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易學──天干 地支藏乾的正確表達

計算易學──天干 地支藏乾的正確表達   地支藏干,其本質是對應每一地支中所藏的代表自身的五行氣,以便能與日元產生相互對應的關係。與天干反映方位變化不同,地支所反映的是以時間屬性為主,所以,除了本氣以外,地支還藏有五行氣的其它成份,這些五行氣與天干對應,故稱之為地支藏干。  地支藏乾的地位在四柱理論中舉足輕重,是八字中構成官印財比等六神的根據,直接影響用神的確定,不可小覷。  地支藏乾的表述古人早己列明,諸如<淵海子平>、<三命通會>等權威文獻多有記載,但內容並不雷同,有劃一為一支藏三乾的,也有一支藏一二三干不等的,亦有在干後附加日數的,以反映所藏各干其作用力之不同。最典型的要數古人的<地支藏遁歌>,四柱算命術界是耳熟能詳的了。此歌並未附註藏乾的日數比例,後人有按此歌的形式標示比例日數的,五花八門。  同一種東西為何會有不相同的表述呢?這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現有的表述中哪一個是最合理的呢?使用者是必須知道的。  將若干地支藏干表並列一起分析,得到一個令人十分遺憾的結果。原來這些`傳統'和`創新'的表述中,無一例外地都違背了一個宇宙中最基本的原則──五行守恆律,也就是說,地支所蘊涵的木火土金水五行各自在十二地支中的和值一定應該是相等的。物理學中的物質不滅和能量守恆定律莫不如此。現有的地支藏干只滿足不同地支之五行和值守恆而不滿足不同五行之和值守恆,表明他們都必定不是正確的表述。  只要將各表的五行按子丑寅卯……戌亥各自相加就能看出問題所在。下面以<地支藏遁歌>為例說明這一點。  從<地支藏遁歌>歸納的地支所藏天干五行關係如下:子:癸水丑:癸水 辛金 己土寅:甲木 丙火 戊土卯:乙木辰:乙木 戊土 癸水巳:庚金 丙火 戊土午:丁火 己土未:乙木 己土 丁火申:庚金 壬水 戊土酉:辛金戌:辛金 丁火 戊土亥:壬水 甲木  共計:木──5個、火──5個、土──8個、金──5個、水──5個。這是在十二地支藏干有一二三個不等的情況下計算得到的,若對它們作比例分配(即每一地支藏干總分額為1),結果就是:木──2.50、火──1.83、土──2.83、金──2.33、水──2.50。  問題己一目了然。其它表述情況大同小異,和值都是參差不等的,無一例外。共同的特點是土氣都明顯大於木火金水,超出都接近一倍。可見它們都犯有相類似的毛病,要想從它們之中挑選出最合理的一個來使用已沒有甚麼意義了,無論它們是多麼經典多麼權威。必須從最基本的原理出發重新推演。  前人有地支藏干內容出自人元司令的說法,以主氣餘氣推演得之。細想這有點象雞生蛋蛋生雞的問題,頗難脫離互為因果之巢臼。要使結論明確可靠,還是從最基礎的五行消長入手為妥。  五行學說是以五行消長為基礎的。在十二地支的輪迴內,五行是在此消彼長的相互變化之中。既是一個圓周運動,五行的變化軌跡應是一組正弦曲線。木火金水四氣間隔相同,但頂點底點不一樣,而土氣的間隔只是其它四氣的四分之一。下面以一年周期之例闡述這一變化過程。  二十四節氣把一年分為十二個月,五行在不同的節氣的高低分別如下:木:頂點春分,底點秋分,夏至冬至為中位數;火:頂點夏至,底點冬至,春分秋分為中位數;金:頂點秋分,底點春分,夏至冬至為中位數;水:頂點冬至,底點夏至,春分秋分為中位數;土:頂點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底點春分秋分夏至冬至,中位數是在小寒大寒、小暑大暑……之間。  在二十四節氣中,月支是以節為界以氣為代表的。下表是遵照上述原理依五行氣木火土金水次序排列十二地支(十二氣)的正弦函數值: 木 火 土 金 水子-冬至: 0.500.000.000.501.00 丑-大寒: 0.750.680.750.250.93 寅-雨水: 0.930.250.750.750.07 卯-春分: 1.000.500.000.000.50辰-穀雨: 0.930.750.750.070.25 巳-小滿: 0.750.930.750.250.07 午-夏至: 0.501.000.000.500.00 未-大暑: 0.250.930.750.750.07 申-處暑: 0.070.750.750.930.25酉-秋分: 0.000.500.001.000.50 戌-霜降: 0.070.250.750.930.75亥-小雪: 0.250.070.750.750.93  這是五條正弦曲線的組合,木火土金水五行每列的和值都是6.00,但是,由於土氣的周期長度與其它四氣並不同步,故和值並不一樣,因此要作比例分配調整。在最終的地支藏五行列表中,把分額小於百分之五的微量五行剔去,可得到滿足常規預測需要的地支藏五行的正確表達:子:水2木金 丑:水 土金 寅:木 土 水卯:木2火水辰:木 土 火巳:火 土木午:火2 木金未:火 土 金申:金 土 火酉:金2水火戌:金 土 水亥:水 土金其中,每一地支中所藏的五行量是按個數比例分配,後面跟數字2的表示佔兩份比例。  這一表述與五行寄生墓絕胎養等十二宮的原理是基本一致的,只是土氣不同。傳統十二宮中土氣之排列與火氣完全一樣,這是不合理的。支中所藏對支中藏干先賢早有規定,但近幾年來命理學者除四庫外均已不論支中所藏,論本氣,支中所藏是否不予考慮,並沒有人作出過實證,肯定者是傳統派,因而完全沿用傳統法理論命。看他們的實例多是需要時就用,反之不用。先賢作出藏乾的規定並沒有想到後人會向其挑戰。古人取用往往要取支中所藏,如此反而忽視了本氣的的作用,實際操作者又教條論命,實踐中屢屢不驗,這給否定藏干者以可乘之機,因而多數命理大師眾口一詞,實際上也就是憑想像而已。當然,也應充分認識到古人在取支中藏干方面所遇到的麻煩,我也不打算站在維護哪門哪派的立場上論述支中藏乾的問題,同時也不能拿古人支中藏乾的錯誤就否定支中藏乾的存在,這是兩個不同的問題,筆者崇尚實證,因此我們用實例來檢驗誰是誰非。論支中藏干我們不能不談支中藏乾的演變過程,首先我們來看目前應用最廣泛的藏干表。稱表㈠ 地支藏干:子宮癸水在其中。子(癸)即子中藏有天干癸水丑己癸水辛金同。丑(己癸辛)寅宮甲木兼丙戊。寅(甲丙戊)卯宮乙木獨相逢。卯(乙)辰藏戊乙三分癸。辰(戊乙癸)巳內丙火庚戊從。巳(丙庚戊)午宮丁火併已土。午(丁己)未宮己乙丁共宗。未(己丁乙)申藏庚金壬水戊。申(庚戊壬)酉宮辛金獨豐隆。酉(辛)戌宮辛金及丁戊。戌(戊辛丁)亥藏壬甲是真蹤。亥(壬甲)此表—列自然我們有權利問:憑什麼這樣劃分?這樣劃分的依據是什麼?如果單就這個表論這個表是不可能找到答案的。實際上它是從月支司令分野而來。也稱人元司事,五行用事,我們先看最初的也就是最原始的規定。三命通會認為:表㈡寅月己土先管七天,後丙火再管五天,甲木最後管十八天卯月:甲九癸三乙十八辰月:乙九癸三戊十八巳月:戊7庚5丙18午月:丙9乙3丁18未月:丁7乙5己18申月:己7壬6庚17酉月:庚7丁3辛20戌月:辛7丁5戊18亥月:戊7甲5壬18子月:壬9辛3癸18丑月:癸7辛5己18從以上可以看出,先賢這樣認為:每月之中先有前月之餘氣,後有本月的本氣,再有本月的生氣,如寅有前月丑之餘氣己,本月本氣甲,和生氣丙,卯月有前寅之餘氣甲,本氣乙,這一泄氣之癸連猜都無處猜想。辰中有前月卯之餘氣乙本氣戊及庫氣癸,其於仿此。其它古籍中也有歌訣:立春戊土五朝榮,十日丙火見初生,雨水之中甲木旺等等,這就是說寅月戊土先司令五日,後丙火管十日,再後甲木管十五日,管的天數不同,意思和表㈠相近,先賢對司令有多種看法,如《子平淵海》《三命通會》《命理詮真》《滴天髓闡微》,經過歷代變遷,及至張神峰將四正之月之泄氣去掉變成表㈢ 寅:戊丙甲卯:甲乙辰:乙癸戊巳:戊庚丙午:丙己丁未:丁乙己申:戊壬庚酉:庚辛戌:辛丁戊亥:戊甲壬子:壬癸丑:癸辛己從表㈢可以看到,已經在向現代之表㈠過度,不對稱的地方在午中藏三干,古人認為土寄火宮,故而多此一干。以上三表就是地支藏乾的原始起源和變遷。實際上不管怎麼演變,或理論上說得如何頭頭是道,在實踐中不驗就不能應用,更談不上認可,多半處於一種尊古的心理,口頭上說說而已,理論上也不逆理,上月和下月都有個過渡期,不可能一厥而蹴,但如果我們認了真也不在理,任何月令一定都有個臨界點,沒有拖泥帶水的磨合期,寅月就是從立春的那一刻開始論寅月。卯月就是從驚蟄開始,依次辰月就從清明這一天開始,不可能立春以後還考慮有丑月司令的可能,若專究這些理字,用不著獨創,從古籍中就能找到說法。 如說木生在亥月旺是逢長生,說不旺是水冷土凍木盤屈,如果按現代人的說法只有符合常理才是正理,木生在亥子寅卯月都不旺,生在巳午月才旺,懂得陰陽妙理的也會拿起陽生陰死的法則說乙生亥月為死地,這些理不用爭論,你就看看這些人自己是否在應用乙生亥月死地不旺否。從以上三表中可以看到藏乾的來歷:最初是規定月令用事的,以後才有了支中所藏,但以月令用事論日乾的旺衰是個錯誤,而論其支中藏干卻不能否定,這是一個歪打正著的演變過程。至於實例這裡就不舉了,因為函四中有了系統的例示,本書不管哪章節均不涉及函授教材。在此只提醒人們支中所藏應當關注,但以本氣為主,誰如果否定支中藏干,那誰就一定算不細,算不準。

天干五合第一節 五合的起源天干五合:甲己合化土;乙庚合化金;丙辛合化水;丁壬合化木;戊癸合化火。至於為什麼如此合化我們先從源頭看起。沈孝瞻的看法:合化之義,以十干陰陽相配而成。河圖之數,以一二三四五配六七八九十,先天之道也。故始於太陰之水,而終於沖氣之土,以氣而語其生之序也。蓋未有五行之先,必先有陰陽老少,而後沖氣,故生以土終之。既有五行,則萬物又生於土,而水火木金,亦寄質焉,故以土先之。是以甲己相合之始,則化為土;土則生金,故乙庚化金次之;金生水,故丙辛化水又次之;水生木,故丁壬化木又次之;木生火,故戊癸化火又次之,而五行遍焉。先之以土,相生之序,自然如此。故十干合化之義也。如果依據沈先師的這種合化之義,則地支之合也始於水,終於沖氣之土,則子水與午合化土,土生金,丑未合化金次之……,如果為成河圖之十數,那也應是子巳化土,丑午化金序之。如果不通過實證死嚼理論,永遠也論不出個是非曲直來。徐樂吾的看法:十干配合,源於《易》天一、地二、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之數,而以為十干之合即河圖之合,其實非也。河圖一六共宗(水),二七同道(金),三八為朋(木),四九為友(火),五十同途(土)。堪輿之學,以盤為體,根於河圖,以運為用,基於洛書,此於命理不同。命理十干之合,與醫道同源,出於《內經·五運大論》。曰:丹天之氣,經於牛女戊分;黔天之氣經於心尾己分;經於亢氐昴畢;玄天之氣,經於張翼奎婁。所謂戊己分者,奎壁角軫,乃天地之門戶也。戍亥之間,奎壁之分也;辰巳之間,角軫之分也。故五行皆起於角軫。甲己之歲,戊己黔天之氣,經於角軫,角屬辰軫屬巳,其歲月建,得戊辰己巳,干皆土,故為土運。乙庚之歲,庚辛素天之氣,經於角軫,其歲月建,得庚辰辛巳,干皆金,故為金運。丙辛之歲,壬癸玄天之氣,經於角軫,其歲月建,得甲辰乙巳,干皆木,故為木運。戊癸之歲,丙丁丹天之氣,經於角軫,其歲月建得丙辰丁巳,干皆火,故為火運。夫十干各有本氣,是為五行,若五合所化,則為五運。曰運者,言天之緯道,臨於辰巳者,為何為緯道也?星命家逢辰則化之說,亦出於此,與河圖配合之義有不同也(詳《命理尋源》)。以天一、地二……之說論合也如同沈孝瞻的數之合大同小異,而把十干各按入二十八宿更屬牽強,否則我也可以說:甲己之歲,其歲月建,得丙寅丁卯,干皆火,故為化火運。……,徐先師皆從辰月開始,從而也道出了古人論合化時有個條件:逢辰方化的原始依據。古往今來凡強調以辰為條件的大師,不及強調化神臨月令來得更廣泛要重要。我們通過實例看合或化有什麼特殊意義。我們看徐先師在其論合時舉的第一個實例,原文:癸未 辛酉 甲申 丙寅 丙辛相合而官旺通根。此為官多同煞,以丙火制官為用。此為安徽主席劉鎮華之造。讀者你認真看一下,他這是論的身弱,以丙火制官為用。身弱用丙制官難道丁火就不制官?那句傷官見官為禍百端和合官存殺的話還不是對食傷而言?又何嘗不是出自古人之口?這與丙辛合有什麼特殊意義?還不一樣是論的生克?弄出些斷語來讓人徒增些記憶的負擔而已!此命從官,丙辛均為用神,誰都不能制,制誰誰應凶。我們不在這方面打嘴仗,直入主題:天干五合。大師在上面闡釋合化時,可謂是上通天文,下曉地理,無所不精,根根有據,絲絲如扣。先賢是這樣認為:官多因有丙制才成就的安徽主席,如果需要的話先賢一樣敢說:官多因有癸化才成就的安徽主席。再有必要也一樣敢說:官多因有寅沖而成就安徽主席。但就是不說官旺月提透出,更兼殺在坐下為鬼相混,終因攻身太過貧賤不堪,某運某年家破人亡,妻離子散,暴屍街頭。古之書中這樣的批斷比比皆是,令後之言命學者看其書是咋說咋有理,自己一試是咋說咋不驗,死套是也。天干五合在命理實踐中根本就不是古人說的那些含射之義,因此天干五合永遠也不化,更談不上有無合化的條件。
推薦閱讀:

《功守道》中,馬雲想通過影片表達什麼?
鑒賞詩歌中的表達技巧(一)
孩子學美術絕不是技能的學習,情感和思維表達才是最有意義的
職場如何表達你的敬意
[父愛如山]:十二星座父親都如何表達父愛

TAG:表達 | 計算 | 易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