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老子》譯註第七章

《老子》譯註第七章

第七章

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存,以其無私,故能成其私。

譯文:在世界所有的生命物中,大自然的壽命是最長久的,大自然的壽命之所以能夠最長久,是因為它不怕自己死,所以才能長生不死。所以懂道的人都是把自己的生死放在別人之後,卻反而居於別人之前,總是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卻反而更加死不了,正因為他最大公無私,不想佔便宜,所以才能成就他的自私,占更大的便宜。

注:本章是講長生之道。長生是《老子》的主題思想,《老子》為什麼要寫這本書,就是為了長生。長生就是最大的幸福和長壽,佛教稱為「無量福壽」。這也是一切科學的最終主題,無論哪種科學,哪種理論,其研究的最終結果,都是為了人類的幸福和長壽,現代科學的一切研究也都是為了人類的幸福和長壽,離開這個主題,一切研究都毫無意義。只不過現代科學是用物理學的方法,改造自然,發展提高人

1/13頁

類的物質生活,來使人幸福和長壽的。《老子》則是用生命學的方法,改造自己,順應自然,發展和提高人的心理素質和身體素質,來使人幸福長壽的。

《老子》的長生邏輯很簡單,就是「向大自然學習長生之道」,《老子》說:「道法自然」,「法」,就是學習的意思,「道法自然」,就是說,道就是要向大自然學習如何長生,因為大自然是最長壽的,學會了大自然的生活方式,應能像大自然一樣天長地久。《老子》認為大自然和萬物一樣都是生命體,但不同的生命體的壽命卻完全不同,有的非常短,有的非常長。《莊子?逍遙遊》曰:「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靈者,以五百歲為春,五百歲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歲為春,八千歲為秋。此大年也」,意思是說,世界上不同的生命體的壽命是不同的,朝菌都不知道有早晨和晚上,蟪蛄都不知有春秋,這是壽命短的,冥靈以五百歲為春,五百歲為秋,大椿以八千歲為春,在八千歲為秋,這是壽命長的,但大自然的壽命是最長的。

為什麼不同的生命體壽命不同,《老子》認為是由各自的生活方式不同造成的,冥靈是一種烏龜,其壽命長是因為其好靜而不爭,呼吸緩慢而均勻,大椿是一種樹,其壽命長也是其生長緩慢,因為生長慢,就不與其它植物爭奪養分,

2/13頁

所以能夠長生。所以人要能學會烏龜的生活方式,就能延長壽命,所以研究出來一種龜息功,就是模仿烏龜的安靜和呼吸,而達到長生的功法。如果人能學會大椿的生活方式,「形如槁木,心如死灰」,也能像大椿一樣長生。但大自然是所有生命體中最長生的,所以只有學習大自然的生活方式,才能像大自然一樣天長地久。

大自然的生活方式就是道,道包括了道的本性和道的運動規律兩個方面。道的本性相當於大自然的脾氣性格,有好生、處下、無私、無知(學憨)、無欲、無為、柔弱、質樸等。道的規律相當於大自然的行為方式,有反邏輯規律、不守恆定律、動出定律、逆反性規律、陰陽規律、還報規律、減多原理、剩餘原理等。人如果能學會大自然的這些脾氣性格和行為方式,就能與天地同壽,與日月同輝。

所以修道的過程就是學習大自然的過程,學習自然的過程,也就是積德的過程。道是大自然的脾氣性格和行為方式,是屬於大自然的客觀存在,與人無關,如果人要把大自然的道學到了自己身上,那就是德。道的特點就是無私,利人不利己,但人既有無私,利人不利己的一面,也有自私自利的一面,無私的一面就是有道德,自私的一面就是沒道德,有道德的就是好人,沒道德的就是壞人。修道就是要不斷改掉

3/13頁

自己自私自利的一面,使自己越來越接近大自然的大公無私。能夠完全達到大自然一樣的無私的,就是聖人,違背道德的人,就是小人。聖人就能與天地合一,與天地同壽,長生不死。小人就得不到長生而早死。本章就是簡要地介紹一下道家修身長生的方法論。

「天長地久」,就是說,在所有生命體中,大自然的生命是最長久的,是無限長的。現在也認為宇宙是無限的,不僅空間是無限的,時間也是無限的,無限的時間就是宇宙無限的壽命。

「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就是說,大自然的壽命為什麼會是無限的呢?就是因為它不怕自己死,「自生」的「生」,是使動詞,是「使生」的意思,「不自生」就是並不想讓自己不死,也就是不怕死的意思。若從物理學的邏輯上說,怕死就是不想死,不想死就不能死,所以必須怕死,只有怕死才能不死。但這是物理學規律,是理的規律,而生命體的運動規律並不遵循物理學規律,而是遵循生命學規律,即道的規律,生命學規律是反邏輯的,越怕死越死得快,越不怕死越死不了,所以要想長生不死,就不能怕死。大自然之所以長生不死,就是因為它不怕死,正因為它不怕死,才能長生不死。

4/13頁

「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就是說,有道的聖人為什麼能夠長生?就是因為他們也學習大自然的不怕死精神,「後其身」 即把身家性命放在所有的事情之後,放在所有人之後。在生死關頭,都是先考慮別人的生死,把自己的生死放在最後。「外其身」,就是把生死置之度外,都是不怕死的意思。但正因為他們「後其身」卻「身先」,「外其身」卻「身存」,正因為他們不怕死,才更加死不了,正因為他們不想長生,才更能長生。這就是生命學的逆反性規律,也是「不無自我」現代中醫心理療法的「不怕死第一定律」,「不怕死第一定律」的內容是「越怕死越死得快,越不怕死越死不了」,其最早的出處,就是這個《老子》第七章。

大自然長生的原因,除了「不自生」之外,還有一個「不自大」。《老子》通過對生命規律的研究,還發現越大的生命體壽命越長,小蟲的壽命不如大象長,小魚的壽命沒有鯨魚長,基本粒子無限小,所以壽命無限小,大自然無限大,所以壽命也無限大。大自然為什麼能夠無限大?就是因為它「不自大」,即不想讓自己成為最大,但生命學規律是反邏輯的,正因為它不想讓自己成為最大的,所以才使它成了最大的,所以《老子》說:「以其終不自為大,故能成其大」。這就是道的逆反性規律,可惜只有懂道的人才知道這個規

5/13頁
推薦閱讀:

老子的精髓
6-老子翼卷之六
老子帛書帛書老子校正
老子道德經王弼注?(道篇1-37)
《老子西升經》

TAG:老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