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戰"故事:美國常以秘密手段顛覆反美政權

核心提示:面對蘇聯的擴張,美國通常不採取軍事對抗戰略,而是採取「隱秘的行動」來遏制,還經常通過秘密手段顛覆一些反美政權。

  本文摘自:中新網,作者:喻滿意,原題為《"冷戰"那些事兒:美國常以秘密手段顛覆反美政權》

  近日,美國和俄羅斯因烏克蘭危機劍拔弩張,這讓人想起了昔日東西方「冷戰」時的情形。

  「冷戰」指的是自二戰結束後不久的1947年至1991年這段時間,以美國為首的西方陣營與以蘇聯為首的東方陣營的長期對峙狀態。「冷戰」之中雖然不乏戰爭,但主要是雙方通過「相互遏制,而不訴諸武力」方式——即「冷」方式(主要是科技、軍備和外交等非戰爭)進行爭奪,因而被稱為「冷戰」。

  正是由於這個原因,美國對「冷戰」威脅的性質一直有爭論。「冷戰」初期,美國當局認為最大的威脅來自於美國國內的共產黨員和同情「共產主義的意識形態」。美國出現了以「反共」為主要內容的「麥卡錫主義」浪潮,許多進步人士遭迫害。朝鮮戰爭爆發後,一些美國政客擔心美國過分「陷入亞洲」,從而忽視了蘇聯在歐洲的威脅。越南戰爭期間,美國人再次提出「敵人到底是誰」的問題:是中國、蘇聯還是越南(北越)?上世紀80年代,在美國決定援助中美洲的尼加拉瓜反共游擊隊時,這個問題再次被提了出來。

  實際上,在「冷戰」時期,美國是根據戰略需要,不斷地定義自己的「敵人」和「朋友」。中國曾經被看成是最大的威脅之一,1969年中蘇邊境衝突之後,美國看到了與中國改善關係的機會,從而迎來了中美關係的改善和兩國建交。美蘇關係也不總是「你死我活」。上世紀70年代初,美蘇關係也曾一度緩和。

  這也說明「冷戰」時期美國並沒有一個一成不變的戰略。如果非要找這麼一條的話,那就是所謂的「遏制戰略」。面對蘇聯的擴張,美國通常不採取軍事對抗戰略,而是採取「隱秘的行動」來遏制。雖然美國通過軍事手段阻止了東方陣營在朝鮮半島和西歐的推進,但美國在東南亞(主要是越南)的遏制行動並不成功。在阿富汗,美國試圖通過秘密援助反蘇武裝來遏制蘇聯的擴張,但親蘇聯的阿富汗政權一直維持到蘇聯垮台。

  美國還經常通過秘密手段顛覆一些反美政權,這包括1953年的伊朗政府、1954年的瓜地馬拉政府、1965年的印尼政府、1973年的智利政府,以及20世紀80年代的尼加拉瓜政府;還有就是通過赤裸裸的軍事行動推翻多明尼加(1965年)和格瑞那達(1983年);其中包括一些沒有成功的案例,如1961年企圖陰謀推翻古巴政府和80年代推翻尼加拉瓜。

  「遏制」在許多情況下只是一個口號,並不是一項政策,美國在更多的情況下是利用外交、經濟和軍事援助的手段,來發展與某些國家的關係,從而達到各個擊破的目的。

  在人們的記憶中,「冷戰」時期的世界一定非常兇險。然而,近些年,有學者研究認為,「冷戰」時期實際上是一段「好日子」:兩超對峙下的世界實際上相當穩定,因為兩個超級大國都諳熟「遊戲規則」。

  當然,實際上「冷戰」期間從來就沒有太平過。美蘇之間的危機不斷:二戰剛結束就因為土耳其和伊朗問題起爭執,然後是「柏林封鎖」、朝鮮戰爭……古巴導彈危機期間世界差點陷入了核戰爭。

  有報告統計顯示,「冷戰」期間的朝鮮戰爭、越南戰爭、中美洲以及南部非洲的內戰、中東衝突以及阿富汗戰爭共導致了數百萬人喪生,其中多數是平民。這些戰爭的背後都是美蘇兩個超級大國在爭奪霸權。

  如今,雖然「冷戰」思維仍時不時出現在國際政治中,但是由於兩極中的一極已不存在,如今的俄羅斯已經遠非昔日的蘇聯可比,例如,現在的俄軍只有當年蘇軍規模的五分之一。兩個超級大國主宰和操控世界的「冷戰」模式已經一去不返。另一方面,美俄雖然難以形成真正的夥伴關係,但在全球化的今天,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冷戰」只能讓雙方都受損,更何況美俄在反恐、地區安全和核裁軍等方面有利益重疊,這就使兩國將始終保持一種「斗而不破」的關係。

推薦閱讀:

一開始美國人是怎麼看波爾津吉斯的?
O編輯總結:小議北美WSN
浙江富二代熱衷移民美國
美國華人現狀:女比男多,少比老多
美國的「差一票」傳言

TAG:美國 | 故事 | 政權 | 秘密 | 顛覆 | 反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