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辯證看,科學練太極

一、傳統文化

無極是「飄渺混沌」,太極是「一氣流行」,陰陽是「一氣位置之象」;五行是一氣作用之象;八卦是一氣時位之象;九宮是八卦加一個中宮之象。總之,傳統文化多以象告。

《易經》以三位一組的陰陽爻(碼)組合而成八卦,八卦對應天地、水火、雷風、山澤八種物象;以六位一組的陰陽爻(碼)組合而成64 卦,象徵萬物變化之象。八卦64卦,其本質還是太極一氣。

《易經》的基本意義有三:簡易、變易、不易。卦中初爻代表陽入陰升,二、五爻代表陰陽時中之精,三爻有險,四爻升級,上爻到極限;《易經》以乾坤為父母卦,以12消息卦(復、臨、泰、大壯、夬、乾和姤、遁、否、觀、剝、坤)為一氣流行卦;以「震巽恆益」為中生卦。乾卦四德:元亨利貞,分別代表太極、流行、中和、心誠;坤卦四德:元亨安貞,乾卦利德換為安,安為柔順之德。

古人認為:「一氣流行有少陽、太陽;少陰、太陰;中和五種狀態,並依次與木、火、金、水、土聯繫」,從而生成了「五行生剋學說」。萬物理同道不同,五行生剋非是共性,不能解釋萬物之理。譬如臟腑的生長由胚胎始,由基因和程序主宰,互為補益和代償,都是協同工作,沒有生克關係。

老子道是「無極而生、無極而終」的生死存亡之道。經中「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的一是「太極一氣」,二是「天地(或說恆星、行星)」,三是山水和空氣(或說物質能量和信息)。

道家精髓,一曰:「為學日益(舉一反三),為道日損(改正錯誤)」;二曰:「無為自然,以柔勝剛」;三曰:「氣以直養,綿綿若存」;四曰:「形與神俱,以享天年」。總之,道家重生命而抑陽。

儒家精髓:一曰:「仁義禮智信,以心為理」;二曰:「學而優則仕,不學則罔」;三曰:「不事鬼,不說死」;四曰:「執兩用中」,即「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總之,儒家尚忠孝而抑陰。

《黃帝內經》之髓,一曰:「智者養生,順四時而和喜怒,節陰陽而調剛柔」;二曰:「陰平陽秘,神守天息」;三曰:「經絡之相貫,如環無端」:四曰:「氣行周天」,當知八會穴:「督脈後溪、任脈列缺,陽維外關、陰維內關;陽蹺申脈、陰蹺照海,沖脈公孫、帶脈足臨泣」。《內經》是生命信息哲學。

孫祿堂大師提倡「太極一氣、一氣流行、文武俱進、動靜中和」的武學思想,即融傳統文化的精髓,又經得住推敲,具有流芳萬世的生命活力!是中華大武學弘揚於世界的理論基礎。

二、與時俱進

當今社會,足不出戶,可知天下大事,可欣賞多位武學大師的風采。這在過去,不可能做到。

「電腦、上網」即是百科全書,又是文房四寶。武學師友都應該有參與的能力,否則和文盲無異。「活到老、學到老」,還能延緩衰老。如不然,將落後於時代,還要減損壽命。

武學是仿生學,動物有感而應的獵技比人高多了。古人觀12種動物的神意,而創12形拳;又觀蛇雀相鬥而創太極拳。現在有機器海豚、機器飛鳥應用于海空探秘,古今都學仿生,武學焉能莫視?

武學是生理學,現在《生命秘密》、《胎兒日記》、《旅行到宇宙邊緣》等電視節目,能幫助我們更科學地認識先天、後天的真面目,從而在練武時,適應臟腑、筋骨的生化規律,以提高生命質量。

國家提出科學發展觀十年來,國民生產總值翻了三翻,可見科學就是發展的動力。武學也應該把科學發展提到第一位,以科學的觀點挖掘和解讀傳統武學,使武學與時俱進,跟上時代。

三、科學地煉

1、解玄:玄為天、為虛。玄關為密碼、為啟動程序。「氣」有分子、原子、電子等結構,儀器能看見,氣之為物,不為玄。陰陽五行都是外象;常說:「知人知面難知心」,見物見象也難知本。

2、辨肌肉:臟腑有平滑肌包裹,肢體有骨骼肌連接。相對位置肌肉互相拮抗,交替收縮,才有運動和穩定。肌肉如計算機處理器,只有一個收縮(開關)功能。眾多肌肉協同收縮,能完成複雜的動作和構成能打能守的間架結構。臀腰、肩背肌肉群最厚,產生的力量也就最大。

肌肉是完整的器官,有骨性纖維管道(腱鞘)網狀結構,有充氣、充血的作用;能和胸腹同步產生鼓盪而加大血通量和網內壓,從而產生內勁和生物電。肌肉有神經細胞和神經纖維,因而有「感而遂通」的本能。肌肉智能而有節律地鬆緊,就是武學應該研究的學問。

3、辨呼吸:呼吸是臟腑共振的馬達,神氣和靈感的開關。起吸挑勁、鑽勁大;落呼砸勁、拍勁雄;外呼吸是「內外氣交換」,由胸腹交替弛張,以攝入氧氣;胸呼吸、腹呼吸本能地協作,不能分離;內呼吸在肌肉細胞內進行,以分解能源物質和釋放能量。呼吸是生命之本和能量之源。

4、辨中和:剛柔、快慢之兩極,以傷氣血為代價。剛柔、快慢都和靜態呼吸合拍,「執兩用中」、節能降耗中求瞬間制人,求高低最佳(後膝胯分別垂直於後足尖和後足跟),最佳適合任何年齡。

人體是全息自律系統,其智能程度,現在的機器人仍難以企及,所以說,自然就是內功。王宗岳《太極拳論》無內功之說;孫祿堂大師多次衷心告誡後學:「拳術之道首重中和,中和之外無玄妙也」!

「生命在於運動」而拼極限,不乏死傷;與之相比,「生命在於動靜中和」無死傷之患,能提高生命質量。武學當奉為「放之四海、流芳萬世」的普遍真理。

5、辨意念:食肉動物捕獵只有一個「抓住」的意念;拼刺刀只有一個「刺穿」的意念;射擊只有一個「射中」的意念;各種表演術,也只有一個「眼准手准」的意念。荀子說過:「眼睛不同時看兩處,才看得分明;耳朵不同時聽兩處,才聽得清晰」。一心絕對不能同時二用。射擊、投籃、擊劍、刺槍等,全在看,看得准就能贏、能勝。孫存周大師說得好:「練若打,打若練」。「練若打」可以事半功倍;「打若練」可以打得整、打得脆!神氣是意念的升華,行之以神;一氣流行」是為上乘。

6、辨重心:武技是周旋變化的,所以重心不能定死,其原則是和著力點(靶點)在一直線上,且分居支撐點的前後,遵循力矩平衡的規律;重心如蹬高蹺,變換靈活,才能節能降耗而又有穩定;重心變換遲滯,拔腿上步,消耗能量大,被擊中率也大!步幅大於一小腿半,重心就難以變換靈活。

7、辯動靜:武技不能同時全開全合,也即不能同時「全動全靜」。生命的功能都是動靜相間的;起腿、蹬腿時,支撐腿必須靜;《內經》曰:「久坐傷肉,久立傷骨,久行傷筋」,颱風暴雨總不能久,何況人乎?細胞呼吸需要肌肉有節律的收縮和疏鬆;就是睡覺,還會做夢,還有臟髒的內動。

宇宙萬物在運動中求生活,靜止只是暫時的狀態。孫祿堂大師61歲、70歲兩次有文字說:「久坐傷神,易滋流弊」!張三丰《大道論》曰:「晝夜無休息矣」,再次證明「動靜相養」是為拳經!。

8、辨「後發先至」:此有「人順我背」之患;主動權已失,再想奪回來,豈非易事?「打不露機,動不留跡」為「原創」之本意。「順彼管控,見隙而入(打)」,「後發」不能喪失主動。

9、辨功夫:功夫沒捷徑,捷徑是重複;形意拳多單手直進、定步發手,所以易出功夫,適合散打,打擊效率也高;太極拳非弧即圓,易於養生和推手交流;八卦拳即走即變,易於游擊周旋。

太極拳懶扎衣、踢腿等多重複,能練出皮球的功夫;八卦拳多重複單換掌和定步發手,能練出彈簧球的功夫;形意拳多重複劈拳、崩拳,能練出鐵球的功夫。如此實踐兩三個月,效果絕非一般!但套路來之不易,不可拋棄!內中精妙,有待深研。


推薦閱讀:

練太極,要護膝
阿鄧師傅---野狐大仙太極架
太極拳平衡動作的修鍊
太極拳和張三丰沒關係,這個將軍才是祖師爺,他早說了太極不能打

TAG:科學 | 辯證 | 轉載 | 太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