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女人不尋常:親手輔佐祖孫三位皇帝,幫助開創漢人著名盛世!

終明一朝,雖然太監干政屢有出現,但是相比來說外戚禍政卻很少見。不僅如此,明代還湧現出很多著名的賢后,其中比較有名的就是張皇后。

張皇后

張皇后早年嫁入燕王府,成為了燕王世子朱高熾的正室妃子,後來「靖難之役」功成,她也從世子妃晉陞為太子妃。在此期間,她非常守「三從四德」,頗得公婆的歡心。漢、趙二王一心想要取代太子之位,屢次在朱棣跟前中傷太子,以至於東宮的伙食標準都降低過幾次。而朱高熾幾次瀕臨被廢卻始終不動如山,太子妃在其中居功至偉。

明仁宗朱高熾

朱棣去世以後,朱高熾順利繼位為皇帝,太子妃也就成了張皇后。好不容易媳婦熬成婆的她沒做幾天皇后就成了寡婦,只好以張太后的身份輔佐兒子朱瞻基。而朱瞻基也很孝順,海內的貢品無論大小,都必先請太后先用。太后在宮內散心,必有皇帝、皇后及妃子一起侍奉,皇帝甚至還親自攙扶皇后登上萬歲山,母慈子孝一時傳為天下佳話。

明宣宗朱瞻基

而張太后也非常重視對皇帝的道德教育工作。宣德四年,母子前去拜謁成祖和仁宗的陵墓,歸來時由皇帝親自騎馬為太后開路,過橋時則下馬扶著太后的轎子。四周的百姓全都夾道歡迎二聖,沒有官吏逼迫也齊齊跪下山呼萬歲。太后對皇帝說:「百姓這麼愛戴君主是因為你能讓他們過好日子,皇帝可要記好啊!」

明獻陵

走到一戶農家,太后下轎子親自慰問,拉著這家的老太太的手問今年收成怎麼樣。惶恐不已的農家沒有來得及準備多少豐盛的飯菜,只能以平常的飲食招待太后。太后把皇帝叫過來賜給他道:「這是農家的風味,你這吃慣了御膳的也嘗一嘗!」

此時內閣諸臣以及名將張輔等人已經趕往行宮拜謁太后,太后親切地接見了他們。等到還朝以後,有天宣宗對楊士奇說:「太后回來的一路上就和朕說你們的故事。說張輔是個深明大義的武將;而你嚴謹持重,說話不怕得罪人,先帝雖然有的時候聽得不高興但也都還聽,所以才沒幹什麼錯事。」一句話把四朝老臣楊士奇說得感激涕零淚流滿面。

楊士奇

張太后雖然賢明,國家大政許多也需要請示她才能實行,但她卻非常警惕外戚干政,對自己娘家的管教非常嚴格。自己的兩個兄弟在靖難之役時都立下過大功,而且行事做人都很為人稱道,但張太后堅決不准他們干政,讓他們早早地就回家養老,即使內閣請求也不批准。張太后的為公之心也就此可見一斑。

仁、宣二宗統治期間,明代國力達到頂峰,史稱「仁宣之治」。只可惜兩位皇帝享國都不長久,「仁宣之治」也只持續了十一年就以朱瞻基的駕崩而告終。此時太子朱祁鎮只有九歲,宮中謠言四起,說要立藩王為皇帝。在這個時候,太后再次起到定海神針的作用:她把所有大臣叫到乾清宮,流著眼淚指著朱祁鎮說:「這就是新皇帝!」群臣遂高呼萬歲,國本方才安定。

明英宗朱祁鎮

由於皇帝年齡實在太小,大臣們請求已經是太皇太后的張太后垂簾聽政,太后堅決反對:「祖宗家法從沒有允許女子干政,不能從我這起這麼個頭!」在三楊內閣的輔助下,太皇太后只是悉心教導小朱祁鎮,幫助其茁壯成長。

正統七年,朱祁鎮已經十六歲,也舉行了大婚,而張太皇太后的生命也終於到了盡頭。彌留之際,她召集三楊進宮,問國家有何未完成之事。楊士奇奏道:「一是建文帝雖然已經去世,但實錄還沒有修訂;二是太宗皇帝下令藏有方孝孺等『逆臣』的遺書的人要處死,應當廢除;三......」話沒說出口,太皇太后已經去找她那彪悍的公公,落實前面兩個問題了。

明成祖朱棣

張太后的遺詔寫得非常親切,非常符合她的風格:她勉勵自己的孫子要施行仁政,延續他祖父和父親的光榮;又請諸位大臣好好輔佐皇帝,不辜負國家和人民。儘管後來的事態會讓老太后在泉下大失所望,但人們都不會忘記這位仁慈賢惠的太后。「仁宣之治」的功勞簿上,也一定會有她濃墨重彩的一筆。


推薦閱讀:

康乾盛世,究竟是怎麼樣的繁華?
【上下五千年】歷史真貌:三大盛世天朝之一 西漢(一)
一直希望能有一座這樣充滿了古風的現代化城市
康乾盛世:把工業革命和思想啟蒙關在門外
清代茶事(一)康雍盛世

TAG:皇帝 | 漢人 | 這個 | 盛世 | 女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