闖王故里新發現:寄閣寺隱身皇帝,不是建文帝,而是永昌帝!

在李自成故里,黑木頭川殿市鎮,有一個十分奇特的村子,名曰:寄閣寺村。在寄閣寺村的山頂上,有一座神秘的寺廟,叫寄閣寺。寄閣寺村,是因寄閣寺而得名。

寄閣寺,位於榆林市橫山縣(原米脂)殿市鎮以西,西溝河上游寄閣寺村。村落形成於明末清初。原住村民為谷姓人家,也是寄閣寺護廟使者。

在李自成故里橫山一帶,全縣420多座廟宇中,大部分寺廟文化歷史悠久,底蘊深厚,內涵豐富。寄閣寺顯得神秘莫測,撲朔迷離,較為突出。從寄閣寺之名稱,以及寺內的鑄鐘銘文來看,寄閣寺,即是一座皇帝在此隱身之廟宇。

寄閣,中華字典無這一辭彙。漢字分解字義,基本解釋:寄,為託付、寄託、寄存、寄養;依附、依靠、寄生。閣,類似樓房的建築物,供遠眺、遊憩、藏書和供佛之用;又指國家最高行政機關,如內閣、組閣、入閣。

可見,寄閣是組合名詞,是指某一政治運動的託付和寄託之地。寄閣寺,即是這一運動的最高國家行政機關的所在地。

說來也有點蹊蹺。在橫山縣人大副主任、李自成研究會會長崔青的引導下,驅車前往寄閣寺村考察,調研目標是寄閣寺。

那天中午,在殿市鎮用完午餐,崔主任想走近路到寄閣寺,結果走錯了路。在生地峁和熟地峁之間迷路,多次詢問老鄉,才繞道經寄閣寺村溝底,來到寄閣寺村。不過,有幸看到了寄閣寺老村古城堡;發現了寄閣寺神秘的會窯(寺廟管委會的所在地)。

車子駛入寄閣寺新村溝口,在左邊方向,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廢棄了的寄閣寺小學。在小學旁邊,有一座石窯洞四合院。雖然殘垣斷壁,坍塌嚴重,破爛不堪,但尚有三分之一的石窯洞,依然能看出,昔日曾經的雄偉輝煌。

筆者立即讓崔主任停車,與付世發三人,一同下車,進入院落查看。結果,在石窯洞院落面牆上,鑲嵌有巨大的石雕神壇,雕刻著巨幅龍、鳳石刻,彰顯著大氣豪華,頗有皇家帝王氣派。而且,神壇等級十分明顯。

不可思議的是,在右側窯面牆上,有一老一少,兩位人物的石雕像,與河南荊紫關「山陝會館」(船幫會館)的洪門老少兩代明王人物圖案,同出一轍。

一個窮山僻壤,人煙稀少的黃土高原溝壑里,竟然能有如此巨大、高雅、豪華的帝王府邸院落神壇,在陝北還是十分罕見。

三人對眼前這一發現,非常震驚。崔主任和付世發,曾來過多次來過寄閣寺,也從來沒有發現這座窯洞四合院。如果不是走錯路,也不會有如此新發現。

寄閣寺,位於寄閣寺村後山的山峁上。驅車穿過寄閣寺村溝口,上了一道山樑,往左一拐,就能看到山峁上那座神秘莫測的寄閣寺。

山樑與寄閣寺山峁中間,隔著一條寬不到100米,深不到50米的溝壑。寄閣寺正門下方。有一條人為的土橋子,好似一條迎賓大道。

來到寄閣寺,正好會長谷先生鋤地回來。70多歲的谷會長,向筆者介紹:寄閣寺村,是明代建文皇帝逃難來到這裡隱身隱居的地方。傳說,寄閣寺是專門為建文帝修建的。

寄閣寺面積不大,一座典型的陝北窯洞式兩進四合院。院內綠樹成蔭,清幽寂靜。古樸典雅,錯落有致。頗有宋代詩人,政治家、文學家、史學家歐陽修《寄閣老劉舍人》詩詞一般的感覺。

這些感覺是與陝北其它廟宇所具有的不同之處。其供奉形式與其它寺廟基本一致,道佛不分,沒有什麼異樣。主神即釋迦牟尼佛和真武祖師爺等神明。

谷會長說,關於建文帝與寄閣寺這個歷史傳說,也得到陝西省佛教協會的認可。難怪有這樣的認可。因為,寄閣寺的確有一位帝王在此隱身的歷史依據和文化遺迹。

在寄閣寺院內的鐘樓里,弔掛者一口,高約1.2米,直徑約0.8米的鑄鐵大鐘。鑄鐘為「正德六年」鑄造。

根據鑄鐘銘文和廟內石碑記載,寄閣寺由明正德六年始建,在清道光十年、光緒九年,都有大的維修和新建。

寄閣寺,唯一鐵證是鑄鐘。大鐘正面有一副陽文鑄造的帝王牌位,上面銘文:「皇帝萬嵗」,可證實此廟,曾經有皇帝在此隱身。

鑄鐘落款:「正德六年」。然而,在鑄鐘上的圖案中,卻發現有明末清初,洪門天地會日月圖形、蓮花圖案,以及乾坤標誌。

尤其是鑄鐘上「皇帝萬嵗」的牌點陣圖形,竟然和《天地會》洪門資料圖「大明天子皇帝歷代萬歲萬萬歲位」的簡略語句一樣。而且,其牌位形狀也一模一樣。

由此,筆者推斷,寄閣寺的這口鑄鐘年代「正德六年」是虛誇不實,真正鑄鐘時間應在明末清初。因為,標註「正德年間」的鑄鐘,在橫山一帶的廟宇里,比較普遍,而且造型、字體、內容、圖案、標識,也基本相同。所以,此鑄鐘鑄造年代與歷史背景不相符。

這種聲東擊西,瞞天過海、張冠李戴的隱蔽、隱諱手法,在李自成洪門天地會建築,以及李自成家族、大順軍後裔中,十分普遍。幾乎成了李自成「造假」的唯一途徑和出路。否則,就會像鴻門寺那樣被全部燒毀,難以保存至今。

更何況,明正德年間也不是建文帝的時代,兩者相差100多年。換句話說,即是同一年代,建文帝是一個江南帝王,逃難也不可能逃到陝北這個黃土高原,溝壑縱橫之地來隱居。

那麼,這個皇帝不是建文帝,又是那位皇帝?實際上,這位皇帝不是別人,正是大順永昌帝李自成。因為,陝北黃土高原,才是李自成祖祖輩輩世居之地。

與寄閣寺相輔相成的是,寄閣寺村的原住民為谷氏。按照李自成兵敗後的的善後安排原則,寄閣寺村的谷氏,很有可能,是李自成的愛將谷可成將軍的後裔。

谷可成,李自成大順政權軍事統帥,闖王十八騎之一。建立大順政權,為大順軍標營左果毅將軍。隨李自成東征北京,參加討伐吳三桂,山海關一片石戰役。退出北京,在定州清水河反擊戰役中陣亡。

谷可成將軍,是李自成大順軍撤出北京後,首次抗清戰役中,陣亡的第一位高級將領。

隱居在寄閣寺村的谷氏,究竟是否谷可成將軍之後裔,有待以後調研考證。

(攝影:李志強)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推薦閱讀:

2014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新鮮出爐
起訴時發現有漏罪或者遺漏同案犯怎麼辦
銀行為什麼鼓勵用戶使用信用卡?看完才發現背後貓膩
發現就要丟飯碗:看美國如何遏止有償新聞
乳癌早發現要靠技術和手段

TAG:皇帝 | 發現 | 建文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