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道德經聖解(十八)

道德經聖解(十八)----蕭天石(2011-04-29 15:42:42)

轉載

標籤: 雜談 分類: 道門語要

第四章

道盅而用之,或弗盈。①淵兮似萬物之宗。②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③湛兮其或存。④吾不知誰之子,⑤象帝之先。⑥

【注釋】

①盅,今各本作「沖」,傅奕本作「盅」。《說文》:「盅,器虛也。」 鍇註:「盅而用之,虛而用之也。」俞樾謂盅訓虛,與盈正相對。沖 之古文為盅。畢沅曰:「《說文解字》引本書作『盅』,諸本皆作 『沖』,《淮南子》亦作『沖』,並非是。」《莊子·應帝王》曰:「太盅莫 勝。」或將「沖」作「和」解,誤。此系承上章而仍闡「虛」之聖義與大用。作「沖」者,假字也。又「弗盈」,景龍碑本作「久不盈」,張道陵 《想爾注》作「又不盈」,並云:「道貴中和,當中和行之,志意不可盈溢。」各本作「或不盈」。盈,一般作「滿」解。高亨曰:「既言沖,又 言不盈,文意重複。疑『盈』當讀為『逞』。」《左傳·裹公二十五年傳》:「不可億逞。」杜註:「逞,盡也。」盈、逞,古通用,並舉例甚多。 作「盡」字解,亦通;唯不如前解。

②淵,《小爾雅.廣詁》:「淵,深也。」《左傳。季扎》曰:「美哉,淵乎?」杜註:「深也。」《書》曰:「為天下逋逃主,萃淵藪。」杜註: 「淵,魚所歸也。」此句,景龍本作:「深乎,萬物宗。」

③紛,河上本作「芬」,景龍本、張道陵《想爾注》本、顧歡本作 「忿」。王弼本五十六章同句作「解其分」,注云:除爭原也。芬、 紛,乃「忿」之假字。河上五十六章則作「解其紛」。注云:紛,結恨也。唯作本字解尤佳,如紛擾、紛亂、紛紜、紛錯,皆其的解也。馬 敘倫認「挫銳」以下四句,為五十六章錯簡。

④河上本作「湛兮似若存」,王弼作「似或存」,敦煌本作「湛然常存」,御注本作「湛常存」。「湛」,《說文》:「沒也。」《小爾雅·廣詁》:「沒,無也。」承道盅而來,申言大道之虛無湛寂也。

⑤景龍、御注、敦煌三本均無「之」字。謙之謂:「《廣雅·釋言》:子,似也。吾不知誰子,即吾不知誰似也。」此與《莊子·徐無 鬼篇》「澤及天下而不知其誰氏」同一筆法。

⑥王弼曰:「帝,天帝也。」即世所謂造物司命之主宰,亦即自然之代稱。象帝之先,言似主宰之先,即指鴻蒙未判、天地未形時 之道,所謂「先天地存之道」是也。

嚴復曰:「此章專形容道體,當玩兩『或』字,與兩『似』字,方為得之。蓋道之為物,本無從形容也。」

總闡虛用之功第一

道體至虛,唯道集虛,唯虛集道;虛而用之又弗盈,用而虛之似或存。虛則大,至大無外,無形無垠。故其用,能生天地萬物,而又 弗盈。道體至淵,淵則深,至深無極,無漠無朕。故其用,能為萬物之宗,而似不有。《易》曰:「形而上之謂道,形而下之謂器。」器則有 形有限,故雖能容物,而容則必盈。大道不器,故能容萬有而若無容,能生萬有而若無生,能覆載天地萬物而若無有。故道為根本,是 萬物之所依歸;萬物之必歸於道,亦猶水之必歸於淵。道之於萬物,一任其自生自長,自為自主,自由自樂,自住自息,故能有而不有,不 有而有也。體道之士亦然,以虛其心為守,以淵其心為修,虛無湛寂,能容萬物,能生萬物,則自亦為萬物之所宗矣。若欲以器自任, 即成大器,亦渺乎小矣。莊子謂:「室無空虛,則婦姑勃蹊。心無天游,則六鑿相擾。」此正為宜虛其心之教也。世人貴實,老子則貴虛; 世人尚實用之為用,老子則尚虛用之用;虛則無窮無極,無方所,無涯岸,此其所以大也。

道既無物不生,無物不長,無物不載,無物不容,而為萬物之所宗。故人必法道起修,以求合於道。法道之要,在挫銳解紛,和光同 塵;齊不齊而一不一,均不均而然不然;民胞物與,等而同之,美惡善否,一而渾之,斯為道妙。銳紛光塵,一切掀倒,聞見慧悟,一切掃 卻,方合虛無。夫能挫銳,則不輕用其鋒,而自藏其華矣。能解紛,則不輕用其力,而自合其異矣。能和光,則不輕耀其明,而自養晦若 黯矣。能同塵,則不輕炫其智,而自混俗若愚矣。夫道隱不求自見,故必挫其銳;道一可以御萬,故必解其紛;道朴不求自炫,故必和其 光;道無在而無不在,故必同其塵。夫我不異於人,則人我一矣;我不異於物,則物我一矣;我不異於天,則天我一矣;智而不求異於愚, 則智愚一矣;聖而不求異於凡,則聖凡一矣。是故道之用,雖不竭無窮,而道之體,則湛然不動,若存若亡,玄妙無方。能至此等境界,則 實可與先天合一矣。故結之以「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正所謂: 「借問此君誰與似,渾沌天地未形時。」

大道本不可言說,老子強為之言說,使人能有個入處;然又恐人執著,不能離文字語言以體道,故常多疑似不定之辭,藉使人入而能 出,執而能遣;蜻蜒點水,旋點旋飛。虛則空空如也,無物無跡,無形無相,有何可執?既無物無跡,無形無相,自可圓成一切,有何可礙? 虛用亦即用虛,用其虛而不用實,有何可盈?大凡自高自傲、自用自恃者,皆不虛己無物也。故老子特揭虛用之道,以為聖人心法,而以 挫銳解紛?和光同塵,為集虛教義,以萬物之宗,象帝之先,為其先天境界。

參證章旨第二

本章承上章之「虛其心」設教,進而以獨標一虛以為道。廣其深義,則不外為「明虛、集虛、用虛、守虛」八字教而已。三家聖人之道, 要亦虛而已矣。挫銳解紛,和光同塵,所以教人,由此入門,可以進於虛也。明虛以為道,集虛以為經,用虛以為常,守虛以為功,能事 乎此,則自能虛化,而亦化虛。此丹家不傳之秘要也!虛則大,實則小矣;虛則活,實則死矣;虛則神,實則凡矣;虛則靈,實則昏矣。故 老子貴虛,而道家重以虛設教也。宇宙之所以大,能容無窮數天地,迄乎「正反天地」,以其虛而無極也。老子之「良賈深藏若虛,君子盛 德,容貌若愚」,乃虛之小教也。世之英雄豪傑,多不能自處於虛,而處人以實;不能自處於無,而處人以有;不能自藏其鋒、自藏其用,而 以無鋒為鋒,以不用為用,以無才為才,以無功為功也。故老子之虛字教與無字教,乃即聖即凡,即凡即聖,聖凡一如,賢、不肖一大圓成 之第一聖義!老子不云乎:「世人昭昭,我獨昏昏;世人察察,我獨悶悶。」夫虛,所以用實也;無,所以用有也;自處於愚,所以用智也;自 潛於淵,所以用明也。和同天下,所以圓成天下,而用天下也。雖有天下,而若無天下,要亦虛而已矣!不虛不足以成宇宙,不虛不足以 成天地,不虛不足以成世間,不虛不足以為道!故曰:「一虛藏萬用,無用不成虛;正反皆可用,宇宙一太虛。」此中多要妙,其如知者希!

推薦閱讀:

文人騷客,真的很騷,與單立人一起陰濕吧!(二)
使用盜版操作系統的人有資格談版權么?
對於「猥褻兒童」(特別是男童)這一行為,國內的容忍度怎麼這麼高?
如何看待豆瓣上的《蚍蜉撼樹,問心無愧》?
如果道德不能審判一個人,那道德究竟有什麼用?

TAG:道德 | 道德經 |