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書豪傳記泛濫 79.0%公眾反感圖書跟風炒作

林書豪傳記泛濫 79.0%公眾反感圖書跟風炒作http://www.sina.com.cn/2012年04月12日04:12中國青年報

   據新華網等媒體不久前報道,遼寧各地中小學生開學之際,大小書店及學校周邊文具店抓住時機,上架的教輔書銷售火爆。知情人曝教輔書「最快三天編出一本」,錯誤百出,質量難以保障。漫畫:勾犇

林書豪

  今年年初,在美國NBA當紅華裔球星林書豪紅遍全球時,他也正遭受著我國出版界一場聲勢浩大的「濫造」。據《合肥晚報》日前報道,從3月中下旬開始,國內出版社計劃集中推出十幾種林書豪的傳記、寫真集與成功學書籍,而這些圖書作者大多沒有真正採訪過林書豪。其中一本名為《林書豪!從哈佛到全明星》的書,洋洋洒洒10萬字,據說作者僅用10天就寫完,這裡面還算上了出版社排版校對的時間。

  跟風出書現象並非個別。上周,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通過題客網、民意中國網與新浪網,對15744人進行的一項在線調查顯示,79.0%的公眾痛感當前出版社出書跟風炒作現象嚴重,其中27.8%的人認為「非常嚴重」。調查中,20.5%的受訪者經常買書,49.7%的人有時會買書,27.8%的人很少買書。

  為何跟風書越來越多

  湖南衡陽市民陳春鳳去年懷孕時聽說《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一書寫得不錯,讓親戚代買一本。結果她發現,買回來的書上多了「大全集」三個字。後來她去書店時看到,和《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名字相近的書籍有許多種,有的書在版式上都幾乎一模一樣。從那之後,她買書時養成了一個習慣——將作者、出版社及版式都記得清清楚楚,以防止再買到跟風書或盜版書。

  資深圖書策劃人、北京出版人沙龍發起人張振忠告訴記者,當前國內出版行業中跟風問題非常嚴重。以家教類圖書舉例,近幾年,家教類圖書中的跟風出書問題主要集中在媽媽教育、性別教育及哈佛教育等幾大主題上。其中,媽媽教育源於《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一書,現在市面上跟風書籍不下8種;性別教育源於《男孩窮養,女孩富養》一書,目前跟風書籍不下50種;而哈佛教育則源於《哈佛家訓》一書,跟風書籍不下50種。

  為何出書跟風問題嚴重?調查中,62.8%的受訪者認為根源在於「出版社追求利潤最大化」,51.2%的人認為是由於「中國出版界缺乏原創性」,46.0%的人認為原因是「一般圖書沒利潤,暢銷書才賺」,38.5%的人覺得是因為「出版從業人員素質參差不齊」,36.8%的人認為是由於「著作權保護制度不健全,存在容易被利用的模糊地帶」,30.5%的人將原因歸結為「當前出版市場競爭激烈且無序」,29.7%的人覺得原因是「出版社迎合公眾胃口」。

  書評人韓浩月指出,出書跟風最根本的原因在於利益驅使。跟風出版「創作時間」短,出貨和銷售速度快,並且銷量平穩,相對而言風險較低。跟風有利於降低包括宣傳在內的各項成本。由於這些原因,跟風出版的短期效益不僅吸引實力不強的出版社,也讓一些實力較強的出版社半遮半掩地加入到這個行列中來。

  韓浩月說,有需求才有市場,部分讀者熱衷購買熱點暢銷書也是原因之一。此次調查也顯示,77.7%的受訪者表示會去購買跟風書。

  中國編輯學會教育專業委員會副主任、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博士生導師羅紫初教授認為,出書跟風問題是社會環境、出版體制、出版者三方共同作用的結果。

  「首先,當今社會人們心態浮燥,許多人不願靜下心來做學問、搞原創;其次,出版社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的改變使出版企業與員工面臨的經濟壓力加重,許多出版社為了完成經濟指標主動走上了盲目跟風的道路;此外,當前許多出版從業者缺乏進行出版策劃所需的知識與能力,特別是缺乏創新思維,他們只能被動跟風。」羅紫初說。

  中國人民大學知識產權學院院長劉春田曾表示,當前我國對著作權的保護力度不夠,也是造成出書跟風問題日益嚴重的重要原因。現有的著作權保護存在容易被利用的模糊地帶,單獨的書名不在著作權的保護範圍之內,因此書名相似或雷同一般不違法。此外,即便目前書的版式是受著作權保護的,但受害人在索賠時還存在舉證難等問題。

  公眾票選最信任的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居首

  出書跟風愈演愈烈會帶來哪些問題?調查中,受訪者首選「讀者會對書籍失望,甚至反感」(56.8%),其次是「將會引發出版市場的不良競爭」(47.3%),排在第三位的是「降低讀者對出版社的信任度」(47.2%)。

  其他還有「在信息化時代中,書籍的生存將會更加舉步維艱」(47.0%)、「降低書籍原創者的積極性」(45.7%)、「導致經典書籍越來越少」(42.9%)。

  「出書跟風是對出版業資源的巨大浪費。」張振忠指出,在中後期加入跟風的作品往往收益不好,最後只落得堆在書庫,等待兩塊錢一本被賤賣的命運。

  羅紫初表示,出書跟風現象愈演愈烈不僅將影響出版業的內容創新,降低出版產品質量,嚴重影響出版效益的實現,還會無法滿足讀者多元化的文化需求,降低出版活動的社會影響力。

  「跟風出版不僅損害出版業的文化形象,讓出版業變成即便沒文化也能做得風生水起的山寨行業,最終還會讓讀者對傳統出版喪失信心。」韓浩月指出,倘若傳統出版不能發揮嚴謹的出版態度、高質量文字、領先的策劃創意、長期的出版經驗及龐大的作家資源等優勢,掉進跟風出版的漩渦,在當前紙質書的生存本就艱難的時期,只會讓大家對傳統出版社更加失望,從而更加遠離紙質書籍。

  調查顯示,時下42.9%的受訪者在買書時會挑出版社;63.2%的人坦言當前值得信任的出版社並不多。

  在給出的全國著名出版社中,沒有一家出版社的公眾信任率超過50.0%。具體而言,排在前五名的分別是「人民文學出版社」(47.0%)、「三聯書店」(37.5%)、「清華大學出版社」(35.2%)、「商務印書館」(34.8%)、「北京大學出版社」(31.2%)。

  其他還有「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8.0%)、「中華書局」(20.4%)、「人民郵電出版社」(19.5%)、「上海譯文出版社」(17.1%)、「鳳凰出版傳媒集團」(11.0%)、「作家出版社」(10.6%)、「長江文藝出版社」(8.8%)、「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7.9%)、「華夏出版社」(7.7%)與「中信出版社」(6.3%)等。其中,6.5%的人表示對所有出版社都不信任。

  文化是出版的根,沒有文化的書等於沒有靈魂的軀殼

  怎樣才能減少出書跟風現象?調查中,57.4%的受訪者希望完善現有著作權保護法律法規;46.4%的人建議相關部門加大監管力度;44.9%的人呼籲出版社將「內容為王,原創至上」擺在首位。

  受訪者的其他建議還包括「出版行業內部組織加強引導與監督」(43.8%)、「提高出版從業人員的素質」(37.2%)、「對於粗製濫造跟風書籍,讀者給予抵制」(32.3%)、「提高民眾鑒賞力」(28.8%)等。

  張振忠表示,當粗製濫造的跟風書達到臨界點,跟風者就會得到市場的懲罰,跟風行為也會終止。因此,目前出版市場不需過多干預,但需要進行適當引導,特別是政府應儘快完善相關法律法規,詳細界定「跟」的標準和規則,預防和懲治「跟風出版」的過當行為。

  張振忠建議出版行業自身應形成創新風氣,以創新為榮。各出版單位應制定科學的出版規劃,限定「跟風圖書」的出版數量比例,同時提升創新能力。負責圖書出版的人員除了練好基本功外,還應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從「專業型」編輯往「雜合型」編輯轉變。

  「出版的浮躁之風不可長。」知名作家李鳴生認為,每一個圖書出版從業人員應學會在金錢面前堅守行業操守與底線,用長遠的眼光去做更長生命力的書籍。「書是用來傳人的。它不是曇花一現,不是過眼雲煙,更不是短命垃圾。出版業要對得起讀者,對得起後人!」

  「對於出版來說,經濟只是手段,文化才是目的。」中國出版界前輩劉杲認為,出版產業的關鍵在於內容,根基在於文化。文化是出版的根、出版的命,沒有文化的書,等於沒有靈魂的軀殼。


推薦閱讀:

林書豪:「你是美國公民不是美國人」
林書豪的個人生活是怎樣的?

TAG:炒作 | 反感 | 跟風 | 公眾 | 林書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