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重返太平洋
實際上,近些年隨著中國的快速發展,美國已多次公開表態歡迎中國崛起,中美關係早已走出封鎖與反封鎖的歷史階段,變成以互惠合作為主的新型大國關係,中美髮生軍事衝突的可能性微乎其微,這是當今中美關係的基本特徵。
北京特稿
在東亞系列峰會舉行之前,美國總統奧巴馬和國務卿希拉莉分別訪問澳大利亞、泰國和菲律賓。中國境內外一些輿論又開始熱炒美國「重返亞洲」、支持南中國海周邊國家「叫板(挑戰)」中國。一時間,「狼來了」的呼聲又起,南中國海似乎又要戰雲密布了。
根據奧巴馬訪澳期間兩國達成的協議,從明年開始,美國首批250名海軍陸戰隊員將部署在澳大利亞北部與亞洲直線距離最短的軍事基地,五年內駐軍人數將增至2500人。另外還有消息說,奧巴馬打算在東亞峰會上提出確保南中國海「航行自由」的問題。
希拉莉在菲律賓談到菲中南中國海島礁之爭時明顯偏向前者,她迎合菲律賓官方的說法,將南中國海改稱「西菲律賓海(West Philippine Sea)」,強調菲律賓與中國的主權爭端問題應當以和平方式解決。
美國在南中國海周邊國家的舉動自然引發外界的諸多聯想。中國境內外輿論都異口同聲地指美國意在遏制中國,一些媒體和學者還競相使用諸如「挑撥離間」、「劍指中國」、「美欲南海問題軍事化」等刺激性標題和語言,似乎中美之間的梁子結得越深越過癮。
有的西方和中國媒體有意無意地誇大中國官方對美澳軍事協定的反應,將中國外交發言人劉為民前天回應的「值得商榷」翻譯成「不合時宜(not appropriate)」,弄得劉為民昨天在記者會上專門糾正這一誤讀。在一些境外華文網站上,類似「美國軍事遏華」,美國「鷹派完勝,美澳大利亞駐軍遏制中國」的分析文章也佔據醒目位置。這些文章說:「南海周邊美澳達成的永久軍事存在協議使美國獲得了中國彈道導彈射程之外的又一個跳板」,「美國駐軍澳大利亞掐死了中國能源海運線的咽喉」。
而包括主流官方媒體在內的中國媒體也唯恐對「美國陰謀」揭露得不夠全、不夠深。中國最大電視台的某些主持人和評論員常常在訪談欄目中競相分析美國遏制中國的種種戰略策略。通過這些分析,觀眾幾乎能得出只要美國在亞洲有所動作,基本都是針對中國的結論。
中央電視台特約評論員、解放軍海軍少將尹卓認為,美國有意將南中國海問題軍事化,美國和日本都是在雙邊安全磋商比如說國防部長會談裡頭談南中國海問題,把南中國海問題置於一個軍事上解決的層次上。美國就是想借一些軍事演習來挑唆中國和東盟(亞細安)各國之間的關係。
「懲罰」菲律賓
人民日報社下屬的《環球時報》昨天更發表措辭強硬的社論,要求中國「懲罰」菲律賓。文章說,菲律賓近來在南中國海問題上亂出牌,已有「無賴」之嫌。它不僅給南中國海「改名」,搞議員和官員登島挑釁,還呼籲東盟形成對抗中國的「統一戰線」,並公開表示菲美合作是「向南海發強烈信號」。
文章說,中國「懲罰」菲律賓既不能做過頭,增加地區對中國的恐懼,又要有力量,讓菲律賓付出真實的代價。最好的辦法就是「冷淡」菲律賓。比如推遲執行雙方之前的一些投資協議。中國人還應集體抵制赴菲律賓旅遊,收緊從菲律賓的農產品進口。如果菲律賓主動向中國搞軍事挑釁,中國應堅決回擊,讓世人都目睹在軍事上肆意挑戰中國究竟意味著什麼。
在美國「重返亞洲」的話題上,中國境內外媒體一致認為這是針對中國,固然是因為中美之間存在結構性矛盾,兩國間的明爭暗鬥是不爭的事實。但是,自從1949年中共建國後,中美之間的熱戰冷戰從來沒有停止過,美國遏制中國,或者說中國挑戰美國本來就不稀奇。實際上,近些年隨著中國的快速發展,美國已多次公開表態歡迎中國崛起,中美關係早已走出封鎖與反封鎖的歷史階段,變成以互惠合作為主的新型大國關係,中美髮生軍事衝突的可能性微乎其微,這是當今中美關係的基本特徵。
但這一基本特徵往往被輿論忽略,在中美關係和南中國海問題上,媒體和一些學者似乎更願意尋找分歧和矛盾,一有機會就高喊「狼來了」。結果喊到今天,狼也沒再來。
中美官方保持理性
好在中美官方對雙邊關係都能保持基本的理性。奧巴馬前天在澳大利亞說,美國歡迎中國崛起,希望中國擔負起國際責任。劉為民昨天在回答有關美澳防務合作的問題時表示,不僅澄清他沒有說過美澳合作「不合時宜」,也強調中國希望繼續加強中美和中澳的合作。
或許,某些輿論和學者今後在解讀中美關係、南中國海等問題的敏感性和火藥味兒的同時,也能適當分析這些問題的基本面。這種全面理性的分析既可放鬆公眾緊繃的神經,也能減少有關方面的誤判。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 希拉里:中國要聲索南海美國就有權聲索太平洋?
※假如臺灣島不存在,西北太平洋的颱風進入我國會以怎麼樣的姿態登陸?黑潮進入東海黃海的分支會不會流量加大?
※填海造島後會升級為填海造「陸」嗎?如果成功,我們還需要台灣嗎?
※他是「海洋破爛王」,19歲投身清理海洋垃圾,立志在五年內清理50%的太平洋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