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式小架太極拳整理、繼承與推廣

錢 鋒

摘要楊式太極拳創始人楊露禪因其卓絕的武功而得「神拳楊無敵」之名,使楊式太極拳名震京師,太極拳藉此得以發揚光大,推廣於全國,開創了中華武術的嶄新天地。楊式太極拳的第三代楊少侯亦是因太極拳技擊之術而名震拳壇。以用小架(用架)為主,特彆強調技擊實戰。楊式小架太極拳的拳理和拳法內涵著博大精深的中華傳統文化。通過文獻資料法和實際教學研習實踐,研究認為:楊式小架太極拳與技擊術渾然如一體,傳承楊式小架太極拳,必以發展技擊為基礎、為前提、為方法、為標準,方能推廣楊式小架太極拳,使得小架太極拳標準化、普及化、進而精英化、國際化。

1.楊式太極拳是具有實戰性的技擊之術

太極拳為拳術,拳術即為技擊之術。無技擊即無拳,無技擊即無楊式太極拳。楊式太極拳從創始人楊露禪,「神拳楊無敵」。到先輩名師楊班候、楊少侯亦是因太極拳技擊之術而名震拳壇。楊少侯更是因與人推手之時,搭手即放,「出手不見手,見手渾身手」,而被譽為「千手觀音」,名冠於世。可以說,如果沒有實戰性的技擊之術,就不會有今天的楊式太極拳。

1.1楊式太極拳之架子中,小架特彆強調技擊實用

楊式小架太極拳的拳理和拳法,內涵著博大精深的中華傳統文化。本太極陰陽之理。強調身心同練、性命雙修、天人合一,澄心斂神、中正安舒、落步分虛實、處處求圓滿、周身輕靈。融匯各家之長,納五行八卦與拳術步法之中,極柔軟而後極堅剛,以無為應萬變,是傳統武術中高層次的技擊術。

練時自起式至收式, 勢勢貫串、呼吸自然、內外合一,練至綿綿不斷。開始時練習基礎架,正路子套路。掌握基本功法、身法、步法、手法、用法。然後練習功力架家手套路。後將家手套路,姿勢正確、用法純熟、陰陽虛實分清、內勁圓活。最後習練小架,則功夫更進一層矣。許禹生言:拳術得太極功,而各家統一矣。

吳文翰先生在《楊派太極拳支系繁衍情況概述》一文中說:楊派太極拳的技擊快架,是「節奏明快、輕巧緊湊、發勁剛脆、姿態優美的小式」,與慢架不同之處「一是進步必跟、退步必撤、開合相生、進退影隨」,「二是定式時,時斷時續的震足坐腕、肩臂彈抖,以及發勁時不由自主地哼哈聲響」,「練法僅需5—lO分鐘,是一趟難度極大以快為主,又快慢相間、剛柔相濟的太極快拳」。行架中,「時而行雲流水,時而狂飈驟雨,輕巧如捕鼠之貓,迅捷如離弦之箭」。

田兆麟《論練習太極拳之順序與經歷》中提到:至於楊派太極拳之架子中,人只知一套(一種),不知一套(一種)中尚有高、平、低三種。初習時,為高架子,次習平架子,後習低架子。而三種架子之中又分大中小三種。其中小架子:求各勢緊湊,動作靈敏而迅速,為楊少侯所授者。三種之中,以小架子為最難,每一勢皆發寸勁。故前進、後退步子甚小,手與腰腿尤須一致。

1.2 楊少侯是楊式太極拳第三代的代表人物,以用架(小架)為主,特彆強調技擊實用。

楊少侯(1872—1930〕的拳藝,得其祖、父、伯三人親傳,是楊氏第三代之最。因其性格亦似班侯,從學者不多。所傳拳架及練法,頗具特點,以用架為主,特彆強調技擊實用。在路迪民著:《楊式太極拳三譜匯真》中這樣提到。

吳圖南在講述太極拳用架時說:「我和楊少侯先生學拳時,老師告訴我,太極拳有—種叫行功的,就是流傳下來現在大家所練的套路。另一種是經過楊露禪宗師多年研究,由太極拳里取出所有的精華,編成的一種叫小架子的又叫用架。就是把各種應用的方法, 凡能夠顧及到的地方, 都把它搜集在一起。另一方面還要綜合導引之術、經絡之術,把這些東西容納在一起。使練拳的人練到無一處不輕靈、無一處不堅韌、無一處不沉著、無一處不順遂,通體堅韌,絲毫無間。所以練起來非常之活躍,非常之小巧」。

由此看出楊式太極拳精華在小架太極拳。而楊少候正是此拳法的繼承者和研習者。也正是因為如此才有,「出手不見手,見手渾身手」的「千手觀音」美譽。楊少候的小架太極拳為楊式太極拳的精華。強調技擊實用。

例如在三套拳架中:

預備勢(太極行步功):在練習中通過一動即溜,一溜即頂,前吻側聽,進性立命這一要領,空胸實腹,氣沉丹田,意氣合一,鬆柔輕靈,邁步如貓行。

起勢:用意不用力,始終以柔軟迎敵。萬法歸一,重點是如按水中木的練習,及上、下、左、右、中的攻防演練,為整趟套路技擊之本。

單鞭:在正路子里為二種打法:勾打、勾掛。在家手、小架中增加至五種。為:戳、打、勾掛、啄、摘,五種打法。含打、化、拿等手法。

1.3 楊式少侯小架傳承

現在北京通州楊少侯小架太極拳研究培訓中心所傳教授的就是楊少侯先師傳下來的楊式小架太極拳。楊少侯傳通州張虎臣,張虎臣傳王秀田等,王秀田傳錢鋒等。之前只是在通州幾個小範圍內研習。2008年在北京武協和武術專家前輩的發掘、支持、幫助下,成立了通州武協楊少侯小架太極拳研究培訓中心。將楊少侯小架太極拳在北京市乃至全國推廣教授,深得廣大武術愛好者的喜愛。

廣西陳雄在其發表的文章中提到:2008年10月下旬,我在邯鄲市第十一屆國際太極拳運動大會中認識了北京楊式太極拳研究會副會長錢鋒先生,這位拳兄與我聊到楊式太極拳技擊快架時說:「師爺張虎臣先生所練的楊式太極小快式,有人稱之為「快拳」或「快式」,是在加手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更高層次的拳架,內容更加豐富。它的特點是動作幅度小,勢架低,運動速度快,步法靈活,招式多變,圓轉自如,時緩時疾。發勁冷彈脆快,忽隱忽現,神意細微獨特非常精彩,實用性很強。整個套路二百多個式子要在10分鐘內完成。」我在DVD影碟中看過錢鋒先生演練的少侯小架(亦稱快式用架),我贊同陳寶琛老師對他這套少侯小架作出「進退神速,虛實莫測,身似猿猴,手如運球,渾圓一體」的高度評價。

2.楊式少候小架太極拳的拳理及拳法

2.1楊式少侯小架太極拳的拳理

身軀運轉如漂莛,鬆柔虛空意先行,腿似彈簧臂如鞭,丹田如球勁似電,內示安逸外如影,應物自然水上行。

少侯小架太極拳,一切在松沉虛實的基礎上。它雖是靜,但靜中藏動機。雖是動,但動中存靜意,一動一靜,互為其根。以心領,以意去,內外一體,心神合一,意氣貫串,上下一致,久而久之,便會養出非常的靈勁來。人身之靈勁,最為寶貴。靈勁出於大腦神經,首先練功要心神泰然,以養其大腦中樞神經。自然之中出來的松沉虛實勁,才能養出特殊的靈感。一舉動,周身俱要輕靈,尤須貫串

少侯小架太極拳所走的是鬆柔沉穩、輕靈虛無的勁。練拳時,先將全身放鬆,尤其是兩臂,不可稍有拘束之力,要松得向撥浪鼓的繩一樣。動時,以尾閭一轉,兩臂隨心而動。日久量變到質變才能作用於肌肉神經。身上的靈勁也會慢慢地充實,這就是用意不用力,在鬆柔沉穩的基礎上,練功練出來的內勁。輕靈的關鍵也在於松沉,松沉為的是蓄勁,蓄勁在根,勁起源於腳底,丹田一動,渾圓一體,內勁自然而出。松沉在用法上,意先松沉,松要沉,沉要直,直能墜,墜能蓄,蓄要圓,圓能轉,轉能靈。

內氣是松沉而來,松沉以後會有丹氣的凝聚,有周天循環。在太極拳的中定時要練出胎息,。明. 汪昂調息曰:不聲不滯, 出入綿綿, 若存若亡, 神氣相依, 是息相也。息調則心定, 真氣往來, 自能奪天地之造化, 息息歸根, 命之蒂也。陰陽變換時將內氣運行至全身,松沉蓄勁,能蓄則能發,能發則要身與意合, 才是真正的用意不用力。

少侯小架太極拳,是鬆柔緩慢,用意不用力演練出來的。用意就必須鬆柔,必須緩慢,如不鬆柔緩慢,就易發力。練功鬆柔緩慢,可蓄神養氣。上下相隨,是初練之法。輕靈綿軟,是中乘之功夫。輕靈虛無的氣勢,才是太極拳最上層的功夫。其主要的練法,是以意行氣,以氣運身,日積月累,內勁自通。四肢是外梢,不可自動,三尖為底盤,一溜即頂,務須中正,以丹田帶動四肢。一切無不從心所欲,直達通靈玄妙之境界。

楊少侯大師言: 「人不是打出的,是松出去的」。發勁時,只要眼神一看,對方立覺驚心動魄,有頃刻生死之感,周身意氣合一,能在極短之時,將全身之力量集中而發,迅雷不及掩耳,令人無從抵禦。中正的關鍵在於脊椎與兩臀尖,因為整個松沉的重力要經由脊椎下沉到臀尖再到腳底。

2.2楊式少侯小架太極拳的拳法

中正安舒;節節貫穿,周身輕靈,一動分虛實。練時自起式至收式,勢勢貫串、內外合一,綿綿不斷,用意不用力,始終以柔軟迎敵。

拳架練習中,意在拳架定式。松放時,要做到胸空,手心空,腳心空。五背如弓。一動即溜,尾閭松沉前溜。一溜即頂,肩井雙穴松空, 大椎穴上頂。中正安舒,氣入丹田,松沉至尾閭。 兩臀尖負責前、後、左、右四方進退,尾閭居中,負責八方旋轉。此時,大椎上頂, 虛領頂勁,尾閭中正松墜, 脊椎如同垂直懸掛的一支毛筆, 帶動整個身體轉動。尾閭在丹田內氣的作田下形同陀螺,輕靈旋轉。

拳架練習中,劃圈走立圓是為了在松沉圓轉的條件下,實現力從足起,自下而上的傳遞。另外,走立圓也容易保持身體的穩定。所以小架走圓多為立圓,練功日久,意想的感覺和速度加快。遇敵好似火燒身。達到太極拳的用意不用力,手快不如意先的原則。

在腿虛實變換的過程中,後腳不可用力向後向下蹬,而是放鬆胯根、膝蓋和腳踝三大關節。符合一舉動,周身俱要輕靈的要求。把身體的重量從一腿轉換到另一條腿。虛靈頂勁,中正安舒,胯、膝、踝松彈, 重心在一腿足根。武禹襄晚年曾自題正房對朕: 立定腳根豎起脊 ; 拓開眼界放平心。正是對此功法的肯定。張肇平與杜飛虎合著的《論太極拳》一書中有個真實故事是這樣說:……抗戰初期,曼師(指鄭曼青〕主湖南國術館事,曾與杜心五大師往還,甚仰杜大師功力,欲拜為師,曼師於表演一套太極拳後,杜大師說:「看你剛才表演拳架,自始至終,都是一足著地,不必再跟我浪費時間了」。

3.楊式少候小架太極拳演練要點

3.1正確習練楊式少候小架太極拳的要點:此拳皆是意、 進性立命、 虛實靈動、鬆柔彈抖。

練習太極拳拳架,必先練習太極拳之內功。對修鍊太極拳內功而言,以丹田為主宰的行拳練功,使之以身領手,引動腹內的太極輪轉,支配了很自然的逆腹式呼吸,在外是拳勢招術的練習,在內則是丹田的運轉,最後練就心意合一,由丹田統帥整個身體的運動。勁力的基礎在腳下,其動能的來源是丹田。脊柱是軸心,渾然一體,由內動帶外動,丹田如球,四肢如鞭。中正安舒,氣沉丹田。小腹是一身重心所在,尾閭如行舟之舵。在髖關節松活之後,再加以尾閭的旋轉自如,才會降低重心而又靈活。沉穩又靈活的彈力,在意念作用下形成整勁。力在穩固的下盤支撐下由尾閭轉換到目標上。產生髮放效果。外力進入,自然就是被引進落空,輕鬆化掉。無論動靜,「先在心,後在身」意動形隨,保侍中定。以意行氣,以氣運身。意到氣到勁到。

3.2楊式少侯小架太極拳的梯進式練習

A、內功練習:腹式按摩功、金剛五轉功、踵式周天呼吸功等。以丹田為主宰,自然支配腹式、逆腹式呼吸。上下丹田循環往複,統帥整個身體運動。

B、基本功練習:易筋八法、太極行步功、太極柔腿功等。這些基本功的練習方法是為練習關節的松筋開骨,尾閭旋轉,髖關節松活,四肢如鞭,內動帶外動,意動形隨。太極行步功練習要領是: 「一動即溜,一溜即頂,前吻側聽,進性立命。」練至:空胸實腹,氣沉丹田,體如不倒翁,上肢松空虛無。太極柔腿功練習是氣聚上丹田,手臂向外直撐,吸、呼皆掌跟外撐。謂之「踢腿亦無腿,金剛掌自成。」

C、單式操手練習:正、反轆轤式,雙擠雙捋,進、退步搬攔捶,左右野馬分鬃等。通過這些單式操手練習,練習內外合一,想其技法,達到意在定式。通過動靜合一的定式演練,達到操手時面前似有人,交手時面前似無人之境。練功日久,心意的感覺和丹田氣合為一體,意到氣到勁到,遇敵好似火燒身。達到太極拳的用意不用力,手快不如意先的原則。

D、三套拳架練習:108式正路子、240式家手、300式小架這三套拳是一步步進行練習的,先學習108式正路子基礎拳,練習基本功法、身法、步法、手法、用法、拳式之間轉換,以靜馭動,用意不用力,內外相合,上下相隨,以達到招熟的第一層功夫,繼而練習240功力架家手套路。後將家手套路練至:姿勢正確、用法純熟、陰陽虛實分清、而漸悟懂勁。待達到拳路嫻熟,內勁充盈後,再習300勢「太極小式」。習練到澄心斂神、中正安舒、輕靈緊湊,練拳時內動帶外動,內動大於外動,冷彈抖打,時如行雲流水,時如暴風驟雨,進退如影隨形,收放自如。練時自起式至收式,勢勢貫串、呼吸自然、內外能合一,練至綿綿不斷,虛空同體,而後階及神明。

4楊式小架太極拳的發展

楊式小架太極拳與技擊術渾然一體,發展楊式小架太極拳,必以發展技擊為基礎、為前提、為標準,方能將楊式小架太極拳運動標準化、普及化、進而精英化、國際化。

4.1楊式小架太極拳的標準化。

楊式小架太極拳的標準化,並不是簡單的將拳式(角度、高低、長短等)標準。而是從技擊、拳理、拳法方面研究、標準;每個個體是有差異的,只要我們意(技擊之法)標準正確,形也就自然呈現標準的,正確的。

4. 2在大眾健身的同時,增加技擊術的訓練,可以用於加強社區的群防群治,維護社會治安,促進社會和諧。

我國城市化進程的加快,造成人員居住日益密集,一個新建小區就有幾千戶人,相應的社會治安狀況惡化,而國家警力不足的現狀很難在短時間內發生改變。如果能夠在太極拳的練習過程中,突出太極拳的技法特點,展示出太極拳變化巧妙的技擊精華,採用簡單實用、少而精、以巧打為主的實戰訓練路子,培養出一批太極拳技擊愛好者,提高廣大群眾的正能量,能夠在發生緊急情況的時候,起到緊急避險、群防群治,維護社會治安的功用。

結束語:

楊式小架太極拳,內涵著博大精深的中華傳統文化。融匯各家之長。本太極陰陽之理,納五行八卦與拳術步法之中。極柔軟而後極堅剛,以不變應萬變,是傳統武術中高層次的技擊術。將這一傳統技法和文化,在大武術觀思想理論體系的指導下,運用現代的理解方式、語言方式和科學的教授方法,一定會有更大的認可和發展。同時也要看到,作為一個挖掘重現的拳種。在傳承人整理、發展的同時,更需要武術管理組織和專家前輩的大力支持和幫助。認可這一拳種,幫助完善和推廣。讓楊式少侯小架太極拳在武協組織的支持和傳承者們共同努力下樹立正確科學的理念,將這一博大精深的傳統太極拳拳種發揚光大!用以故太極名家曹彥章老師的一句話做為結束語:挖掘發展楊式小架太極拳功高濟世。


推薦閱讀:

巧手造出好風水 通過整理家居提升財運
如何避免整理房間後,想用的東西找不到?
如何分類、整理資料?
擇日實用大全袁先勝整理
立線與分金(胡京國原著,黃延軍整理)

TAG:太極拳 | 推廣 | 整理 | 太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