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植
曹植曹植,字子建。自幼穎慧,10歲余便誦讀詩、文、辭賦數十萬言,出言為論,落筆成文,深得曹操的寵愛。後又因曹植跟其父曹操征戰,打過不少勝戰。因此曹操曾經認為曹植在諸子中「最可定大事」,幾次想要立他為世子。然而曹植行為放任,不拘禮法,屢犯法禁,引起曹操的震怒,而他的兄長曹丕則頗能矯情自飾,終於在立儲鬥爭中漸佔上風,並於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得立為世子。建安二十五年,曹操病逝,曹丕繼魏王位,不久又稱帝。曹植的生活從此發生了變化。他從一個過著優遊宴樂生活的貴族王子,變成處處受限制和打擊的對象。公元226年,曹丕病逝,曹叡繼位,即魏明帝。曹叡對他仍嚴加防範和限制,處境並沒有根本好轉。曹植在文、明二世的12年中,曾被遷封過多次,最後的封地在陳郡,232年12月27日,41歲的[5]逝世在封地陳郡(今淮陽)。陳人仰其詩文,哀其不幸,於城南高地築陵紀之。因其溢號"思",故稱陳思王。今淮陽城南3華里曠野中,矗立著一個高大的蘑茹狀土堆,這便是思陵冢,三國陳思王曹植墓。曹植與詩歌摺疊
曹植在政治上,曹植是一位悲劇人物,然而政治上的悲劇客觀上促成了他在詩歌創作上的卓越成就。曹植的創作以建安二十五年為界,分前後兩期。前期詩歌主要是歌唱他的理想和抱負,洋溢著樂觀、浪漫的情調,對前途充滿信心,如《白馬篇》讚賞幽並遊俠兒的高超武藝和愛國精神,寄託了詩人對建功立業的渴望和憧憬;後期的詩歌則主要表達由理想和現實的矛盾所激起的悲憤,如《贈白馬王彪》在抒情中穿插以敘事寫景,將詩人備受迫害的感情凝聚起來,痛斥小人挑撥曹丕與他們的手足之情,對任城王的暴卒表示深切的悼念。[1]《七哀》則以思婦自喻,切切哀慮兄弟異路之情,命意曲折,感情凄婉,含蓄蘊藉。[2]曹植是第一位大力寫作五言詩的文人。他現存詩歌九十餘首,其中有六十多首是五言詩。他的詩歌,既體現了《詩經》「哀而不傷」的庄雅,又蘊含著《楚辭》窈窕深邃的奇譎;既繼承了漢樂府反應現實的筆力,又保留了《古詩十九首》溫麗悲遠的情調。曹植的詩又有自己鮮明獨特的風格,完成了樂府民歌向文人詩的轉變。「這是一個時代的事業,卻通過了曹植才獲得完成」。[3]曹植是建安文學之集大成者,對於後世的影響很大。在兩晉南北朝時期,他被推尊到文章典範的地位。南朝大詩人謝靈運更是讚許有佳:「天下才共一石,子建獨得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3]成語」才高八斗「便是由此得來。王士禎嘗論漢魏以來二千年間詩家堪稱「仙才」者,曹植、李白、蘇軾三人耳。曹植詩歌的藝術特點可以概括為:骨氣奇高,詞采華茂,情兼雅怨,體被文質。[3]妻子與兒女摺疊
曹植曹植一生娶了兩位妻子,前妻崔氏,系名門之後。其叔父崔琰曾任曹魏尚書,一度得到曹操的信任,後來因「辭色不遜」而被下獄,成為歷史公認的冤案,後世一般認為這是曹操為曹丕繼位清除障礙的做法。不久崔氏又因「衣綉違制」,被曹操勒令回家並賜死。故有人說,崔氏女的死是由於受到崔琰冤案的牽連,亦或者是曹操出於對曹植的打擊。曹植的後妻姓名不詳,太和年間被封為「陳妃」,她是曹植後期生活的伴侶。據史書記載,她一直活到晉代,享年80餘歲。曹植有兩個兒子,長子曹苗,曾被封為高陽鄉公,早夭。次子曹志,被封為穆鄉公,他少而好學,才行出眾。曹植稱讚他是曹家的「保家主也」。曹植死後,曹志繼位,徙封為濟北王。司馬氏篡位後,曹志降為鄄城縣公,後任樂平太守,遷散騎常侍兼國子博士,後轉博士祭酒。太康九年(288)卒,謚曰定公。曹植還有兩個女兒金瓠和行女,在他的著作中偶有提及,都不滿一歲即夭折。銅雀台賦詩摺疊天資聰穎的曹植「年十歲余,論及辭賦數十萬言,善屬文」。建安十五年(210年),曹操在鄴城所建的銅雀台落成,他便召集了一批文士「登台為賦」,曹植自然也在其中。在眾人之中,獨有曹植提筆略加思索,一揮而就,而且第一個交卷,其文曰《登台賦》。曹操看後,讚賞不止。當時曹植只有19歲。自此,一向重視人才的曹操產生了要打破「立長不立幼」的老規矩的念頭,要將其王位交給這個文武全才的兒子曹植。因此曹操對曹植特別寵愛,並多次向身邊的人表示「吾欲立為嗣」。誰曾料到,曹操的這一想法,非但沒有給曹植帶來什麼福分,相反給他後來製造了不盡的痛苦,使他無形之中捲入爭奪世子的漩渦之中。世子之爭摺疊他曾獲其父曹操的寵愛,曹操也曾一度欲廢曹丕而立其為王世子,得曹丕之嫉恨也在情理之中。若不是一些大臣的竭力反對,曹植真的就被立為世子了,曹丕與其弟曹植的鬥爭也就從這時代開始了。最為不值的是,曹植根本就沒有跟曹丕爭奪帝位的想法。有一次,曹操出兵打仗,曹植、曹丕都來送行,臨別時,曹植高聲朗讀了為曹操所寫的華美篇章,大家十分讚賞。曹丕見狀悵然若失,吳質對他耳語說:「王當行,流涕可也。」[4]於是曹丕當即淚流滿面,感動得曹操也欷歔不已。還有一次,曹操欲派曹植帶兵出征。帶兵出征是掌握軍權的象徵,是曹操重點培養的徵兆。結果曹植在出征前酩酊大醉,曹操派人來傳曹植,連催幾次,曹植仍昏睡不醒,曹操一氣之下取消了曹植帶兵的決定。看來,曹植只配當個不拘小節的詩人,難以擔當足智多謀的政治家。自然曹丕成了勝利者,最終繼承了帝位。雖說曹丕的地位和權力已基本鞏固,可嫉恨曹植的念頭沒有改變。其實,曹植並未犯下什麼大罪,只是有人告發他經常喝酒罵人,他也曾把曹丕的使者扣押起來,但並沒有招兵買馬,陰謀反叛的跡象和徵兆。這算不上犯罪,殺之怕眾不服,曹丕便想出個「七步成詩」的辦法,治罪其弟。所幸的是,出口成詩是曹植的拿手好戲,詩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這「七步詩」取譬之妙,用語之巧,在剎那間脫口而出,實在令人嘆為觀止。而「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一語,千百年來已成為人們勸戒避免兄弟鬩牆、自相殘殺的普遍用語,說明此詩在民間流傳極廣。周恩來總理就曾引用於「皖南事變」的題詞里以批判國民黨軍(千古奇冤,江南一葉;同室操戈,相煎何急!)。最後「七步詩」便成了曹植的救命詩,曹丕不得不收回成命,只降低曹植的官爵作罷。詩歌創作摺疊編輯本段詩歌是曹植文學活動的主要領域。前期與後期內容上有很大的差異。前期詩歌可分為兩大類,一類表現他貴介公子的優遊生活,一類則反映他「生乎亂、長乎軍」的時代感受。前一類作品如《鬥雞》、《公宴》、《侍太子坐》等,描寫遊樂宴享之事,內容比較空虛浮泛。另一類作品有《泰山樑甫行》、《送應氏》等。《泰山樑甫行》描寫了濱海地區人民的困苦生活,「劇哉邊海民,寄身於草野。妻子像禽獸,行止依林阻。柴門何蕭條,狐兔翔我宇」,從這些樸素而真實的描寫中,可以體味到詩人對下層百姓所懷有的同情。《送應氏》二首,送別好友應□,作於建安十六年隨軍西征途經洛陽時。詩中除敘述友情外,著重寫了東漢皇都洛陽在戰亂以後「垣牆皆頓擗,荊棘上參天」的殘破荒涼景象以及詩人的內心激動,反映了漢末軍閥混戰所造成的社會大破壞,具有較強的現實意義。詩中寫到「中野何蕭條,千里無人煙」,同曹操「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蒿里行》)、王粲「出門無所見,白骨蔽平原」(《七哀》之一)等描寫相一致。此外,《名都篇》寫京洛少年的「騎射之妙,游騁之樂」,前人以為有譏刺之意,但從內容看,當是作者生活的自我寫照。他的《白馬篇》則寫「幽並遊俠兒」的高強武藝和報國立功的壯志,以「寄身鋒刃端,性命安可懷。父母且不顧,何言子與妻。名編壯士籍,不得中顧私」等句作結,表現了建功立業的抱負。詩風雄健剛勁,是歷來傳誦的名篇。後期詩歌,主要抒發他在壓制之下時而憤慨時而哀怨的心情,表現他不甘被棄置,希冀用世立功的願望。其代表作有《野田黃雀行》、《贈白馬王彪》、《七哀詩》、《怨歌行》、《鰕鱣篇》、《雜詩》等6首。《野田黃雀行》大約作於曹丕繼位之初,詩中以黃雀上遇鷂鷹、下逢羅網,來比喻他的好友丁儀被曹丕所殺。《贈白馬王彪》是一篇力作。詩作於黃初四年,其年五月,諸藩王俱朝京師洛陽,任城王曹彰在洛突然死去,七月諸王還國,曹植與曹彪(白馬王)同路,又被監國使者所禁止,詩人「意毒恨之」,憤而成篇,以贈別曹彪,詩分7章,先寫離開洛陽返回封地時途中情狀,又寫對已故曹彰的懷念和對即將分離的曹彪的惜別之情。詩中憤怒斥責監國使者是「鴟梟」、「豺狼」、「蒼蠅」,實際上矛頭指向了曹丕。詩中安慰曹彪不要過於悲傷,「丈夫志四海,萬里猶比鄰,恩愛苟不虧,在遠分日親」。整篇作品既表現了深沉的悲痛,又不流於悲傷絕望,寫得情真意切,感人至深。《七哀詩》使用以夫婦比君臣的手法,訴說自己被長時間棄置勿用的愁思。《雜詩》六首,非一時一地之作。除第一、六首(「高台多悲風」,「飛觀百餘尺」)外,其餘四首大抵是後期作品。其中第二、三、四首,內容與《七哀詩》相類,多抒寫時光流逝而自己無所作為的悲哀。第五首(「僕夫早嚴駕」)則跳出了感嘆個人命運的圈子,把注意力轉向國家大事,對當時政治形勢表示關切,並發出了「願欲一輕濟,惜哉無方舟,閑居非吾志,甘心赴國憂」的呼聲,顯示了身處逆境而志意不衰的精神狀態。今存曹植比較完整的詩歌有80餘首,其中樂府詩體佔一半稍多。這表明詩人與他的父親曹操、兄長曹丕一樣,也很重視從漢樂府民歌中汲取創作養料。如《美女篇》對美女的大段描寫,就是借鑒了漢樂府古辭《陌上桑》對羅敷的描寫;《白馬篇》「借問誰家子?幽並遊俠兒」,《七哀》「借問嘆者誰?言是宕子妻」等,就是學習民歌中常用的問答手法;《五游詠》「披我丹霞衣,襲我素霓裳,……帶我瓊瑤佩,漱我沆瀣漿」,《野田黃雀行》「黃雀得飛飛,飛飛摩蒼天」等,也都是源出於樂府民歌的手法。《贈白馬王彪》大部分章間的首尾轉換,也都使用樂府民歌常用的連章銜接句式。此外,曹植的有些詩句還直接從樂府詩中化出。由於著意吸取了漢樂府民歌的滋養,曹植詩歌具有明朗、和諧、清新等特色。曹植在詩歌藝術上有很多創新發展。特別是在五言詩的創作上貢獻尤大。首先,漢樂府古辭多以敘事為主,至《古詩十九首》,抒情成分才在作品中占重要地位。曹植髮展了這種趨向,把抒情和敘事有機地結合起來,使五言詩既能描寫複雜的事態變化。又能表達曲折的心理感受,大大豐富了它的藝術功能。《贈白馬王彪》就是出色的一例。其次,曹植在詩歌語言的提煉和修飾上,是遠勝於漢樂府古辭及《古詩》的。例如他的《美女篇》,其描寫手法比《陌上桑》更加工細,辭藻更加華麗。即使是他的遊仙詩,也比漢樂府中的同類作品寫得圓熟,二者相比,工拙不同,是相當顯著的。由於刻意提煉的結果,曹植詩中有不少精採的警句,如「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君子行》,《樂府詩集》作「古辭」)、「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白馬篇》)、「生存華屋處,零落歸山丘」(《箜篌引》)等。曹植善於運用民歌傳統的比興手法而又加以創新,詩歌開篇的比興所傳達的某種情緒往往以居高臨下之勢籠罩全詩,一氣貫注。所以,曹植的詩往往一開頭就能給人以強烈的印象,所謂「陳思最工起調」(沈德潛《古詩源》卷五),正是指此而言。另外,曹植的五言詩還頗留意於文句的整飭和音韻的和諧。如《公宴》中「秋蘭被長坂,朱華冒綠池。潛魚躍清波,好鳥鳴高枝」等句,即已形成初步的對偶句了,有些詩句在音韻上也大致具有平仄相對的形式。關於曹植詩歌總的藝術風格,鍾嶸曾指出其「骨氣奇高,詞采華茂,情兼雅怨,體被文質」(《詩品》上),這是比較全面的評價。曹植的詩,一方面感情真摯強烈,筆力雄健,體現了「雅好慷慨」的建安詩風,另一方面又呈現著色澤豐富,文采斐然的面貌,在這一點上,曹植是度越前人的,在所有建安作家中,也是突出的。所以在中國詩歌史上,他被視為五言詩的一代宗匠,誠如鍾嶸所說的「粲溢今古,卓爾不群」。主要作品摺疊編輯本段《贈白馬王彪》《白馬篇》《名都篇》《美女篇》《箜篌引》《七哀》《洛神賦》《七步詩》人物評價摺疊編輯本段陳壽《三國志》:陳思文才富艷,足以自通後葉,然不能克讓遠防,終致攜隙。劉勰《文心雕龍》:魏武以相王之尊,雅愛詩章;文帝以副君之重,妙善辭賦;陳思以公子之豪,下筆琳琅;並體貌英逸,故俊才雲蒸。鍾嶸《詩品》:魏陳思王植條:「其源出於國風。骨氣奇高,詞彩華茂。情兼雅怨,體被文質,粲溢今古,卓爾不群。嗟乎!陳思之於文章也,譬人倫之有周孔,鱗羽之有龍鳳,音樂之有琴笙,女工之有黼黻。俾爾懷鉛吮墨者,抱篇章而景慕,映餘暉以自燭。故孔氏之門如用詩,則公幹升堂,思王入室,景陽潘陸,自可坐於廊廡之間矣」。顏延之《庭誥》:至於五言流靡,則劉禎、張華;四言側密,則張衡、王粲。若夫陳思王,可謂兼之矣。謝靈運: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獨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用一斗。沈約《宋書 謝靈運傳》:若夫平子艷發,文以情變,絕唱高蹤,久無嗣響。至於建安,曹氏基命,二祖陳王,咸蓄盛藻,甫乃以情緯文,以文被質。自漢至魏,四百餘年,辭人才子,文體三變。相如巧為形似之言,班固長於情理之說,子建、仲宣以氣質為體,並標能擅美,獨映當時。魏收《魏書 文苑傳》:曹植信魏世之英,陸機則晉朝之秀,雖同時並列,分途爭遠。房玄齡《晉書 文苑傳》:逮乎當塗基命,文宗蔚起,三祖葉其高韻,七子分其麗則,《翰林》總其菁華,《典論》詳其藻絢,彬蔚之美,競爽當年。獨彼陳王,思風遒舉,備乎典奧,懸諸日月。[8]駱賓王:①河朔詞人,王、劉為稱首;洛陽才子,潘、左為先覺。若乃子建之牢籠群彥,士衡之籍甚當時,並文苑之羽儀,詩人之龜鏡。②文昌隱隱皇城裡, 由來奕奕多才子。潘陸詞鋒駱驛飛,張曹翰苑縱橫起。李白:曹植為建安之雄才,惟堪捧駕。天下豪俊,翕然趨風,白之不敏,竊慕高論。杜甫:①曹植休前輩,張芝更後身。②子建文筆壯,河間經術存。③賦料楊雄敵,詩看子建親。崔佑甫《穆氏四子講藝錄》:曹、劉之氣奮以舉,潘、陸之詞縟而麗。過此以往,未之或知。張戒《歲寒堂詩話》:子建詩,微婉之情,灑落之韻,抑揚頓挫之氣,固不可以優劣論也。古今詩人推陳王及古詩第一,此乃不易之論。歐陽修《書梅聖俞稿後》:蓋詩者,樂之苗裔與。漢之蘇、李,魏之曹、劉,得其正始。劉克莊《後村詩話》:曹植以蓋代之才,它人猶愛之,況於父乎。使其少加智巧,奪嫡猶反手爾。植素無此念,深自斂退,雖丁儀等坐誅,辭不連植。黃初之世,數有貶削,方且作詩責躬,上表求自試。兄不見察,而不敢廢恭順之義,卒以此自全,可謂仁且智矣。文中子曰:至哉思王,以天下讓。真篤論也。李夢陽:嗟乎植!其音宛,其情危,其言憤切而有餘悲,殆處危疑之際者乎!胡應麟:三曹,魏武太質,子桓樂府詩十餘篇佳,余皆非陳思比。王世貞《藝苑卮言》:①子建謁帝承明廬、明月照高樓,非鄴中諸子可及,仲宣、公幹遠在下風。②曹公莽莽,古直悲涼。子桓小藻,自是樂府本色。子建天才流麗,雖譽冠古今,而實遜父兄。何以故?材太高,辭太華。王世懋《藝圃擷余》:古人云:秀色若可餐也。余謂此言惟毛嬙、西施、昭君、太真、曹植、謝朓、李白、王維可以當之。王士禎《帶經堂詩話》:漢魏以來,二千餘年間,以詩名其家者眾矣。顧所號為仙才者,唯曹子建、李太白、蘇子瞻三人而已。徐世溥《榆溪詩話》:子建詩雖獨步七子,東坡文雖雄視百代,然終不以孟德明允、蒼茫、渾健,自有開創之象。王夫之《姜齋詩話》:曹子建鋪排整飾,立階級以賺人升堂,用此致諸趨赴之客,容易成名,伸紙揮毫, 雷同一律。子桓精思逸韻,以絕人攀躋,故人不樂從,反為所掩。子建以是壓倒阿兄,奪其名譽。實則子桓天才駿發,豈子建所能壓倒耶?曹子建之於子桓,有仙凡之隔, 而人稱子建,不知有子桓,俗論大抵如此。王闓運《湘綺樓說詩》:看船山詩話,甚詆子建,可雲有膽,然知其詩境不能高也,不離乎空靈妙寂而已。丁晏《陳思王詩鈔原序》:①詩自三百篇十九首以來,漢以後正軌顓門,首推子建。洵詩人之冠冕,樂府之津源也。②其所見甚大,不僅以詩人目之。即以詩論,根乎學問,本乎性情,為建安七子之冠。後人不易學,抑亦不能學也。馮班:千古詩人,唯子美可配陳思王。成書倬《多歲堂詩話》:魏詩至子建始盛,武帝雄才而失之粗,子桓雅秀而傷於弱;風雅當家,詩人本色,斷推此君。陳祚明《采菽堂古詩選》:子建既擅凌厲之才,兼饒藻組之學,故風雅獨絕。不甚法孟德之健筆,而窮態極變,魄力厚於子桓。要之,三曹固各成絕技,使後人攀仰莫及。黃節《曹子建詩注》:陳王該國風之變,發樂府之奇,驅屈宋之辭,析楊馬之賦而為詩,六代以前,莫大乎陳王矣。
推薦閱讀:
※為什麼曹植會說「黃初八年」?
※司馬門事件發生時間地點新辨
※曹植的愛人是誰?
※曹植黃初年間獲罪過程及原因的再探討
TAG:曹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