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經講記修訂版》 印廣法師主講 第7講
昨天講到【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
特別是從「不增不減」這四個字,大家悟到了什麼嗎?啊?就是一個東西,是不是啊?它增了沒有?減了沒有呀?沒有,是不是?一定要明白,盡虛空遍法界,過去、現在、未來,就是一個人,就是一個念。這是佛法的命脈,這是佛法的根本。自古以來我們佛門內部就有兩種思想:
一種人認為:每一個人將來都是一尊佛。究竟來講,這屬於邪法,叫菩提邪;而且解釋這種觀點的人非常非常頑固,很難改變。因為這種觀點致使我們凡夫的習氣污染甚重。我們現在總認為,你、我、他、貓、狗、牛、馬等每一個眾生,將來都要成為一尊佛。錯誤啊!但是並沒有大錯,因為一多無礙,不二法門啊!它本來就是個無量,所以錯只錯了一半。
每個人將來都要成佛。你在眾生位成就了這個圓滿佛的時候,你當下即已歸入大光明藏。那大光明藏中,已經成就的那些古佛,這個時候通通都是一尊佛。當我們究竟成佛的時候,你當下即是證道位的阿彌陀佛,證道位的釋迦牟尼佛,證道位的威音王佛。你是一個本體。你這個時候再出世,叫你一聲威音王佛也是對的;叫你一聲釋迦牟尼佛也是對的;叫你一聲阿彌陀佛也還是對的。
這用分別法來講啊,是在證道位。如果在見道位,在我們現在的本體,我們當下是不是釋迦牟尼呀?(是)。但你不是證道位的釋迦牟尼,因為妙用還沒有現前。但不管你承認不承認,你現在都是釋迦牟尼、都是阿彌陀,僅僅是妙用還沒有現前。我們見道的當下就知道,我們現在就是唐朝人,是不是呀?我們現在就是秦朝人,就是三皇五帝時代的人,就是那個大通智勝佛、日月燈明佛、威音王佛,哪一個時代不是我!大家明白這個道理嗎?從無始一直到現在就是一個我。這是打個比喻。
所以這個「不增不減」可以更好地幫助我們觀照:十方三世就是一個真人、一個念而已,就是這一個念千變萬化。所以無量劫以來,什麼東西我們沒有變現過啊?可是我們的念從來沒有生,從來沒有滅;而且張三的那個念,李四的那個念,王五的那個念就是一個念。一個念顯現出無量的念,顯現出無量的相。我們再回過頭看一看這個夢,夢中是不是一個夢人變現出無量的心啊?是不是你、我、他在夢中都能對話呀?是不是能變成無量的心,變成無量的相?重重複重重啊!
所以你看看華嚴海:一朵蓮華,蓮華上有無量的葉;每個葉有無量的光;每一個光中又有無量的佛;每一個佛呢,又在放無量的光;每一個光中又是無量的佛——沒有窮,沒有盡。所以我們這個心呢,其大無外,無邊無際;其小無內。一粒微塵把它化成萬分之一,萬萬分之一,萬萬萬分之一,你能不能把它化盡吶?其大無外,其小無內;非空非有,即空即有。我們聽到這裡感到好像太玄太妙,正因為太玄太妙,我們才明白,我們的心不可思議,我們這個人無比地偉大。
現在想想我們現在可憐吶!這樣一個偉大的佛,偉大的心,我們卻把它執著在這麼一副皮肉上,放不下,由此而失去了無比的智慧與神通法力,你說可憐不可憐?修行非常容易啊,當下放下當下得,放下多少得多少,你只要按照這個方向往前走。那個電影上是怎麼唱的?「往前走,莫回頭。」你不回頭,你越來越自在。好好把這個道理觀照,觀照到你心潮澎湃,熱血沸騰,你會高呼萬歲:「我解脫了,我成就啦!」就是這個道理。不需要求爹爹拜奶奶,不需要去包紅包走後門,自己求自己即可。
此即「不增不減」,好好想一想這個道理。一切萬法都是我一個人、一個念。佛氏門中不舍一人,不賒一法,也不多一法。賒一法不圓滿,多一法就變成二元論、外道邪知見。每當作如是觀照,我們就要想一想:我平時最討厭最輕慢的那些人,他是誰?你馬上就會生起慈悲心,生起平等心,生起柔軟之心;但是對壞人、對惡人生慈悲心,你不可以去與他同流合污——而老師和同修之間對那些惡人壞人採取極大地忍耐來包容,來給出路,你不可以把這視為同流合汚。
我們是修正宗傳統的大法。要像佛當年一樣,對一切的人來者不拒。佛收了一些強盜土匪,好多次差一點把命都送在他們手裡,甚至有些外道邪門多次誹謗自己的聲譽。以佛的智慧他完全知道這些歪門邪道到底是來幹什麼,他來就是來算計僧團,算計佛,他都不敢拒絕;現在我們也一樣,他就是來破壞道場,我們也讓他來,等他破壞了以後再說,是不是啊?他即使來破壞道場,我告訴各位,他也成就了。『如來藏』的種子入心就得菩提不退。大家明白這個道理嗎?因為肉身里還有那個靈體、第七識,要明白。他破壞道場,因此要下無間地獄,即使下了無間地獄,他裡面那個靈體已經種下了菩提種子,與佛法結惡緣也能得度。
就像《法華經》和《楞嚴經》,有一位跋陀婆羅菩薩,是不是啊?還有尼思佛等五百比丘、比丘尼等等等等——就是因為誹謗正法而下地獄,他們因為與佛法結了惡緣,但也因此種下菩提種子,在一定的時空點呢,他們仍然能夠入正法成就。
將來彌勒菩薩龍華三會第三會——前兩會暫且不談——第三會就是對釋迦牟尼佛時代,凡是與佛法結緣,有過一念善根者,皆能得度。所以我們會接納那些歪門邪道,強盜土匪;他再怎麼樣,到這裡來總要種下一念善根,大家明白嗎?再遲也不會超過五十六億七千萬年,他就能得度。所以為什麼師父這個道場按照佛當年一樣,來者不拒。今天早晨我還有一個弟子打電話過來,說他那個道場呢,佛教協會和方丈規定:超過四十歲以上的人堅決不要。超過四十歲的都不要?!我們這個道場也有規定,是不是啊?大家要把這個政策把好關,一般來講,超過二百歲的我都不要。二百歲以外的,超過一天我都不要。哈哈……到我們這個道場來你就能成就——要麼當下成就,要麼等彌勒菩薩出世的時候再來成就,是不是啊?要發心啊!我們就是要與眾不同。這是講到「不增不減」。
下面是【是故空中無色】。
「空中無色」,昨天簡單提示了一下。這裡的「空」是「真空」,不是虛空;因為虛空到底是「色」,是不是?圓頓大教在見道位就能刻骨銘心解決這個問題,他在相就能見到性。那麼這在前七種方便里,通教和別教呢,他們強調:非要破相歸空,在「空」中來悟這個空性。所以別教和通教,他的「空中無色」,包括佛的三十二相,八十種隨形好,統統被判為無明相。那麼見到真空之性的人,在禪宗說為「虛空爆炸」——因為在見真空之性之前,這虛空是最後的一道屏障。虛空爆炸就破除了一分滅相無明。這是通教和別教強調的境界。對於圓頓大法呀,如果要證到明心見性,不需要虛空爆炸,乃至不需要破任何色相。我們對任何一個色相都可以當下明心見性。圓頓大法只愁悟,不愁證。但是這個悟要圓滿,要圓融,要真實。有道無道,自己知道。你見了這個相,是不是當下就能夠深信不疑它當下即是空?這是圓頓大法跟前七種方便根本不同之處。
現在許許多多的人都在強調所謂的解行並重;包括我們的這些道場,仍然有些弟子對師父講的這個法還存有懷疑。認為師父只講解,不講修,不講行。首先我要強調啊:這不是師父講的法,這是釋迦牟尼佛苦口婆心講的法——《法華經》《楞嚴經》少說幾十處,多說幾百處,都在明講,暗講,直接講,間接講:見道當下成就。所以一定要看清楚是佛講,不是印廣講。我們要把圓頓大教與藏、通、別前面的方便法分開,在沒有把『一心三藏』道理搞明白之前,無量經典、無量法門,他講的那個解必須要修,必須要行,才能夠證。方便法必須有解,有修,有行。圓頓法無修無證,當下成就,這是諸佛所說,而且是諸佛唯一之說。
所以這個「空中無色」,這是表明心見性的境界。前七方便法里,藏教根本不能明心見性,修無量法門都不能。通教是以《金剛經》為代表作,別教是以《大方廣佛華嚴經》為代表作——他們都是強調必須要修、要行,才能夠證。因為他們不明白『一心三藏』,非空非有,即空即有;他那種見道之理解是似是而非。而圓頓大教以《法華經》《楞嚴經》為代表作,見的是『一心三藏』;不僅是空如來藏,也不僅是次第三藏。他的見是一見一切見。
我們昨天打了一個比方:通教和別教的菩薩,他只見燈光不見燈。他是背對燈,背對燈,那麼眼睛看到前面,是不是也有光吶?他也能看到光,別教菩薩可能是耳朵對著燈,是不是啊?燈在後側方,他也能看到燈光,但是看不到燈。而圓頓大教的菩薩既見燈光也見燈;他一直按照這個念往前走,直截了當。
而通教的菩薩有可能走火入魔,下三惡道。他看到光了,就死死的發獃發傻了,是不是呀?甚至還要往前走呀。走到頭的時候,有可能回頭一看,但回頭一看,也可能他看到燈光已經老遠老遠的了,時間就已經很長很長;也有的到最後越看越暗了,生了煩惱心了,還要下地獄,是不是?就是這個道理。可是我們圓頓大教,他看到光的同時看到燈。佛在《楞嚴經》講的,他中間不會打閑岔。所以圓頓大教啊,在相即可以見性。
來看這個拿手好戲:圓教菩薩眼見手掌心見拳,是不是呀?那麼通教菩薩不是,他見到手掌還要慢慢地修——噢,彎了一個指頭,再彎了一個指頭,再彎了一個指頭,這是無量的指頭,明白嗎?無量的指頭都下去了以後,他見到拳頭了。他是講通過修、行來證。他是滅相見性;圓教菩薩有智慧,在相見性。這個不一樣的!所以禪宗五祖講:「修我們這個法門啊,恆河沙數的人難有一個成就。」(見《最上乘論》:「恆沙莫一,億劫稀成」)這個法門有其名而無其實。那麼別教呢,是在通教證空性的前提之下,再從空出有,更加是有其名而無其實,大家明白嗎?就更難修。雖然難修,他總有個把人能夠成就;即使成就,也只能破除十二分無明。時間呢,是三大阿僧祇劫;至於通教,就講不出個數量來。所以五祖實際就是為了來宣告大家不要修禪宗這個法門。你們看看五祖弘忍大師的《最上乘論》,是不是這麼講的?到了圓頓大法,諸佛如來、祖師大德異口同音:無修無證,不立修證,一步登天。再三強調:這不是印廣師別出心裁,這是老祖宗老掉牙的一個口頭禪,老掉牙的口頭禪啊!
而且在《法華經》《楞嚴經》反反覆復通過法會氣氛,來印證佛語真實,事實勝於雄辯。你看那法華會上,楞嚴會上無量無量的菩薩呀,聽佛講了一段經、幾句話,當下成為阿羅漢、辟支佛、地上菩薩、等覺菩薩呀!是不是?但是有一些人產生懷疑了。怎麼懷疑呢?認為這些菩薩都是假的!都是已經成了菩薩的人來表演而已,凡夫起修不可能聽經聞法而直接證果。如果這種說法能夠成立,那《法華經》《楞嚴經》豈不是在打妄語?豈不是在糊弄我們?那《法華經》《楞嚴經》根本沒有必要流傳於世。我們還學它幹什麼?我們想一想,這種理論能不能站得住腳?而佛出世就是為了把《法華經》《楞嚴經》傳下來,就是為了傳這個法,叫「華開蓮現,即因即果」。
我們這幾年來所到之處,無一例外,當下成就大批眾生,而且是萍水相逢。真理不可戰勝!你們現在注意看師父講經的光碟,每到一處最後講《過五關斬六將證菩提》,特別是來講,把那些從來不信佛,堅決誹謗佛法的人請來聽經,而且把大話講在前面,讓這些人當下信佛,當下成佛!你沒有這個把握,誰敢口出狂言啊?而且每一次都不出所料。
《妙法蓮華經》五次提出後五百年,而現在就是其中的第474年。佛滅度後有五個五百年吶!今年是佛歷2554年,除去佛在世八十年,是不是相當於佛滅度後2474年吶?佛為什麼不講第一個五百年,不講二、三、四個五百年,偏偏咬住第五個五百年不放?以佛的智慧,他知道不知道我們正在大力弘揚《法華經》《楞嚴經》啊?是不是在二千五百年前就在給我們鼓勁啊?好好想明白這個道理,就知道我們肩上的擔子。我們是來挽救如來家業!在《楞嚴經》也是反反覆復,只講末法時代;不講正法,不講像法,偏偏講末法?我們現在是不是正是末法時代?末法時代也是進入四百七十四年,後五百年也是進入四百七十四年。後五百年是什麼堅固啊?斗諍堅固。斗則生,不鬥則亡;正法不鬥,邪法就要橫行。所以佛法的命脈歸結到兩處:一個是『一心三藏』,一個是見道當下成佛。不要有任何的猶豫啊!
佛在《楞嚴經》把一切的其它經典判為戲論法,在《法華經》把其它的經典判為戲論之糞。佛再三講,一切有形有相的任何的修持都是下等法、劣等法。《妙法蓮華經?分別功德品第十七》最後一段經文你好好看,怎麼講的?對《如來壽量品》(是第十六品)一念信解者——注意啊!一念信解,你真正相信了『一心三藏』的道理,這一念相信了——勝過修無量法門、無量劫功德的無量倍!那個五度法門: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是不是代表無量法門啊呀?你修無量法門無量劫都不如一念信解『如來藏』之法,不如它的無量分之一的功德啊!
所以我們在講這個「是故空中無色」,這是佛權巧方便引導,在《法華經》、《楞嚴經》、《心經》都不妨開權顯實,權實並重。這是佛照顧到中下等根機的人,給他們一個回味的餘地,可是佛在《心經》一開始有沒有這麼講啊?直接講了觀世音菩薩「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是不是?照見了「五蘊皆空」,就是一念信解『如來藏』大法,他照見了,就是明白這個道理了,就「度一切苦厄」。他並沒有講「照見五蘊皆空,經過三年念佛,十年拜佛,十八年拜懺,五十年持咒,然後度過了一切苦厄」,有沒有啊?沒有啊!
就跟講《阿彌陀經》一樣:「已發願已往生,今發願今往生,當發願當往生。」它有沒有講:已發願者,經過三年拜佛,四年建廟,五年印經書,今往生;今發願者,經過三年拜懺,四年持咒,五年開光,六年放生,七年怎麼樣長怎麼樣短,當往生——有沒有啊?——有沒有講當發願者,經過怎麼長怎麼短噹噹噹噹當往生,有沒有啊?沒有啊!現在許多人在畫蛇添足,節外生枝;因此講了什麼信、願、行,你行什麼?你正信即已往生。所以許多念佛人一直念到臨死,你問他:「有沒有把握往生啊?」「啊,不敢講。」他沒有信心。就是因為沒有明白『如來藏』的道理,即使明白了,他也不懂當下即已往生!所以都是這樣稀里糊塗修行年年月月、生生世世,都是半途而廢,不了了之。
佛當年在世時,一段經、幾句話叫你成就。如果個別人來向佛請法,講幾句話講對了,佛摸摸頂:「嗯,你解脫了。」如果開一次大法會,佛不需要你舉手,也不需要問你,當下宣布:「你們已經成就!」是不是啊?
佛再三講啊:「決定成佛,譬如以塵揚於順風,有何艱險?」,「何籍劬勞,肯綮修證?」我們怎可以敢與佛唱對台戲?我們卻認為,不要說成圓滿佛,就是往生都是難上加難;我們卻認為,不是沒有風險,而是風險重重;我們卻認為,一定要苦修,而不是像你佛講的那樣,不是像你那個羅睺羅一樣,什麼也不修還能成佛?鬼相信!
好好想一想,我們這個心態與佛的心態一樣不一樣?佛並沒有講他滅度以後就沒有人成佛,沒有人明心見性,是不是?《法華經》明明講:在佛滅度以後,若人一念信解《法華經》,蒙佛授記。這個蒙佛授記,不就是我們按照佛的標準答案對號入座,自己來給自己授記?所以我們這個《心經》呢,是對《法華經》《楞嚴經》高度的概括和總結,也是從側面來解釋「法華秘髓」的《阿彌陀經》。我不知道各位要作何感慨呀?!
所以要把這個《心經》的開頭與這個中間要分開。開頭講的「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這是對大根機之人而言,照見了,當下解脫;中間冒出一段「空中無色」,是對中等根機人,讓他們有個回味。如果按照圓頓大法來講,講空中無色,是不是「空即是色」呀?那不懂佛法的人就會講:「釋迦牟尼佛前言不搭後語啊。前面講空即是色,色即是空,後面卻講空中無色。」這屬於不懂佛法的次第。但是中下等根機的人經過這種開示以後,明白這個道理了,他也能像上等根機一樣,當下成就。其實呀,不管是大法小法,他總存在上中下三等根機,就拿修小乘阿羅漢果位而言:
舍利弗聽佛的弟子馬勝講了兩句偈頌,「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當下證三果羅漢;見佛以後,就七天修行又證四果羅漢。七天吶!摩登伽女見佛幾句話,當下證三果羅漢——而她連什麼叫羅漢什麼都不懂啊!授記者是過來人,對沒有過來的人(下位)他看得真實。所以不要自以為是啊,你根本都不懂得自己。但是佛懂得你明白了什麼道理,悟到了什麼境界,你就是什麼人。我們不可以自卑自賤,乃至於去輕慢別人:「哼,我都不怎麼樣,你們就能成佛?就能往生?」不可以這樣。各人根機境界不一樣。更不用說憍陳如,僅僅聽佛開示了「苦集滅道四聖諦」,站在那裡證四果羅漢。可是對於中下等根機人來講啊,你不要說證四果羅漢,鈍根阿羅漢從三果證四果,非要到虛空里證,要多修二十萬大劫。一般的人要七返人天,才能證四果羅漢。這裡就要明白心法之重要,只看你懂不懂。
修是修心,不是指修行。《楞嚴經》怎麼講的?是不是?但是修心不妨修行。修心當下成就,是指對分真即佛而言;要證圓滿之佛,仍然要修行。諸佛菩薩都是良苦用心,勸你認真聽經就能明白;並不是講不要修行——如果你只修心不修行,我告訴你,你不能成圓滿之佛;如果你既不修心也不修行,你不要說成佛,連做人做鬼做畜生都沒份兒,要下地獄。現在有些人可會斷章取義了,耍小聰明。你比如講:「光吃飯可不能保證你不死哦。」他馬上就講:「那麼好嘛,那我們就不要吃飯了。」嗯?!千萬不可以斷章取義!
「是故空中無色」是總講,後面的「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無明,亦無無明盡」是別講,是不是?我們把這個總講搞明白了,由此奠定我們的信心。「是故空中無色」,實際上包含下面的什麼「無明、無明盡、苦集滅道」,是不是統統都是色法啊?廣義的色法,從虛空世界、山河大地到受想行識,我們腦袋有思維這種動相,都是色法,是不是呀?狹義的色法呢,一般是表無情。
下面我們再從狹義這方面來具體分別這個法。「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受想行識是心法,是動相啊;連動靜之相都是有形有相。所以這裡的空,我們進一步觀照,它就是指真空,而不是指虛空。受想行識能不能離開虛空啊?它當下就是虛空;沒有一個空間,我們怎麼受怎麼想啊?
大概是四年前,我在廈門偶爾看別人講經的光碟,好像是講《六祖壇經》還是《金剛經》?這位法師也是全世界鼎鼎大名,他居然把虛空說成是真空。我聽了以後真是感慨萬分啊!當時他講經的光碟在全世界廣為流通,我們佛法衰敗到如此地步!還有一位弟子勸師父去看他講的光碟,說他講的怎麼怎麼好,他竟然看了三四十盤,所幸後來不看了。我看他講破我執,怎麼個破法啊?先在一個家庭範圍之內看我這個人,然後在居民小組裡看我這個人,然後在街道委員會看,然後在地球上看,以此來破除我執。講了三盤光碟,我執還是糊裡糊塗地破不了。
當時有一個弟子叫當威,我說:「當威,你看看師父講的破我執,需不需要這麼費力啊?破得滿頭大汗的?」他說:「師父我知道,一個手套大法,當下把我執給破掉了」。就一個「手套大法」,是不是?就把我執破掉了,哪有我啊?這個人據說中醫出身,人非常慈悲,希望所有眾生都能成佛。可是往往好人對眾生的傷害比惡人大無量倍。你說這個冤枉不冤枉啊?惡人、強盜土匪害人止於一生一世;好人對眾生的傷害是生生世世。這個人確實好啊,他把心掏給你都行,可是他最壞。所以為什麼佛叫我們修行人遠離愚痴眷屬?姥姥姥爺、爺爺奶奶對外甥、孫子是不是最寵愛呀?捨不得吃給你吃,是不是最慈悲呀?可是他們不能做老師,他們這是在殘害無辜——可怕不可怕呀?這是一個很嚴峻的問題啊!
我江蘇的一些弟子向我請法,說:「師父,我們依止您已經五年了,可以不可以另外再拜依止師父?」我講:「可以呀,有好的依止師父告訴我,我也想去種福田,我也想拜。但是你必須告訴我拜誰。」他講了一位世界級的鼎鼎有名的大法師,我說:「這個人不可以拜,他只能拜你為師。你是講大法的法師,他是講小法的法師。這不是我講的,這是佛在《法華經?安樂行品第十四》所講。」他講:「不啊,這個人特別慈悲啊!」我說:「特別慈悲可以,你拜他作為乾爹、干姥爺,但是不可以拜他為師,否則你要受報應。」後來他講:「不是啊,我是以拜師為由度他。」我說:「這個行,怎麼拜都行,但注意不要把頭磕腫了……」你帶著這個心,可以拜一切人為師,明白嗎?我們是為了度他。
所以前面講的,不是「受想行識,亦復如是」嗎?也就是「受即是空,想即是空,行即是空,識即是空」;那麼這裡的「無受想行識」來講呢,無受想行識,也是「受不是空,想不是空,行不是空,識不是空」,不是真空。這是體現出佛法的多重性,這是講通教禪宗的境界。按照這個法門去修,恆河沙數的人可能有一個人能夠明心見性,滅除一分滅相無明;那其它的來講呢,無量無量的人修到最後不是鬼,就是神,最多修到二十八層天——修斷滅空,修無想定。所以這裡「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也可以歸納為「空中無有五蘊」。
【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身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
這裡是講:無眼識界,無耳識界,無舌識界,無身識界,無味識界,無意識界。為了簡明扼要,提煉為「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而這段經文呢,實是講十八界,也就是《楞嚴經》講,五蘊、六入、十二處、十八界、四科、七大。「五蘊」就是色受想行識;「六入」就是無眼耳鼻舌身意;「十二處」就是眼、耳、鼻、舌、身、意這六根,色、香、味、觸、法這六塵,合稱為十二處;「十八界」就是六根、六塵、六種意識心,這十八個內容。
在《楞嚴經》里,佛從四科、七大來一步一步幫助我們會相歸性,歸入『如來藏』妙真如性。它那個歸性當下就是性色真空,性空真色,性火真空,性空真火,性x真空,性空真x。x是我們利用數學上的一個名詞來講。《楞嚴經》上講性啊、真啊,就是《心經》上講的「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所以《楞嚴經》更加著重權實並重,開權顯實,由淺入深,一步一步幫助眾生開智慧;《心經》呢,它是對《法華經》《楞嚴經》等三藏十二部經高度地概括——所以它開頭炮就是圓頓大法,然後給大家一點一點地回味。
那麼大根機之人,在前面幾句話即已成就,為什麼?我們在講經題的時候,經題的每一個字你都能成就——在講觀世音菩薩名號的時候,講了「觀」你也能成就;講了「世」字,你也能成就;到了「音」字,你仍然能夠成就。一點泥巴瓦塊,都能叫你當下成佛;風雲雨霧,樹木華草,萬法無非廣長舌,只看你懂不懂。所以祖師大德總是講,佛法哪有那麼複雜的事啊?並不複雜呀!所以諸佛菩薩都是強調,成佛最簡單最省事啊!越是真理越簡單,只是由於我們的迷惑顛倒,把它看得複雜了。
現代人心地很浮躁,急功近利,他就是要你三言兩語,把宇宙人生的本來面目講清楚。現在是競爭的社會呀,是不是?佛法是不是也在競爭啊?要搶時間,要爭速度。一定要明白,傳大法,就是當下成就,這就叫「華開蓮現」。那師父在這講『如來藏』是不是在給你們摩頂呀?是不是在給你灌頂吶?
那麼看這個眼耳鼻舌身意,我們好好怎麼長出了眼睛?長出了耳朵?知道嗎?首先明白眼睛這個肉團是不是堅固的色法呀?在《楞嚴經》講:一念堅固妄想而有色法,這叫浮塵根;那麼這個眼睛他還能看,這就涉及到眼的勝義根,殊勝意義上的根,它也是塵法。但是這個勝義根呢,一般開天眼才能看到。
而勝義根又是怎麼形成的?就是由我們的第七識心與這個外塵作用與反作用,怎麼作用與反作用呢?外邊的光是不是也是由我們的心變現出來的?心裡變現出來的光使得我們的第七識一會兒明,一會兒暗,是不是作用與反作用?然後明暗二塵粘湛發妄而有我們眼睛的這個勝義根,進而就有浮塵根這個肉團眼球,明暗二塵是指光,湛是指第七識湛然之體。這個浮塵根眼球像葡萄一樣,裡面的勝義根,它有感受和辨別的能力。這個道理大家能不能搞明白啊?
那麼眼根的來龍去脈我們大概知道了,耳根是不是也好理解呀?浮塵根裡面還有勝義根。勝義根一般地是色香味觸這四塵,沒有勝義根就沒有這個浮塵根;浮塵根是在勝義根的基礎上發展和壯大。那麼有了這種勝義根,注意,我們的心一動是不是就有風啊?有風是不是就有聲音啊?這個聲音有動有靜,反覆地作用與反作用,就形成了耳根勝義根的這種反射能力,所以耳朵上勝義根和浮塵根,是不是都產生了呀?
由此類推,鼻根、舌根、身根、意根是一樣的道理。要詳細明白這個道理,需要進一步深入《楞嚴經》。真正來講,我們生生世世,有時是個人肉團,有時是牛肉團,有時候是狗肉團,是不是?是不是都是由這六根這麼產生的?我們要搞明白,佛法就是講生活中的法,就是講我們當人當下這個法,就是講我們面對的周邊社會環境、人事環境、自然環境是怎麼回事。這是我們必須解決的最基本的問題,不把這個搞明白,你冤枉做一個人。為什麼順治皇帝連皇帝都不當,來研究這個法?否則來世不要說做皇帝,做個人都難說,做條狗都算便宜你。所以沒有兩全其美呀,只有權衡利弊!你只要想一想,生生世世了生脫死是多麼重要!而今生今世官再大,錢再多又算得了什麼。
那麼眼耳鼻舌身意這六根呢,在《楞嚴經》不叫六根,叫「六入」。怎麼叫六入呢?它有雙重性,既可以進入色、聲、香、味、觸、法這外塵境界攀外緣,也可以迴光返照進入第七識、第八識,修清凈心;破除見思煩惱、塵沙煩惱以及無明微細煩惱。它可以向外出,也可以向內入,六根即六入,都是歸結到第七識,它叫「轉相」,在《楞嚴經》三細里叫轉相。它既能轉凡為聖,又能轉聖為凡;既能轉識成智,又能轉智成識。所以我們修行的次第,就是學會轉變,學會用心。聖與凡是一念迷悟;悟了當下即是佛,迷了當下即是凡夫。關鍵在於這六根,這個根你要把持好,看你往哪個方向轉。
十法界無量萬法,歸納起來這個外塵之法,不出色、聲、香、味、觸、法這六塵。如果廣義而言,色聲香味觸法都是一個色法;廣義而言,什麼眼識界,六種意識界無非是一個色法;廣義而言,就是眼、耳、鼻、舌、身、意這六根無非是一個色法。
佛為了教化眾生,廣義講完,還要講狹義,是不是啊?那狹義來講呢,這個色法一般地是指固體物。比如聲法有種振動,這個振動之相眼睛看不到,但耳朵能聽到,是不是?色法呢,眼睛能看到,它局限於明和暗;這個聲法呢,局限於動與靜。注意,我現在敲桌子,大家能不能聽到聲音呢?那麼我現在不敲,你們能不能聽到聲音啊?你們講「能與不能」,正好就講對了,是不是啊?不能,你不能聽到動音;講能呢,他能聽到靜音。是不是啊?靜音也是一種聲音,明白嗎?我們往往認為,有振動就有聲音,沒有振動就沒有聲音,是不是?其實啊,大音稀聲,真正的大音你反而聽不到。好好往這方面悟啊!
香,一般是對鼻根而言,指氣味。那香臭是不是都香味啊?(是)。在佛法里,凡是有味道的都叫香,臭味也叫香。那在沒有任何味道刺激的時候,有沒有香啊?也有香,知道嗎?那是無香之香,這也要用智慧來觀照。
味呢,一般是舌頭嘗東西得到的感覺。酸甜苦辣都是味。那麼沒有酸甜苦辣的時候有沒有味呀?也有味。那個味叫什麼味呀?叫恬淡之味。
觸,比如說我身體碰到這個玻璃台板,感到這個台板光滑的、涼涼的,合在一起是不是觸啊?那麼離開玻璃台板的時候,有沒有觸啊?有,也有觸;那是叫離觸。如果感覺不到的話,你怎麼知道它是離了?也是觸啊。所以佛法一點一滴皆在幫我們開智慧,是不是?
法,這裡是指法塵。這裡的法,特指法塵。這種法是指因時間過去、環境改變而留在我們頭腦中的印像。比如說我吃了一個蘋果,心裡是不是有蘋果很甜的這個味道啊?這叫味塵,味法。當吃完以後,眼睛看不到蘋果了,嘴也吃不到了,你在記憶里還有沒有蘋果這個樣子?有,有沒有蘋果很甜這種感覺?有,這叫法法,叫法塵。是指過去時、過去境界留在頭腦中的回憶,叫法塵。所以凡夫之所以是凡夫,凡夫就是在六根、六塵、六種意識心裡打滾,在執著——忘記了的法塵也叫法法、法塵。
好,把這個六根、六塵搞明白了以後,我們對後面的六種界就懂了。所謂眼識界:眼根對色塵,眼根對色塵產生了感受,這就是受想行識的受,每個法與前面後面都是連貫的,是不是?這叫眼識界,感覺了是不是?那麼當感覺了以後,進一步地判別——哦,這個佛像是金色,這是釋迦牟尼佛像,是不是?這個時候進行了第二念分別,就已經由意根產生了分別,就產生了眼意識界。即使時間過去、環境改變,他頭腦里是不是有了這個佛像這個概念啊?這叫意識心,叫意識界。以此類推,眼界,眼識界,眼意識界,嘴裡吃了一塊糖果,當下是也有感覺呀?但這種感覺你沒有什麼甜苦之分,懂不懂?你只有感覺。但感覺到——哦,這是甜味,這不是辣味,這就已經變成了意識界。僅僅感覺到有東西了叫舌識界。然後呢,耳識界,鼻識界,我們大家能不能以此類推呀?就這個道理。所以你能夠做到在修行的過程中,沒有了五蘊,沒有了在六根六塵六識這種種的分別,你證到通教菩薩禪宗境界,叫破有歸空,見到了空性。這個時候叫「虛空爆炸」——什麼東西都沒有了,但是你知道自己在修行,這個念提起。如果不知道自己在修行的話,叫無想定。這裡很關鍵,很難把持。
我們現在有一位同修在修什麼禪宗,證到自己體溫可以提高到41度,這個時候來講,仍然在觀世音菩薩那個破六關的第一關里,在動相里執著,是不是啊?修這種法很危險。體溫到41度,是不是還有受啊?那你空了沒有啊?你修那些東西幹什麼呀?你不知道要修幾百千萬億年才能證到一分空性。而我們聽經聞法,是一下見到空性與不空性,是不是?在圓頓大法在見道位的功夫,可以視同證道位的功夫。為什麼?圓頓大法在見道位見到的真如本性與在證道位證到的真如本性無二無別。
我昨天還講了:你現在明白了萬法都是一念變現的,等到了中陰身期間肉團身這個無明殼解體,眼耳鼻舌身意這六個妄識銷毀,你到時候當家做主的是第七識,所有功德當下現前,你會——啊呀,師父當時講的萬法唯心所變,果真就是啊!當下是不是就證道啊?是在中陰身證道了,還是在明白的當下就證道了?現在,是不是?只是因為我們的定業還沒有轉,但是功夫已經行成。比如我們在這裡,在這個岸上學會了游泳,那我們現在能不能游泳啊?這裡沒有游泳池啊,但是將來你到大海里,會不會游?你是在大海里學會的,還是在游泳池裡學會的?噯,在游泳池。
所以,我們現在明白萬法唯心所變,在中陰身期間你現量功德現前。其實我們修大法的人沒有中陰身,明白嗎?但不這樣講,沒有辦法解釋,是不是?因為我們當下往生極樂世界,是沒有中陰身的。你是成佛以後到極樂世界去,而不是到極樂世界去成佛,明白嗎?不成佛,你不能過去。這是《大方廣佛華嚴經》規定的:成佛成菩薩成阿羅漢,都是在人道修成了以後再到佛土——而不是到佛土了以後才成佛。成佛以後叫「有餘依涅槃」,還余了這個肉團身在這裡。
我們不是常講六種震動嗎?那麼還有個三返震動,是不是?六種震動就是講我們聽經聞法中,眼耳鼻舌身意這六根發生震動;你可不要理解為天搖地動。地,就是表我們的無明心地,這個地是動的。什麼叫三返震動呢?六根第一次動叫動,六根動了以後你對六塵的看法是不是改變了?這就叫什麼動啊?這是第二次動,叫遍動。你反反覆復地動啊,遍動啊,你這個六種意識心即已轉識成智,這是第三動,叫等遍動。這在《法華經》講叫六種震動。我們整個講經說法的過程就是在六返震動。要明白這個道理呀!可不是像有些人講得天華亂墜的,擊啊,震啊,吼啊,動啊,起啊,涌啊,把人還要嚇死了!我們要會意啊!
請大家合掌一起念:願以此功德,普及於一切。我等與眾生,皆共成佛道!
諸位吉祥如意自在!阿彌陀佛!
推薦閱讀:
※凈空法師新加坡學佛答問(21-30集)
※《徹悟禪師語錄》之二 第4講 大安法師
※法尊法師《入中論》講記(三)
※印光法師:《靈岩遺旨》參、贊古耀今
※定弘法師:禪宗與凈土可以同修嗎?【1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