆法身,無法可修,無佛可證,談顯則著顯,說密則著密,此處也只是戲論。這份資料,原是為禪三閉關同修準備,以有限篇幅,試將「正信密宗」為初入門者做一簡略介紹,並回答同修經常提出的問題,以遣除疑惑,最後終於集結成書。97年 4月版本已請佛學大師徐恆志老師(「般若花」作者)過目校讀過,以免誤謬而誤導眾生。但時間所限,倉促成章,希望讀者見諒。德威吐庫(持明丹珠)美國加州洛山磯 明心精舍閉關中心【略述密宗法門 釋疑解惑-顯密疑問篇】只要是正信佛法都應一致尊重,不同法門各有和其根器相應的眾生,不然佛也不會說。本不應軒輊顯密,妄加分別,但一些常問到的問題如避而不談,會引起更多的誤解迷惑。在此對問題的回答為消除疑惑,而非分別各乘。希望有緣閱讀本書的大德與善知識切莫斷章取義而生誤解。問:密宗是佛教嗎?答:佛教可簡分為小乘、大乘顯教及大乘金剛乘-俗稱「密宗」,其淵源介紹請參見前章的《藏傳金剛乘佛教簡介》。其實密宗不但是大乘佛教,並且不只是佛教的一個支派。其自身體系已完整包括貫通了小乘、大乘顯教和金剛乘,顯密是一體兩面,毫不對立。譯成藏文的《甘珠爾》大藏經,六十二部是大乘,其中一半是金剛乘,由佛所說,梵文所寫。問:密宗是佛所說嗎?答:佛陀遍知正覺,為利益不同根器的眾生,能以不同化現,開顯無量方便法門。顯教大乘和密宗都是佛所說的大乘佛法,都是「依菩提心正因,引眾生入佛知見,覺悟解脫」,可說「體」是一樣,凈障集資,以開顯本有真如自性,只是因應眾生根器,各有其方便,而「相、用」不同。雖然有些密宗傳承,是由法身佛普賢王如來及報身佛金剛薩埵(五方佛的集中化現,或稱東方不動佛)傳入人間及天界,例如無上瑜珈部的「大圓滿」。但釋迦摩尼佛住世時,也傳過密宗,可見於《大藏經密教部》,以及《時輪金剛密續》等(釋尊曾應香巴拉國王月賢請法,傳「時輪金剛」密續)。有些南傳佛教,說大乘佛教不是佛法,有些顯教行者,認為密宗非釋迦摩尼佛所說,是因為不明白以上情形,也不完全了解佛的「法、報、化」三身所造成。照印度佛密論師、釋迦親論師等說法,釋尊在河邊入定時,其智慧心曾被鉤召至色究竟天受諸佛灌頂。禪宗中國初祖達摩祖師,曾在西藏住過並傳過密法,藏人稱「Padamba Sange」,被尊為為密宗男派「施身法」的祖師。這段歷史一般人可能不清楚。問:聽說密宗需要顯教的基礎,什麼是顯教的基礎?答:一方面來說,教理對佛法的保存延續非常重要,需要有人做這些工作。但佛法浩瀚如海,學術式的研究,如入海算沙,永無止境。以有限的時間精力,想在今生求證悟解脫,應如何入手?另一方面而言,佛法心髓部份,相當單純並不複雜,三藏十二部都是在講這一心一性,除了引導眾生如何悟入本有自性,佛並無說法。千法萬法,也是依當下這一念一覺下手來修,以求明心見性,了生脫死。法相雖異,法性並無不同,由眾生根器業力的千差萬別,才有這八萬四千法門。就好像千隻手指在指同一月亮,如依一指已得見月,並不一定要遍隨所有其他手指。只要根本通了,一切枝葉自然貫通。因此修行應掌握根本,以「凈障集資、明心見性」為主。法無定法,不過是因病予葯,隨方解縛。如何迅速打下顯教基礎,各派宗師,各有其不同的善巧方便,以研究教理為主的宗派,和瑜珈士即生取證的宗派,從小出家,或中年入道,下手處也或有不同,未必機械化的一成不變。為便於了解,我們將一般顯教基礎,分為小乘和大乘來說明。並就各乘的見地、戒律、實修方法等概論之。1.小乘(原始佛教)佛法基礎首先需了解「苦、集、滅、道」四諦,特別是苦諦,釋尊當初就因見到輪迴苦與無常才出離修道。次觀「十二因緣」,明生死本。小乘「觀受是苦」,認為「我執」是陷於輪迴的苦因。發心出離輪迴苦而「皈依三寶」,以佛為師,以法為道,以僧為師友,修行求解脫。小乘戒律以「皈依戒」與「別解脫戒」為主,主要精神在於「諸惡莫做」。以「嚴守戒律,勤修禪定」作為修持,最終目的為證入「人無我」的羅漢境界。2.大乘顯教佛法基礎:佛以其遍知正覺,曾說過在無數世輪迴流轉以來,一切眾生都可能做過自己的父母,於己有恩。為報此眾生恩,需救度如母有情出輪迴。但當自己還是凡夫時,有心無力,需先證悟,才能得到普度眾生的大能力。在受「菩薩戒」,發「上求佛道、下化眾生」的菩提心愿下,依戒定慧,經聞思修,圓修六度。見「諸法如幻、緣起性空」,「參心悟道」開無上慧,證入「人、法無我」。大乘顯教戒律精神除了在消極不傷害眾生的基礎上,再加上「眾善奉行」、「利樂有情」,進一步積極圓修六度,廣行利生。問:有以上顯教的基礎,如何進一步做作金剛乘的修行?答:所有眾生都想離苦得樂,但大都不明苦樂因果,想得樂果卻不斷造作惡因,系縛於輪迴。有識之士趨入佛法修持,「小乘」止惡修善,持戒修定;「大乘」發菩提心,參心悟道,在五濁惡世中出淤泥而不染。有些眾生善根福緣具足,不忍如母眾生受苦而無力救度,依大悲心想即生當下成就,速得度生大能力,而進入「金剛乘」修行之門。受「灌頂」後不違「三昧耶誓句」,依個人根器因緣修持本尊「生起、圓滿、大圓滿」次第。「世間」成就息災、增益、懷攝、降伏四事業;「究竟」明心見性,由悟道至證道。自利證法身,再現色身(報、化身)利他。由於金剛乘的完備性,可能初看複雜,但一方面說來甚為單純,修密宗就是「修凈見」,開慧眼以見實相。簡而言之,以「生起次第本尊瑜珈」來說,有以上顯教基礎,皈依發菩提心,經「灌頂」引導使心相續成熟,由「傳經」得傳承,由「授法」識得「色相、聲音、意念」的清凈本性,就是原本的本尊壇城,不忘此認證,視周遭環境是凈土,所有眾生皆具佛性,其本來面目是佛菩薩,直接在果上精進修持,透過現象,徹悟本質,由修持生起的「凈相」以證入本有「實相」,這就是「三密相應」的「本尊瑜珈」修持法,特色在「都攝六根,凈念相繼」,「以凈相代妄相自凈其意,以證入實相」。「生起次地」成就,自能相應本尊、往生凈土,已達到了「凈土宗」的目的。明心見性,本尊三金剛實相開顯,也達到了「禪宗」的目的。「圓滿次第」修「氣、脈、明點」以調伏能生出粗細妄念的粗細氣,開顯離念真智、法身凈光。大圓滿」的「立斷」悟「體」明心見性、「頓超」起「用」修虹身質能互變,是即身證道的了義法門,又自成一系統。金剛乘的戒律,在大小乘顯教戒的基礎上,主要再加上「三昧耶誓句」(註:後面有進一步的說明),在「諸惡莫做、眾善奉行」的基礎上,較注重「自凈其意」,基本精神在: 如想即身成就,什麼應作什麼不應作。所謂「外持別解脫戒、內持菩薩戒、密持金剛乘戒」。顯密諸乘各有特色,但都為凈化遮障,開悟自性見實相。另有專書詳述各乘法門如何達到凈化作用,使實相由隱而顯,由迷入覺。問:如何才能離苦得樂?答:究竟來說,輪迴三界六道不離生滅變異,並無恆長的安樂,必須修行佛法「明心見性」,才可能永出輪迴苦海,得涅盤的寂靜安樂。相對來說,今已由迷惑身處輪迴,想要「離苦」必須「守戒」,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不再造作惡因,以免感召苦果。想要「得樂」必須有福報資具,這由「布施」而來。上種福田處為三寶、上師、道場,下種福田處為一切須要幫助的六道眾生。問:能否再提綱修證次地?答:今以《蓮華生大士應化因緣史略》中,大士應西藏王太妃之請開示,即身取證簡要之法:「因果業報,須信非虛,生死事大,無常迅速,應求解脫。先尋擇金剛喇嘛,以為依止。虔頌四皈依,誓心不退。發大菩提心,廣度有情。嚴持凈戒,以立根機。常觀十二支因緣,明生死本。次習禪定,內觀自心,本來清凈(註:我空)。修深般若波羅密,了知諸法,猶如夢幻(註:法空)。心不執著,身隨所安。妄念起時,勿隨勿制。緣境違順,塵影好醜,不起愛憎。唯常覺照,而忘覺照。佛心自心,本自如如。我見破盡,心一境性,即是成佛。」蓮華生大士教法循循善誘,簡明易入,隨眾生根,普門攝受。無論業障輕重,宿緣深淺,遇斯教者,終必成就。問:密宗需要顯教的基礎,以可能「即身證悟」為特色的金剛乘,如何來建立這顯教基礎?答:金剛乘的修持,是需要顯教基礎,而各派如何善巧迅速的打這基礎,卻非沒親自實修經歷過的人,能妄自猜測批評的。以研究教理為主的宗派,和瑜珈士即生取證的宗派,下手處也有不同。例如一些祖師未學經教而證悟,你說他沒顯教的基礎嗎?他當然有,但他師傅訓練他的方法,卻不尋常。不論法師有多博學多大名氣,如自己連密宗最基礎的「四加行」都沒作完,並未親身了解在作「四加行」發生的身心凈化、智慧開啟過程,連最基本實修密宗經驗都沒有的人,如只依某派某部著作依文解字,來開示與密宗有關的修行次地,就像未到過某地者教別人怎麼去,是以盲引盲而不如法的。以密宗共同的「四加行」前行來說,首先需徹底思惟使心出離輪迴,趨向佛法的「四思惟」--「人身難得、無常、因果業力、輪迴苦」,這也是小乘或三乘所共的基礎。正行中「皈依、發心、大禮拜」,「供曼達」,「金剛薩陀凈障法」,「上師相應法」。以最初的「大禮拜」來說,首觀皈依境,拜下時念「皈依」,起身時念「發菩提心」,在動中修止修定,亦包含了六度,這已結合大小乘的修行,而了知「妄心皈依真性,三輪體空、拜彌陀者是彌陀、自性禮自性佛、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這又結合密宗特重的「凈見(pure vision)」, 並且已暗合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都攝六根,凈念相繼」,及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反聞自性」的證道法門。實修過程中迅速凈化身語意業障,達到身心清凈,適合作進一步的禪修。以上的例子,只是說明任何密宗的修行,都已結合「出離心、菩提心、空性見」。密宗重「實修實證,迅速成就」,只要「聞、思」無誤,有正知正見,任何「修」的部份都已同時貫通三乘心要,起而行之。不一定機械化的說我已在教室學習顯教若干年,才能「起修」密宗。需知迷惑無明的基礎是心境多元對立,覺悟解脫的境界是當下一如。當然在修的同時,需精進聞思基礎佛法,建立起正知正見,但同時也已在身體力行了。「若以文字談佛法,筆尖沾乾洞庭湖」,需依止合格的上師精進「聞、思」到某一程度,通達實修口訣心要,進而時時將三藏十二部佛法的精髓,實行於念念的當下,才能速證菩提。問:大小乘的精神和證境有什麼不同?答:基本精神上,小乘重自我的離苦解脫,大乘發心自覺覺他、自利利他。所謂「止乃伏結初門,觀是斷惑之要」。未到「定」前修「止」得定,未到「慧」前修「觀」得慧。如只偏重修止得定,能暫時壓伏煩惱妄念,使其不起作用,但定力退散時,煩惱妄念又「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這是小乘聲聞、緣覺,以無念定境壓服煩惱情緒的修法。但進一步修「觀」得「慧」,才能徹底斬斷煩惱妄念的根源,證入「煩惱即菩提」,這「無上解脫慧」是密宗大圓滿、大手印及禪宗等即生明心見性的修法。聲聞四果舍報就灰身滅智,歸於寂滅。但大乘菩薩證境親見一切現象、功用下的法身體性,不生不滅,人空法空,知十法界的實相是一真如法界,不來不去,非空非有。已悟無生,知生死了不可得,故不畏生死,恆常在各道普度眾生,即使身在三界,由其證智,不著輪迴,又由其悲心,不取斷滅。小乘發心有缺,自度不度他。因怕誤導眾生,所以被釋迦摩尼佛稱小乘為「焦芽敗種」,叮囑其回小向大,褒大乘貶小乘。但我們不可看輕小乘,小乘是原始佛教、根本佛教,隨時代改變又發展出大乘。小乘是大乘的基礎,基礎沒打好,高傲的自視大乘、禪宗或密宗行者,反而好高騖遠、不切實際。小乘重自解脫,故嚴於戒律,精進實修禪定的實踐功夫,這都是大乘所需的基礎。大乘行者,當依大乘發心及修慧的見地,並學習其戒、定的實修精神,如自己都覺不了,如何能「覺他」?千萬不要自視大乘看輕小乘,眼高手低。由於片面知見,有些南傳佛教,不承認大乘是佛法,也有些顯教行者,說密宗非佛法。但密宗不但承認小乘和大乘顯教佛法,並認為這是修行必經的基礎和次第。由蓮華生大士帶入西藏的老派寧瑪派密宗,完整包含並融合了印度最後期的小乘大乘佛法精髓,在藏王支持下,作過龐大的取經翻譯工作,藏文大藏經《甘珠爾》及《丹珠爾》兩部,有很多漢文未譯的經典,並完整保存了龍樹和無著兩系大乘佛法。所謂「金剛乘」,其體系已貫通包括了小乘、大乘顯教和密宗,可說自成一完整體系,也可說是大乘顯密中的「密宗」。問:密宗和顯教大小乘,甚至密宗各派,在精神上,有何主要不同處?答:雖本意不在分別各乘,但為回答這常被提到的問題,先得舉一個例子:小乘認為女身不如男身,需先修得男身,再修去凈土,在凈土再修才能成就。基本上較不直接認識相信自己,以為成就必在未來某時某地,較迂迴緩慢。大乘就比較直接,有龍女成佛之例,認為男女平等。但有些乘雖認為眾生皆有「佛性」,而依一般法凈障集資,需修三大劫後才能「修成」佛。以上這些法門統稱為「因乘」。有些法門的見地,卻指出你自性「原本是佛」,直指當下認取承擔,恢複本來面目而已,這種法門稱為「果乘」。因事證需理悟的基礎,理上無「自性原本是佛,我也能開悟」的見地,必易落心外求法,停滯在一階段很久而無進步,不易單刀直入,速證菩提。因眾生有不同根器,有人認為我根器低,怎麼可能那麼快,我一定要先學滿十二年顯教,才能「起修」密宗,我只能求往生凈土,那可能開悟....,佛為這種根器眾生說初基法「以黃葉止兒啼」,先消些業障,積些資糧,增些定慧,再導以了義的究竟法門。密宗和禪宗主要精神在,無始流轉輪迴,自性未曾與你相離,這自性本有並非外來,累劫由不識本面而流轉受苦,現在認取真正的自己已太遲了,那還能再等?需要求得最直接的方法,由已悟善知識引導,當下認取本面、體取無生,狂心休歇即見菩提,由迷入覺。得到入處後,在歷境對緣中掃除習性,打成一片成無功用行,三身五智開顯即由悟而證。究竟而言,最高根器者開悟時徹悟即證,不講修,例如大圓滿人間初祖勝喜金剛,大圓滿本凈見的精義,在諸法生起的當下即圓滿,本來不垢不凈,無縛無解,無修無證,如徹悟這「本來清凈」,即「見」、即「修」、即「行」、即「果」,超越諸道諸地,不講次地與修。但對大多數人依方便而說,悟後尚須起修,才能由悟而證。但依理悟事證那種說法,為人師者要解釋清楚,免學人起惑。小乘「斷煩惱證菩提」,大乘「轉煩惱成菩提」,進一步「即煩惱即菩提」。問:密宗各派,在精神上,有何主要不同處?答:即使密宗各派,其見地和入手處也略有不同,說來話長,這裡只略舉一例。太虛大師在《密宗道次第略論序》有以下的看法:「黃教勝在律及次第,優長世間建立,近於教下(一般顯教)。紅教勝在直截、頓超,較能得力修證,近於宗下(即禪宗)」,真是一語道中。這兩派都各有其根器相應的眾生。其差異只是由於時節因緣使然。應廢教立宗,或廢宗立教?法無頓漸,眾生根器有利鈍,當然二者都是正法,有並存的價值。【略述密宗法門 釋疑解惑-灌頂及戒律疑問篇】問:為什麼要受灌頂?答:是為了要修金剛乘佛法,俗稱密宗。問:為什麼要修金剛乘?答:依大悲心想即生成就速得度生大能力,所以發心修金剛乘佛法。問:即生可能成就的金剛乘修行,修法前先須受灌頂的重要性何在?答:修可能即生成就的金剛乘(密宗)解脫道,灌頂很重要,修前需如法由具不斷傳承上師處受「1.灌頂(藏音「旺」)」使心相續成熟、「2.口傳(藏音「嚨」)」得傳承助修持、3.教授(藏音「切」)得解脫」。在修行前應先受灌頂,使自己身語意受佛菩薩身語意的加持,能使修行無障礙,證悟易增長,迅速得結果。受灌頂能在起修前最快得到某佛菩薩身口意的完全加持,得到起修的入處。凡夫雖說自性無始是佛,一切眾生,真如自性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真如體、相、用的法、報、化三身本自具足,不必向外馳求。但人道眾生五毒遮五智,五蘊遮五身,業及污染遮蔽原本境界,不識實相。俱生智和俱生無明無始混合在一起,所以不得解脫。如未受到某本尊佛的灌頂傳法而去修持,未接通該本尊佛的加持,不明白為何即身即佛、即心即佛,不能有效進入自觀本尊佛的修持,不算修金剛乘解脫道。因業力肉身不凈,無法馬上轉成清凈本尊身,接受灌頂,好像初步凈化五毒五蘊、凡身凡心,凈除化、報、法、體性四身開顯的障礙,就像種下四身成熟的種子。受灌後再修持,就能有效的使佛四身發芽結果,由隱而顯。此外灌頂時也授以各乘戒律,知道如想即生成就,應有所為有所不為,若無此基礎,不墮惡道就不錯,談不到起正修。問:什麼是金剛乘的「灌頂」?答:金剛乘修行所需要的「灌頂」,外在一般人所曉得,傳遞傳承,得修持本尊的授權許可。「身」得許可自觀本尊,「語」得許可持咒,「意」得引導契究竟法性。究竟而言灌頂在「引見自性本尊」,成熟心相續,認識凡夫身語意的實相是智慧身語意。指出自心外相的本來真正面目,使心中佛性種子由隱而顯,指出歸家之路,使潛力趨向成熟。受灌最好能悟得智慧意義,如不能起碼真誠、虔信,打開自心。壇城是究竟智慧的表徵,灌頂由觸、嘗等得法味,種下解脫種子。「灌頂」梵文是「授權」的意思,如古印度王子登基時,以寶瓶水沐灌太子頂,表示授權承認是未來王。灌頂開許受法者是未來佛,並得到起修相關次第的許可及指示。「灌頂」嘗弟子身語意業障及道障,並授各乘戒律,凈化為能盛佛法甘露加持,轉成本尊佛身的正法器。「灌頂」使弟子得到本尊佛身、語、意、事業、功德的完全「加持」。「灌頂」使求法者了解金剛乘修習次第和內容大綱。密三乘的「三瑜珈」,分別配以「四級灌頂」-初灌「寶瓶」灌頂、二灌「秘密」灌頂、三灌「智慧」灌頂、四灌「名詞」灌頂,以攝取各級證量和果位方便。四級灌頂具足叫「大灌頂」,以別於只加持、許可、息災、長壽、賜福的「小灌頂」。受初灌「寶瓶灌頂」,除「身」及「脈」障,道上授權修「生起」次第,能證取「化身」成就。受二灌「秘密灌頂」、除「語」及「氣」障,道上授權修「圓滿」次第,能證取「報身」成就。受三灌「智慧灌頂」、除「意」及「明點」障,道上授權修「方便道」,能證取「法身」成就。受四灌「名詞灌頂」、除「身、語、意」和「氣、脈、明點」的一切「細微」障,道上授權修「大圓滿」次第,能證取「體性身」成就。(這些名相都有甚深不同層次意義,此處限於篇幅無法詳述,應依師參學)這四灌頂配合四階段的修持過程,大約如下:1.修「本尊瑜珈」都攝六根,自凈其意,達專一定境;以凈相代妄相,契入實相。2.修體內的「氣、脈、明點(內分泌)」,凈化體內各部位會引起煩惱妄念的情緒業力能量。3.學習如何自在運用「氣、脈、明點」,達心氣不二,引發離念真智,並起妙用。4.立斷頓悟的高層次心法(對普通根器也有漸次導入的方便,頓漸普攝),由有相進入實相,由有為進入無為,返樸歸真,在言語道斷、心行處滅親見本來面目,大徹大悟,再由體起用。如「大圓滿」或「大手印」等。完全如法修完這四次第的人並不多,近代很多人由第一階段的基礎,直接進入第四階段。也有依止專修「大圓滿心髓」上師的少數人,直接修完大圓滿前行就直接進入第四階段。如得灌頂應守戒律,如有違犯當懺悔還凈。如努力守戒不違根本戒,即使現在未能勤修,來生定得善因緣能再逢師法,繼續修習,數生內可成就。《由里點醒》「真如實相」無相,離言離戲論,但金剛乘的特色在方便具足,利用「灌頂」的引導,借事相、儀軌、表徵,以手指月,引導你看到外相內心的本來面目,指出超越言語文字的實相-「汝自性原本是本尊,自身四大五蘊的本性原本清凈」、「萬象萬法是法爾圓成的本尊壇城」。以上指出「本凈本性」,就是所謂在心相續種下種子的灌頂,這樣得到傳承,有個入處才能起修,由「始覺」善自參悟保任,以證「本覺」。《由外引進,雙管齊下》第四灌時如上師有證量,弟子因緣具足,依上師引佛智慧身入弟子身內的加持,剎那暫時息滅各輪業力能量,使自性無遮開顯,如當下識得就得灌。借上師證量和傳承加持,將本尊佛智慧引入受法者身心,這是由外向里,配上以上開顯內在種子的由里向外。弟子真身如瓶外空氣,妄心如被妄身瓶子束縛的瓶內空氣,這樣雙管齊下,幫弟子在瓶上鑽洞,使瓶內外空氣交流融合,得灌得到入處後,弟子再修持以打破瓶子,使瓶內外空氣合一,證三身佛果。受灌後修持的方便就是「本尊瑜珈」,以求達到「三密相應」,並且得灌者氣脈中會種下生起空樂的種子,終能證得離念真智,依果為道,速證菩提。以上是生起次第的簡單說明,「圓滿次第」和「大圓滿」又有其自己的方法。問:什麼是「根、道、果」灌頂?答:初受上師親自灌頂是「根灌頂」。每日修「上師相應法」儀軌中的「四灌頂」是「道灌頂」。證悟時就是得到「果灌頂」。再深入的解釋須受灌頂時由上師開示。問:「灌頂」儀式大概如何?答:簡而言之,儀軌程序上,在阿奢黎前行完成,弟子入壇後,有凈障、驅魔、結界、求灌、開示灌頂源流、授戒、入壇城、四級灌頂正行、結行迴向等等儀式。問:灌頂時為什麼要受戒?答:在灌頂的過程中,授以各乘戒律,告訴你如想依某乘的見地與方法實修,以達到即生證悟,必須有所為有所不為,什麼可做什麼不可做,有這基礎才能進一步談到如何修持。問:灌頂時受些什麼戒律?答:首先授小乘的「皈依戒」-意義在以佛為師、以法為道、以僧為師友,出離輪迴求解脫。「別解脫戒」-不再傷害眾生,「諸惡莫做」。次授大乘的「菩薩戒」,內容大約包括「攝律儀戒、攝善法戒」-「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以及「饒益有情戒」-積極圓修六度,廣行利生。只發此「願菩提心」不夠,也需「行菩提心」精進求法,修行得證,才能得到普度眾生的大能力,並證到「勝義菩提心」,證入空性解脫了自己的輪迴現象。自覺覺他,自利利他,覺行圓滿,才能登入聖位。金剛乘的戒律,又稱「三昧耶誓句(或誓戒)」,由不同密續,細節可能略有不同,並且有些不適合為未受灌受戒者說,故此處無法詳論,但其一般精神以「自凈其意」為主,並且勿做有礙修行的事,多做有益修行的事。問:什麼是「三昧耶誓戒」?答:密宗戒通稱「三昧耶誓戒」,四級灌頂各有其戒律,灌頂上師應開示清楚。一般而言,「三昧耶誓戒」的精神是有助修行的事應儘力做,有礙修行的事勿做,師兄弟應保持和諧,對上師應保持良好關係等。如受了某本尊灌頂,應儘力修持。此處篇幅有限,並有些不宜公開給未受灌受戒者,什麼是「三昧耶誓戒」,在明心精舍受灌頂者,會發《金剛乘戒本》並詳細解說,每月會供也有「布薩」誦戒懺悔還凈的方便。問:密宗戒為何叫「三昧耶誓句」?答:自己父母所生的血肉身稱「誓句身」,因過去依菩提心發願要修密法成佛,一世未修成必須再得人身,依願力再來繼續修。受灌頂受戒後,有自己願力、佛加持、護法護持的彼此「三重誓句」。如自己持戒不違誓句,佛菩薩須應誓加持不使此人墮落,加持你再得人身,再逢師聞法,逢道侶同修,能繼續前世願力修持,護法也須應誓護持,這樣修持易得成就,即使一生未成,只要誓句清凈,在數生也能得成就。問:守戒有什麼重要性?答:得灌頂後想修持成就的關鍵就在守戒,不違「三昧耶誓句」。以因果來說,持戒消極不遭惡報墮下三道,積極能得定、開慧成就三學。如多犯戒而不懺凈補救,破了自己的誓言,佛菩薩不來護持,則依業力墮三惡道久受苦不得出,即使修持也不易成就。因此「三昧耶誓句」是解脫成就的命根,必須嚴格遵守不能破,犯而不懺還凈就生大業障,除墮落外別無他途。蓮華生大士有云:「如蛇在竹,一為上升,一為下墮,別無其他途徑可走」問:如前世今生破過戒生出業障,凈化業障的重要性?答:以修行道障而言,過去世作過破三乘誓戒惡業,今生修持外本尊不降,護法不臨,世間法息、增、懷、誅不得成就;內自性不顯,不得究竟成就。勤修而無果,並因惡業增長會墮惡道。如能凈化這些業障,則稍作善業,善果即來(例如作火供,一修即所求滿願),修行得佛菩薩護法加持,易得世間法成就;自性遮障也剝落,易得究竟成就。這業障就像體內中毒,不解必生後患,故修行首要為凈化業障。問:怎麼知道自己業障重不重?答:我們自覺或不自覺,經常作一些惡業,幾乎一切惡業都與破戒有關,你讀讀戒本就知道。試撿驗自心一天中的善惡思想及行為就能明白,如未特別留意,很容易善業日減,惡業不斷增加。流轉輪迴無數世,每次都累積了很多惡業,如此不墮惡道就不錯,還談什麼證悟?必須有方法能有效凈化這些累積的業障。問:已破戒業障重怎麼辦?答:怎麼作呢?多處密續所述,最大力有效的消業障法就是金剛薩綞懺罪法,依「凈障四力-依止力、懺悔力、防護力、行願力」,經常性的修金剛薩綞和「百字明咒」。因此在密宗起修的「四加行」中,金剛薩綞是主要的必修法。得到金剛薩綞灌頂及修法,有如滿願寶和保險,能消累劫業障,不墮惡道,速證菩提。對有些不知金剛薩綞本尊佛的來歷、願力和威德力,以及其法門殊勝內義的人來說,以上說法聽來有些誇張,教人難信,但事實上確是如此。在「息災懺罪法要」和「金剛薩綞」灌頂教授會詳細開示來龍去脈。此外還有「布薩」(即聚眾誦戒懺悔)、會供等懺悔還凈的許多方法,應依師受教求法。問:聽來有些害怕,是否應避免受灌頂和受戒?答:不是。由於不明白這個問題,有人由不知而大發謬論,說灌頂後易犯戒,教別人不要參加灌頂,誤導眾生。不灌頂連起修都不成,只能瞎子摸象。如自己並未實修密宗,用凡心來研究密宗教相,或只抱定一派的一部著作,則不免依文解字,大作摸象之語,片面論斷,以盲引盲,自誤誤人。但另一方面來說,受了灌頂就和賜灌上師及同壇同修彼此有「三昧耶誓句」,犯戒不還凈將有不良後果。所以和自己修持無關,並不了解的上師,也不要濫受灌頂。如你做了惡行,不論有沒有受灌頂或受戒都要遭惡報。受戒有甚大功德,能得龍天護持。受了如有所違犯,可依金剛薩陀法及「凈障四力-依止力、懺悔力、防護力、行願力」,布薩、會供等懺悔還凈,在懺悔改過中漸能離過,戒行逐漸圓滿,終至「從心所欲而不逾矩」,比怕犯而不敢受戒功德大得多。想修行出輪迴,不敢承擔,避免受戒,連起修都無門,這種情形只有在輪迴中不斷流轉。某些戒律如瓦器,破壞就不可補救。密乘三昧耶則可懺悔還凈,特別是依上述金剛薩陀法及「凈障四力」,但需警覺隨犯隨懺,並且不再犯。問:我受了很多灌頂,怎麼可能通通修?一般原則如何能守護「三昧耶誓戒」無犯?答:很多人問這個問題。舉個例子,每位上師喇嘛都受過許多灌頂教授,他們怎麼維持這所有的三昧耶誓戒?總而言之,小乘見地「觀受是苦」;一般顯教見地「諸法如幻」,如《金剛經》所說「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仍行六度萬行以修福,同時離四相以修慧,福慧圓滿則證入聖位。金剛乘的特色,心凈則土凈,「所見皆本尊壇城,有受皆本尊空樂」,這能見實相的「清凈見」就是修咒乘最根本的三昧耶戒,在未悟入證入前需有信心,並且朝這個方向努力。首先要了解,究竟而言,「本尊」並非外在某大神,你拜他,他便保佑你。究竟本尊是你自性原本「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之處,這真如法身乃自己、諸佛、眾生的本來面目。一切本尊的真身是「法身」,所謂「法身清凈廣無邊,報化非真了妄緣」。能證入這法身境,常覺不迷,就什麼法都不必修,因法身已自動包括了一切三身本尊,十方三世諸佛。「色空不二本尊金剛身、聲空不二本尊金剛語、覺空不二本尊金剛意」,能悟入自性真如本體,並保任色、聲、意念都是自性本體的功用,任其自起自解脫,則同時滿足一切本尊的三昧耶誓戒。你會說我做不到,凡夫當然不能一下做到,但有這三昧耶,鼓勵你去做,終於可成。三昧耶的本意不在束縛你,而是給你一個取捨的方向,積福慧資糧並不再造業,督促你實修得證,這樣才容易成就。你努力依以上去作,不足處再懺悔還凈,就是守三昧耶誓戒。【略述密宗法門 釋疑解惑-上師及修密條件 疑問篇】問:皈依的上師僧寶,是否必須是出家人?答:《六祖壇經》:「若欲修行,在家亦得,不由在寺。在家能行,如東方人心善;在寺不修,如西方人心惡。但心清凈,即是自性西方」。一般顯教師傅大多是出家人,密宗師傅有很多是在家瑜珈士。所謂真「出家」,是能妄心休歇,常與真如自性相應,這要明心開悟後才能做到,才夠資格為人師,外形現出家在家相都可。大乘菩薩的禪修求明心見性,不取清凈,不避塵勞,心住清凈寂滅,又能圓明起用,但不黏不滯,了知生死畢竟不可得,才不畏生死,不取寂滅相,心住一真如法界,而身在三界六道度眾生,諸法生起的當下體取無生,不需壓制轉化,也不特意取捨外在的環境形象。問:我已皈依了一位上師,是否可皈依其他上師?答:在某種情形下可以,就像上小學、中學、大學,各階段可能有不同的老師。並且在時、地、因緣改變時,如遷居,原來的上師在遠方,不能再就近求教等等原因。有緣遇到另一位上師,繼續學習,這是很自然的事。當然在理想情形下,一入門就遇見已證道的聖師,並有緣份親近追隨,直至自己聞思修成熟,得到和上師一樣的成就,並不需要拜其他老師,但這種情形並不多。例如自小出家的喇嘛,在學習過程,讀佛學院學經、律、論,做某些特別閉關,如本尊、拙火、大圓滿,也大都拜過各有專精的不同上師。但不要像瘋狂大採購一樣,東學西學,結果一樣都學不全。就像看醫生,一位醫生需要一段時間了解你的病況,如彼此已建立了關係,醫生熟知你的病情,能有效的對症下藥,這時無理由就隨便換醫生,要重頭來過,病就很難治好。當找到根本上師就應一心依止,依教修行,勿三心二意。如已完整學到上師所授法要,應如法精進修行。和上師的距離在心不在身,如何自心和上師的智慧心合一,如此則超出聚散。所以在學習有困難,有需要的情形下,可有一位以上的上師。但已「善財五十三參」,就自己根器相應,選擇修持某法門後,做功夫應一法深入,不要太過雜亂。應有的態度,是視諸師一體,勿生分別心,同樣尊敬,就不會感到混亂。並且一旦依止,應虛心誠心,親近求教,敬師重法守戒實修,以清凈見視上師,這樣上師也會盡心儘力,以幫助你開悟為己任。如何依止一位上師,可參見戒本中的「侍師五十頌」。如以凡心比上師的高低,妄分法的高下,有如牆頭草,則不可能得到上師的傳承加持修行成就。問:誰是「根本上師」?答:究竟而言,使你「明心見性」的那位上師,才是「根本上師」,在此以前,都是結緣。相對而言,在開悟前,雖可能跟過多位上師參學,其中對你教導最多,幫助你像不懂事的孩子,一步步開了智慧,成熟了聞思修,你最尊敬最有信心的上師,可當做「根本上師」。通常未悟凡人並無慧眼,一味追求名氣、外表、來頭,喜歡找一位遠方鼎鼎大名的「心理憧憬偶像」,當作「根本上師」,覺得這樣才夠派頭,能提高自己身份,滿足一些虛榮心,但彼此不一定有緣份溝通相處,學不到什麼東西。由於不懂如何「真用功」,可能多年下來仍一知半解,即使花了很多功夫也修不上去。不如實際一點,親近一位有緣能溝通請教,了解你情形,有傳承也聞思修成熟的上師,才能真正一步步達到修以開悟,再悟後起修,由悟而證。問:有人說需要富有才能修密宗?答:這是不正確的誤解,雖然「事部、行部、瑜珈部」較重事相,需莊嚴的壇場和法器,應盡自己的能力備辦。但「無上瑜珈部」時時保任「自性本尊」,省略了許多事相儀軌。「大圓滿」層次的修行,更是完全不取於相亦不廢於相,不需布壇、設供、結印、持咒。並且西藏行者許多都是出離專修的乞丐瑜珈士,何富之有?以內在的高見地取代了許多外相。至於上供養上師、贊助道場,下幫助一切須要的人,是為了自己種福田,圓滿證道所須的福資糧,應儘力而為。除了財物,也有其他供養法,例如儘力幫助法務,精進修行,身語意的供養等,即使修顯教也須如此,修行密宗與富有與否無關。問:請提綱開示,修密宗需要具足什麼條件才易成就?答:以「本尊瑜珈」為例,需經「灌頂」引導使心相續成熟,得個入處,經「傳經」得傳承,經「授法」識得迷惑是如何產生,如何由迷入覺。得灌頂教授後需守住此修持的「三昧耶誓戒」,則易於成就。為達到最有效的修持,行者需:-生起正確的菩提心發心,因正果才能圓。-「敬師」,對上師本尊虔誠有信心,不敬師則難重法,難得傳承加持。-「重法」,對所使用的凈化技巧完全了解信任,不重法則難以專一修持,一法深入,使其產生功用。-「守戒」,戒為三學之首,戒律清凈則不會下惡道遭惡報,龍天護持,修持易成就。-「實修」,精進不懈的善巧如法修持各次第。不然像煮了菜或買了葯不吃,說食不飽。-密宗最重見地,需有聞思修成熟,具傳承的上師,言語溝通無問題,能詳細開示法要,賜予傳承。-弟子需有智慧,具足勝解,了解修持方法的外、內、密涵義和理趣。-夠資格的上師和具器的弟子相遇,建立如醫生病人的師徒關係。以上條件具足,行者能發出離心、菩提心,「敬師、重法、守戒、實修」,則「師」能產生大加持,「法」會產生大力量,「修」能產生迅速具穿透力的凈化作用,使行者無礙識得實相,迅速證悟解脫。【略述密宗法門 釋疑解惑-事相疑問篇】問:什麼是「本尊」?答: 由於宋七力事件,「本尊」一詞知名度大漲,誤解也更多更廣。一般而言,所謂「本尊」即佛菩薩,行者選擇某位有緣的佛菩薩,作為自己主要修持的對象,這位佛菩薩密宗稱「本尊」。相對而言有眾生也有本尊佛,但究竟而言,「本尊」並非外在某人某神,而是自性離覆遮的本來狀態。這空性法身是一切不同形象本尊佛的起源。修本尊法為由迷心的錯亂習性中解脫出來,證入實相。問:什麼是「空行母」?答:每個眾生本具的自性法身,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超越言語能詮、思惟能及,這是宇宙一切「相」與「功用」,三世諸佛的起源處,故稱「母」。「母」代表這空性智慧。一切「色」由空中生,住於空,而歸於空。一切外器內情,由法身虛空起。「空行」並非在天空飛行,而是已證悟,能任運自在於這「法身空性」的聖者。以女性本尊佛形象化現行佛事業則稱「空行母」。問:什麼是「三根本」?答:「上師、本尊、空行(護法、財神)」。「上師」是「加持根本」,「本尊」是「成就根本」,「空行(及護法、財神)」是「事業根本」。詳情應依師學習。問:為何密宗有忿怒相本尊?答:本尊的示現有「祥和」相,「忿怒」相,「雙運」相等,其中有甚深義諦,勿以表相視之。所謂「忿怒本尊」的「降伏事業」,外在而言,如當初西藏惡王郎達瑪毀壞佛法,焚經毀廟殺僧,蓮華生大士二十五大弟子之一的拉龍巴吉多傑將其擊殺,使佛法得以在西藏留傳保持到今天,嘉惠全世界無數佛子,這是以慈悲而非以嗔恨心行使降伏事業。一來制止作惡者的惡行,不致造出更多往生惡道受苦之因;二來為廣大眾生的利益,舍己安危奮不顧身行之;三來如有證量加持被誅者,誅度同時,使其因禍得福往生凈土。內在而言,見到忿怒本尊猙獰雙運形相,內心生起不悅,是誰生此分別心?這能取捨的二元妄心,才是需要誅伏的對象,反觀這分別心的根源,悟入無生,才是目的。應依止上師學習其甚深口訣心要,莫因無知誤解妄評,反致謗法造業。再舉個例子,美國很自由,容易買到槍械,美國境內有許多恐怖份子,例如前一陣奧克拉荷瑪州世貿大樓被炸掉,少數人危害到大多數善良百姓的性命。對這些暴徒,你只是一味用祥和方法有效嗎?能保護其他大多數善良百姓嗎?若有位總統,用強制手段禁止槍械,卻能保障大多數安善良民,這可說是現忿怒相行慈悲事業。佛經上也有為救五百商客而殺一強盜之例。諸佛法身本來清凈,好像明鏡,能反映任何現象。遇祥和眾生則反映寂靜相以化之,遇暴烈眾生,亦可反映忿怒相以調伏之。例如耳朵入水,再灌進水,以清出先前積水。其中理趣甚深,在修忿怒形相本尊的口耳教授會詳細解說。此處篇幅所限無法詳述,只舉此一例,若暫時尚不能完全了解,宜以凈見視之。問:密宗忿怒相本尊手提神頭象徵什麼意義?我太太是基督徒,害怕佛教本尊殺了她的神。答:有時密宗本尊相手持輪迴世間神明的頭,有人可能見相曲解其意,以為佛教本尊殺了他們的神。其實並非本尊依嗔心真的殺了這位神。真正意義是神不能再有「我執」,如仍有「我執」,即使有超自然能力,仍可能會傷害其他眾生,或彼此間有權力的衝突,產生問題痛苦而非解脫。手提神頭表示證悟境界不再有「我執」。「我執」能對眾生造成傷害,所以必須被降伏。問:密宗忿怒相本尊踏立屍體象徵什麼意義?答:有時忿怒相本尊現踏立屍體的形相。依儀軌不同,所代表的意義也不同。凡夫由於誤認自己四大五蘊的肉身是「我」,不識本來面目,所以被牢牢束縛在輪迴,這屍體代表凡夫「五蘊」被摧毀,迷惑遮障變成無力的屍身後,本來面墓原成原本解脫的「智慧本尊」。有時屍體代表輪迴世間的大神,因他們尚未證入「無我」,尚有取捨喜怒,即使有能力賜福,卻也能降禍,並且不能使眾生得到究竟解脫。他們的屍體象徵「我執」被智慧本尊調伏。問:密宗忿怒相本尊持顱器(天靈蓋)飲血形相象徵什麼意義?答:並非本尊真正傷害了眾生,並飲其血以行崇拜。「顱器的血」象徵「輪迴中的貪慾」,而「貪慾」、「執著」正是流轉輪迴的根源,必須調伏轉化。智慧本尊飲輪迴貪慾鮮血的形相,象徵解脫眾生的輪迴習性,而證入本尊佛的智慧。我們該慶幸有機會聽聞到這種深奧見地的佛法,而不該生出誤解或妄想。重點在修行以凈化輪迴習性,開顯本具的解脫境界。至於這是以祥和眼神的「祥和」本尊三摩地技巧,或以猙獰眼神的「忿怒」本尊三摩地技巧,並不重要。問:為何密宗有男女交合(雙運)形相本尊?答:由於道德觀念,一般人避談這個問題,不懂的人愈描愈黑,反而引起更多誤解,所以避而不談並不是辦法。「本尊雙運相」有很多不同層次的意義,略述如下:普通人見到雙運本尊形象,可能生出凡夫慾念的想法,而「貪慾」、「執著」正是流轉輪迴的根源。一般修行者即使戒行清凈,但習性潛意識中仍有色慾種子,即使生時由克制,因緣未現行發出,在中陰見未來父母交合則不免心動而入胎。如平時觀慣雙身本尊相,常保任一切境界皆本尊現象的行者,平時以凈念轉化慾念,由習性和本尊加持之力,在中陰將入胎時,於交合父母生起正念,觀為本尊父母佛,則可轉投胎輪迴為往生本尊凈土。在「生起次第」,本尊父母「雙運」象徵「色空不二」。觀「萬象」都是「父佛」的顯現,而萬象本性「空性」則是「佛母」,色與空無始即一體而不可分割,色的本性是空,空的顯現是色。以「雙運本尊」的表相,象徵這「色空不二」的真理。在「圓滿次第」二灌「無比瑜珈」,修氣、脈、點在各輪生大樂時,反照受樂者何人?樂為何物?了悟「樂空不二」,並觀各輪本尊嘗此空樂作為供養,積福慧資糧。以「雙運本尊」的表相,象徵這「樂空不二」的真理。修三灌「方便道」,行者自觀本尊與明妃雙運,拙火融明點在中脈升降時生起四喜。這種修法為了生起俱生大樂證入空性,由於氣入、住、融中脈,能量不再在情緒脈內流轉,氣住念停,妄心自然息滅;並能引發和死亡過程相同的八種粗、細氣分解過程,在生時依之修法、報、化三身,進而在夢中修三身,在死時證三身。並且專註力和定力自然大增,引發俱生空樂、離念真智,由四喜證四空。由於情緒業力氣轉成智慧氣,脈輪開解心氣得自在,幻身、凈光成就,法身光明生時就能證到。非常重要的是修時持「本尊佛慢」,保持密供的覺性,並以大菩提心發心,為速得度生大能力而修此道。清凈佛法和凡俗性交無關,不具資格者切勿濫用而墮落下道,要知智慧本尊佛並無凡人慾念。具方便道資格行者能控制氣、脈、明點時才能修此貪道,並且修時不可生凡俗貪慾或漏失明點,夠資格的人有如鳳毛麟角。此道乃難行道,並非人人有資格,也非人人有需要修此道,因「食色性也」是人類本性最大的弱點和慾望,如不夠資格或濫用這種修行,將是最快的墮下道之途。蓮華生大士曾說:「此道有如毒蛇口中取珠」,「獅子跳過處兔子不可跟著跳」。這種法有護法特別守護,如果濫用,自己和上師會產生夭壽等障礙。「大圓滿心髓」的修持不必用雙身,「徹卻」定的空乃母,「脫嘎」慧的顯表父,依「徹卻、脫嘎」定慧雙運即可成就。此外本尊雙運相以及為何有此修法都有甚深見地與義理,此法門絕非世俗欲樂,亦非每人必修的途徑。世間萬物都有陰陽,這是宇宙的自然現象,無法否定。一般的修行,避之如毒藥,但「壓制、逃避」並非唯一的方法。正如先前所述,有「斷煩惱證菩提」,「轉煩惱成菩提」,「即煩惱即菩提」的修法。金剛乘法門有轉一切「貪、嗔、疑」煩惱為道的修持法,「貪」重眾生有雙運方便道,「嗔」重眾生有忿怒尊修法及拙火,「痴」重眾生有光明的修法,能「依煩惱為道」。日常生活一切行、坐、立、卧、吃飯、上廁所、穿衣、洗澡,甚至性行為,都可轉化成修行,因法門的完整性,有這種修法。事實上由於道德觀念和很少人具足條件資格,現代修密宗的人很少涉及實修此道,只是有人唯恐天下不亂,特別喧染,引起誤解毀謗。《喜金剛本續》雲:「腹中誤入毒,復以毒中取,以契而出契,以垢中除垢,若耳中水入,以水能令出,若有貪慾情,以欲中調伏」《大乘要道密集》云:「問淫聲敗德,智者不行,欲想所迷,神聖遠離,近障生天,遠妨聖道,經論共演,不可具陳。今密乘何以此法,作為化人之捷徑,入理之要真耶?」「答如來設教隨機不同,通則皆成妙藥,執則無非瘡疣,各隨所儀,不可執己非彼,又此密乘是轉位道,即以五毒煩惱為正而成正覺。」並說謗法罪報:「....」不知與無緣者敬而遠之則可,切莫生疑謗法造業,於自他無義無利。問:為何密宗有和印度教相似的儀軌?答:佛為因應眾生根器,應機說教,佛法富於彈性,並非完全一成不變。印度教在佛教前就存在,佛陀的正覺智慧,為度化折服印度教徒,採用他們熟悉的一些傳統外相,但另指出每象徵性外相下不同的究竟意義,以引導他們了悟實相。有些外相雖相似,但賦與的意義完全不同。未入門者只見事相不解內意,可能產生誤解。問:什麼是「大圓滿心中心」?答:約七百年前的龍欽巴尊者,是赤松德真王女兒的轉世,早夭,死後蓮師寫種子字於其胸上,給教授入其心相續賜加持。尊者得無垢友(Vimalamitra)祖師示現,親傳大圓滿心要,並囑其將大圓滿心要義理抉擇成「仰兌(Yangthig)、即心中心之義」,以示後世。「仰兌」或「大圓滿心中心」,主要是修「徹卻-立斷入本凈」,「脫噶-任運頓超」。這種層次的修行,是不執相,不造作費力的自然修行,不散不守,不須修本尊、布壇、設供、結印、持咒、誦經。以無垢友祖師開示,龍欽巴尊者結集的「仰兌」或「大圓滿心中心」來說,其內容大概包括: 開示本法較他法具殊勝十德,述說傳承緣起,共與不共前行,修氣、修明點方便,使心安住明體現前之理,「分離輪迴涅盤前行」,「大圓滿止觀前行」,心的指示引導,正行修「徹卻-立斷入本凈」,「脫噶-任運頓超」。問:「無相密心中心」是不是「大圓滿心中心」?答:不是,此「心中心」非彼「心中心」。雖究竟而言佛法不過是方便,為達到渡彼岸的目的,但藏密無上瑜珈部「大圓滿心中心」的法源如上所述。「無相密心中心」是密宗在中國依時節因緣發展出的一脈,初祖是民國初年大陸廬山東林寺大愚法師,修凈土宗般舟三昧不睡不坐,用功過度,全身腫起,站不動在地上爬,此時功夫已深,定中感普賢菩薩現前灌頂傳法,告知此法在《大藏經密教部》的《佛心經大隨求陀羅尼》有記載,講眾生苦惱重,不修此法不易解脫煩惱痛苦,依法修持可解脫生死。法師得法後在廬山苦修六年有所成就後,由自己證量,對根器相應的眾生,開此方便法門,以心地法門為宗,此儀軌為道,一法深入,對如何在密集精進修持中,由定開慧,以明心見性,有詳細深入的闡述開示。想修此法須由具傳承的金剛阿奢黎受灌頂,傳印、咒、心法才能起修,也須隨侍上師,修若干座有經驗覺受後上師再指引,受法因緣頗為不易。法脈經第二代王驤陸祖師,傳予第三代李鐘鼎及徐恆志上師等。八十多歲的佛學大師徐老師圓融各宗,悲心深切,客居洛山磯講經說法利益眾生時,曾傳與有緣。筆者蒙徐老師付予心中心灌頂授法的傳承,告以何種根器眾生適合修此法門,如何引導、印證等等,囑因緣時至再傳有緣,續此法脈。「無相密心中心」特點是無相修法,六印一咒,此咒乃《佛心經》中釋迦摩尼佛所教,說「若持心中心,速證無生忍」。每座至少兩小時,以極強定力止息妄心,使妄想脫落,功夫到了則由定生慧,能在「言語道斷,心行處滅」,見到本性。如根性相應又肯下苦功,照這樣修,千座就能證入三昧,功夫到了如經善知識點開心要,示以密意,就能明心見性,見性後即不用,免落法執,悟後起修最好再修大圓滿「頓超」,由體起用,由悟而證。【略述密宗法門 釋疑解惑- 結論篇】問:密宗和顯教有一些相通之處?舉例答:依「大圓滿見」修密宗「本尊瑜珈」,是完整並且自力、佛力兼備的法門,相當於「密、禪、凈」三修。其修法已包括了「凈土」、「念佛」、「參禪」、「觀心」的重點。修初灌頂的「本尊瑜珈」,由灌頂直接得到本尊佛加持並接通傳承,由觀想持咒「都攝六根、凈念相繼」,「以凈相代妄相,以契入實相」而「相應本尊」,得以成就本尊及往生本尊凈土。這和凈土宗「持名念佛、觀想念佛」,「念佛達一心不亂、往生凈土」相通,尤其如依蓮華部法身阿彌陀佛、報身觀音、化身蓮華生大士為本尊,修成臨終自有本尊接引去西方凈土,這不是「凈土」法門是什麼?時時保任「本尊佛慢」-「自性是佛,我就是佛,佛就是我」,這不是「念佛」是什麼?密宗又稱「密咒乘」、「真言宗」,對持咒達「一心不亂」和凈土宗一樣重視,但實修的方法口耳相傳並不公開,已包含了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都攝六根,凈念相繼」,及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反聞自性」的證道法門。細微處如未依師參學實修,一般人可能並不十分清楚。功夫到了「念而不念,不念而念,自性在念」,生滅相下的寂滅體現前,這不是「實相念佛」是什麼?並且梵文咒音比國語佛號多了一層震動開發智慧氣脈的功用,以下有更進一步的說明。修到「念念無生,自性現前」,在言語道斷、心行處滅見到本來面目,這不是「參禪」是什麼?禪宗在六祖以前,都是代代以心傳心的「直指禪」,當下直指,立斷頓悟,並不「參話頭」。大圓滿前半部「立斷(藏音「徹卻」)」的修持,經上師直指引見心之本性得「見」開悟。悟後保任起正「修」,和「直指禪」有相似之處(看來相似,但其中巧妙不同)。這「徹卻」的「見、修、行、果」和禪宗的「悟、修、證」有相似之處,如六祖說「..自見本性清凈,自修,自行,自成佛道」。可說修密宗相當「密、禪、凈」三修。有人對密宗有些不正確的迷信神秘看法,或認為顯密不相容,是因不懂正統密宗,受了坊間一些怪力亂神,相似法門的惑亂,或只見「生起次第」,不知「大圓滿次第」,起了先入為主的誤解。密宗不同次第中,也有「以黃葉止兒啼」層次的修法,但愈高的法愈超越宗教皮殼,完全是參悟自性本來面目,並由體起用,開顯自性三身的功能妙用。但由於需依止已證祖師傳下的口訣和加持,因此亦不離宗教。禪宗中國初祖達摩祖師也是密宗祖師,曾住過西藏也傳過密法,被尊為密宗男派「施身法」的祖師,藏人稱「Padamba Sange」,這段典故一般人可能不清楚。「施身法」也有大圓滿「徹卻、脫噶」,近代取藏大師敦珠林巴有十三位弟子修黑亥母施身法大圓滿即生化虹光成就。達摩祖師在中國所傳的部份,就演變成「禪宗」。問:什麼是密宗特有的不共法門?答:其中理趣深奧殊勝,由於篇幅有限,以下只能極約略的聊舉數例。1.由於「心氣不二」,彼此能互相影響,心如騎士,氣如馬。如氣不調,心就像無力的騎士被瘋馬載著亂跑,妄念情緒失控。自性本來清凈,但為業力粗濁氣脈所擾,變成跛人騎瞎馬,粗濁五根觸五塵即黏縛取捨,生出妄心墮入輪迴。「生起次地」凈化對外相的迷惑執著,「圓滿次地」凈化體內業力情緒氣脈的纏縛,「大圓滿次地」直接體取無生,悟入「本來清凈」的實相。對某些根器因緣適合依此道而入的行者,金剛乘有「心氣並重」的修法,使粗濁業力情緒氣入智慧脈,轉成智慧光明,業劫情緒氣脈中的能量空竭,自然妄念情緒不生,智悲證悟生起。(當初禪宗達摩祖師,在少林寺傳下練身練氣之法,今學佛者一般不用,古禪宗除了心理功課,是否也有生理功課,有助證道?)2.雖說「凈土宗持佛號」和「密宗持咒」有相似之處,例如都攝六根凈念相繼,念得一心不亂得定開慧,入念佛三昧。得佛力加持和佛相應,得往生凈土。功夫到了能念所念脫落、心佛雙泯時,能面見無生(「無生」乃「真如自性不生不滅之處」),花開見佛。但咒有更深一層的作用,咒所用的梵音是大梵天的天文,有其加持力。咒音好像從口出,實際上是由體內不同部位發出,念該音即震動該部位。讀者可試念「嗡、阿、[口+牛]」,你會發覺不必觀想,「嗡」聲自然由頭部內某一點發出,「阿」聲自然由喉部內某一點發出,「[口+牛]」聲自然由胸部內某一點發出。佛菩薩由其正覺,了知眾生身內智慧和情緒氣脈的部位,教出某本尊咒,與咒相關的智慧氣脈會由不斷念誦震動而開啟。因此咒力來自一心反覆念誦及三昧耶誓戒清凈,即使不懂咒義,只要灌頂後精神統一多念誦,不斷震動就能打開智慧氣脈。智慧氣脈打開後,內在而言,體內產生妄念情緒的能量被導入智慧氣脈,自然情緒妄念不生,慈悲智慧生起。外在而言,就像打破玻璃瓶,身內小宇宙和身外大宇宙相通,自然和身外本尊相應,能成辦本尊事業。究竟而言,自性智慧本尊佛開顯,所以持咒比念某些佛號(註:有些佛號是梵音直譯而非義譯不在此限)有更深一層開啟智慧氣脈的功用。行者同時明白有形有質之軀終趨壞滅,開氣脈只是以身為工具借假修真,而達到心的證悟。並非貪戀執著這血肉之軀。3.任何密宗修持都修凈土,但實際上十方世界中有無量凈土,旨趣修法不同而往生不同凈土。例如五方佛及其眷屬化現的種種凈土、藥師佛凈土、金剛薩陀現喜凈土、兜率天內院彌勒菩薩處等,不只是阿彌陀佛凈土。以上是世俗諦的相對凈土。究竟凈土在證道後認識了不生不滅的真如本體,妄心銷落而「心凈則土凈」。身可處於十法界任何一道利生,但心住於「一實相真如法界」的「自性凈土」。「無來無去」才是「如來」。因阿彌陀佛的願力,其凈土較易往生,所以密宗也特別重視往生西方凈土。但有不同三身本尊的修持,都可達到這目的,例如蓮華生大士、觀世音菩薩、二十一度母等,都是阿彌陀佛的化現,隨一修到相應,都能往生西方凈土。並且密宗修西方凈土,有「遷識法(藏音:頗瓦)」的殊勝方便,除修阿彌陀佛為本尊,凈障集資,並發願往生西方凈土外,兼修「頗瓦法」。人死時神識由幾個不同孔道離開身體,而投生輪迴六道。造惡者由身體下部孔道,入三惡道(地獄、餓鬼、畜牲),業障輕者由身體上部孔道,往生善道(人、天、阿修羅)。 神識由這些孔道離身都是投生輪迴,流轉生死。頂竅梵穴是往生凈土的解脫之門。生前由有證量的上師帶領作「頗瓦法」閉關,可在幾天內的短時間打開頂竅梵穴,得開頂相後每月只要略作修持以保持頂開,如一切因緣具足,臨終時神識能由梵穴離身往生阿彌陀佛凈土。其他法門需要長時間修持才能成就,業障輕的人在「頗瓦法」傳經時就能得開頂徵兆,一般人在一到七天閉關中就可能開頂。與其他法門比較,歷代師對頗瓦法有不同的讚歎;「不經勤修就能得解脫」,「極樂世界在頂上三尺之遙」等等。4.「灌頂」的方便:無上瑜珈部完整灌頂過程中,開示了由初發心到成佛的整個次第,授以所需的各乘戒律,依傳承加持及上師證量,將本尊佛四身智慧引入弟子身心,將四輪業氣在上師本尊智慧光明加持下暫時不起甘擾,離念真性自然現前時依上師直指引見,得四灌頂,這就是「根灌頂」(就像教會你釣魚);每日修持時能自己引進本尊佛智慧加持(就像自己釣魚吃),自力佛力一如,能速證菩提。(但這必須灌頂上師修到這種證量,弟子虔誠有信心等因緣具足的情形下)5.內密六瑜珈「拙火、幻身、睡夢、凈光、遷識、中陰」對治「六中陰」(即凡人心識在醒時、睡時、中陰等六種不同狀態),轉一切生活為道,完整包含了生脫死的整套修持。除了生時、醒時、睡時的修持,更詳細指出死亡、中陰、投胎的完整過程。教導行者如何利用生時的修持,在這些階段得到解脫。其中包括如何認出自己正處於死亡過程的四大分解,應修「遷識法」往生凈土。如生時修大圓滿、大手印、禪宗已有證量,死時八氣分解的最後階段,在真如法性現起時,如何「子母凈光會」而證法身。將入中陰時如何得本尊接引往生凈土。如生時已修成幻身如何在死時證報身。已入中陰時如何解脫往生至報身佛凈土。如即將投生時如何擇胎門,如何住胎修持。如何入、住、出胎都自主不迷。這整套教授揭開了生死的奧秘,及了生脫死的層層關卡、步步修持。生時的修持,等於買了層層保險。不似有些法門只顧到一個環節,並不完整,機會一錯失又得再入輪迴。當然只為自解脫,一法真若修成了,也不一定需要他法。但任何有心了生脫死的修行人,不論主修何宗如何用功,若不知這整套了生脫死的過程與應付方法,實在是自己的大損失。如果身為法師而不知,則在教化眾生時不免缺少了度生的方便,因為每個信徒的因果業力不同,死亡時未必在理想的情況。(注:以上六瑜珈的「中陰」部份,讀者可參考蓮華生大士原著的《西藏度亡經》)6.大圓滿「立斷入本凈(藏音「徹卻」)」:一切眾生,真如法性不垢不凈、不生不滅,真如體、相、用的法、報、化三身本自具足,不必向外馳求。但眾生的俱生智和俱生無明無始混合在一起,所以不得解脫。在因緣具足的情況下(對一般根器者指有前行基礎,累世有根基者也有例外),依上師直指引見,立斷妄念之流,得見本凈自性,親見離開任何覆遮的自性法身為何物。得見後的修持關鍵在「念念見清凈自性」,在當下的每一念能認知自性,一切煩惱生起當下即在這體性上解脫,離能修所修、一切戲論,無修整但也不散亂,是無修的殊勝修。得「徹卻見」開悟就像盲人開了慧眼,再修「徹卻定」而「見修雙運」,就像開眼知方向後用腿走向佛土。其它法門多依文字思維,抉擇空性為何物,建立信念見地逐漸鬆開執著,仍不離腦筋意識,只是方便未達究竟,而自性本體的勝義菩提心超越任何文句思想。龍欽巴祖師說,譬如人睡眠或昏厥,或羅漢灰身滅智,外界山河大地依然,可見外界色塵仍得離心自在…外塵惟心所現不過示人入道方便,非大圓滿心髓究竟密意。「大圓滿立斷」不依分析思維推理,不是修無念無想定境,並非四禪八定,也不是參禪,而是在寬坦任運下,本凈俱生智赤裸自顯時認取,修成了能明心見性證法身。這種修法並非公開談論的話題,需由上師親自傳授指導,邊修邊撿驗,直到弟子開悟。7.大圓滿「任運頓超(藏音「脫噶」)」,依「徹卻」的「立斷入本凈」已明心見性,在得「見」住「定」,識得自性本體的基礎上,再修「脫噶」。自性本來清凈,但為業力粗濁氣脈所擾,變成跛人騎瞎馬,粗濁五根觸五塵即黏縛取捨,生出妄心墮入輪迴。「脫噶」將真心依智慧氣脈,由體起用,可由父母所生肉眼,親見佛性所顯現的凈相,現見自性五智光明、佛身、凈土、壇城,得見微觀世界的奧秘,生時在微塵中已漸顯現諸佛剎土,證華嚴境界的不虛。自性本體與妙用如日與日光,本凈自性如母,可由「徹卻見」開顯,「徹卻定」證入。由自性本體自顯的妙用境界如子,可由熟修「脫噶」而證入。行之日久,色身與法界佛光融成一片,臨命終時,色身便舉體化虹入法界。圓滿成就者色身融入法界,法界透出色身,即身化虹光成佛。這是寧瑪派特有的不共法門。專修「大圓滿心髓」的行者,不限男女老少,依「徹卻」、「脫嘎」就可能即身成就。大圓滿法門自成一格,有自己的前行與次第,並不一定要修一般的生起、圓滿次第,需由上師因材施教。不知禪宗五祖夜授六祖,付託衣缽法門時,是否類似這種「向上一路,千聖不傳」的法門?釋尊見「明星」證道,應就是「脫噶之相」?五祖掩門為六祖開示一夜,使六祖大徹大悟,那夜教的是什麼,眾說紛雲。但這種直指口訣,「大圓滿心髓」保存的非常完整,千年依此證道的祖師不計其數。8.禪宗全靠自力,適合最高根器的行者,密宗大圓滿自力他力兼備,並且頓漸普攝。已證祖師,正覺遍滿虛空,修「上師相應法」,自心與其相應,得其加持,以心印心開啟本有智慧,證悟更易生起。因為「真如自性」無始不垢不凈,在聖不增,在凡不減,不依修得,以有為造作之法反增纏縛,欲證無時,但不修亦難息妄,更見不到。修道的難處就在「道不屬知,不屬不知,知是妄覺,不知是無記」。因眾生根性纏縛不同,不能一成不變,因此法無定法,只是隨方解縛,因病予葯。在真如的立場雖「無法可修、無佛可成」,但仍在此岸時需借法歸源,卻也不可無法,依有為法修進去了,法就須舍免落法執,但方便時也可拿來用一用。所謂「無修」不是不修,而是已超越了「修」與「不修」。「法」及「灌頂」在此有限篇幅不易說清楚,應親自依師參學以遣除疑惑。結論:什麼是修行者的正確態度?釋尊為因應眾生根器,教出八萬四千法門,普通人不可能通通學全,大德由一門入而有所成,再將己見加以弘揚,就形成了宗派。眾生根器法緣不同,各取所需,因此即使有許多宗派,只要屬於正信,並無問題。不合「三法印」而魚目混珠的相似偽佛教應予破斥,但正信宗派之間,不應以摸象一隅生分別心而自贊毀他,互相攻擊。選對了和自己根器相應的法門修行,較能快速成就。行者可依自身法緣,就性之相近,抉擇法門自修,但不必要求別人必須和自己一樣,因為別人根器因緣可能和你不同。因此小乘行者攻擊大乘,顯教行者攻擊密宗,密宗行者分別顯教,看到其他宗派興盛,覺得受到威脅,惡念油然而生,這都是未證凡夫四相未脫(金剛經所講的「人、我、眾生、壽者」),五毒習性的顯露,「一念嗔心起,焚燒功德林」,自造惡因,自毀法緣,行者應善自反省,慎之戒之。不要道業未成,先謗法種下墮之因。不論依何法門下手,根本通了,枝葉自然一目了然。悟入的行者,已「面見無生」,能「念念見自性清凈」,並在真如的立場,善見一切法的生滅幻相,及其真妄和合所起的作用,能見「五蘊皆空、諸法如幻、緣起性空」。由「悟道」進入「證道」的「悟後起修」過程,逐漸進入任運無修,不散不守,常住真如不出不入時,二元相會層層剝落,雖善分別諸法相,但在真如的立場,一味超取捨。這時自動會對「宗派主義」、聒噪不休的以分別心比宗派高低,失去興趣。除了有時因必要,為破眾生邪見迷惑偶做獅子吼外,由其悟境和定力的增長,漸趨無相無住,分別心的習性會愈來愈少。行者依自宗修持有證量後,因飲水思緣的感恩之心,不免覺得本宗最殊勝,習於以此教化他人。即使佛經,在很多經中都特別讚歎自經的稀有殊勝,但要知道這只是對某些眾生,站在某立場依世俗諦方便而說。只要不是「三輪不空」,自贊沒什麼錯,但不可由不了解而毀他。如果有些法門,並說不出具體道理,只一味自贊毀他,就好像是瞎子摸象,有一群盲人想知道大象的形狀,每個人摸到不同的部位,由各人有限的領受,各執一端,自覺非常有理,而識者扼腕。修持須精深,一法深入,但在某階段不妨博學,例如依某法門已悟入的大德,如欲弘法利生,不一定要換修法,但應廣覽他宗,以免開口閉口必「本門、本宗、本派」,自贊而毀他。由於並未真正依師實修過其他法門,只見他宗表相,並不了解其奧妙處,產生錯誤的分別心,及作出「想當然爾」的不當批評。以門外觀花的自述己見去教導眾生,反成謗法過失。能見諸法同源之處,才能打破我執、法縛、傲慢心、分別心;才能截斷葛藤,盡脫纏縛,圓融無礙,得大自在;才可能進入無相、無住之不可得、無所住處,這時才適合廣為眾生說法開示,才不會以自己分別心誤導眾生。如以摸象一得,落入「我相、人相、眾生相」。自己計較取捨纏縛未脫,如何能助人究竟解脫?一個只在言語文字上打轉,對「自性」未實際悟入的人,試圖教導其他眾生「空性」,或瞎子摸象,以自己未悟的二元分別心,指導他人應修此本尊、舍彼本尊,應修此宗而貶他宗,是以盲引盲,愚昧而不如法的。但有一點,師傅善知識是最重要的。如你師傅不通達、不會修,不圓融無滯,無度人的善巧,言語不通,或自己未開悟卻充滿了二元對立的門派之見,他能教會你的可能性也不大。理上「解悟」離「事證」尚遠,一但見地不通,理上都不悟,事證就更難,不知如何「真用功」,會停滯很久一段時間不進步,或落入心外求法。開悟的最重要關鍵之一,是跟對了有緣已悟入的師傅。而開悟亦只是找到歸家之路,並未到地頭,尚需悟後起修,打成一片才能由悟而證。現代人崇拜權威名氣,一般未開慧眼的眾生以貌、以名氣,以來頭取人,雖維摩羯大士當面也可能錯過。有名有來頭的未必是明師,有修證的也可能籍籍無名,無甚來歷,或貌不驚人,如以外相取人則失之子羽。因此參考以上見地,自己主修的功夫要精純,但勿以少為足,應虛心誠心而不自傲,才可能增加自己得善知識指點的福緣,在停滯處得到突破,更上層樓。雖然有人認為各宗見地、遲速、層次有所不同,但基本上可說「法無頓漸,人有利鈍」,不同宗派是為不同根器因緣的眾生所設。問題不在修那一宗,而在自己的選擇和自身根器是否相應,是否遇見有緣上師,理趣是否完全通達,會不會修。顯教是化身佛所傳,密宗主要是報身佛和法身佛所傳(釋尊也傳過密法),都是如來正法。欲即身成就,最好融會貫通,則能速證菩提。因此不論你的根器法緣如何,在此祝福你:一切生中得逢真實師,得聞了義法,資糧具足,業障消除,速證大菩提。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指禪推拿宗法十八法常見病證治療步驟舉例(五)
※密宗法義精要! 作者:根桑澤程仁波切著
※大六壬發三傳—九宗法之伏吟
※大安法師《凈宗法語大觀》043 | 凈宗緣起/阿彌陀佛因地二(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
※凈宗法師:《凈宗略講》一、凈土宗大意--學佛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