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多圖辨認組織病理中的細胞形態

皮膚病理是皮膚病學的一個大方向,它有自身以一套體系,通常入門比較困難。

不過入門也是有一些技巧的,例如,我們可以先學習皮膚病理的基本病理改變;可以先學習相對簡單的炎症性皮膚疾病,並學習炎症性皮膚病的模式診斷法;可以學習常見和重要疾病的主要/基本病理改變,不斷積累,逐漸擴展。

除此之外,學會正確辨認組織病理中的細胞形態,也是「快速入門」的技巧之一。對此,本文精選了40多張皮膚病理圖片,並用各色箭頭標明了不同細胞,一起來長知識。

圖1. 正常皮膚:顆粒層細胞(↗↗)、棘細胞(↗↗)、基底細胞(↗↗)、黑素細胞(↗↗)

圖2. 正常皮膚:顆粒層細胞(↗↗)、棘細胞(↗↗)、基底細胞(↗↗)、血管內皮細胞(↗↗)、黑素細胞(↗↗)

圖3. 正常皮膚:皮脂腺細胞

圖4. 頂泌汗腺(大汗腺):「斷頭分泌」 (↗↗)

圖5. 大皰性類天皰瘡:大量嗜酸粒細胞(↗↗)

圖6. 妊娠期類天皰瘡:嗜酸性海綿水腫中大量嗜酸粒細胞(↗↗),散在淋巴細胞(↗↗)

圖7. 皰疹樣皮炎:早期皮損,中性粒細胞(↗↗)浸潤

圖8. 皰疹樣皮炎:真皮中性粒細胞(↗↗)及核碎裂(↗↗)

圖9. 棘層松解細胞(↗↗)、紅細胞(↗↗)

圖10. 天皰瘡:棘層松解細胞(↗↗)和紅細胞(↗↗)

圖11. 落葉型天皰瘡:嗜酸性海綿水腫(↗↗)

圖12. 副腫瘤性天皰瘡:基底細胞液化變性,膠樣小體(↗↗),密集淋巴細胞(↗↗)、組織細胞(↗↗)浸潤

圖13. IgA天皰瘡:水皰內含中性粒細胞(↗↗)及嗜酸粒細胞(↗↗)

圖14. Hailey-Hailey病:早期皮損見特徵性的「倒塌的磚牆」外觀(↗↗)

圖15. Darier病(毛囊角化病):早期皮損,見大量圓體(↗↗)

圖16. Darier病(毛囊角化病):顯著圓體(↗↗)及穀粒(↗↗)

圖17. 皮膚癬菌病:表皮大量菌絲(↗↗)

圖18. 淤積性皮炎:大量新鮮血管形成,大量含鐵血黃素(↗↗)

圖19. 斑塊期銀屑病:扭曲擴張的毛細血管(↗↗)

圖20. 進展期銀屑病:早期皮損,灶性角化不全,海綿水腫,毛細血管擴張(↗↗)

圖21. 消退期銀屑病:網籃狀角化過度,灶性角化不全,毛細血管擴張,真皮乳頭層淋巴細胞浸潤(↗↗)

圖22. 扁平苔蘚:基底細胞液化變性和膠樣小體(↗↗)

圖23. 中毒性表皮壞死松解症:血管周圍淋巴組織細胞(↗↗)浸潤

圖24. 慢性苔蘚樣糠疹:淋巴細胞(↗↗)、組織細胞(↗↗)浸潤,噬黑素細胞(↗↗)

圖25. 淋巴細胞浸潤症:密集小淋巴細胞浸潤

圖26. 色素性紫癜:淋巴細胞(↗↗)和組織細胞(↗↗)浸潤,紅細胞外滲(↗↗)

圖27. 金黃色苔蘚:淋巴細胞(↗↗)和組織細胞(↗↗)浸潤,顯著紅細胞外滲(↗↗)

圖28. 類脂質漸進性壞死:肉芽腫性浸潤,大量多核巨細胞(↗↗)

圖29. 非典型面部類脂質漸進性壞死:肉芽腫,大量多核巨細胞(↗↗)

圖30. 漸進性壞死性黃瘤:Touton巨細胞(↗↗)

圖31. 創傷性脂肪壞死:顯著含鐵血黃素沉積(↗↗)

圖32. Zoon龜頭炎:海綿水腫,密集漿細胞(↗↗)浸潤

圖33. 尖銳濕疣:挖空細胞(↗↗),不規則核及空泡化細胞漿

圖34. 一期梅毒:淋巴細胞(↗↗)、組織細胞(↗↗)和漿細胞(↗↗)浸潤

圖35. 結節性黃瘤:均一的黃瘤細胞(↗↗),表現為蒼白泡沫狀細胞漿和小的囊狀細胞核

圖36. 扁平黃瘤:除了黃瘤細胞(↗↗),還可見散在淋巴細胞(↗↗)

圖37. 瀰漫性體血管角質瘤:真皮乳頭層擴張的血管腔,內含紅細胞(↗↗)

圖38. 澱粉樣變性:角質增生,棘層肥厚,基底細胞液化變性,真皮乳頭嗜酸性小片狀物質。慢性炎症細胞浸潤,可見色素失禁(↗↗)

圖39. 結節性皮膚澱粉樣變:大量漿細胞浸潤(↗↗)

圖40. 發疹性藥物反應:海綿水腫,角化不良(↗↗),界面改變,淋巴細胞(↗↗)移入表皮

圖41. 蕁麻疹型葯疹:顯著血管周圍淋巴細胞(↗↗)、組織細胞(↗↗)浸潤,伴單個嗜酸粒細胞(↗↗)

圖42. 急性泛發性發疹性膿皰病:表皮內膿皰(↗↗),棘層松解

圖43. 淺表性肉芽腫性膿皮病:多核巨細胞(↗↗),多量漿細胞(↗↗)

圖44. Sweet綜合征:真皮乳頭中性粒細胞(↗↗)微膿腫

圖45. 蟲咬反應:密集淋巴細胞(↗↗)、組織細胞(↗↗)和嗜酸粒細胞(↗↗)浸潤

圖46. 蕁麻疹:水腫和血管周圍輕度淋巴細胞(↗↗)和嗜酸粒細胞(↗↗)浸潤

圖47. 嗜酸性蜂窩織炎:淋巴細胞(↗↗)、組織細胞(↗↗)和嗜酸粒細胞(↗↗)浸潤,累及皮下脂肪

圖48. 白細胞碎裂性血管炎:顯著紅細胞外滲(↗↗)

圖49. 尋常疣:挖空細胞(↗↗)

圖50. 傳染性軟疣:細胞漿內包涵體幾乎充滿整個細胞(↗↗),並壓迫核

圖51. 花斑糠疹:角化過度和小的嗜鹼性孢子(↗↗)

圖52. 毛霉病:菌絲(↗↗)寬大,無分隔,呈90°分支

圖53. 著色芽生菌病:棕色孢子(↗↗)

註:所有病理圖片均引自專著:McKee"s Pathology of the Skin, 4th Edition


推薦閱讀:

中國抗癌協會:液態活檢技術,幫助腫瘤高發人群提前發現癌細胞!
巨細胞病毒,真的這麼可怕嗎1
什麼樣的痣容易癌變?扼殺癌細胞
早期診斷肝細胞肝癌:這些方法你用對了嗎?

TAG:細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