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紅樓夢》中「甄英蓮」三次更名的隱喻性
淺析《紅樓夢》中「甄英蓮」三次更名的隱喻性
明清小說結業作業
摘要:曹雪芹的《紅樓夢》是中國古代小說成就達到了藝術的頂峰之作。《紅樓夢》中的女性形象的塑造無疑是成功的。在眾多的女性人物人物形象中,有冷僻高傲的林黛玉、妙玉、齡官等人,事故練達的寶釵、襲人、湘雲等人,本文將從其開篇人物之一「甄英蓮」形象的隱喻入題,通過她的三次更名,探討其在《紅樓夢》中隱喻性及宿命論觀點,揭示曹家敗亡的本質。
關鍵詞:「甄英蓮」形象 宿命論 隱喻性 曹家的敗亡
甄英蓮是《紅樓夢》中的出現的第一個女性形象,在作品前八十回中共出現了二十六回,主要集中在五回中,她的形象和命運,暗示著賈家的興衰沉浮,也對曹家的敗亡有著隱喻作用。
一 甄英蓮的命運
賈英蓮出生在姑蘇鄉幻甄家,三歲時在元宵節時被抱去看燈時丟失,當天大火燒盡甄家。當她再次出現時便已十二三歲並有幾分姿色,被人販子買給馮淵做妻。後又因被薛蟠看見強搶為妾與大觀園有了瓜葛。以「香菱」為名出現是以為送宮花時,她對自己的身世毫無記憶。對文學的憧憬喜愛,對「丈夫」的痴情,對主子的盡心讓她的形象更加豐腴動人。然而命運再次出現轉機的人物夏金桂的專橫和嫉妒讓她由「香菱」再一次更名為「秋菱」,這也是對後來悲劇命運的一個暗示。
二 宿命論
《紅樓夢》是一部傳統小說,其中隱喻、讖語(預兆)、禪機,他們共同的構建了作者的宿命觀點,在作品中體現尤為強烈。宿命論不僅體現在人物的性格上,也體現在作者的行文構思上。
從人物性格層面來看,第一回中,甄英蓮的首次出現時,作者便用僧的四句言詞道出了她的命運:「慣養嬌生笑你痴,零花空對雪澌澌。好防佳節元宵後,便是煙消火滅時。」在第五回中的十二金釵判詞中寫道:「在根並荷花一莖香,平生遭際實堪傷。自從兩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鄉。」再一次暗示了她的命運悲慘性。
從行文構思層面來看,甄英蓮作為《紅樓夢》中的開篇女性,自然與寶黛等人有著不同的地位和作用。她的命運對賈家的沉浮有著必然的關聯,也一定程度上預示著封建官僚制度的腐朽與崩潰。
三 隱喻性的體現和作用
《紅樓夢》是一部充滿文學隱喻性的作品,其中深有隱喻、讖語(預兆)、禪機是起增強藝術感染力的手法。「英蓮——香菱——秋菱」的三次更名,按照常用讖語解讀為「應憐——相憐——求憐」,對其形象意義的一個解讀。甄英蓮的三次更名有著對賈家命運的暗示,隱喻了曹家敗亡的真相。
其關鍵隱喻人物甄士隱,意味「隱士於甄」,那麼曹家的故事用「篩選關鍵辭彙」大致可以還原這樣一個情節。「姑蘇」的甄家離「葫蘆廟」太近,在「佳節元宵」時因「炸供」而致「大火」,後遭遇呆霸王,又遭遇葫蘆僧亂判葫蘆案,最後「馮淵」,便「秋日零落」。其中「炸供」寓意曹家「炸」干錢財「供」為皇帝南巡,換來的是一場「大火」(大禍),接二連三地「燒了」好多家,曹家「只有他夫婦並幾個家人性命不曾傷了」(後來到了北京)。「葫蘆」「葫蘆」一詞是糊糊塗塗、說不清道不明之意。在曹家一遇「呆霸王」發威,二遇「葫蘆僧」胡亂判案。這案又是說不清,道不明的「葫蘆案」,結果是「馮淵」(逢冤)也無處訴。總之是糊糊塗塗而又清清楚楚的,曹家敗亡了。
曹雪芹不光是一個文學家,而且是一個眼光深遠冷峻的歷史學家。曹雪芹以一個冷峻雪芹要選擇「虛化甄英蓮」這種表達方式,用甄英蓮三次更名之事顯示「應憐——相憐——求憐」的存在狀態,指出曹家的沉浮終究歸結為「一場春夢」,感嘆其本質都是「甚荒唐,到頭來都是為他人作嫁衣裳」。
推薦閱讀:
※揭秘《紅樓夢》中算命故事—嫁入豪門
※[紅樓品讀]說說《紅樓夢》中的人和事.八
※《紅樓夢》中最讓人不齒的男人,對待愛情卻比賈寶玉還認真
※《金瓶梅》與《紅樓夢》之不同淺析
※紅樓夢人物關係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