醍醐灌頂:妙建法師上海弘法之行
一、留惑潤生踐大願
嶧山興國寺建設在即,宏安師和幾位居士陪同恩師——上妙下建法師,去上海某廠家審核大雄寶殿海島觀音的模型。在此期間,受到上海弟子及當地信眾的再三誠請,駐留上海三天,每天不間斷地有信眾去拜訪師父,正如師父所說,他把每個眾生都視為親人,把每一次見面都當成最後的見面,總是想把最好的東西留給大家。在這短短三天的時間,師父日夜辛苦地為前來的信眾作開示,解開他們修法上的疑惑,最晚的時候一直講到近凌晨兩點,同時為了讓我們在網上都能學到新的內容,為法忘軀的堅持熬夜整理文章。師父「不為自己求安樂,但願眾生得離苦」的悲心,令在場的信眾無不為之感動,每一個人都法喜充滿,彷彿世界的一切已悄然靜止,都沉浸在師父的甘露妙語中,而忘卻了時間……
民族要復興,首先是文化,但文化要靠真正的文化幹將。魯迅先生說:「從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幹的人,有拚命硬幹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捨身求法的人……雖是等於為帝王將相作家譜的所謂『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們的光耀,這就是中國的脊樑。」其中我們和尚就是一員啊,因為和尚捨棄一切,從這個意義上,他比世間的學者更精進、純粹、獨立和圓滿,因為他做的就是大公無私的事。世間的文化學者還難以脫離自私自利的嫌疑,出家人四海為家,他把整個身心交給法界,與法界眾生同呼吸、共命運,發的是這個心,並不是個人的小家庭。出家就是打破你對家庭的執著,因為這種執著,在小乘佛教看是魔窟、是煩惱、是痛苦,不出離,那如何能修成啊?」
信眾:「師父您是大愛,但您也有煩惱,您的煩惱是眾生太難度。」
師父笑著說:「對啊,有煩惱,只不過是你的多一點,我的少一點。菩薩道上有一個專用名詞叫留惑潤生。我們都知道下一尊成佛的是彌勒菩薩,在賢劫千佛裡面是第五尊佛,而釋迦牟尼佛是第四尊。彌勒菩薩就說過留惑潤生,這是菩薩道說的,聲緣小乘也講留惑潤生,但它的內涵是不一樣的。因為小乘和大乘的的斷證功德不一樣,所以留惑潤生的意思和內涵還是有差別的。彌勒菩薩的主要法門是慈氏,給眾生快樂和歡喜,所以每座寺院的山門都塑著彌勒菩薩,挺著大肚子笑呵呵的,先結歡喜緣。如果山門擺個關公、武將的就會把人嚇跑了。彌勒主修慈氏三昧,他的法門以快樂為主,所以彌勒菩薩就提出不修禪定和解脫。而且彌勒菩薩有個特點,遊離於王族,每天和這些王公貴族的人在一起吃喝玩樂來度眾生。這是大乘菩薩的境界,如果我們凡夫這樣享樂會墮落的。那彌勒菩薩解脫了嗎?他肯定解脫了啊。因為福報不一樣,所以菩薩道示現的層次就不一樣。我們凡夫只看外相,看不到真相。如果你不合格,一個恐怖或冷淡的態度就把你拒之門外了,你要是一個真正的修行者,就像二祖斷臂求法一樣,這麼艱難都去求道。我們現代人,光呵斥一下就跑了,和過去的聖賢沒法比。根器不同,所以施設的門庭也有高低之分,根機陋劣的就不能用高的法門,因為他受不了。」
信眾:「師父,您眼中的俗人有美醜和男女之分嗎?」
師父:「平等性上萬法平等,差別法上萬象森羅。我回答完了,是你不解風情,這個風情可不是男女之事。漢傳佛教常講和尚最風流,同樣一句話在你眼裡就變了,而在我們眼裡就不一樣,這就是差別。圓悟克勤大師的《悟道詩》中寫到:『少年一段風流事,只許佳人獨自知。』這是講的修道,可不是男女之事。就像毛主席說的:『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風流人物是代表一種積極進取和時尚,從古到今,那些風流人物都是各方面非常優秀的人才。」
信眾:「師父,皈依佛門是一定要在寺院里完成嗎?」
師父:「這也是緣分啊,多數都是在寺里皈依,因為寺院里有那種氛圍和環境。像一些特殊因緣,比如上海,以後你們組織個修學的道場,如果有一批真正想皈依的信眾,可以提前說一下,我們也可以來這邊給大家皈依,也不一定在寺院。」
信眾:「不拘泥於形式。」
師父:「形式還要有啊,皈依本身就是一個形式,但是透過這個形式來反映內容。光有形式沒有內容不行,有內容以更好的形式來展現,豈不是形式和內容的統一嗎?在我們眼裡沒有這些,但為了度化眾生,有時還需要形式。有個好的、重大的形式,會在你的阿賴耶識里種下一個莊嚴隆重的感覺,能快速的促成你成熟。就像過去男女婚嫁一樣,注重形式。現在結婚有的雖然也隆重,但沒有了過去的那種莊重。」
信眾:「師父,有的師兄提的問題,讓我有些疑惑,好像皈依以後,沒有任何的改變,只是經歷了一個形式?」
師父:「佛門弟子里每個人的領悟、感悟和緣起都不一樣的,所以展現的佛法的風貌也是千差萬別。有的人通過一談可能就增加了信心,也有的人一談,可能就不學了,還想遠離。那你說這是佛法的問題還是人的問題啊?」
信眾:「是人的問題。」
師父:「對啊,這不能怪罪佛法。佛法是清凈活潑、積極向上和動態圓滿的,而人有老少賢愚,是不一樣的,佛法沒有過失,是人有過失。網路上常說『不要輕易說我是佛教徒』,就是怕玷污佛法,你想說,就得把好的形象帶向人間。這個社會總是龍蛇混雜、泥沙俱下,怎麼取捨還是個人眼睛的問題。無論現惡相還是好相,都不要上當。現好樣子你固然高興,但現惡樣子的你不要排斥。反過來說,現惡樣子的還好鑒別,現好樣子你更不好鑒別。世間還說偽君子太多,所以自己要先懂法,以法來檢驗,這是標準,只有你自己內行了,才知道別人內行。」
鍾明壯居士:「師父,我們想發心在上海這邊設個共修點。」
師父:「好啊,建個共修點,讓大家共修共學。這樣同一師學,才有有個依靠。因為這個時代想修行,都苦於好的師父難找,而且修法門莫衷一是,各說各的理,在我們看來不圓融。我們弘揚的是圓滿教法,而不是支離破碎的,能有個專學專修的場所很有必要。學佛的越來越多,就要有個眾心所向,大家才有個凝聚力,共修才能學的快。在末法時代,我們單獨而行,障緣會很多,人多了就能互相幫助、提攜,希望你們多發心。」
鍾居士:「求師父加持。」
師父語重深長地說:「師父天天都加持,關鍵是看你們怎麼做了。天助自助者,你自己爭氣,老天才幫你的忙。道場的重要性就在這,大家聚在一起,天天討論學習,提高的就快,靠自己自覺根本就學不了。有的人學的多,有的人學的少,大家互相交流之中就能學很多東西。我們出家人為什麼住大叢林?因為大叢林什麼人都有,這樣才練你的性子。剛才提到的留惑潤生,惑有三種:見思惑、塵沙惑和無明惑。思惑(也叫修惑)就是在逢緣對境上修,從事上來練你。它是修道位所斷的,意思是道理上都明白,但事上做不到、放不下。見惑相對來說還比較容易的,因為它是見道位所斷的。見惑斷的人就見道了,思惑還斷不了呢,更何況見、思惑都沒斷的人,不是更難嗎?所以這更需要善知識的指導。
為什麼讓大家學教?學了教才知道該如何學修。就像亞里士多德說的: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因愛真理,故愛吾師。你才會尊重老師,才珍惜這個法緣。印光大師說『佛法當從恭敬中求』,現在很多人都不懂得恭敬出家師父,也沒有養成這個規矩,認為君子不拘小節,講究這麼多做什麼啊。我剛才也講了有形式還要有內容,正因為你有了內容,在形式上更要莊重,才顯出形式和內容的統一,這不更完美嗎?我們現在很多人對待善知識差的太多了。這就突顯了道場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勢在必行,同時也是我們快速成就的方法,誰發心誰成就。我們一再講要好好發心,是讓你們發菩提心。」
鍾居士:「師父,我發的這個心是菩提心嗎?」
師父:「你對菩提心的內涵還不了解,怎麼發起菩提心呢?」
鍾居士:「菩提心就是為他人、為眾生的心。」
師父:「這個話好說,但你有這個內涵嗎?你具備了幾分啊?形式和內容要統一,最起碼得有幾分相應吧,如果都不相應,怎麼能談發心啊。」
鍾居士略有所悟地說:「師父,我明白了,想的再好,要先做到才行。」
師父:「對啊,知行合一。」
鍾居士:「師父,我想幫助這些人,能和師父結上法緣,但方法不知道對不對?」
師父:「《法華經》上講的會三歸一,開權顯實,就是講的三乘,最後都要回到菩提道,這就是成佛的路。三乘佛法是方便說,最終是開示真實法,也就是一乘法——成佛之道。這也是天台宗所講的內容,前段時間我也講了天台宗是純圓獨妙,到了圓教,本身就是成佛的法。
過去佛教講南方重義理,北方重修證,這是南北佛教的差異。南方講經說法比較興盛,而北方注重實修。從五行講,北方玄武,南方朱雀。《易經》中講『天一生水,地六成之』,這都是有道義的,不是亂說的。五方佛北方是不空成就佛,代表果位的成就,轉前五識為成所作智,代表成就意,是真實的成就,更高的成就;西方也代表成就,以阿彌陀佛、觀音菩薩為代表,往生西方是這個意思。西方代表金秋,是收穫的季節,但不代表真正的成就;東方代表發心;南方代表求道、求學;中央代表圓滿成就。
同時北方還代表大機大用,就是要學以致用,來展現佛陀的風光。致用有小用、中用和大用。佛法的根本就是大機大用,到了中央戊己土代表一切圓滿了,五方五佛是表這個法。我們弘揚是圓滿教法,是五方具足的修法。而西方只是我們的五分之一,這是從本尊上講的。看現在凈土宗的修法,連五分之一都很難不具備了。西方是表成就意,最起碼他能自身成就,但現在大多數求往生的人,自己並不成就,光認為有個他方世界等著他去往生,所以連五分之一也沒有啊。我說的是非常客觀的定位和評價,因為他們沒有解如來真實義。
目前國內信佛的很多,但真正學佛的很少。因為工商時代,人骨子的東西很難去除,信根也很難建立。我從小到大幾十年修行,就是這樣走過來的,生下來就是這樣的人,性格早就養成了。不僅這一世,前世就已經養成,世間的功名利祿對我來說根本不感興趣,因為很多世的事情我都知道,只不過在那個時代不說而已。我家裡以前都出現過許多神奇之事,但他們並不知道是怎麼回事。出家多年以後我才給父母說這個原因,他們大吃一驚,那時才明白是怎麼回事。我父母以前也不學佛,我出家後,他們也皈依學佛了,現在都是離休老幹部,已經八九十歲了。
所以,我非常希望找真修行的有緣弟子,共同來弘揚佛法,打造一片人間凈土,讓眾生有個皈依處。」
子規夜半猶啼血,
不信東風喚不回。
二、五大保險度迷津
信眾:「師父,我們現在誘惑太大了,尤其上海花花綠綠的,出去一轉,覺得這個好,那個也好,一看就動心。」
師父:「所以社會這個大道場才把人考出來啊,大家只是在教理上知道一點,雖然也修過一些法,但還是沒達到相應的高度。達到一定高度了,再看這個問題,本來就沒什麼。五欲也是如此,你定力現前了,對外界的東西就不感興趣了,你還動心,說明還差的很遠呢。稍微有點禪定功夫的人,就能把吃喝、男女的煩惱壓伏住,那時再觀欲界的眾生,就會覺得很好笑。」
信眾:「師父,想請教您一個問題,我曾經有個共修的佛友,拜懺也很久了,當比較攝心的時候,他說可以六根互用。那六根互用是達到哪個程度了?」
師父:「六根互用,有的是真的,也有的是假的。果位上的六根互用得證阿羅漢,這不是表面的,六根互用的人能現大神通,但一般人是做不到的。我作為出家人,一些甚深的法不能告訴你們,因為知道了你們就會執著。我們大比丘戒里是不允許現神通的,對於不具緣的弟子也不談什麼神通。知者不言,言者不知。不僅如此,我們還用了很多的方法掩蓋一些神通,既達到了目的,還沒讓你們看出來。諸佛菩薩、高僧大德都是這樣做的,從不會嘩眾取寵,更不會故意現些什麼神通來吸引弟子。越是具備這個能力的人,越遵從因果律,而不是盲目的顯露這些功能。因為很多人從未達到過這種境界,一旦出現點神通前兆,有點小功能,就誤認為是有功夫了。像佛陀在世時,一些人證了初禪,卻認為是證初果了。這些在沒有真正的大成就者認證之前,自說達到了某個境界,那是不可靠的,我們遇到過很多這樣的人。」
信眾:「師父,有的經典里說,大菩薩也可以現神通。」
師父:「那也是對根機具足的人才可以現。比如我們倆,你已經具備我要度你的資格了,我可以顯現神通啊。就像密勒日巴尊者鑽進牛角里,對他弟子惹瓊巴說:『弟子啊,這裡面的空還多著呢,你鑽進來吧。』但惹瓊巴就是鑽不進去。他是為了給他弟子傳法,才顯現神通。從我們這個三維空間上講,大能包容小,但小不能包容大,大小平等時就達到《華嚴經》中講的大小無礙,一多大小平。」
信眾:「師父,打坐的時候,有時也會出現那種縮小的境界。」
師父笑著說:「那只是一種幻覺,你證果了以後,如果思惑還沒斷掉,一些神通也開發不出來,這些經教上都講的清清楚楚。你通了經教之後,證了什麼果位?有什麼斷證功德?具備什麼樣的神通和功能?斷了幾品的煩惱?開發的什麼智慧?得到的什麼智慧辯才?都會知道的,這叫地道建立論。為什麼佛教講悲、智、斷三德?不具備悲智斷三德是空毛菩薩,而不是真正的菩薩。教證二法是對應的,你真證到了,必然會顯現這些功能。佛教講不在神通上顯現,因為外道、邪道和妖道裡面也有一些神通功能,但沒有漏盡通,所以是靠不住的。大家千萬不能以這個標準來辨別真師還是假師。學過唯識學的都知道,人壓住第六識修禪定,很多神通就能修出來,就這麼簡單。會者不難,難者不會。就像我們用手機打電話,現在覺得是很正常的事,如果在幾百年前用手機,那也會認為是神通。因為科學技術就是人體功能的外化,打電話就相當於是天耳通,再一視頻就是天眼通,具備了這兩個特性。但是我們內在的功能就沒有了,全靠這些技術了,這就屬於法術的範疇。有道德的人,法術神通自然就有,但大道是默默無聞,大道藏象,小溪嘩嘩啊。
那些大成就者不敢說自己有神通,但為什麼他的弟子們都知道他有神通?因為長期的跟隨和依止善知識,通過觀察,有所感應才悟出來。神通只是人的潛能而已,是佛法的副產品。而剋期取證、證佛法的果位才是我們的正產品。證了那個果位,自然有那類的神通。小乘的四果四向、緣覺的辟支佛位、大乘道的初地十地和成佛的法報化三身,證這樣的果位才是真正的成就。那些神通和功能都不是我們所追求的,所以佛教不提倡神通。人修到一定程度,能感應到一些東西,他就誤認為自己六根互通了。那你可以隨時考他,如果六根通了,耳可以看字,離得再遠他也能知道你寫的是什麼字。
曾經有科學家進行過雙盲實驗,雙方相距兩千公里,在有監督的條件下,一方寫的東西不透露給對方,但他卻能知道內容,這才叫神通。當年有研究所曾邀請我參與特異功能的相關實驗,但兩年之後我就退出,出家修行了。過了一段時間,他們發邀請函,讓我繼續去做實驗,我當時在青海,回信說已經出家當和尚了。他們說你當和尚也是普度眾生,我們搞研究也是為了全國人民,目標都是一致的,還是想讓我繼續參與。我當時就拒絕了,因為科學是外向型研究,而修行是內向型研究。再後來他們又把世界名人錄的資料寄過來,讓我填一下。人怕出名,豬怕壯嘛,接到我就燒掉了,沒有填。但後來一想,當時不該燒的,最起碼也是個鑒證啊,哈哈哈……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讓我把這些名利都放棄,這都是佛菩薩的安排,不要執著這些東西,一心修行就行了。」
信眾激動地說:「師父的境界真不是我們所能了解的,還想請教師父,我們在家學佛,如果求生極樂世界的話,是不是很難?」
師父會心地一笑,說:「你不用愁這個,佛法通了之後,你再看,往生極樂世界是小事了。那些大成就者生死自在了,任意往生,之前我開示中都講過,凈土宗只有一種方便,一旦失靈,就往生不了。我今生髮的願是用三大車、五個保險來接引眾生。佛講三乘法門,代表三車,我們五個層次有五個保險,最高的是自身往上走,現生證到大菩薩位;第二等的是證到自身解脫;第三等的是你自己能往生;第四等是用破瓦法讓你往生;第五個最笨的方法,實在不行就送你往生。求乎上者得乎中,讓你往最高處去做。凈土宗的一些人只是用我們最次的助念往生法,但助念往生的很多也往生不了。我們設了五個保險,你說哪個成功率高啊?今生我就已經把這個保險納入到次第教學中了。關鍵是你得按我們這個標準好好學修,認為有了依靠,不去學了,那是不行的,不付出也得不了那個果,所以要踐行菩薩道。
每個高僧大德都想方設法,如何利益他有緣的眾生,從教學修行上講他要設方便。大成就者有大方便,中等成就者有中等方便,小成就者有小方便,沒有成就的只有求往生。我們設五個保險是讓你積極主動的去做,實在是根性狹劣、福慧淺薄,今生又沒好好修行的人,只有盡我們的努力助念往生。現在很多人,真送走的很少,往生的品位也有限,如果按我們學的般若法門上講,在家人是達不到上品往生的,這是有經教論證的。小乘講在家人只能證三果,是證不到四果的。無論是南傳、漢傳和藏傳,證果的位次和標準是一樣的。每個果位的斷證功德在道次第上叫地道建立論,一地一地成就的果位都分次第。從理論到實證,這個一旦通了,成就是必然的。
世間很多自稱有修證的人,都可以用教來判他是不是那個水平,教證二法都通達的人就更容易判了。像某某堪布,自認為通達漢傳佛教,其實漢傳佛教很多高的東西,他並不知道,也根本沒有傳承,所以國內很多人都批判他。從我的角度上就看得很清楚,但我對外不會談這些,只能和有緣人聊一聊,因為不理解你的人會懷疑和誹謗,所以比較謹慎,不讓他們造這些口業。我對三大語系佛教的整個道次第,全部都對證過,現在講文化互鑒,我們教證二法也可以互鑒啊。禪宗上有個漢藏之爭的公案,這就是藏傳佛教對我們中國禪宗的一個誤解,從歷史公案上講,說明當時一些高僧大德判的不是完全對。當年我在藏地時,不論是大活佛還是大堪布,都給他們辯論,辯了之後他們才知道原來禪宗並不是那樣的。所以教證二法要互堪,比如講八地,哪個教派都有八地,是哪個位次的八地?別教的還是藏教的?像華嚴宗五教道次第和天台宗我們都對過。十多年前我就想把這個寫出來,但遲遲不敢動筆。前段時間我跟明一居士說想把這些東西寫成書,但後來護法不讓我寫,因為眾生沒有這個福慧了。這個只能是密傳,以後有因緣的弟子我可以一點點的教。你把這個搞通了,等於把整個的佛法就搞通了,從理論、方法到修證,掌握了這個,成就就快了。」
信眾:「今天聽師父講的這些,真的如獲珍寶,感恩師父。」
三、不忘初心弘漢傳
信眾:「師父,如果按圓教內容判位,所謂的大成就者是在哪個位上呢?是不是即身成佛?」
師父:「具備法報化三身成就的人,才稱為大成就者。即身成佛和佛陀圓滿成佛是不一樣的,經教裡面就討論這些種種的差別。我在藏地閉關十年,接這些灌頂傳承,如果按藏傳佛教我也是大活佛,也有活佛位。當時他們請我做活佛,我都拒絕了,因為我有一種民族自豪感。再說,做了活佛,是有責任的,回漢地就很難了。我今生既然在漢地轉世,就是為漢族服務的,是弘揚漢傳佛教,並不是弘揚藏傳佛教。我和這些大法王都是前世的法緣,並不是一世了,密宗上這叫父子傳承,就是我前世傳過他,他這世也得傳給我。我們是互相認識的,不用考驗。打個比喻,我一看就知道你是我前世的徒弟,我們的因緣太深了,你知道我,我也知道你,根本就不用考驗。因為你們前世都迷了,所以才要互相考。當然我師父是一種謙虛的說法,他還用考我嗎?一看就認識。但你可以根據你的方法來確認我,而我看的你清清楚楚,不需要再考你。我十幾歲打坐修定的時候,就知道該找哪些善知識?因為是本尊給我指示的。我和這些善知識不是一般的因緣,都是心相通的,在定中就已經見面了。光這一世我都學修五十年多了,更何況還有前世修行的積累,所以這一世很快就把這些任務完成了。二十多年前,方廣錩教授寫了《出離漢傳佛教現象》的文章,寫這個文章的目的就是,我們漢地的法師紛紛去藏地和南傳佛教去求法,這不是一種不自信和悲哀嗎?因為我自身多年求道,深有體會。雖然這些法我自己就會修,但從示現上得走這麼一個過程。讓這些大成就者把我所修的,通過他們的勘驗、印證,傳給我法位,就像公證處一樣,給我公證了,我就名符其實了。從藏地把這些法接過來,修證之後,再回來弘揚我們漢傳佛教,這是我的初發心。藏傳佛教的這些東西我都會,我可以把它們嫁接過來,而不是搞它們那種儀軌式的東西。這樣就把我們漢傳佛教豐富了,並且可以恢復我們很多失傳的東西,我今生就是要完成這個歷史使命,是為了振興漢傳佛教而來的。
從教證二法上講我們有系統的傳承,漢傳、藏傳和南傳這些系統的法我都有。所以大家儘快把道場建立起來,然後把法傳下去。你們不要愁沒有法,我的法太多了,就怕你們學不了。隨著我們興國寺的建設,僧團也越來越大。這幾年就有很多想讓我剃度出家的,但有些我都沒給他們剃,也是想讓他們多磨練一下,以後有因緣再剃。對於一個真想修學的居士也好,出家人也好,確定師徒關係前都要互相考量。你看看這個師父合格嗎?無論小乘道、大乘道和密乘道都有對善知識的條件,所以你要懂經論啊。經論裡面有標準,真正的善知識不怕你考驗,你可以長期的觀察。佛教告訴我們就要這樣做,不要盲目的信,師徒之間都要觀待。我們現在學佛的人認為找好老師難,其實真正的好師父找徒弟更難。我自身幾十年就參拜了一百多位善知識,真假善知識我太有經驗了。
因為考慮到你們在家人的學修時間,一方面要兼顧家庭,掙錢養家糊口,種種人情世故,一方面一生還要有所成就,你想想這個難度多大啊!我們出家人專修還得幾十年呢,你再不付出那個代價,可能嗎?不能違背因果啊。反過來說,我為什麼敢這樣大膽的說呢?因為我們有這種因緣,你在我的基礎上,我可以讓你走捷徑,那些種種的求法過程不需要了,你直接向我求就行了。等於縮短了你的求法、學法和抉擇歷程,因為這個時間是很漫長的。但我並不是不讓你抉擇,你可以在我的基礎上提問、疑問和審問。佛法講鈍根隨信行,依善知識教而走;利根隨法行,看了法就會修。你想想我們這個時代有幾個是利根啊?還是鈍根多啊。由鈍根轉成利根,需要長期依止善知識修學,轉成利根後再修就快了,這就是根的轉化,因為一切無常,所以我們才有轉變的可能性。
佛法講的資糧道,按顯宗講是一個阿僧祇劫,這得多長時間啊,所以我們要找捷徑,走近路,就得靠善知識和團體,然後還得聽話。佛教講具弟子相,世間也講孝順,又孝又順。你不順從,怎麼得這個法流啊?佛法是契理契機,所講的這些都符合眾生的特點。我多年來常說,修學佛法的第一步並不是急於修什麼法門,參學的目的是先要找一個真正的善知識。這是重中之重,也是決定你未來成就不成就的關鍵,小乘、大乘和密乘都是這樣講的。但現在很多人一開始都想先修法門,我們上學還要先選好學校呢,好的學校容易出人才,都是一樣的道理啊。這個時代佛門外道、佛門邪道、相似佛法特別多,很多法師自身也都沒搞明白,這樣的法師我們見的太多了。一些居士,尤其初學佛的人怎麼能鑒別是佛法、非佛法,是善知識還是非善知識啊?往往一碰就是非善知識。這也是吸引原理,因為我們自身就沒水平,所以才和那個相應。」
信眾:「師父,有時很難改正自己,怎麼辦啊?」
師父:「學佛人自身改變不了,認識不到自己的毛病,修行就很難進步。人往往時間久了,就不珍惜和師長還有同門師兄弟的這種法緣。孔子的大弟子顏回就不二過,同一個錯誤不犯第二次,這是何等的根器啊!現在的人是屢教不改,犯了懺、懺了犯,不當回事了,說明現在眾生的根機陋劣了。佛在《阿含經》上也說『我有兩個健兒,一個是終身不犯戒的人,另一個是犯了知道懺,懺了之後再不犯』。我們都不屬於健兒了,是劣等兒。因為眾生福慧薄了,靈性也不高了,所以才容易犯錯誤,屢教不改。還是根性不夠,根性夠了不會是這樣的。其實心裡也知道犯錯不好,但為什麼還是改變不了自己呢?就是沒有大勢至菩薩的這種力量,所以就戰勝不了自己的習性。懂了教才知道,自己見惑沒斷、思惑更沒斷,煩惱習氣肯定就斷不了啊。我們為什麼要學常敗將軍?敗了再繼續打,打了繼續敗,總之永不氣餒,早晚有一天能戰勝。現在只能採取這種方法,因為我們不是利根人。
學佛是學聖賢,這可不是個小事,自古以來仰慕聖賢的很多,但真學聖賢的很少。道家也講好道的人多,修道的人少。人骨子裡的東西很難改變,佛法講是身心沒轉化,只是知解上的明白,但就是做不到。身心轉化了,就感覺太簡單了,沒什麼做不到的,本該這樣,可很多人就是做不到。所以沒辦法,有時就得耐著性子,等待著這些弟子的懺悔或轉變。不能一棍子打死,得一次一次的給他機會,來拯救他。因為現在這個時代利根太少了,幾乎找不到。就像禪宗上講的門庭太高,他就進不來了,眾生就沒這種機會了。祖師大德沒辦法,不惜眉毛掃地啊。所以我們要想學修,就得逐步地認識自己,真正的納入這種實際的學修。上路了之後,越修越快樂,越修越順,做什麼都好。
只要一批人共同發願、共同來做,龍天護法也看得很清楚,就會大力護持我們。再加上我們有這種傳承,這個傳承里包括佛法僧,也包括很多的護法。我們都知道密宗要修護法,你修不到一定程度,是絕對過不了關的。佛門裡這樣的太多了,人到臨終的時候,各種障緣一來,就往生不了。人人都有護法,有與生俱來的、有生生世世跟著你的,也有通過你的道德感化、修行征服過來,願意護持你的。另一種就是比較邪的,是跟是不跟的。護法分好多種,有成就的人護法就多。就如我們皈依,從因位上講,可能認為在哪皈依都一樣。但從果位上講,你在凡夫僧面前受的戒,和在有一定成就或大成就的人面前受的戒,光護法就不一樣。大成就的護法厲害,你得的護法也多,從緣起法上講就優於別人。細分別就是這樣講,不然我們為什麼還要找真正成就的大善知識來依止呢?你跟著凡夫僧修,當然從理性上講,他未來有成就的可能,但他現在畢竟還沒成就。他都沒成就,怎麼能讓你成就啊?沒成就,就說明他也有很多的障難。他都有障難,那又如何來遮止你的障難呢?
師父既是你的接引善知識、引導善知識、修證善知識,同時也是你的護法。保駕護航,保證你成就,是弘護一體,所以他賦予你的護法當然就特別靈啊,這就是佛門把選擇善知識的重要,列為首位的原因。佛法講深廣二法,就是成佛的法,所以教理一定要深學,而不要階段性的學。很多人學著學著,到一定程度之後,他自己往下就不知道怎麼學了。你學的不全面,一旦理論學修到一定高度之後,就走不下去了。這也是宗喀巴大師在《廣論》中遮止的少聞即修,也是真正修菩提道人必須要遮止的一種過患。一般老百姓說:走到哪裡是哪裡。但佛法不是這樣的,這樣最容易走向邪道。這就講的緣起,因不正,果不圓。緣起圓滿,中間繼續保持,最後必然是圓滿果位。初中後都是善的,最終必然是善果。」
信眾:「師父,我現在讀《大般若經》可以嗎?」
師父:「這只是暫時的一種方法,但真正談修行,你不學《現觀莊嚴論》,是讀不懂《大般若經》的,只是心裡上求求加持而已。《現觀莊嚴論》上講三智、八法、七十義。這些綱要你通了之後再細分,光般若就分菩薩道的廣行和深見。我們受菩薩戒,認為光受那幾個戒條就是行菩薩道,那都是笑話。按行話講,菩薩道是菩薩藏,也就是天台宗講的別教,別教全是純菩薩法,講菩薩的藏,深廣般若全部都有。該怎麼行持菩薩道?應學修的內涵是什麼?該做的事是什麼?悲、智、斷三德的功德怎麼起修?都應了知。像《入菩薩行論》是菩薩的學處,但那個學處只是理性上講的一些方法,訣竅的東西它並沒有。因為訣竅都是密的,不能講,這都是言傳口授的。所以很多人學了《現觀莊嚴論》,只是從教理上把大致的框架了解了,但具體實修要配合理、法、訣、竅。理法相當於顯宗,訣竅相當於密宗,它倆是一體的,就像道家的陰和陽。光有理法,沒有訣竅,你是成就不了的。我們稱為系統的法,每一個法位、法次和法相都是圓融具足的,並且每一個位次的銜接,它的整個過程都是緊密的結合,一環扣一環,一點不能錯,錯了就不能成就。這個太縝密了,一般人沒有這個智慧,這都是諸佛菩薩走過來的路。」
信眾:「能聽到師父如此珍貴的開示,真是我們莫大的福報,祈願師父能常來上海轉大法輪,感恩師父的辛苦開示。」
師父:「有緣還會相會,歡迎你們有空到鄒城去。只要真正渴望修行、想成就,那些俗套的東西就不需要了,我自身幾十年就是這樣走過來的。打破一切形式,直取它真正的東西。看你們是真修還是假修了,哈哈哈……
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讓佛法住世,普利有情,是每一位佛弟子的責任。希望大家發心,成為法的傳遞者和播種者。將手中法寶,一化為十,十化為百,讓千千萬萬眾生,都能步上成佛覺悟之道。」
——節選2017年10月29日晚,妙建法師在上海為眾信眾及弟子開示。
【轉帖即為法布施,功德無量】 來源:微信公眾號 fajiekongse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